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科竞赛促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研究生学科竞赛促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研究生学科竞赛促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研究生学科竞赛促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研究生学科竞赛促拔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学科竞赛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其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拓展研究生知识面,提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对目前研究生学科竞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在研究生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模式,奖励机制,导师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合理化的建议,为研究生基于学科竞赛为抓手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学科竞赛;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环节;组织管理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了研究生教育大国[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了明确和重要的指示,重点强调了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2]。可见,有别于大学生的基础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研究生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已成为党和政府、高校普遍关注的重点[3]。目前,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参与某领域课题项目或自主的研究探索等方式进行,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视野与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起着重要作用[4]。随着学科竞赛活动的推广和日趋繁荣,其正在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手段。学科竞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构建与现有研究生制度兼容的高效且完备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以及服务体系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5-9]。文章首先从目前研究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研究生参与积极性到影响学科竞赛开展效果的诸多环节进行剖析,尝试找到学科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其次,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现有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总结作者组织研究生参与全国性学科竞赛和承办全国性学科竞赛的工作经验,对研究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激励措施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合理化的建议,为研究生培养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二、学科竞赛中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协调多方积极性,吸纳社会资金[5],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策划举办“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此活动以主题赛事形式为主,结合学科特点,成为研究生的主要参与赛事[10]。自赛事活动举办以来,受到了全国各高校和研究生的认可,每年吸引了数万计研究生积极报名参与相关领域的学科竞赛,成效显著,但就笔者组织参赛和承办比赛的体验来观察,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学科竞赛的制约研究生主要精力在课程学习和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上,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以形成合力促成各个环节顺利推进,单纯依靠研究生自身的课余时间和个人兴趣爱好完成参赛作品,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果,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限[11]。学科竞赛的促进需要在校、院、系、课题组和导师多方面提供支撑。要达到上述多层次多维度的合力支持,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做好合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制度设计应当在经费支持,学生与导师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实验室资源分配等相关方面予以充分考虑,让学科竞赛成为既有利于学生学业也有利于导师职业发展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科竞赛的发展。此外,在制度上还应当在实验室资源、场地支持、经费保障等诸多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持续的支持。学科竞赛往往需要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度,在竞赛活动的跨学校、跨二级单位、跨专业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方面均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因此,这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化管理制度来保障竞赛可以持续顺利的进行,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成为制约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导师对学科竞赛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研究生在学业管理上大多数培养单位均采用的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支配,研究方向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支持,学术视野和科研方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1]。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在缺乏导师的配套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对学科竞赛缺乏带队指导的积极性,对学生从事学科竞赛活动支持程度有限,有些导师甚至因为学科竞赛占据学生的时间而不予支持。这就需要改变现阶段研究生与导师两者的评价体系的现状,这是推动学科竞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同时,学科竞赛对于导师和竞赛带队老师的激励措施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成为导师缺乏带队参赛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三)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目前,研究生学科赛事已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实施,受到了部分研究生的关注与认可,然而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工作与参赛活动的取舍方面还存在一定冲突[11],进而严重影响到了参加的积极性,根据笔者的调研,具体的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学生评价机制存漏洞、管理体系的脱节,时间分配不平衡、导师指导存在欠缺以及跨学科知识掌握不充分,缺乏参赛文化氛围等方面。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一般为2-3年不等,其中包括了课程的学习,导师安排的课题,小论文、专利、毕业论文的撰写,考级考证以及找工作等诸多事情需要在此期间完成。学科竞赛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相对比较多的,如果学科竞赛不能与学习培养环节紧密结合,缺乏导师和团队的支持,激励机制的支持,实验室资源的配套等方面,单靠研究生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是一些单位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其次,学生缺乏导师、师长的引导和经验分享,在比赛激励的竞争状态下心态调整和自信度上均存在不足[12]。这就需要学科竞赛成为一个每年连续参赛,高低年级成员搭配合理,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导师或师长指导下进行不断迭代创新的可持续的常态化比赛。最后,竞赛除了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实验室资源,一些领域的学科竞赛还需要有一定经费的支持,经费的支出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难以负担的,如果培养单位缺乏相应的激励办法解决经费问题,这无疑成为了影响学生参赛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改进思路(一)建立多级赛务协同管理体系建立校、院、系、课题组多级赛务管理机构[14],分层制定激励机制,让每一层级均有相应的可操作的管理章程可执行。颁布完善的竞赛章程,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竞赛项目分层设立专项竞赛经费,为每项重要学科竞赛建立单独的竞赛实验和活动场地,在比赛前夕开展竞赛动员和宣传,邀请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政策解读与竞赛技巧分享,针对关键学科竞赛项目开设学科竞赛专项培训。发挥学校学科类专业学生社团和研究生学生会在竞赛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比赛结束后,定期举办学科竞赛颁奖会展示学科竞赛成果。定期对各级竞赛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成绩突出的组织和指导老师按照相应的成果在经济上和职业晋升等方面给与相应的奖励。该举措可以增加竞赛的文化氛围,促进比赛宣传动员,激励教员和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重要比赛项目办成学校常规项目常年进行,逐步深入,走向成熟。(二)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将研究生学科竞赛其纳入学校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项目管理中,并给与相应的学科竞赛专门项目支持。项目课题内容可以围绕导师课题开展[5],也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自行设置题目,要求完成一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工作量,面向教育部或者省市开展的重要学科竞赛内容的作品。在项目验收要求中,成功入围某学科竞赛或者在将来的学科竞赛中拿到成绩可作为一项结题成果。在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基础上,应当鼓励相关的二级教学单位设立院或者系的创新项目,并给与一定的启动经费,支持更多研究生组织参赛队伍,进行学科竞赛种子选手的培养。教员可提供多层次的研究生创新探索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和申请,确保参与的研究生学生尽可能数量多,受益面尽可能大,最后通过逐层选优后参加国家级大赛,提高入围决赛的成功率,也可提高获得奖项的等级。项目化运行机制能有效调动学员和教员的积极性,扩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人数,对于选拔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坚持项目化支持的制度运行后,其积累效应对于培养学员和教员均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学科竞赛成果将逐年不断涌现。(三)将学科竞赛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把课程教学活动、毕业论文、科研项目等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多环节与学科竞赛活动联系起来,实现学科竞赛与培养过程的紧密结合,使学科竞赛内容深入到日常科研训练和学习活动中,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科研项目等为学科竞赛选拔选手、培养能力和参赛作品选题等提供帮助。同时,学科竞赛内容的加入也极大的丰富了培养环节,锻炼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科竞赛的选题和参赛人选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学科竞赛可以不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竞赛,也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专项竞赛,应当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使得学科竞赛可以为我国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锻炼往往比传统的课程要系统和深入,因此,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等方面均可加入学科竞赛的考核环节,适当给与学科竞赛参赛和获奖学院学分奖励和毕业条件方面的配套支持,从而进一步对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四)健全学科竞赛奖励体系为鼓励研究生创新可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比赛奖励制度。首先,将参赛学生所获不同等级的竞赛奖项等价于获取相对应的创新专项学分,再根据其分值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减免部分选修课程[15]。其次,可设置创新奖学金,对参赛并获奖的研究生和参赛团队给予个人创新奖、团体创新奖的荣誉并给与一定现金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除了丰厚的物质奖励,所获奖项可以按照层次和等级作为学生的助学奖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评定的重要依据。再次,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竞赛中所获奖励可进行学分和奖金的累加,从而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参赛的积极性,对赴外地参加决赛的指导教师和研究生队伍实施全额的差旅报销等奖励措施。(五)健全导师指导竞赛工作机制在现行制度下,导师承担着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导师与学科竞赛的管理上需要促进长效机制形成,鼓励研究生导师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中,带领团队积累经验,冲击高水平竞赛高等级奖[16]。可对教师设立创新奖金制度,综合考虑教师对学科竞赛指导效果和指导工作量给予教师奖金和课时补贴,其培养的学生参与竞赛获奖的成果可纳入教师个人评优或职称评定的绩点,使得教师能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科竞赛的工作中。鼓励教师把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从科研中提取学科竞赛选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瞄准学科竞赛规则和要求,建立科研与学科竞赛互相促进和良性循环机制。对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可聘请为学院专职带队教员并给与一定薪资,鼓励一部分教师把指导学科竞赛当成主要事业方向专职参与指导学生的工作,而不是临时性工作。此外,任课老师还可以把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增加实践环节,丰富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