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_第1页
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_第2页
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_第3页
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_第4页
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智能仓储管理及配送优化方案设计TOC\o"1-2"\h\u6952第一章绪论 2303781.1研究背景 217184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0489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74691.3.1研究内容 3309831.3.2研究方法 332524第二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概述 360012.1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4105822.2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448892.3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9577第三章仓储设施与设备优化 5137933.1仓储设施布局优化 5193753.2仓储设备选型与优化 672513.3仓储设施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632046第四章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719104.1入库作业优化 7129314.2出库作业优化 787994.3库存管理优化 7214244.4仓储作业流程整合 8323第五章信息化建设与数据管理 8100885.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836005.2数据采集与处理 9240035.3数据分析与挖掘 9304245.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96523第六章企业配送管理 1052726.1配送中心布局与规划 10133466.2配送路线优化 10135916.3配送车辆调度优化 1174056.4配送成本控制 1118683第七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协同 12284337.1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策略 12161957.1.1背景分析 129597.1.2协同策略设计 12250277.2仓储管理与配送信息共享 1295367.2.1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12251787.2.2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12296417.3仓储管理与配送资源整合 1217827.3.1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2209797.3.2资源整合策略 1247737.4协同效益评估 1376817.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3154297.4.2评估方法与步骤 1326208第八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绩效评价 13183178.1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3314828.2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分配 14152388.2.1评价指标选取 1426488.2.2权重分配 14188648.3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 14124598.3.1绩效评价方法 14213488.3.2绩效评价应用 15205228.4绩效改进策略 1510036第九章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实施方案 1513949.1实施步骤与策略 1577659.1.1明确目标与任务 15245179.1.2制定实施计划 15169879.1.3系统集成与部署 1511139.1.4培训与推广 1596779.2技术支持与培训 15238369.2.1技术支持 16118649.2.2培训内容 16139759.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6178429.3.1风险评估 1635359.3.2应对措施 16200669.4实施效果评价 165722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72561510.1研究结论 1751910.2研究局限与不足 1727398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其中,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物流体系中,仓储与配送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库存积压、配送效率低下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分析企业仓储管理与配送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2)结合现代物流理念,提出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提高企业物流效率。(3)为企业提供一套可操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研究意义如下:(1)理论意义:本研究将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2)实践意义:为企业提供实用的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有助于提高企业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分析企业仓储管理与配送环节的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2)探讨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的设计,包括技术选型、系统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3)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所提出的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1.3.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企业仓储管理与配送环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实证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3)系统分析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企业仓储管理与配送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4)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优化方案,为企业提供最佳实践。第二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概述2.1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现代仓储管理系统。它通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手段,对仓库内的商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仓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仓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入库管理:对商品进行自动识别、分类、上架,实现快速入库。(2)出库管理:根据订单需求,自动挑选商品、打包、发货,提高出库效率。(3)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状况,对库存进行精准盘点,保证库存数据准确性。(4)仓储作业管理:对仓储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仓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2.2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商品信息,实现仓储过程的实时监控。(2)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3)云计算技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4)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实现仓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5)网络通信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2.3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下为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现状:我国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企业对智能仓储的认识和应用逐渐加深,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2)应用拓展: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跨境电商等领域拓展。(3)跨界融合: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将与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4)标准化与规范化:行业竞争的加剧,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第三章仓储设施与设备优化3.1仓储设施布局优化仓储设施布局的优化是企业智能仓储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实现高效存储与配送,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空间利用最大化:依据仓储空间的具体尺寸和存储需求,进行精确的空间分割与设计,保证库房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预留必要的作业通道。作业流程合理化:根据物料流动的规律,设计合理的入库、存储、拣选、出库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物料搬运和作业时间。安全与环保:在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保证仓储作业的顺利进行。智能化系统集成:将现代信息技术如WMS(仓储管理系统)、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集成于仓储设施布局中,提升仓储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具体优化措施包括: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仓储设施的灵活性;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仓储平面布局设计;应用立体仓储系统,提升空间利用率;设计多功能的作业区域,满足不同存储需求。3.2仓储设备选型与优化仓储设备的选型与优化是实现仓储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存储物品特性:根据存储物品的类型、尺寸、重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如货架、托盘等。作业效率要求:选择高效率的搬运设备,如自动搬运(AGV)、堆垛机等,以满足快速作业需求。设备可靠性:保证设备能在连续作业中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经济高效。优化措施包括:引入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减少人力成本;定期对设备进行功能评估,及时更新淘汰落后设备;采用节能型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减少设备故障。3.3仓储设施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仓储设施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仓储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工作。以下是维护与管理的关键点:制定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日常检查、定期保养和大修。执行标准化操作: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培训,保证操作正确,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更换情况,为设备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施状态监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处理。强化安全管理:制定仓储安全管理规范,保证仓储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仓储设施与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四章仓储作业流程优化4.1入库作业优化入库作业是仓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仓储作业的效率。为了优化入库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入库作业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保证入库作业的顺畅进行。(2)提高入库作业信息化水平:利用条码、RFID等信息技术,实现入库商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3)优化入库作业布局:合理规划库房布局,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减少入库作业的行走距离。(4)加强入库作业人员培训:提高入库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作业失误和安全隐患。4.2出库作业优化出库作业是仓储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优化出库作业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以下是对出库作业优化的建议:(1)完善出库作业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和责任人,保证出库作业的顺利进行。(2)提高出库作业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出库商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3)优化出库作业布局:合理规划库房布局,提高库房空间利用率,减少出库作业的行走距离。(4)加强出库作业人员培训:提高出库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作业失误和安全隐患。4.3库存管理优化库存管理是仓储作业的核心内容,优化库存管理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库存周转率。以下是对库存管理优化的建议:(1)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法等,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加强库存盘点和核对: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3)优化库存预警机制:根据库存数据,及时发出预警,调整采购和销售计划。(4)提高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库存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分析。4.4仓储作业流程整合为了进一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需要对仓储作业流程进行整合。以下是对仓储作业流程整合的建议:(1)制定统一的仓储作业标准:对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保证各环节协同作业。(2)优化仓储作业流程布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合理规划仓储作业流程布局,减少作业环节和时间。(3)加强仓储作业人员协同: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仓储作业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4)引入智能化仓储设备:利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第五章信息化建设与数据管理5.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节主要阐述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在设计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需求、现有资源及未来发展。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化、灵活性和扩展性原则,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系统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2)功能模块设计:根据业务流程,设计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模块,实现仓储业务的全方位管理。(3)数据库设计:构建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4)界面设计: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洁、直观的界面,提高操作效率。在实施阶段,需关注以下方面:(1)技术选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数据库和操作系统。(2)系统集成:将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如ERP、MES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培训与推广: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系统能够顺利投入使用。(4)系统运维:建立健全的运维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优化。5.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和流程。(1)数据采集:通过条码扫描、RFID、传感器等技术,实时采集仓储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如货物信息、库存信息、配送信息等。(2)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纠错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整合:将清洗后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业务数据。(4)数据存储:将整合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便于后续分析和挖掘。(5)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保持数据的实时性。5.3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分析与挖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企业发觉潜在的商机和优化业务流程。本节主要阐述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方法和应用。(1)描述性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仓储业务的运行状况。(2)关联性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3)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进行分类,发觉潜在的规律和趋势。(4)预测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对未来的业务发展进行预测。(5)优化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优化仓储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5.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本节主要讨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措施。(1)安全策略: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2)访问控制:设置访问权限,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4)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5)隐私保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隐私,避免数据滥用。第六章企业配送管理6.1配送中心布局与规划配送中心作为企业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与规划直接关系到配送效率与成本。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配送中心选址配送中心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土地成本合理、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对候选地点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地点作为配送中心。(2)配送中心规模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市场容量及未来发展预测,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过大或过小的规模都会影响配送效率与成本。(3)配送中心功能分区配送中心内部应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包括收货区、存储区、拣货区、发货区、办公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顺畅的物流通道,提高作业效率。(4)配送中心设施配置根据配送中心的功能需求,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如货架、输送带、叉车、自动分拣系统等,以提高配送效率。6.2配送路线优化配送路线优化是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配送路线优化方法:(1)最短路径法通过计算各配送点之间的距离和行驶时间,确定最短路径,以减少配送距离和时间。(2)聚类分析法将配送点进行聚类,按照一定规则将相邻的点分为一组,然后对每组内的配送点进行优化。(3)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寻找最优的配送路线。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复杂配送网络。6.3配送车辆调度优化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旨在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车辆调度优化方法:(1)车辆路径问题(VRP)通过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确定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经过各配送点并返回配送中心的最佳路线。(2)车辆分组调度根据配送任务的需求,将车辆分为若干组,分别执行不同的配送任务。通过优化分组方案,提高车辆利用率。(3)动态调度根据实时配送需求,动态调整车辆配送任务,以应对突发情况,提高配送效率。6.4配送成本控制配送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配送成本控制方法:(1)优化配送策略通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车辆调度和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2)提高配送效率通过提高配送中心作业效率、优化配送流程,减少配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3)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优化包装方式、减少运输损耗等手段,降低运输成本。(4)加强库存管理通过精确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库存,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5)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配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第七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协同7.1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策略7.1.1背景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的需求日益迫切。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策略旨在实现仓储管理与配送过程的紧密集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7.1.2协同策略设计(1)制定统一的仓储与配送计划,保证仓储资源与配送需求相匹配;(2)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3)强化仓储与配送环节的信息交互,实现实时数据共享;(4)构建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仓储与配送资源的动态调整。7.2仓储管理与配送信息共享7.2.1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仓储管理与配送信息共享是实现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的关键。通过信息共享,企业可以实时掌握仓储资源与配送需求,提高决策效率。7.2.2信息共享机制构建(1)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仓储管理与配送数据的集中管理;(2)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3)制定数据共享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和接口;(4)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为仓储管理与配送决策提供支持。7.3仓储管理与配送资源整合7.3.1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仓储管理与配送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资源整合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7.3.2资源整合策略(1)优化仓储布局,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2)统一调度配送车辆,降低配送成本;(3)整合人力资源,提高仓储与配送工作效率;(4)加强设备资源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7.4协同效益评估7.4.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为客观评估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效益,需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效率指标:如库存周转率、配送准时率等;(2)成本效益指标:如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例、配送成本占物流成本比例等;(3)服务质量指标:如客户满意度、订单处理速度等;(4)环境影响指标:如碳排放量、资源利用率等。7.4.2评估方法与步骤(1)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仓储管理与配送过程的各项指标数据;(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等;(3)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智能仓储与配送协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4)分析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八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绩效评价8.1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业务的不断深入,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运行效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层:明确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总体目标,如提高仓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2)准则层:根据总体目标,设立相应的准则,如仓储设施利用率、库存周转率、配送准时率等。(3)指标层:在准则层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评价指标,如货架利用率、库房温度控制合格率、配送里程等。(4)评价层:对指标层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综合评价结果。8.2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分配8.2.1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1)代表性:指标应能反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关键业务环节。(2)可比性:指标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与其他企业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3)可操作性:指标应易于获取和计算,便于实际操作。(4)动态性:指标应能反映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业务的发展趋势。根据以上原则,可选取以下评价指标:(1)仓储设施利用率:反映仓储空间的利用效率。(2)库存周转率:反映库存物资的周转速度。(3)配送准时率:反映配送业务的准时程度。(4)客户满意度:反映客户对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服务的满意度。8.2.2权重分配权重分配是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确定各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权重分配可采取以下方法:(1)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求平均值。(2)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3)熵权法:根据评价指标的数据特征,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8.3绩效评价方法与应用8.3.1绩效评价方法(1)综合评价法: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与指标值相乘,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得分。(2)模糊综合评价法:将评价指标分为模糊集合,通过模糊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3)数据包络分析法:基于投入产出数据,评价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相对效率。8.3.2绩效评价应用(1)企业内部评价: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评价,促进内部管理优化。(2)企业间评价:用于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提升企业竞争力。(3)评价:用于对企业的监管和扶持,促进企业合规经营。8.4绩效改进策略为了提高企业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绩效,以下改进策略:(1)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合理规划仓储空间,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2)加强库存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库存周转率。(3)提高配送效率:优化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成本。(4)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关注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5)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仓储与配送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第九章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实施方案9.1实施步骤与策略9.1.1明确目标与任务在实施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方案前,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分析企业现有的仓储与配送业务流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为实施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提供依据。9.1.2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目标与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资源需求等。实施计划应充分考虑企业现有资源,保证项目顺利推进。9.1.3系统集成与部署在系统集成与部署阶段,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网络设施。同时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保证系统顺利切换。9.1.4培训与推广在系统部署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他们熟练掌握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系统的操作。同时通过内部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9.2技术支持与培训9.2.1技术支持为保障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需与专业技术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技术服务商应提供以下支持:(1)系统维护与升级: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系统稳定可靠。(2)技术培训: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提高用户的技术水平。(3)售后服务: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9.2.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系统操作流程和方法。(3)故障处理与维护保养。(4)数据分析与优化。9.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9.3.1风险评估在实施智能仓储管理与配送项目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