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_第1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_第2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_第3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_第4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机械化管理手册提高生产效率TOC\o"1-2"\h\u2280第一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3223681.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3174421.2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422923第二章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 465802.1管理体系构建 4239932.1.1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5130862.1.2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 54542.1.3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5204072.1.4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管理 512342.2管理制度与政策 5252572.2.1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 59922.2.2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 565202.2.3农业机械化金融支持政策 5124562.2.4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政策 5225602.3管理组织架构 5317012.3.1国家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 6242722.3.2省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 6138842.3.3市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 6119782.3.4县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 62265第三章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 6120173.1常用农业机械设备介绍 6249733.1.1播种机械 6220203.1.2土壤耕作机械 689443.1.3收获机械 640063.1.4植保机械 660833.1.5灌溉机械 7313873.2设备选型与配置 7283453.2.1设备选型原则 7209573.2.2设备配置策略 7270533.3设备维护与保养 780583.3.1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79063.3.2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73938第四章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 8108614.1生产流程设计与优化 8106294.1.1确定生产目标 8224664.1.2分析生产环节 8138054.1.3设计生产流程 8241784.1.4优化生产流程 8252844.2生产调度与管理 8182674.2.1生产调度原则 9172474.2.2生产调度方法 957994.2.3生产调度管理 9145324.3生产效率分析与提升 9268154.3.1生产效率分析方法 959614.3.2生产效率提升措施 93050第五章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 9149065.1人力资源配置 1091815.2员工培训与激励 10321745.3员工考核与评价 103776第六章农业机械化财务管理 1161226.1成本控制与核算 11162516.1.1成本控制概述 11222826.1.2成本核算方法 1180076.1.3成本控制策略 11114636.2资金管理 11227346.2.1资金管理概述 114026.2.2资金筹集 12167486.2.3资金使用 12208286.2.4资金回收 12310486.3财务报告与分析 12265586.3.1财务报告 12249256.3.2财务分析 1232362第七章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12160497.1安全生产管理 13225337.1.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3236187.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7237.1.3安全生产投入 13188097.1.4安全生产考核 1325357.2安全预防与处理 132967.2.1安全预防 13206627.2.2安全处理 13259337.3安全教育与培训 13297457.3.1安全教育 1377417.3.2安全培训 149692第八章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 1481688.1环保意识培养 14226538.1.1加强环保教育 14282278.1.2强化环保意识 1449478.1.3建立激励机制 14169408.2环保措施与实施 14102328.2.1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 14312958.2.2推广环保型农业机械 14103288.2.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 15244338.2.4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 1595768.3环保政策与法规 15172658.3.1制定环保政策 15175318.3.2完善环保法规 15284458.3.3加强环保监管 15267338.3.4促进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518825第九章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 15217579.1信息化建设规划 1593329.1.1发展目标 1597349.1.2主要任务 16166649.2信息技术应用 163819.2.1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6308989.2.2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16251769.3信息化管理与实践 1636539.3.1信息化管理机制 1630279.3.2信息化管理实践 1769999.3.3信息化管理创新 1728587第十章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172246510.1产业发展战略 172642910.1.1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171555510.1.2优化产业布局 172424610.1.3提升产业链水平 171791710.1.4培育市场竞争力 171912910.2技术创新与升级 172637010.2.1加强技术研发 171743610.2.2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181705010.2.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81707310.2.4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182276110.3国际合作与交流 183051810.3.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81948910.3.2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18150110.3.3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18598610.3.4建立国际标准体系 18第一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195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主要推广的是小型拖拉机、播种机和收割机等机械设备。(2)发展阶段(1960年代197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逐步向南方地区扩展。农业机械种类逐渐增多,包括大型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农用运输车等。(3)提高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总面积逐年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水稻插秧机、玉米收割机等。(4)优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优化调整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种类更加丰富,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1)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高,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趋势(1)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将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收割、运输等环节。(2)智能化、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3)绿色环保: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推广节能、减排、环保的农业机械装备。(4)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将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需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5)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农业机械化将更加紧密地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二章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2.1管理体系构建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农业发展总体战略,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构建提供指导。2.1.2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包括农作物种植、收割、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1.3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2.1.4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农业机械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2管理制度与政策管理制度与政策是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1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明确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法律地位,规范农业机械化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利益。2.2.2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实施农业机械化补贴政策,降低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2.3农业机械化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金融支持,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2.4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政策制定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3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形成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2.3.1国家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国家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政策、法规,指导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2.3.2省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省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3.3市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市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指导下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开展工作。2.3.4县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县级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项目,提供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第三章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3.1常用农业机械设备介绍3.1.1播种机械播种机械主要包括播种机、移栽机和直播机等。播种机用于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到土壤中,提高播种效率;移栽机用于将幼苗从苗床转移到土地上,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直播机则用于将种子直接播入土壤,适用于大面积种植。3.1.2土壤耕作机械土壤耕作机械包括犁、耙、旋耕机、深松机等。这些设备主要用于翻土、破碎土块、平整土地,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1.3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捡拾机等。这些设备用于农作物的收割、脱粒、运输等环节,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3.1.4植保机械植保机械主要包括喷雾机、喷粉机、撒药机等。这些设备用于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作物生长健康。3.1.5灌溉机械灌溉机械包括水泵、喷灌机、滴灌系统等。这些设备用于为农作物提供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2设备选型与配置3.2.1设备选型原则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根据农业生产任务、作物种类、土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2)技术成熟可靠:选择具有成熟技术、良好功能和较高稳定性的设备。(3)经济合理: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价格适中、性价比高的设备。(4)易于维护保养:选择易于操作、维护保养方便的设备。3.2.2设备配置策略设备配置应考虑以下策略:(1)根据农业生产规模合理配置设备数量,避免设备闲置。(2)优化设备组合,提高设备利用率。(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设备购置成本。(4)注重设备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3设备维护与保养3.3.1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3)制定设备维修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加强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3.3.2设备维护保养措施具体维护保养措施如下:(1)保持设备清洁,及时清除污垢、灰尘。(2)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3)保证设备润滑良好,定期添加润滑油。(4)加强设备电气系统维护,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5)定期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保证安全可靠。第四章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4.1生产流程设计与优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设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流程设计与优化的主要内容:4.1.1确定生产目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首先需明确生产目标,包括作物种类、产量、质量等。根据生产目标,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资源,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4.1.2分析生产环节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明确各环节所需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4.1.3设计生产流程根据生产目标和环节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生产顺序,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2)合理配置农业机械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3)优化作业路径,降低生产成本;(4)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4.1.4优化生产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流程,以适应实际生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生产顺序和作业时间;(2)根据设备功能和运行状况,优化设备配置;(3)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4)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调度,保证生产顺利进行。4.2生产调度与管理生产调度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调度与管理能够保证生产效率的稳定和提高。4.2.1生产调度原则(1)遵循生产流程,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2)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调度策略;(4)注重生产安全,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4.2.2生产调度方法(1)集中调度: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调度任务集中到一个部门或个人,统一管理;(2)分散调度:将调度任务分配给各个生产环节的负责人,实现分级管理;(3)智能化调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2.3生产调度管理(1)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明确调度职责和权限;(2)加强调度人员的培训,提高调度能力;(3)完善调度设施,提高调度效率;(4)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与考核,保证调度效果。4.3生产效率分析与提升4.3.1生产效率分析方法(1)时间分析法:分析各环节作业时间,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2)成本分析法:分析生产成本,找出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3)设备利用率分析法:分析设备利用率,找出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4)生产流程分析法:分析生产流程,找出优化生产效率的途径。4.3.2生产效率提升措施(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3)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4)加强生产调度管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5)提高作业人员素质,降低人为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第五章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5.1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配置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可以最大化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在农业生产高峰期,适当增加劳动力,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低谷期,合理调整人员配置,降低人力成本。要注重人力资源的梯度配置。根据员工的年龄、技能、经验等因素,进行梯度搭配,使团队结构更加合理。年轻员工充满活力,勇于创新;中年员工经验丰富,稳重可靠;老年员工具有丰富的传统技艺,可以传承经验。还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地域配置。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人力资源与地域资源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2员工培训与激励员工培训是提高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员工需求,制定培训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员工担任培训讲师,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设立绩效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开展技能竞赛,鼓励员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施股权激励,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5.3员工考核与评价员工考核与评价是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岗位要求,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实施动态考核。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晋升、培训等环节相结合,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农业机械化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农业机械化财务管理6.1成本控制与核算6.1.1成本控制概述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一项的工作。成本控制旨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环节。6.1.2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归集、计算和分配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1)直接成本法:将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等费用计入产品成本。(2)间接成本法: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用、维修费用、财务费用等,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产品成本中。(3)标准成本法: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6.1.3成本控制策略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农业机械化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2)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3)采购优质低价的原料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4)实施成本核算,及时发觉和纠正成本管理中的问题。6.2资金管理6.2.1资金管理概述资金管理是农业机械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资金回收等环节。合理管理资金,有利于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充足,降低财务风险。6.2.2资金筹集农业机械化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和资金需求,采取以下方式筹集资金:(1)银行贷款: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等。(2)债券发行:通过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3)股权融资:引入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6.2.3资金使用企业应合理使用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以下为资金使用的几点建议:(1)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证资金投入与生产需求相匹配。(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风险。(3)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6.2.4资金回收企业应关注资金回收,保证资金循环畅通。以下为资金回收的几点建议:(1)加强销售管理,提高回款率。(2)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合理安排付款时间。(3)加强存货管理,降低存货积压。6.3财务报告与分析6.3.1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农业机械化企业应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6.3.2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1)比率分析:通过计算财务比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趋势分析: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3)结构分析: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找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觉财务风险,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益。第七章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7.1安全生产管理7.1.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7.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机械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实施,规范生产操作,降低安全发生的风险。7.1.3安全生产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主要包括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装备、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保证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设施齐全、完好,提高安全生产能力。7.1.4安全生产考核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考核,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7.2安全预防与处理7.2.1安全预防(1)加强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2)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生产安全。(3)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7.2.2安全处理(1)发生安全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扩大。(2)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3)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4)对情况进行总结,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7.3安全教育与培训7.3.1安全教育(1)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标准的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7.3.2安全培训(1)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2)定期开展在岗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水平。(3)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水平,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第八章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8.1环保意识培养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培养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意识,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1.1加强环保教育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大环保教育的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农机操作手和管理人员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8.1.2强化环保意识农民和农机操作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自觉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8.1.3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环保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农民、农机操作手和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激发其环保积极性。8.2环保措施与实施8.2.1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环保要求,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的农业机械。8.2.2推广环保型农业机械加大对环保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如生物质能源机械、电驱动机械等,降低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8.2.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负担。8.2.4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等。8.3环保政策与法规8.3.1制定环保政策应制定一系列环保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农机操作手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工作。8.3.2完善环保法规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保证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8.3.3加强环保监管建立健全环保监管体系,对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保证环保政策的落实。8.3.4促进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共同努力,保证环保政策与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为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9.1信息化建设规划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化建设规划旨在明确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提供科学指导。9.1.1发展目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农业机械化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3)优化农业机械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市场竞争力。(4)提升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9.1.2主要任务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服务能力。(2)构建农业机械化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3)推广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安全管理,保证信息安全。9.2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9.2.1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农业机械化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3)农业机械化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与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9.2.2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1)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业机械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2)农业机械化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业机械化产品和服务在线交易,提高市场竞争力。(3)农业机械化远程诊断与维修系统:利用远程诊断与维修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