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以下用到模型法的是()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根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伸长,是因为()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又不断地增加新细胞B.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根毛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C.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D.分生区不断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细胞又不断地伸长3、下列设备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扬声器B.电铃C.动圈式话筒D.发电机4、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21%B.31%C.50%D.78%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植物油6、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A.人B.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C.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D.绿色植物7、如图是大豆生长发育时期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根瘤中有根瘤菌,种植中往往不需施氮肥B.③是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C.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送到植株各处D.图中①②③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8、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是O2B.C6H12O6由三种元素组成C.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分解反应9、如图表示植物蒸腾作用时;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变化示意图,则气孔和保卫细胞的状态分别是()

A.张开、失水B.张开、吸水C.闭合、失水D.闭合、吸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上,其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而电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____数和中子数之____。11、用所学知识回答.

(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用“=”“>”“<”符号连接).

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____的方法.

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按表中信息填空:

(1)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则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____(填①;②或③);

(2)是____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锌原子____;(2)二氧化硫____.14、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工具;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铁原子___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____(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16、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其质量为____,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其质量为____;

(2)反应后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其质量为____,溶剂的化学式为____,其质量为____;

(3)若锌与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质为____.1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三盏灯之间是联的,若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则电流表A1的示数I1′=____,电流表A2的示数I2′=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9、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20、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21、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22、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3、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18分)24、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下面的力。

①电线对电灯6N的拉力;

②用与地面成30°的150N的力在O点斜向左上方拉小车。25、图中足球重4.25N,试画出这个足球受到的力的图示(不考虑空气阻力)。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8分)26、根据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27、按照题目要求作图或作答.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在图中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5分)28、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两个电阻箱R1和R2(电路图符号);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明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主要让学生掌握各科科学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解答】A是分类法B所以模型法;C是控制变量法,D放大法。

故答案为:B2、D【分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生长体积增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D3、A【分析】【解答】A.扬声器是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与电动机的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电铃主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B不合题意;

C.动圈式话筒主要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C不合题意;

D.发电机主要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与电动机的原理不同,D不合题意.

选A

【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结合选项中的实验装置可逐一做出判断.4、D【分析】【解答】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31%,故选项错误;

C;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50%,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5、D【分析】【解答】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6、D【分析】【解答】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7、D【分析】【解答】:A;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因此,种植大豆的田地中往往不需多施加氮肥.不符合题意;

B;果实是有子房发育而来;故③是由②中的子房发育而来,不符合题意;

C;筛管是植物维管束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到根等器官,不符合题意;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由图可知;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①幼苗属于个体,②花和③果实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①是一株幼苗;胚根向地下生长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并长成幼苗;②是花;③是果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8、D【分析】【分析】此题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以及两者的区别;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者均属化学变化,依据反应的特点能量转化的事实对问题进行探讨即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人体内的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A说法正确;

B、C6H12O6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B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供植物生长,故C说法正确;

D、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而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说,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分解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即D说法错误.

故选:D.9、B【分析】【分析】当肾形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而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壁拉直,气孔关闭;哑铃形保卫细胞吸水时两头膨胀而中间彼此离开,气孔张开,失水时两头体积缩小中间部分合拢,气孔关闭.可见气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引起的.据此解答.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同时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的知识点,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进行记忆.

【解答】解:观图可知: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图中的气孔处于张开状态,保卫细胞吸收,故B符合题意.

故选: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原子核质子和【分析】【分析】利用原子的结构中各种微粒的量的特征分析问题;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此题是对原子中微粒质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微粒的质量关系的认识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解答】解:在原子中一般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相对于质子与中子来说,电子的质量非常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故答案为:原子核;质子;和.11、减小a=b>c降温结晶变小【分析】【解答】(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消耗一部分水,使溶剂减少,溶质会跟着减少;故答案为:①a=b>c;②降温结晶;③变小.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b大;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消耗一部分水,使溶剂减少,溶质当然会跟着减少.12、①硫得到NaCl【分析】【解答】(1)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则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在上表中的位置应是①;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6;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3)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元素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形成的盐是氯化钠,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①;(2)硫;得到;(3)NaCl.

【分析】(1)根据题意;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6;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结合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解答;

(3)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元素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3、ZnSO2【分析】【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锌原子可表示为:Zn;

(2)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

故答案为:(1)Zn;(2)SO2.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4、3FeN2【分析】【解答】(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原子表示为:3Fe;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1)3Fe;(2)N2.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写出其化学式即可.15、=甲140A【分析】【解答】(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由于甲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乙,所以甲析出晶体较多;

(3)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甲,所以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剂质量不变,溶解度变大,溶质会继续溶解,则溶液中不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所以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1)=;(2)甲;(3)140;A.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3)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并结合甲的溶解度分析判断.16、H2SO49.8gH2O90.2gZnSO416.1gH2O90.2gH2SO4、ZnSO4【分析】【解答】设硫酸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98161

6.5gxy

x=9.8g;y=16.1g;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其质量为9.8g,溶剂的化学式为H2O;其质量为90.2g;

(2)反应后溶质的化学式为ZnSO4,其质量为16.1g,溶剂的化学式为H2O;其质量为90.2g;

(3)若锌与稀硫酸反应时,稀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质为H2SO4、ZnSO4.

故填:H2SO4,9.8g,H2O,90.2g;ZnSO4,16.1g,H2O,90.2g;H2SO4、ZnSO4.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硫酸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溶剂水的质量.17、I2+I3|I1+I2【分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根据电流法分析出三盏灯的连接方式;然后再分析出电流表各测的是哪个灯泡的电流,最后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解答.我们首先对电路进行简化处理,用电流法去分析电路;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与它串联的用电器的电流,若电流表在干路上则测量的是干路电流.【解答】解:因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相当于导线;所以电路简化如图。

三盏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L2与L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L1与L2的电流之和,若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I1、I2、I3,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是I2+I3,电流表A2的示数是I1+I2.

故答案为:I2+I3,I1+I2.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9、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20、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1、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22、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3、B【分析】【解答】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应合理密植不是越密越好。

【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

故答案为:错误。四、作图题(共2题,共18分)24、【分析】【分析】力的图示的画法:首先画出标度;然后找到力的作用点,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线段的末端标出力的大小.

【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