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级教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农业地域类型-二_第1页
【北京特级教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农业地域类型-二_第2页
【北京特级教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农业地域类型-二_第3页
【北京特级教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农业地域类型-二_第4页
【北京特级教师】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练习:农业地域类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物理专题:农业地域类型主讲老师:田佩淮清华附中地理特级老师题一图3表示甲~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图4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1~2题。1.图3中甲农业类型是()A.混合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水稻种植业2.图4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3中()A.甲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全都B.乙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全都C.戊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全都D.己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全都题二下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消灭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依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进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题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猜测材料二:1999-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状况分析资料《1999-2003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1)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________年;耕地削减最多的年份净削减量达________万平方千米。(2分)(3)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削减的最主要缘由是________,而因自然灾难损毁造成耕地削减的比例相对________(增加/减小)。(2分)(4)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和水资源特点三方面分析评价我国粮食生产的条件。(6分)题四2008年11月中旬,农业部在江苏省溧阳市举办了中国第5届“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溧阳市位于全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之一苏南,平原、山区、水面各占全市的51.3%、26.2%、22.5%。2003年以前当地人民从事传统的水稻种植业,一年收入几百元。从2003年开展“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活动后,溧阳市已逐步形成了南部山区以林、茶、果为重点,西北部地区以畜禽生产为重点,中东部平原地区以水产、种植业为重点的三大农业区域经济板块,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相应的加工业也蓬勃进展起来。现在,溧阳市已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丘陵山区开发示范县”,并服务于长三角都市圈。(1)说明溧阳市在2003年以前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2)分析影响溧阳市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消灭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3)“一村一品”体现了农业进展的________观点。依据这一观点,溧阳市对山区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请将下图中序号与相应内容连接起来。①A.果园或人工草地②B.农田③C.经济林或毛竹④D.用材林(4)说明溧阳市进行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题五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2.影响c地农业进展的主导因素是()A.热带草原气候,自然 草场宽敞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分C.接近城市,市场宽敞D.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题六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2)说明图中①、②、③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3)上述地区进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与图示地区进展条件相比最具劣势的是什么?题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波士顿-纽约-华盛顿都市带是国际有名的大都市带,其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水果花卉等时鲜农业D.乳畜业(2)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科技B.宽敞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C.宽敞的市场和保险技术D.宽敞的市场和充分的饲料供应(3)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其缘由是()A.大城市四周,有充分的牧草供应B.大城市四周劳动力丰富C.大城市四周地租高D.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题八下图是某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979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2009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2)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3)从进呈现代农业角度分析,该农场今后的进展方向是什么?题九某学校的争辩性小组对学校四周的两块土地进行争辩时发觉,甲块土地是种草养羊的,由于植被掩盖好,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少;而乙块土地是种植小麦的,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多。两地下雨时产生的地面径流有很大差异。分析完成1~2小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2.若该所学校所在地为澳大利亚,则小麦的收割时期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若该所学校所在地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则乙块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包括()A.造成该土地肥力下降B.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增多C.学校四周发生泥石流的频率增大D.该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下降题十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争辩性学习小组对图1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觉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2为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1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1)说出图1所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2)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3)依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缘由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从可持续进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进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题十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图14)图图14材料二不同地点测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图15)图图15(1)E河段的汛期在季,补给方式主要为。(2分)(2)简要说明G曲线较平稳的缘由以及与流域防洪防汛的关系。(4分)(3)若需将本流域和另一水系的M河用水道相连,请设计一条最佳的线路,并在图中用水道符号(图例中已给出)标出。(4分)(4)分析E、G两河段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条件与方向,完成下表。(8分)河段开发利用流域地形、气候条件农业进展方向EG课后练习详解题一答案:1.D2.B解析:第1题,从左图中信息可知,甲以作物为主,自给和集约型农业,所以其农业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右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反应的是作物生产及加工,加工产品主要是面对市场,与左图中乙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全都,乙农业以作物为主,商业化和集约型农业。题二答案: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逼;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解析:从气候、土壤等自然及市场、劳动力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有利因素;从环境及地形对种植空间带来的影响说明限制性因素。题三答案:(1)粮食总消费量上升、人均消费量上升。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食物结构改善,人均消费量上升。(2)1999年253(3)生态退耕减小(4)有利: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并且雨热同期,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地区多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部地区河网密布,水源充分。不利:降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大,旱涝等气候灾难频繁;我国山区多,平原和耕地比重小;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方有余,北方不足。解析: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将来由于人口增加,且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渐渐提高,导致粮食总消费量上升、人均消费量上升。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开发复垦增加耕地最多的年份是1999年。耕地削减最多的年份是2003年,净削减量达253万平方千米。1999-2003年间我国耕地数量削减的最主要缘由是生态退耕,而因自然灾难损毁造成耕地削减的比例相对减小。题四答案:(1)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较低。(2)市场、政策、科技。(3)因地制宜①—D②—C③—A④—B(4)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多次布局农、林、牧、渔各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同时,进展多种经营,转变了农业结构单一的面貌,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解决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夫收入。解析:由材料可知,溧阳市位于全国最富庶的“鱼米之乡”之一的苏南,平原面积占全县一半以上,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发达。2003年以后,当地依据平原、山区和水面的不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进展了面对市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了多层次布局的农、林、牧、渔各业综合进展的立体农业,农业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题五答案:1.A2.D解析:第1题,巴西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分布区:一是亚马孙平原和东南沿海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应是迁移农业的分布区;二是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大面积的农业地域类型应是大牧场放牧业。故选A项。改成:逊第2题,巴西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较丰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题六答案:(l)玉米春小麦冬小麦(2)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3)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宽敞,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分,气候温存,降水丰富);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我国东北地区的劣势条件:科技落后。解析:解答本题需留意:图中②、③小麦区因纬度凹凸不同导致作物品种的差异,②处冬季气温较低,生长期短,应为春小麦;③为冬小麦。我国东北地区与图示地区纬度相当,自然条件方面有很多相像性,但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尤其是科技条件的不同,导致两地农业生产的巨大差异。题七答案:(1)D(2)D(3)D解析:(1)该地区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众多,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乳畜业。(2)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3)乳畜业的生产产品为牛奶及其制品,不易贮存和运输,应当布局在接近城市消费市场的郊区。题八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夫收入。(2)接近大路,便于运输,有河流流过,水源充分,位于东南沿海,接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光热条件充分,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3)产业结构由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进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特地化方向转变,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移等。解析:第(1)题从图中能看出1979年该区域基本都种植水稻,同时由经纬度位置可看出,该区域位于我国南部,所以1979年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2009年该地种植水稻面积大大削减,蔬菜、饲料作物、花卉、鱼塘都有较大的面积,而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型农业。这种转变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必定会增加农夫的收入。第(2)题花卉和蔬菜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充分的市场需求,该地处在珠三角地区,大中城市集中,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图中显示大路,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是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南方水热等自然条件也很有优势。第(3)题农业进展方向的转变要留意以下方面,产业结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产品目标市场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上留意规模化、产业化、特地化,故应向此方向进展。该农场有接近国际市场的便利位置条件,则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使产品的市场扩展到国际,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题九答案:1.B2.A3.C解析:1.依据材料中所供应的信息,学校四周的土地一块是种草养羊的,一块是种植小麦的,由此可推断该地农业类型为混合农业。2.因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小麦的收割时期在春季。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不当,就造成土地肥力下降,黄河泥沙含量增多,人口的合理容量下降,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题十答案:(1)亚洲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2)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4)①(沟谷低凹地区)进展养渔业;②(缓坡土层深厚,)进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③(陡坡)进展果园和林业;④进展农业观光旅游;⑤进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⑤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可以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长江及其以南,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M地的地形特征要依据图中等高线及河流的流向进行推断;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存少雨的特点。第(3)题,由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面积削减,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有利于水土保持,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小。第(4)题,M地为山地、丘陵地区,今后的进展应在爱护好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展立体农业、旅游业等,并进一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题十一答案:(1)夏季(1分)高山冰雪融水(1分)(2)由于不同的河段(或支流)形成汛期的季节不一样(2分),在季节上的交叉减低了河流中下游洪水的洪峰值(1分),河流中下游水量较平稳有利于防洪防汛工作(1分)。(3)画图要求:最短距离(1分),经城市(1分),沿等高线(1分),图例正确(1分)。(4)河段开发利用流域地形、气候条件农业进展方向E水能/旅游(1分)高原和山地(1分),纬度较低,河谷地区热量充分(1分)粮食和啤酒花等种植业(1分)G航运(1分)平原地区(1分),纬度高,热量不足(1分)花卉业(1分)解析:本地主要考查流域的自然背景、存在问题及流域的开发条件与方向。第(1)题,经纬度可确定图中河流为莱茵河。依据E河段的径流量变化曲线,可知其汛期消灭在夏季,但其夏季降水较少,说明降水不是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方式,依据其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可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其主要的补给形式。第(2)题,从径流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河段不同支流的汛期不同,使得下游河段的径流不致消灭过大变化,有利于防洪。第(3)题,本流域的自然背景打算了其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解答时肯定要结合不同河段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图中的相关图例进行分析。题十二答案: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现代化水平。解析:我国乳畜业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