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_第1页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_第2页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_第3页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_第4页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实践案例TOC\o"1-2"\h\u31390第一章企业信息化概述 2215611.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 2250531.2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39411第二章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399992.1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3214752.1.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3133582.1.2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 364352.1.3确定信息化战略目标 4271872.1.4制定信息化战略方案 47412.2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与监控 4128252.2.1组织实施 486612.2.2资源配置 4243322.2.3监控与评估 4135192.3信息化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4131152.3.1分析战略实施效果 42672.3.2调整战略方案 491692.3.3优化战略目标 583322.3.4持续改进 57718第三章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 584853.1基础设施需求分析 5243713.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247253.3基础设施运维管理 614271第四章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6139554.1ERP系统的选型与实施 6109804.2ERP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7172524.3ERP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7484第五章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7132075.1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 718825.2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8445.3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827986第六章客户关系管理(CRM) 9172146.1CRM系统的选型与实施 9155696.1.1CRM系统选型的原则与标准 991596.1.2CRM系统的实施步骤 9252866.2CRM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10156966.2.1CRM系统的日常应用 10198556.2.2CRM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10189286.3CRM系统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10264676.3.1数据挖掘方法 10188056.3.2数据分析应用 1023915第七章企业协同办公系统 11303867.1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11246607.1.1设计原则 1192757.1.2系统架构 11129447.1.3功能模块 1192487.1.4实施步骤 11147707.2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与推广 12149507.2.1应用场景 12131837.2.2推广策略 12225997.3协同办公系统的运维与优化 12298647.3.1运维管理 1237207.3.2优化策略 121619第八章企业数据治理 12223698.1数据治理的策略与方法 12247898.2数据治理的实施与评估 1373778.3数据治理的持续优化 1313641第九章信息化安全与风险管理 14179969.1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 1412659.2信息化安全防护措施 14125839.3信息化风险管理策略 1531871第十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52079410.1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 153141210.2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 162546510.3信息化持续改进策略 16第一章企业信息化概述1.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的实时监控,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优化资源配置:企业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3)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有助于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促进企业内部协作。(4)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1.2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云计算应用逐渐普及: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信息服务,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弹性扩展和按需使用。(2)大数据驱动决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深入挖掘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3)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类设备、系统和平台的互联互通,提高企业运营效率。(4)人工智能助力企业成长: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智能客服、智能数据分析等,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5)网络安全成为重点关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需要重视网络安全防护,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6)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方向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7)跨界融合与创新:企业信息化将促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第二章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2.1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企业为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布局的过程。以下是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关键步骤:2.1.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需要明确其长远发展目标,包括市场地位、业务拓展、盈利能力等方面。这将有助于确定信息化战略的方向和重点。2.1.2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应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包括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等因素。这将有助于发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3确定信息化战略目标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和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信息化战略目标。这些目标应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并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2.1.4制定信息化战略方案企业需要根据信息化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信息化战略方案。方案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项目、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等。2.2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与监控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与监控是保证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2.2.1组织实施企业应成立信息化战略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保证信息化战略的顺利推进。同时企业还需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2.2.2资源配置企业应根据信息化战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项目的优先级和效益,保证关键项目的顺利实施。2.2.3监控与评估企业应建立信息化战略监控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有助于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信息化战略的顺利实施。2.3信息化战略的调整与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化战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2.3.1分析战略实施效果企业应定期分析信息化战略实施的效果,包括项目进度、成本控制、效益实现等方面。通过对比预期目标和实际成果,找出差距和原因。2.3.2调整战略方案根据战略实施效果分析,企业应对信息化战略方案进行适时调整。调整内容包括项目优先级、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等。2.3.3优化战略目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不断优化信息化战略目标,保证其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企业还应关注新兴技术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战略方向。2.3.4持续改进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信息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为未来的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第三章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3.1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基础设施的需求分析是首要环节。基础设施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梳理出信息化建设所需支撑的业务场景,为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依据。(2)技术需求分析: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分析所需的信息技术支持,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需求。(3)数据需求分析:对企业数据资源进行盘点,分析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方面的需求。(4)安全需求分析: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5)功能需求分析: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求,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3.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明确了基础设施需求后,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下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采购、部署和维护。(2)软件设施建设: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选型、部署和维护。(3)网络设施建设: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外部网络、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规划与实施。(4)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企业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存储、备份、恢复等功能。(5)云计算基础设施:根据企业需求,搭建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平台,提供弹性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3.3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运维管理是保障基础设施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以下为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1)监控管理:对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硬件、软件、网络等各项指标正常。(2)故障处理:发觉并解决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保证业务连续性。(3)功能优化: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基础设施配置,提高系统功能。(4)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安全策略,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5)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制定数据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安全。(6)运维团队建设:培养专业的运维团队,提高运维管理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持,助力企业实现业务发展目标。第四章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4.1ERP系统的选型与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选型与实施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在选型阶段,企业需充分调研市场,了解不同ERP系统的功能特点、技术架构、实施周期、成本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明确ERP系统应具备的核心功能。要关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企业还需考虑实施方的专业能力、项目经验和服务水平。在实施阶段,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目标、进度安排、人员配置等。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实施方的沟通与协作,保证系统顺利上线。同时企业还需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ERP系统的能力。4.2ERP系统的集成与应用ERP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的关键。在集成阶段,企业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整合:将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2)系统对接:与其他业务系统(如SCM、CRM等)进行对接,实现业务协同。(3)业务流程优化:根据ERP系统特点,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运营效率。(4)个性化定制: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开发个性化功能模块,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在应用阶段,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人员培训:加强员工对ERP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系统使用效果。(2)业务拓展:充分利用ERP系统,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3)持续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系统配置和业务流程,提高系统功能。4.3ERP系统的维护与优化ERP系统的维护与优化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在维护与优化过程中,企业应关注以下方面:(1)系统监控:定期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发觉并及时解决系统问题。(2)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3)系统升级:关注ERP系统版本的更新,及时进行升级,获取最新功能。(4)业务调整: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业务流程和系统配置。(5)员工培训:持续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ERP系统的熟练程度。(6)问题解决:针对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实施方沟通,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保证ERP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第五章供应链管理信息化5.1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是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首要环节。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业务流程优化:分析现有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瓶颈,找出可优化的环节,为信息化提供依据。(2)信息资源整合:梳理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相关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数据交互与共享:研究各环节之间的数据交互需求,制定数据交互规范,实现信息共享。(4)业务协同与决策支持: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需求,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2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规划: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制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2)模块化设计: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各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3)技术选型:选择成熟、稳定、可扩展的技术平台,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4)安全性保障: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瘫痪。实施步骤如下:(1)需求分析:深入调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明确系统需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编码和功能实现。(4)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实现系统的完整功能。(5)系统测试与部署: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然后进行部署。5.3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改进是持续提升系统功能和满足企业需求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优化与改进的几个方面:(1)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分析系统数据,发觉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点,为决策提供依据。(2)业务流程调整:根据企业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3)系统升级与扩展:根据企业需求,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提高系统功能。(4)用户培训与支持:加强用户培训,提高用户对系统的熟练程度,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5)安全性与稳定性保障:持续关注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隐患。第六章客户关系管理(CRM)6.1CRM系统的选型与实施6.1.1CRM系统选型的原则与标准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选型是一个关键环节。在选择CRM系统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标准:(1)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CRM系统应与企业整体战略相匹配,能够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2)易用性与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便于员工操作;同时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变化。(3)功能全面:CRM系统应具备客户信息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市场活动管理等核心功能,以满足企业日常运营需求。(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保证客户数据的安全;同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客户隐私。6.1.2CRM系统的实施步骤(1)项目筹备:明确项目目标、组建项目团队、制定实施计划。(2)系统部署: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如本地部署、云部署等。(3)数据迁移与整合:将现有客户数据迁移至新系统,并进行整合,保证数据一致性。(4)员工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系统操作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的熟练度。(5)系统上线与运行:正式启用CRM系统,进行日常业务运营。6.2CRM系统的应用与维护6.2.1CRM系统的日常应用(1)客户信息管理:记录客户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便于企业了解客户需求。(2)销售管理:跟踪销售机会、制定销售计划、分析销售数据,提高销售业绩。(3)售后服务:处理客户投诉、提供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4)市场活动管理:策划、执行、跟踪市场活动,提高市场活动效果。6.2.2CRM系统的维护与管理(1)数据维护:定期检查、更新客户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2)系统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及时更新系统版本,提高系统功能。(3)安全防护: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风险。(4)员工培训与支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的熟练度,解答员工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问。6.3CRM系统的数据挖掘与分析6.3.1数据挖掘方法(1)描述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客户分布、销售趋势等。(2)关联性分析:分析客户购买行为、产品组合等,挖掘潜在商机。(3)预测性分析:预测客户需求、市场趋势等,为决策提供依据。6.3.2数据分析应用(1)客户细分:根据客户特征,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2)产品推荐:基于客户购买历史,推荐相关产品,提高销售转化率。(3)客户满意度分析:通过客户反馈、售后服务等数据,评估客户满意度,优化服务流程。(4)市场活动效果评估:分析市场活动数据,评估活动效果,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数据挖掘与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七章企业协同办公系统7.1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施7.1.1设计原则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高度集成:系统应具备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高度集成的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易用性: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便捷,降低用户学习成本。(3)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4)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7.1.2系统架构协同办公系统采用B/S架构,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和交互,服务器端负责数据处理和存储。7.1.3功能模块协同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用户管理: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2)文档管理:实现文档、预览、搜索等功能。(3)任务管理:实现任务创建、分配、跟踪、反馈等功能。(4)日程管理:实现日程创建、查询、提醒等功能。(5)通讯录:实现员工通讯录管理,支持搜索、分类等功能。(6)信息发布:实现企业内部新闻、通知的发布和查看。7.1.4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明确系统功能。(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系统功能。(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5)部署上线: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上线运行。(6)培训推广: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的使用能力。7.2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与推广7.2.1应用场景协同办公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可应用于以下场景:(1)项目协作:团队成员通过系统共享项目文档、任务进度,提高协作效率。(2)跨部门沟通:系统支持跨部门通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决策效率。(3)远程办公:员工在外地时,可通过系统进行远程办公,保证工作进度。(4)日常管理:企业内部新闻、通知发布,提高信息传递速度。7.2.2推广策略(1)制定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时间表、责任人等。(2)培训与支持:组织系统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员工顺利上手。(3)宣传推广:通过企业内部渠道宣传系统的好处,提高员工的认识度。(4)跟踪反馈: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7.3协同办公系统的运维与优化7.3.1运维管理(1)系统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况,保证系统稳定可靠。(2)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安全防护: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预防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4)系统升级: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系统版本。7.3.2优化策略(1)功能优化: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2)功能优化: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找出瓶颈,提高系统运行速度。(3)界面优化:调整界面布局,使系统更加美观易用。(4)个性化定制:根据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功能定制服务。第八章企业数据治理8.1数据治理的策略与方法企业数据治理作为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策略与方法是保证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企业需确立数据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制定以下策略与方法:(1)明确数据治理目标: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和方向。(2)构建数据治理组织架构:设立数据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政策和规划,监督数据治理工作实施。(3)制定数据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治理相关制度,保证数据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4)数据质量管理: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脱敏、数据校验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5)数据安全管理:实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6)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创建、存储、使用、共享、删除等环节。8.2数据治理的实施与评估数据治理的实施与评估是检验数据治理效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数据治理实施与评估的主要步骤:(1)制定数据治理实施计划:根据数据治理目标和策略,制定详细的数据治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2)数据治理工具选型与部署: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据治理工具,进行部署和配置。(3)数据治理培训与宣传:组织数据治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治理的认识和技能。(4)数据治理过程监控:对数据治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数据治理工作按照计划推进。(5)数据治理评估:通过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价值等指标,评估数据治理效果。(6)数据治理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数据治理工作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数据治理水平。8.3数据治理的持续优化数据治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治理团队建设:加强数据治理团队建设,提高团队专业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2)数据治理技术更新:关注数据治理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优化数据治理工具。(3)数据治理制度完善:不断完善数据治理相关制度,保证数据治理工作的规范化。(4)数据治理与文化:培育数据治理文化,使数据治理成为企业内部共识。(5)数据治理与业务融合:将数据治理与业务紧密结合,发挥数据在企业决策和运营中的价值。(6)数据治理与外部合作:积极开展数据治理与外部合作,借鉴行业最佳实践,提升企业数据治理水平。第九章信息化安全与风险管理9.1信息化安全风险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以下为信息化安全风险的主要分析:(1)硬件设备风险:硬件设备故障、损坏或被盗等情况可能导致数据丢失、业务中断等风险。(2)软件风险:软件漏洞、病毒感染、恶意攻击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数据泄露等风险。(3)网络风险:网络攻击、非法访问、数据传输泄露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业务中断等风险。(4)数据风险:数据丢失、数据篡改、数据泄露等可能导致业务损失、信誉受损等风险。(5)人员风险:员工操作失误、内部泄露、离职带走关键信息等可能导致业务中断、信息泄露等风险。9.2信息化安全防护措施为应对上述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信息化安全防护措施:(1)硬件设备防护:加强硬件设备的管理,实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重要设备实行备份,降低硬件故障带来的风险。(2)软件防护:选用成熟、可靠的软件产品,及时更新补丁,提高软件安全性;定期对软件进行安全检查,防范病毒感染和恶意攻击。(3)网络防护: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对网络进行定期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及时处理。(4)数据防护:实施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在丢失、篡改等情况下可以恢复;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5)人员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化安全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防止内部泄露和离职带走关键信息。9.3信息化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采取以下信息化风险管理策略,以保证信息化安全:(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范围、方法,制定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