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4年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24•山西•中考真题)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

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

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含嘉仓遗址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

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

建立”可知,隋朝时期粮食产量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可用来研究隋朝时期财政经济的状况,D项正确;

隋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为灭掉南方的陈朝奠定了基础。589年隋朝灭

掉南方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隋朝的制度创新主要表

现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信息与农业息息相关,与商业无关,

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运河()

A.旨在开发珠江流域

C.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洛阳”、“永济渠”、“通济渠”等可知图片所示运河为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

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

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c项正确;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

江五大水系,与珠江流域无关,排除A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排除B项;589年隋灭南陈,结束了长

期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某学生通过研学,了解了中国古代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舟船样

式等知识。他研学的地点应该是()

A.扬州八怪纪念馆B.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C.马可・波罗纪念馆D.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了解了中国古代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舟船样式等知识。”可知,题干信息与大

运河有关,B项正确;扬州八怪纪念馆主是书画纪念馆,排除A项;马可・波罗纪念馆反映的还是中外交流,

排除C项;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与题干“水利工程、漕运盐利、舟船样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确立于()

A.秦朝B.西汉C.东晋D.隋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D项正确;科举制确立于隋朝,秦朝、西汉、东晋,都还没有确立科举制,排除ABC

项。故选D项。

5.(2024.青海・中考真题)古诗“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从侧面反映了()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览尽长安花”、“朝为

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知,这些诗句反映的都是科举制。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D项正确;

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开始于夏朝,排除A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

封诸侯的制度,开始于西周,排除B项;郡县制是分封制之后出现的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秦朝时期在地方

实行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科举制使出身平民阶层的人通过“十载寒窗”参与政权,进而实现“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美好理想,承续儒家的“济世”精神。据此可知,要参加科举考试最应该()

A.勤劳耕作B.积极参军C.发愤读书D.诚信经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十载寒窗”“承续儒家的‘济世’精神”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

依据,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十载寒窗”指的是长期刻苦读书,要承续儒家精神,也需要读书,C

项正确;耕作、参军、经商都不是科举考试选拔的标准和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7.(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女真进士题名碑》碑文中记录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包括

试题、考中者姓名等内容,反映出女真族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这里女真族借鉴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科举制D.行省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女真进士题名碑》碑文中记录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考试科

目,金朝创制了女真文字,并把中原经典翻译成女真语,对中原文化学习和借鉴,仿效中原的科举制设立

女真进士科,C项正确;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材料“记录了金哀宗正大

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无关,排除A项;世袭制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与

“《女真进士题名碑》碑文中记录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

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与“《女真进

士题名碑》碑文中记录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进士的情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

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D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

了文景之治,排除A项;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光武中兴,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重庆・中考真题)唐朝前中期,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大量的无地农民纷纷涌入深山莽原,

开垦土地,开发山林。这一现象()

A.促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B.有利于渝州区域经济开发

C.推动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推广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前中期,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大量的无地农民纷纷涌入深山莽原,开垦土地,

开发山林”和所学知识可知,渝州地区大量的人口进入山林,开垦土地,开发山林,推动着渝州区域经济开

发,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渝州地区的发展,无法看出整个经济重心的大规模南移,排除A项;材料的

渝州地区人口增长较迅速,无法看出是本地出生,还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因此,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

除C项;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4・安徽•中考真题)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

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贞观”“中书”“门下”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

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

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没有提及科举制,排除A项;藩镇割据现象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与“贞观年间”

不符,排除C项;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这一

时期应该是()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三省

六部制,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

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共议国

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B

项正确;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排除A项;元朝的中央官制包括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

院等机构,排除C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

B项。

12.(2024・重庆・中考真题)唐朝诗人杜甫的诗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以下的诗句

描写了唐朝夔州的()

煮井为盐山山速,烧畲⑵度地偏。

——杜甫《秋日夔府⑵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1]煮井为盐:煮盐井之水以为盐。

[2]烧畲(she):烧荒种田。

[3]夔(kui)府:唐置夔州,州的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为府暑所在,故称夔府。

A.生产状况B.地理位置C.商业贸易D.文化景观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煮井为盐山速,烧畲度地偏”一句描述社会生产,特举“煮井”和“烧畲”说明二者各

自在夔州手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故这描述的应该是唐朝夔州的生产状况,A项正确;诗

句主要体现唐朝夔州的经济生产方面,并未涉及地理位置、商业贸易与文化景观,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是甘肃出土的唐朝三彩骑俑队列,其中的女骑俑束着典型的汉式头饰,

身穿窄袖紧身衣。我国其他多个地区也出土了同时期的类似三彩人物俑,印证了当时人口构成的多元性。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动荡与变革B.繁荣与开放

C.封闭与危机D.侵略与反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开放的盛唐景象,B项正确;动荡与变革是春秋战

国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封闭与危机是清朝前期的特征,排除C项;被侵略与反抗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唐朝时期,汉文在西域已成为一种盛行的语言文字。下图是新疆地区出土

的唐代文书,长538厘米,宽27厘米,内容是当地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千字文》及创作的

诗歌等。材料反映了()

7

霓4

2机

$月W

Tft工

1&也

牛/

L系

E±本f

d林k

M”

萍-tL

-t・

极1

混4n

里4

a寸

甯•

*十*«•

a.趣€.

L若

主I

明<

k卜

*,

A.中原地区政局稳定B.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西域商品经济发达D.海上贸易高度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到新疆地区的情形,这体现了国内的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文化内容,

不是经济内容,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是海上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山西•中考真题)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

者在技艺上()

作者:顾恺之(东晋)作者:吴道子(唐)

作品风格:线条优美活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画

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

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

劲连绵,富有个性。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线条优美活泼,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形写神,用笔细劲连绵,富有个性”和“吸

收顾恺之的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颇有动感”可知,唐

朝时期的吴道子吸收的了顾恺之的画风,说明其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B项正确;《女史箴图》生动描

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与另一幅《送子天王图》无关,排除A项;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符合第二

幅画《送子天王图》,排除C项;东晋和唐朝时期,中国并未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

研究()

《步辇图》(摹本)

A.宗教绘画的风格B.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C.民族政策的践行D.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步辇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步

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

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体现了唐朝时

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这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唐朝民族政策的践行,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人物唐太宗和

禄东赞,均不是宗教人物,无法说明宗教绘画的风格,排除A项;《步辇图》体现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而不是突厥,排除B项;唐与吐蕃之间的交往,属于对内的民族交往,而不是中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

C项。

17.(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宙汉代播种工具楼车三国时期灌溉工具翻车唐代灌溉工具筒车

A.人地矛盾彻底解决B.农业工具不断创新

C.休养生息政策施行D.手工业技术的改进

【答案】B

【解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

要标志,楼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翻车是东汉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是唐朝时期的灌溉工具,这些都

是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人地矛盾彻底解决,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项;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题干说明的是农业生产工具的

创新,并未涉及手工业技术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8.(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

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

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各少数民族的爱戴,有“天可汗”的称号,D项正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排除A项;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排除B项;隋炀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4・甘肃・中考真题)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

学习主题是

考古资料文献记载艺术作品文学作品

“(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蕃人旧日不耕犁,

王1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相学如今种禾黍。

渴饮茗汁……经数年后,

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城头山鸡鸣角角,

耙地图(嘉峪关)粥甚多。”三高窟)洛阳家家学胡乐。

——《洛阳伽蓝记》—摘自《凉州行》

A.发达的农耕文明B.持续的民族交融

C.多元的饮食文化D.辉煌的艺术成就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后,肃与高祖殿

会,食羊肉酪粥甚多。”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民族融合;“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

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可知,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因此,题干反映

的是我国古代持续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农耕文明只与“耙地图”有关,排除A项;多元的饮食文化与“耙

地图”“胡床”无关,排除C项;辉煌的艺术成就只与“莫高窟”壁画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4•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

纷泊。”诗句最能反映唐朝()

A.民族交融加强B.社会风气开放

C.民族政策开明D.文学艺术多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据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胡服走进了河洛百姓家,成为一种社会风

尚,中原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骑射等,这体现了民族交融,相互学习,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

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而不是社会风气,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

步加强,材料强调的不是经济繁荣的局面,相互学习,“民族政策开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

未体现多彩的文学艺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

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器牛耕的初现B.棉花种植的普及

C.生产技术的改进D.玉米甘薯的推广

【答案】C

【解析】由图中所示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

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壁画中牛拉的犁,正是曲辕犁,C项正确;铁器牛耕的初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棉花种植的普

及是在元朝,排除B项;玉米甘薯的推广是在明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

射箭等活动;女性日常服饰的等级性没有那么严格,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这说明,唐朝时期()

A.妇女得到解放B.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C.文学艺术繁荣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女性日常服饰的等级性没有那么严格,倾向于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国

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

神风貌,如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一些妇女不仅受过教育,而且可以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

材料说明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包容,D项正确;唐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妇女得到一些解放,

但不是材料主旨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所述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并不是反映社会尚武风气

盛行,排除B项;文学艺术繁荣体现在唐诗的繁荣,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材料没有体现文学

艺术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4.江西・中考真题)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

唐朝()

A.严格的坊市界限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开放的社会风气D.先进的典章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可知,唐朝时期的典章制

度传入日本后,至今仍在使用,这从侧面说明了唐朝制度的先进性,D项正确;严格的坊市界限与题干信

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日本沿袭了唐朝的典章制度,与丰富的都市生活无关,排除B项;唐朝

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在学习和包容外来文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

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开通大运河”“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开元盛世”“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玄奘西行”“鉴真东

渡”“隋唐”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隋朝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和开元盛世体现了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玄奘西行”、“鉴真

东渡”体现着唐朝的国内开放的社会风气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等,所以,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隋唐是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

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

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唐朝时,来自东罗马、大食、新罗等国的客使汇聚于都城长安。不少外

国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还在朝廷中任职。这反映出唐朝()

A.文化交流的频繁B.民族交融的盛况

C.对外交通的发达D.开放包容的气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来自东罗马、大食、新罗等国的客使汇聚于都城长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长期

定居,有的还在朝廷中任职”可知,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人都可以在长安生活、经商甚

至在朝廷中任职,充分反映了唐朝对外来人口的开放包容,D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唐朝开放包容的气度,

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唐朝开放包容的气度,材料中不仅仅涉及的是民

族交往,还涉及国家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唐朝开放包容的气度,没有提到对外交通的发

达,排除C项。故选D项。

26.(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

习主题是()

・开通大运河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开通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了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经济发展。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建立以来,先后出现“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唐朝时期,中国和邻国之间

的交流非常频繁,“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都是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繁荣

与开放,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学习主题,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学习主题,排除B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学习主题,排除D

项。故选C项。

27.(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初中历史课程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国家长期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活跃,国力强盛,因此

是封建社会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A

项;秦汉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8.(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

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

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人们反抗军阀割据,渴望建立统一国家,B项正确;西晋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

是军阀混战,没有体现政权频繁更迭,排除C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29.(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

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是()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和所学知识可知,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乱”字体现了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符合价值判断的

要求,D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未体现价值判断,排除A项;楚汉之

争是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爆发的战争,未体现价值判断,排除B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

孙刘联军展开的战争,未体现价值判断,排除C项。故选D项。

30.(2024.江西・中考真题)“洛邑从来天地中”,某中学历史社团制作了宣传洛阳的网页,共有四大栏目。

浏览栏目内容,回答问题。

Pv*xP▼+x栏

栏目一佛教圣地目二富盛古都

东汉明帝时,佛经被运载到洛阳,佛教得到上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

层统治阶级扶持,洛阳成为佛教文化圣地,相

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关历史遗迹有①。

人物殷阜。

——[东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I

栏目三运河中心。x

栏目四丝路洛阳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洛阳

“丝路电商”对接会成为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

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成为大运河的交的亮点。

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

(1)浏览栏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处内容。

(2)浏览栏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成为“衣冠士族”之地的原因。

(3)浏览栏目三,概括大运河对洛阳产生的影响。

(4)浏览栏目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丝路洛阳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内容:洛阳白马寺或龙门石窟。

(2)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民族交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影响:洛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促进洛阳经济繁荣。

(4)建议:挖掘丝路洛阳的历史资源;继续发挥“丝路电商”平台的优势。

【解析】(1)内容:根据栏目一“东汉明帝时,佛经被运载到洛阳,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洛阳成

为佛教文化圣地”和所学可知,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兴建了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佛教传入中国

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影响深远;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开凿的龙门石窟,是世界

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

石窟之首。

(2)原因:根据栏目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和所学可知,洛阳成为“衣冠士族”之地的原因主要是政治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

阳);民族交往上是民族交融;经济上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影响:根据栏目三“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成为大运河的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可知,洛阳

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所以洛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

促进洛阳经济繁荣。

(4)建议:根据栏目四“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和所学可知建议是挖掘丝路洛阳的历史资源;根

据栏目四“洛阳'丝路电商'对接会成为2024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的亮点”和所学可知建议是继续发挥“丝路电

商”平台的优势。

31.(2024・湖南・中考真题)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能从整体上表现其神韵的核心精神,是尚“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

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如,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尚“和”精神还表现为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向极端。

但也不要作无原则的调和,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

显了尚“和”精神。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

材料二

北馆迁都路坟示章由唐朝阕立本《方望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

的史实。

材料三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

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

【答案】(1)道家主张:人应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达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在处理人际问题时能保持个人独立思考和原则同时,又尊重差异,与他人保持和谐

的关系。

(2)史实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与发展,

可见尚“和”精神,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史实2:唐太宗时期实行和亲的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通过婚姻方式促进与吐蕃民族的

和谐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尚“和”精神。

其他史实: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清朝时建立册封制度等等。

(3)意义:尚“和”精神重视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尚“和”精神特

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良好人际交往形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尚“和”精神在国际交往、交流中非常重要,各国尚“和”、尊重多元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处,通过“和”

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道家主张:根据材料一“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

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并结合庄子的主张可知,

人应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达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儒家主张:根据材料一“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止匕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

尚'和‘精神。”并结合所学孔子的思想可知,“和而不同”,在处理人际问题时能保持个人独立思考和原则同

时,又尊重差异,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

(2)史实1:根据材料二“北魏迁都路线示意图”可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进行分析作答。例如北魏孝

文帝改革时实行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与发展,可见尚“和”精神,有

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史实2:根据材料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并结合所学文成公主入藏的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和亲的

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通过婚姻方式促进与吐蕃民族的和谐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尚“和”精神。根据所学,还可以列举其他史实,如:张骞出使西域、昭

君出塞、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朝和清朝时建立册封制度等等。

(3)意义:根据材料一、二、三,道家和儒家关于“和”的思想,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精神

的体现,可以分析出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国际交往等角度进行分

析,例如:尚“和”精神重视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尚“和”精神特别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良好人际交往形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

尚“和”精神在国际交往、交流中非常重要,各国尚“和”、尊重多元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处,通过“和”

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2.(2024・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保存了735个洞窟,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

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9月14日

材料二: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北壁,有一幅壁画,画作是西汉武帝时代的一位使臣,穿越广袤大漠

到中国西边寻求盟友,共同对付匈奴族侵略的故事。

——摘编自宁强《敦煌壁画里的“一带一路”形象》

敦煌壁画唐朝高僧西行取经图

——摘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三:16世纪中叶开始,莫高窟逐渐变得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加固维修,出

台《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将世界遗产的保护法治化,采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敦煌艺术进行保护。

——摘编自樊锦诗《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

(1)结合所学,我国除敦煌莫高窟外,还有哪些石窟?写出其中两例。依据材料一,概括莫高窟的任意一

个特点。

(2)依据材料二,写出与“使臣”“高僧”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党和国家为保护莫高窟采取的任意一项措施。

(4)“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为此写出一句宣讲词。

【答案】(1)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特点:历史悠久;数量多;规模大;艺术门类多等。

(2)事件: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

影响: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了解,友好往来;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等。

(3)措施:党和国家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