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_第1页
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_第2页
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_第3页
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_第4页
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审计实务操作规范与指引TOC\o"1-2"\h\u20216第1章审计准备 4100751.1审计计划的制定 455831.1.1确定审计目标 4100591.1.2分析被审计单位情况 4207971.1.3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 465011.1.4制定审计策略和方法 429181.1.5评估审计风险 4165471.2审计团队的组织与分工 4325441.2.1审计团队的组建 4269461.2.2审计团队成员的职责分配 4147201.2.3审计团队培训 4241991.2.4审计团队沟通与协作 4105231.3审计资料及底稿的准备 5275381.3.1收集被审计单位资料 541051.3.2整理审计工作底稿 5101801.3.3制定审计底稿编制规范 5141111.3.4审计资料的保管与保密 55014第2章审计程序与方法 5297082.1审计程序概述 5288712.2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估 5248832.2.1审计证据的收集 5228542.2.2审计证据的评估 6239282.3审计抽样方法 6292662.4分析程序 623391第3章会计政策与估计审计 7178213.1会计政策审计 75493.1.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 7226443.1.2评估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7309203.1.3检查会计政策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764563.2会计估计审计 7128183.2.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估计 7157993.2.2评估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725883.2.3检查会计估计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 7166713.3会计差错调整 8186733.3.1识别会计差错 8262673.3.2分析会计差错的原因和影响 8315363.3.3评估会计差错的纠正情况 835553.3.4检查会计差错调整的披露 822757第4章财务报表项目审计 8208034.1货币资金审计 8296724.1.1审计目标 8248094.1.2审计程序 8293224.2应收账款审计 8280154.2.1审计目标 8884.2.2审计程序 9174134.3存货审计 9118304.3.1审计目标 942664.3.2审计程序 910644.4固定资产审计 980104.4.1审计目标 9231664.4.2审计程序 931429第5章收入与费用审计 9320615.1收入审计 92895.1.1审计目标 9296925.1.2审计程序 10323875.1.3审计重点 10229335.2利润审计 10114175.2.1审计目标 10190245.2.2审计程序 1088545.2.3审计重点 10257155.3费用审计 10250865.3.1审计目标 10303095.3.2审计程序 11201705.3.3审计重点 113773第6章税务审计 1155496.1企业所得税审计 1115266.1.1审计目标 11229136.1.2审计程序 1157946.1.3审计要点 1123426.2增值税审计 12806.2.1审计目标 1223996.2.2审计程序 12211196.2.3审计要点 12313316.3其他税种审计 12103296.3.1审计目标 12243906.3.2审计程序 1389646.3.3审计要点 1323913第7章内部控制审计 1381457.1内部控制概述 13154937.1.1内部控制定义 13206277.1.2内部控制分类 13215327.1.3内部控制原则 13204407.2内部控制评价 13146687.2.1评价方法 13225047.2.2评价内容 14226157.2.3评价程序 14150247.3内部控制缺陷处理 14162287.3.1缺陷分类 14271357.3.2缺陷识别 14195167.3.3缺陷处理 1468537.3.4缺陷跟踪 1415644第8章信息系统审计 1490108.1信息系统概述 14258018.1.1信息系统概念 15294188.1.2信息系统组成 1511598.1.3信息系统类型 15157798.2信息系统审计方法 1588768.2.1实地调查 15296708.2.2技术测试 15109808.2.3问卷调查 15171138.2.4案例分析 16198018.2.5比较分析 16233438.3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 16318388.3.1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 161748.3.2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内容 1693058.3.3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1612021第9章审计报告与沟通 16225189.1审计报告的编制 16177689.1.1报告结构 17150779.1.2报告内容 17315869.1.3报告编制要求 1719819.2审计发觉与结论 17100229.2.1审计发觉 17127239.2.2结论 17299859.2.3建议与改进措施 18269509.3审计沟通与协调 18171689.3.1审计沟通 1895019.3.2审计协调 18313239.3.3审计反馈 1823652第10章审计档案管理 182180710.1审计档案的整理与归档 1839510.1.1审计档案的整理原则 18766310.1.2审计档案的整理流程 182951710.1.3审计档案的归档要求 19172910.2审计档案的保管与销毁 19618610.2.1审计档案的保管要求 191160410.2.2审计档案的销毁 191934910.3审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92707710.3.1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91172110.3.2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91067010.3.3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注意事项 20第1章审计准备1.1审计计划的制定1.1.1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制定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整体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1.1.2分析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计划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以便为后续审计程序提供依据。1.1.3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审计计划应明确审计范围,包括审计期间、审计区域和审计业务范围等。同时合理分配审计时间,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1.1.4制定审计策略和方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如抽样检查、分析性复核等。1.1.5评估审计风险审计计划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1.2审计团队的组织与分工1.2.1审计团队的组建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组建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团队。1.2.2审计团队成员的职责分配明确各审计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协作。1.2.3审计团队培训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的培训,提高审计团队的整体素质。1.2.4审计团队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保证审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1.3审计资料及底稿的准备1.3.1收集被审计单位资料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相关法规文件等资料,以便进行审计分析。1.3.2整理审计工作底稿根据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1.3.3制定审计底稿编制规范明确审计底稿的编制要求,包括格式、内容、签字等,保证审计底稿的规范性和完整性。1.3.4审计资料的保管与保密对审计资料进行妥善保管,保证资料的安全与保密,防止泄露被审计单位信息。第2章审计程序与方法2.1审计程序概述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员在进行财务审计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要求,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2)审计实施:按照审计计划,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等进行审查。(3)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估:通过审计实施,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估。(4)审计报告:根据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反映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5)后续跟踪:对审计报告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保证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2.2审计证据的收集与评估2.2.1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业务活动进行判断的基础。审计证据的收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原则:审计证据应来源于可靠的数据来源,保证其真实、准确。(2)充分性原则:审计证据应涵盖审计目标的各个方面,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全面性。(3)相关性原则: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避免无关证据的干扰。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1)查阅文件和资料: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账簿、合同、协议等。(2)询问: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了解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等情况。(3)观察: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现场、设备、设施等。(4)复核: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计算过程等进行核对。2.2.2审计证据的评估审计证据评估是对已收集的证据进行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的判断。评估过程应关注以下方面:(1)审计证据的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存在利益冲突。(2)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3)审计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证据。(4)审计证据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一般情况。2.3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抽样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的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判断抽样:根据审计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总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3)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4)分层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每个层次中抽取样本。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审计目标、总体特征、样本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2.4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审计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分析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比分析: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与行业标准、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原因。(2)趋势分析: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其财务状况的稳定性。(3)比率分析:运用财务比率指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4)风险评估:识别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通过分析程序,审计员可以对审计证据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第3章会计政策与估计审计3.1会计政策审计3.1.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包括其依据的会计准则、原则和方法,以及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3.1.2评估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审计人员应评估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关注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采用不当会计政策的情况。3.1.3检查会计政策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关于会计政策的披露是否充分、准确,保证披露信息对理解财务报表有实质性帮助。3.2会计估计审计3.2.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估计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涉及的会计估计,包括估计的方法、依据和数据来源。3.2.2评估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应评估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关注是否存在偏向或过度乐观的情况。3.2.3检查会计估计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关于会计估计的披露是否充分、准确,以便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会计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3.3会计差错调整3.3.1识别会计差错审计人员应通过分析程序、询问管理层和查阅相关资料,识别可能存在的会计差错。3.3.2分析会计差错的原因和影响审计人员应分析会计差错的原因、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故意隐瞒或舞弊行为。3.3.3评估会计差错的纠正情况审计人员应评估被审计单位对已识别会计差错的纠正是否恰当、及时,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公允。3.3.4检查会计差错调整的披露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披露是否充分、准确,以便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会计差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第4章财务报表项目审计4.1货币资金审计4.1.1审计目标对货币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旨在确认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所有权,以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4.1.2审计程序(1)获取并检查货币资金日记账、总账及相关凭证;(2)对现金、银行存款进行实地盘点,确认其存在性;(3)检查银行对账单,与公司账务进行比对,确认未达账项;(4)审查货币资金收支的授权和审批程序;(5)评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4.2应收账款审计4.2.1审计目标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主要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可收回性和准确性,以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4.2.2审计程序(1)获取并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总账及相关凭证;(2)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确认其真实性;(3)分析应收账款账龄,评估坏账准备是否充分;(4)审查应收账款收到的现金流,确认其可收回性;(5)检查应收账款相关内部控制。4.3存货审计4.3.1审计目标对存货进行审计,旨在确认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4.3.2审计程序(1)获取并检查存货明细账、总账及相关凭证;(2)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确认其存在性和准确性;(3)分析存货周转率,评估存货管理效率;(4)审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确认其合理性;(5)检查存货相关内部控制。4.4固定资产审计4.4.1审计目标对固定资产进行审计,主要确认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正确披露。4.4.2审计程序(1)获取并检查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及相关凭证;(2)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检查,确认其存在性和完整性;(3)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确认折旧费用的准确性;(4)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及报废等变动情况;(5)检查固定资产相关内部控制。第5章收入与费用审计5.1收入审计5.1.1审计目标收入审计的目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保证收入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正确、完整反映。5.1.2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来源、业务模式及收入确认政策;(2)对收入交易进行抽样检查,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分析收入变动趋势,评价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和合理性;(4)检查收入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5)确认收入确认时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6)检查收入相关的会计科目,保证收入金额和会计处理正确。5.1.3审计重点重点关注关联方交易、异常交易、收入提前或延后确认等风险领域。5.2利润审计5.2.1审计目标利润审计的目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利润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揭示利润操纵等风险。5.2.2审计程序(1)分析利润构成,了解其变动原因;(2)检查利润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评价其合理性和一致性;(3)对重要利润项目进行详细审查,确认其真实性和合规性;(4)评价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揭示潜在的风险;(5)检查关联方交易对利润的影响,保证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6)分析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评价其合理性。5.2.3审计重点重点关注利润波动异常、收入和费用不匹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风险领域。5.3费用审计5.3.1审计目标费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保证费用在财务报表中得以正确、完整反映。5.3.2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费用管理制度和费用报销流程;(2)对重要费用项目进行抽样检查,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分析费用变动趋势,评价费用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4)检查费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5)确认费用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6)检查费用相关的会计科目,保证费用金额和会计处理正确。5.3.3审计重点重点关注异常费用支出、关联方费用支付、费用资本化等风险领域。第6章税务审计6.1企业所得税审计6.1.1审计目标企业所得税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6.1.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收集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法规;(2)审查企业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关注企业所得税计算过程及税前扣除项目;(3)核实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4)分析企业税收筹划,评估其合规性及合理性;(5)检查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确认是否存在逾期缴纳、欠税等问题;(6)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6.1.3审计要点(1)收入确认:关注企业收入是否及时确认,是否存在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2)成本和费用:核实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关注是否存在多计、少计或错计现象;(3)税前扣除:审查税前扣除项目的合规性,关注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扣除的情况;(4)税收优惠政策:评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条件;(5)关联交易:分析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关注是否存在转移定价等避税行为。6.2增值税审计6.2.1审计目标增值税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按照国家增值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增值税。6.2.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收集增值税相关政策法规;(2)审查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关注增值税计算过程及税负情况;(3)核实企业销售收入、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4)检查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情况,确认发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5)评估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条件;(6)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6.2.3审计要点(1)销售收入:关注企业销售收入是否及时确认,是否存在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2)进项税额:核实进项税额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关注是否存在虚开发票、虚假抵扣等问题;(3)销项税额:审查销项税额的准确性,关注是否存在少计、多计或错计现象;(4)增值税优惠政策:评估企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条件;(5)增值税发票管理:检查发票领用、开具、保管和作废等环节,确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6.3其他税种审计6.3.1审计目标其他税种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种。6.3.2审计程序(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收集其他税种相关政策法规;(2)审查企业其他税种纳税申报表,关注税种计算过程及税负情况;(3)核实企业其他税种的应纳税额,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4)评估企业享受其他税种优惠政策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条件;(5)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6.3.3审计要点(1)其他税种应纳税额:关注企业其他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核实是否存在少计、多计或错计现象;(2)优惠政策:评估企业享受其他税种优惠政策的情况,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条件;(3)税种合规性:检查企业是否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申报和缴纳其他税种;(4)税务风险:分析企业其他税种纳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第7章内部控制审计7.1内部控制概述7.1.1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守,采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7.1.2内部控制分类内部控制可分为以下几类: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7.1.3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7.2内部控制评价7.2.1评价方法审计人员应采用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计算等手段,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7.2.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执行有效性、是否覆盖了公司的各项业务和环节。7.2.3评价程序(1)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和相关制度;(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测试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4)评价内部控制缺陷;(5)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7.3内部控制缺陷处理7.3.1缺陷分类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7.3.2缺陷识别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应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7.3.3缺陷处理(1)对于重大缺陷,应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并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2)对于重要缺陷,应报告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关注其整改情况;(3)对于一般缺陷,可由公司内部自行整改,审计人员予以关注。7.3.4缺陷跟踪审计人员应对已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持续跟踪,保证公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并验证整改效果。第8章信息系统审计8.1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及决策支持具有关键性作用。本章主要对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后续信息系统审计提供基本理解。8.1.1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是指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及规章制度组成的,用于收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发信息的系统。它旨在支持组织的业务流程、决策制定和战略规划。8.1.2信息系统组成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3)数据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类数据。(4)人力资源:负责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维和管理的人员。(5)规章制度: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各项政策、标准和流程。8.1.3信息系统类型根据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事务处理系统(TPS):支持日常业务运营的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MIS):提供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所需信息的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DSS):辅助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系统。(4)企业资源计划(ERP):集成企业内外部资源的系统。(5)其他特定领域的信息系统。8.2信息系统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方法。8.2.1实地调查通过访谈、观察、查阅文件等方式,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8.2.2技术测试采用自动化工具或手工方法,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等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功能、安全性等。8.2.3问卷调查设计针对性的问卷,收集企业相关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认知和评价。8.2.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参考。8.2.5比较分析将企业信息系统与行业标准或最佳实践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8.3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8.3.1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信息系统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维、维护和安全管理等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8.3.2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内容(1)信息系统整体控制环境审计:评估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情况。(2)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审计:对企业面临的信息系统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3)信息系统控制活动审计:检查企业信息系统控制措施的设置和执行情况。(4)信息系统信息与沟通审计:评估企业信息系统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和有效沟通。(5)信息系统监督审计: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督和改进进行评估。8.3.3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方法(1)询问、观察、查阅文件等实地调查方法。(2)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技术测试。(3)收集和分析企业内部及外部数据。(4)与企业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际情况。(5)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第9章审计报告与沟通9.1审计报告的编制9.1.1报告结构审计报告应包含标题、引言、审计背景、审计范围与目标、审计方法、审计发觉、结论与建议、附件等部分。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全面。9.1.2报告内容(1)应简洁明了,表明审计事项及报告性质。(2)引言:简要介绍审计背景、审计目的和审计时间。(3)审计背景:阐述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依据及审计过程。(4)审计范围与目标:明确审计的具体范围、目标及重点。(5)审计方法:介绍采用的审计程序、方法和手段。(6)审计发觉:列出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包括违规事实、金额、影响等。(7)结论与建议:对审计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8)附件:提供与审计报告相关的证据、资料等。9.1.3报告编制要求(1)审计报告应遵循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2)审计报告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审计事实。(3)审计报告语言应简练、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表达。(4)审计报告应注明报告日期,由审计人员签名并加盖审计公章。9.2审计发觉与结论9.2.1审计发觉审计发觉应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描述:详细描述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包括事实、金额、影响等。(2)原因分析: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3)涉及部门或人员:明确问题涉及的具体部门或人员。9.2.2结论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审计发觉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3)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9.2.3建议与改进措施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1)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3)提高财务报告质量,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