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67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CO2排放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环境污染⑥生物多样性丧失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3、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选项事例体现的原理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自生原理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循环原理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号召农民种树,也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整体原理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协调原理

A.AB.BC.CD.D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增大则自然增长率也增大B.年龄金字塔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D.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不会受到k值的限制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参与过程①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碳在过程①和过程②之间的循环形式是二氧化碳C.某群落正常演替时,过程①的强度大于过程②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过程③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6、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人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也最多B.Q1+Q2+Q3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总能量C.保护鹰和食虫鸟,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一只鸟吃掉了一只昆虫,获得了该昆虫总能量的10%、20%7、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草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③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中①的值=②+③+④+兔的呼吸消耗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9、四线蓝尾石龙子是蜥蜴目石龙子科的一个濒危物种,在我国台湾又称为丽纹石龙子。由于农药的使用、环境污染等因素,四线蓝尾石龙子数量大量减少,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数量又有所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从外地迁入四线蓝尾石龙子至台湾,则迁入后其种群呈“J”型增长B.根据种群的出生率可以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C.四线蓝尾石龙子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10、下列对各种生态足迹的描述,错误的是()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B.林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土地面积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D.碳足迹表示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海洋和土地面积11、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只能定性分析,不可计算B.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C.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是可以计算的D.生态足迹计算的土地是连在一起的12、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如图,图中的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13、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正确的是()

A.甲是互利共生B.甲是竞争C.乙是捕食D.丙是竞争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5、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6、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的基础。17、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_______,退耕还林、还草、还湖,_______;加强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_______。18、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19、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20、根据群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21、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2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3、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的环颈雉时发现;在非繁殖季节,环颈雉的雌雄个体往往分群活动,具有明显的性别隔离现象。有学者提出如下假说来解释这种性别隔离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属于种群的_____特征。调查该种环颈雉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原因是_____。

(2)为验证学者提出的上述假说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组别统计并记录统计并记录实验组1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圈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用的时间2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同时向池塘中抛出4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__

①分析可知,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代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

②对照组中的实验处理为_____,若_____,则假说成立。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8分)24、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原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____。

(2)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而导致水质污染。蓝细菌与芦苇、伊乐藻、苦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___________。

(3)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

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1;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

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A错误;

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也可通过化能合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

C、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C正确;

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D正确。

故选A。

【点睛】2、C【分析】【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

【详解】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粮食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危机,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由此可见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

故选C。3、B【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依据的是自生原理,A正确;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依据的是协调原理,B错误;

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号召农民种树,也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整体原理,C正确;

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依据的是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B。4、B【分析】【分析】

种群数量特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详解】

A;种群增长率不仅与出生率有关;还有死亡率有关,所以出生率增大种群的增长率不一定增大,A错误;

B;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正确;

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大、活动能力强、范围广的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C错误;

D;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中;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和环境因素有关,受到K值的影响,D错误。

故选B。5、C【分析】【分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详解】

A、图中过程①是碳从生物群落到大气中的CO2库;代表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B正确;

C;某群落正常演替时;生产者二氧化碳吸收量会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从而使群落有机物积累,则过程①的强度小于过程②,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所以,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C。6、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牧草属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牲畜、鼠为第二营养级,食虫鸟、人为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详解】

A;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A错误;

B、Q1+Q2+Q3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非摄入的总能量;B错误;

C;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捕食更多的昆虫和鼠,减少两者对于牧草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一个营养级含有的生物只有一种,一只鸟吃掉了一只昆虫,不一定获得该昆虫总能量的10%、20%,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兔的摄入量);②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③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④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遗体残骸)。

2;能量的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以及未被利用的部分。

【详解】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固定的总能量;A正确;

B;③为兔粪便中的能量;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B正确;

C;①为兔的摄入量;包括兔的同化量和粪便中的能量;②为狐的摄入量,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中高营养级与低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②/①的值不能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摄入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及+流向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粪便量;据图分析:①表示草流入到兔体内的能量(兔的摄入量),②表示兔同化的能量流入到狐,③兔产生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能量,④兔子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遗体残骸),故图中①的值=②+③+④+兔的呼吸消耗,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8、A:B: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

【详解】

A、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正确;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

D、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确。

故选ABCD。9、C:D【分析】【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时属于次级消费者。

【详解】

A;由于台湾存在四线蓝尾石龙子的天敌等环境阻力;迁入后,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抗农药基因的个体存活下来,所以种群中抗农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升高,C正确;

D;四线蓝尾石龙子捕食蚱蜢;蚱蜢捕食生产者,因此四线蓝尾石龙子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10、B:D【分析】【分析】

1;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还牧推广节灌技术;调整农业结构。

2;土地荒漠化: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3;湿地减少: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等。

4;森林减少: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详解】

A;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A正确;

B;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要的草地面积,B错误;

C;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要的农田面积;C正确;

D;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要的森林面积,D错误。

故选BD。11、A:D【分析】【分析】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在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详解】

A;生态足迹可以根据人口单位的消费量进行转换;可以进行计算,A错误;

B;生态足迹可以以全人类的粮食消费量进行转换;具有全球性,B正确;

C;人类消费的资源如粮食可以转换为耕地面积;产生的废物如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C正确;

D;生态足迹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大小不同,如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会增加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森林地面积等,而这些土地并不一定是连在一起的,D错误。

故选AD。

【点睛】12、A:B:D【分析】1;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若λ=1,种群数量不变;若λ>1,种群数量增加;若λ<1,种群数量减少。

2;据图分析;2008年~2010年,λ=2,且维持稳定,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2011年~2013年,λ继续增大,种群数量继续增加;2013年~2015年,λ降低,但是λ仍然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详解】

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

B;2010年~2015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λ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错误;

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λ的变化趋势;2008年~2015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ABD。13、A:C:D【分析】【分析】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详解】

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CD。

【点睛】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4、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5、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6、略

【解析】①.负反馈调节②.自我调节能力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植树种草防治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20、略

【分析】【分析】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生态位及群落的演替等。

【详解】

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类型。解题关键是要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不同,进一步掌握群落在外貌和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解析】①.外貌②.物种组成21、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22、略

【分析】【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四、实验题(共1题,共2分)23、略

【分析】1;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结构,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详解】

(1)环颈雉的性别隔离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