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高二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1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表,试推断()。项目甲型叶乙型叶表面积(mm2)292144体积(mm3)6463表皮厚度(μm)1424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2、若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交配,在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A.l/4B.1/8C.1/16D.1/323、【题文】绿色开花植物雌蕊授粉后,在子房发育成果实早期,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则果实()A.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B.子房停止发育,甚至脱落C.子房照常发育成果实D.子房发育成很小的果实4、下列细胞结构不能形成ATP的是()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D.叶绿体类囊体膜5、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6、下图是利用某种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C.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7、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B.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完全相同C.限制图乙a、b、c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图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8、【题文】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

⑤皮肤中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对真菌和某些细菌生长的抑制。

⑥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被感染的体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9、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的环境,人体不能只靠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11、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B.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做动物的无性繁殖C.胚胎移植时,供体和受体母畜都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D.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12、线粒体和叶绿体相似之处是()A.遗传上的半自主性B.合成蛋白质,且蛋白质功能相似C.产生并释放ATP入细胞质D.“内共生学说”可解释它们的起源13、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14、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必须使用显微镜观察C.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后再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D.上述三个实验中所有剩余试剂都可以装入棕色瓶内,以便长期保存备用15、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16、下列有关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操作把外源基因转入适当的生物体内,并在其中进行表达,它的产品还是该基因编码的天然存在的蛋白质B.蛋白质工程的产品已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而是经过改造的,具有了人类所需要的优点的蛋白质C.蛋白质工程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天然的蛋白质,甚至于创造全新的蛋白质分子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没有任何联系17、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18、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下列哪组时所需要的()A.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B.不需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C.加入适量的DAN连接酶D.不需加DNA连接酶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9、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树龄。

树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2107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1)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

(2)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____型增长.

(3)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增长停滞的是____,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____.

(4)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20、图中;图甲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甲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反射弧通常由____个部分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由突触前膜、____、和图甲的[B]____三部分组成.

(3)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4)若刺激图乙中的Ⅰ处,兴奋在②的传导特点是____(单向传导/双向传导).2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A.2个B.4个C.16个D.32个(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④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一般含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型。22、为研究不同盐溶液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水稻幼苗放入培养液中培养,并用不同的盐溶液进行处理,每隔2天测定水稻的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和叶绿素含量(如图甲)。图乙为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水稻叶片中光合色素所用的试剂是____。(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作用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气孔导度下降,加入CaCl2溶液后气孔导度____(选填“不”“部分”或“全部”)恢复;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也与此类似,因此说明CaCl2溶液能够____NaCl溶液对水稻幼苗造成的伤害。(3)水稻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的PSI、PSII、Cytb6/f、ATP酶等四类蛋白复合体存在于图乙中的③,同化CO2的全部酶类则存在图中④,为了证实CO2同化场所在哪里,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协助完成“验证CO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实验。Ⅰ.设计思路:首先要提取出完整的叶绿体,然后把叶绿体的____分开,分别检测暗反应活性。注:暗反应活性是指有无光合产物的生成或有无反应的条件(如酶)。Ⅱ.实验步骤:①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②再在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蒸溜水中,然后在离心机中高速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叶绿体基质)和沉淀物(叶绿体类囊体膜)。③采用以下测定可判别CO2同化场所: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加入NaH14CO3溶液,检测有无____的光合产物的生成;也可将步骤②获得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电泳,检测两者是否含有____的酶类。Ⅲ.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如果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暗反应活性,而沉淀物中检测不到暗反应活性,则证明CO2的同化场所____,2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请据图作答:

(1)在缩手反射过程中,I产生的信号物质E是____.出细胞方式是____,II膜上的F是____;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运动3小时后人体血糖浓度降低,刺激____细胞(细胞I),引起胰高血糖(E)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____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在该过程中,II内糖原的含量____

(3)在初次免疫过程中,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II,刺激II产生____,该物质作用下,刺激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____细胞.

(4)在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激素E是____,II是____细胞.24、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生长.

(3)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mol•L﹣1.评卷人得分四、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5、如图1表示某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正常情况下,细胞Ⅱ的细胞核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上有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2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填写①、或②、或③),由卵原细胞Ⅰ到细胞Ⅱ的变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______.

(3)若将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核中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中带15N标记的细胞占______%,作出这一推论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果蝇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占______.26、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做实验.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蒸馏水(清水)中;由于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组加入______;

③______.27、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

形式进入生物群落.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_____.

(2)c表示______;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______(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所利用的能量值,其获得的h来自第______营养级.

(3)该农田弃耕后,可能发生的演替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下降.若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______.28、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⑤过程为______;⑥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2)A与D彻底水解后的所得物质差异是______。

(3)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染色体______(填“相同”;“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

(4)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mRNA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9分)2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一个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②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述);

③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菌落.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为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

。编号ABC处理方法不加任何提取物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C组应做的处理是______;A组所起的作用______.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

③得出结论: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______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3)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具有的形态特征,都是长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叶面积的大小主要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有关,一般两者都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根据表中表面积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型叶适应低温、潮湿环境;表皮的厚度与干旱环境有关,在干旱地区生活的植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其表皮厚度一般较厚。春天蒸腾作用弱,叶片面积大,厚度小;夏季蒸腾作用强,叶片面积小,厚度大。考点:考查进化和适应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解析】【答案】A2、C【分析】每对性状单独研究,Aa与AA子代纯合子比例为1/2,Bb与Bb子代纯合子比例是1/2,CC与Cc子代纯合子比例是1/2,ee与Ee子代纯合子比例为1/2,所以AaBbCCDDee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交配,在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1/2)4=1/16。【解析】【答案】C3、B【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若在子房发育成果实的早期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就会缺少生长素,子房将停止发育成果实,甚至脱落。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应用。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解析】【答案】B4、B【分析】【解答】解:ABCD;ATP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ATP,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5、A【分析】解:A;农家肥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有机物;其分解农家肥产生二氧化碳,可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

B;种植蔬菜要合理密植;如果过密,植物叶片就会相互遮挡,并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提高,反而会使产量下降,B错误;

C;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

D;虽然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故选:A.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生产实践中相关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利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因素考虑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时要提高产量还要注意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解析】A6、B【分析】略【解析】B7、D【分析】解:A、图甲显示的O2产生总量反映的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量,CO2释放量反映的是呼吸作用量与光合作用量,图甲中b点是呼吸作用量是光合作用量的2倍,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

B;若图乙代表蓝藻;由于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

C、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此外还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

D、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D正确.

故选:D.

1;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2、分析图甲:图甲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3、分析乙图: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解析】D8、C【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C9、C【分析】【分析】寒冷环境刺激,下丘脑感受器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增多;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同时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A、B、C正确。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C错误。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A|B|D【分析】解:A;图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故选:AB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

图③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ABD11、A|B|D【分析】解:A;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A正确;

B;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做动物的无性繁殖,B正确;

C;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而受体不需要具有优秀的遗传性能,C错误;

D;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

故选:C.

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识记试管动物技术;识记胚胎分割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答案】ABD12、AD【分析】略【解析】AD13、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答】A.过程①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A正确;

B.图中囊胚是由白鼠和黑鼠8细胞胚合并形成的16细胞胚发育而来的,因此其中的细胞的基因型不都相同,B错误;

C.胚胎移植时,为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

D.嵌合体幼鼠仍属于二倍体,D错误。​故选AC。【解析】AC14、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解答】A.常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A正确;B.用花生种子匀浆检测脂肪时不需要使用显微镜,B错误;C.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入NaOH溶液提供碱性环境,振荡后再加入4滴的CuSO4溶液,C错误;D.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D错误。故选BCD。【解析】BCD15、ACD【分析】略【解析】ACD16、AB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解答】A.基因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但它的产品还是该基因编码的天然存在的蛋白质,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产品已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可产生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工程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天然的蛋白质,甚至于创造全新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

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分子直接进行操作,D错误。

故选ABC。

【解析】ABC17、A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间的网络结构能力。分析题图:图中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解答】A.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正确;

B.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不需要利用解旋酶,B错误;

C.感受态细胞可用的CaCl2溶液制备;C错误;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AD。【解析】AD18、AC【分析】解:在胰岛素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分子的过程中;需先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两者,使其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加入适量的DAN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

故选:AC.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了解基因工程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A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9、群落J松树赤杨次生【分析】【解答】(1)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

(2)栎树在25年间幼年个体数较多;呈现呈现增长的趋势,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松树没有5﹣6年以下树龄的个体存在;故其最先停滞增长,由表格分析易知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扬.

(4)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分析】1;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四种不同树种在不同树龄的株数分布;其中栎树的株数幼龄个体多,老龄个体少,属于增长型;赤杨和松树的株数都是幼龄个体少,处于衰退型;各个年龄段的数目均衡,属于稳定型.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0、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内正外负双向传导【分析】【解答】(1)反射弧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甲的B)三部分组成.

(3)当神经纤维某处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

(4)②是传出神经上的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乙中的Ⅰ处,兴奋在②的传导特点是双向传导.

【分析】分析甲图: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

分析乙图:S是感受器,①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M是效应器.21、(1)D(2)A(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②B、C核糖体③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光合色素自养【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常见细胞的结构特点并判断它;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等知识。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而且显微镜的放大的是物质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2、据图分析,A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表示蓝藻,C表示叶肉细胞,D表示血细胞,E表示细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解答】(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故选D。(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故选A。(3)①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E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②图中B蓝藻细胞中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B是蓝藻,细胞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自养型。E是细菌,绝大多数细菌是异养型。【解析】(1)D(2)A(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②B、C核糖体③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光合色素自养22、(1)层析液(2)部分缓解(3)Ⅰ.叶绿体基质和叶绿体类囊体膜Ⅱ.③含14C同化CO2Ⅲ.不是在类囊体薄膜,而是在叶绿体基质【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解答】(1)可用层析液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2)分析图甲可知,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作用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气孔导度下降,加入CaCl2溶液后气孔导度可以部分恢复,图中显示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也与此类似,故CaCl2溶液能够缓解NaCl溶液对水稻幼苗造成的伤害。(3)图乙中的③为类囊体膜,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类囊体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膜上存在光反应所需的PSI、PSII、Cytb6/f、ATP酶等四类蛋白复合体;④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内含同化CO2的全部酶类。要验证CO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Ⅰ.设计思路:首先要提取出完整的叶绿体,然后把叶绿体的基质和类囊体的膜分开,在基质和类囊体膜上分别检测光反应和暗反应活性,如果在分离的叶绿体基质中做出了有暗反应活性而无光反应活性的实验,就能证实CO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Ⅱ.实验步骤:①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②再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蒸溜水中,然后在离心机中高速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叶绿体基质)和沉淀物(叶绿体类囊体膜)。③采用以下测定可判别CO2同化场所: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加入NaH14CO3溶液,检测有无含14C的光合产物的生成;也可将步骤②获得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电泳,检测两者是否含有同化CO2的酶类。Ⅲ.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如果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暗反应活性,而沉淀物中检测不到暗反应活性,则证明CO2的同化场所不是在类囊体薄膜,而是在叶绿体基质。【解析】(1)层析液(2)部分缓解(3)Ⅰ.叶绿体基质和叶绿体类囊体膜Ⅱ.③含14C同化CO2Ⅲ.不是在类囊体薄膜,而是在叶绿体基质23、神经递质胞吐受体蛋白胰岛A神经﹣﹣体液减少淋巴因子B浆(效应B)抗利尿激素(ADH)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析】【解答】(1)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由位于上一个神经元(细胞Ⅰ)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物质E),神经递质出细胞方式是胞吐,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物质F)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2)运动3小时后人体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胰岛A细胞(细胞I),引起胰高血糖(E)的分泌增加,同时可以引起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由于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糖原的分解,因此在该过程中,Ⅱ内糖原的含量减少.

(3)在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Ⅱ),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效应B)细胞.

(4)在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Ⅱ,与细胞Ⅱ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24、b或dfg或kc向右(向光)弯曲10﹣10~10﹣2【分析】【解答】解:(1)根据甲图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顶芽处生长素浓度处于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乙图中b;d两点对应浓度处于该范围内;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乙图中f点浓度处于抑制生长范围内,所以导致植物具有顶端优势,解除方法是去除顶芽.

(2)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顶芽产生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造成向光侧浓度低于背光侧浓度,所以③侧生长素浓度高于④侧,促进程度大,③侧生长素浓度可处于g或k点,④侧浓度可处于c点,此时植物的茎向光弯曲生长.

(3)由乙图可知,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10﹣10~10﹣2mol•L﹣1.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

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少,长得慢.四、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5、略

【分析】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Ⅱ为次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则细胞Ⅱ的细胞核中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Ⅱ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即4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2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对应于图1中的②;由卵原细胞Ⅰ到细胞Ⅱ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将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核中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只复制了一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均含有15N,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均带15N标记.

(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果蝇杂交,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可知,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为.

故答案为:

(1)次级卵母细胞14

(2)②联会;分离(排列赤道板上)

(3)100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

分析题图:图1中;Ⅰ为卵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①为初级卵母细胞;Ⅱ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组;Ⅲ为(第一)极体;Ⅳ为卵细胞;Ⅴ为(第二)极体.图2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NA分子的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细胞的名称;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解析】次级卵母细胞;1;4;②;联会、分离(排列赤道板上);100;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6、略

【分析】解:(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将人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吸水膨胀,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验证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设立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

第一步(取材编号):取适量的玫瑰花瓣;均分A;B两组,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第二步(分别作不同的处理):A组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第三步(观察实验结果):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故答案为:

(1)人的成熟红细胞

(2)渗透

(3)①均分为A;B两组

②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③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

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

本题考查制备细胞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渗透;均分为A、B两组;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27、略

【分析】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固定的a.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f是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

(2)据图分析;c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d是初级消费者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