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90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2、明朝中后期,君主因少不更事或倦怠朝政,“批朱”之权便被身边的宦官把持了,拥有“批朱”特权的宦官的权力也伸到了外朝,这样内阁“票拟”之后的奏折就要经过宦官的“批朱”。这一现象的出现A.表明宦官专权威胁了皇权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客观结果C.反映出朝政秩序比较混乱D.说明内阁票拟权受制于宦官3、有学者写道,面对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每个国家“都调整、控制、指导、规划和试图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设法尽可能少受其他国家无法预料的行为的影响”。这些国家“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的共同特点有()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计划经济模式C.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立法干预工业生产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的封国―楚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楚国国君C.卿大夫D.士5、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守”。时人称:“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由此可见明朝迁都北京A.开创了建都北京的先例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缩小了南北发展的差距D.解决了明朝的边疆危机6、黄宗羲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批评三代以来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这体现了黄宗羲的哪一思想A.反对君主专制B.工商皆本C.倡导法律至上D.人民主权7、许倬云在评说某位思想家的制度设计时提到:“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下列言论不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5世纪后期,________拓跋宏改革,内容是:________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________,大大缓解了________,促进了北魏的________和________,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9、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___即位。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10、宋朝________发展成就突出。

①一年________熟的________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________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________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________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③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11、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12、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四次大会战。

(1)淞沪会战。

①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________。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②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①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________

②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_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

①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________夹击徐州。1938年,国民政府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②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____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①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________》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________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________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正确B.错误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正确B.错误15、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A.正确B.错误16、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A.正确B.错误17、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贸易体系。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比较图1和图2;战国后期政治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3)结合图3及所学,说明当时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派遣专职官员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张骞出使西城后,汉王朝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并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意义。20、外交政策。

材料一西方殖民扩张。

。时期。

殖民政策简介。

商业资本时期。

这一时期对欧洲国家来说;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Q各宗主国不准许外国参与本国殖民地范围内的任何贸易。部分国家组成了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所辖区一切贸易权。殖民列强大发横财。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工业资本时期。

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在中国,《南京条约》附件里确定了值百抽五的低额进出口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最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时期与工业资本时期殖民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在不少方面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从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历史进程看;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前一个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支配着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走向。后一个阶段被称为是走向多极世界,国际政治力量的基本格局是“一超多强”,这种力量格局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2)对应两个阶段,就我国外交政策或外交活动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4题,共20分)21、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图: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图进行探讨。(说明: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选择一个或几个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2分)25、宋元时期大城市繁荣的例子?26、你认为义和团和清政府在兴建铁路问题上的做法有无相似之处应该如何评价27、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指出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成就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孙中山救国方案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实践成果是什么?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方面创造性地作出了哪些贡献?(任意举两例)

(3)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有哪些创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的信息可知明清的科举制忽视科技和工商业的相关知识,即从事科学技术和工商业知识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科举制属于皇权加强的产物,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商业发展的阻碍,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朝科举制的考试范围是儒家经典,不得自己随意发挥,也就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B【分析】【分析】

【详解】

君主用宦官节制内阁,平衡两者权力,从而进一步加强君主对朝局的控制,故选B项;宦官只是辅助皇权的工具,不会威胁皇权,故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皇帝虽多昏庸,但朝政秩序依旧稳定,故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票拟权依然属于内阁,宦官只是获得了“批朱”之权,故排除D项。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发生,说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过时,为克服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调整、控制、指导、规划和试图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设法尽可能少受其他国家无法预料的行为的影响”。由此可知,这些国家“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的共同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确;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B项;当时德国、日本法西斯国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排除C项;立法干预工业生产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B【分析】【详解】

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除了周王永远是大宗,其他的都是相对的,在一个诸侯国,国君是大宗。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5、B【分析】【详解】

根据“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可知明代迁都北京,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用东南财富,可知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B正确;在明朝前,有迁都北京的先列,故选项A不符合史实;迁都北京并没有缩短了南北差距,故选项C选项错误;迁都北京缓和了边疆危机,但无法解决,故D不符合史实。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代之法”指的是公天下,“一家之法”指的是家天下,所以用公天下取代家天下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A;工商皆本是经济思想,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倡导法律至上和人民主权都不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CD。7、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君民平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地方自治,学校是议政场合,结合所学可知,这位思想家是黄宗羲,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于顾炎武,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均出自于黄宗羲,故排除AB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详解】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内容是: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得出①北魏孝文帝②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③历史趋势④民族矛盾⑤经济发展⑥社会繁荣【解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历史趋势。

民族矛盾。

经济发展。

社会繁荣9、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所以①是忽必烈,②是1271,③是大元,④是元世祖。【解析】忽必烈1271大元元世祖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解析】农业两稻麦三棉花南方漠北东北西北云南1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所以①是辽,②是夏,③是金。【解析】辽夏金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淞沪会战。

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

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国民政府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6月,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沦陷,共毙伤日军近4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解析】中心区域三个月亡华平型关大捷华北战场津浦铁路李宗仁台儿庄大捷论持久战规模最大广州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正确。14、A【分析】【详解】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题干表述正确。15、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并非经济手段。因此,材料表述是错误的。1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最早出现在美国。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和高增长的特点。所以题的表述是正确的。17、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破坏了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还主导建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这一资本主义贸易体系,所以说,“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贸易体系”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9分)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通过图1并结合所学分封制的知识得出分封制具有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而且分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图1和图2并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得出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局部统一趋势加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的影响得出兼并战争的进行秦国势力强大;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得出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周朝地位急剧下降;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图3并结合汉朝政治制度来看,分封对象以同姓为主而且分封区域主要集中在关东地区诸侯国统治区域广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汉朝分封制的发展历程得出分封制的实行一方面促进了封国地区的开发,但另一方面王国势力膨胀后,削弱了中央集权。【解析】(1)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分封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2)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趋势加强。原因:兼并战争的进行秦国势力强大;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周朝地位急剧下降;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3)特点:分封对象以同姓为主分封区域主要集中在关东地区诸侯国统治区域广阔。

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封国地区的开发另一方面王国势力膨胀后,削弱了中央集权。19、略

【分析】【详解】

(1)措施:根据所学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措施可知颁布推恩令;根据材料“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派遣专职官员巡视所部郡国”可知设立刺史制度;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城后,汉王朝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并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可知设立河西四郡;根据材料“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特点:根据材料“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可知大而不专;根据材料“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可知犬牙交错;以北制南。

意义:根据材料“元朝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可知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结合所学行省制的历史影响可知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设立河西四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特点:大而不专;犬牙交错;以北制南。

意义: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0、略

【分析】【详解】

(1)根据“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各宗主国不准许外国参与本国殖民地范围内的任何贸易”可知商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多采用暴力手段广占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富,垄断殖民地辖区的贸易。根据“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最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可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将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商品倾销地和资本输出场所。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进行总结概括。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冷战阶段,我国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着重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后冷战阶段,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外交活动,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推动了中国、亚太等地区经济的发展等。【解析】(1)殖民政策:商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多采用暴力手段广占殖民地;掠夺金银财富;垄断殖民地辖区的贸易。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将殖民地作为原料市场、商品倾销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原因:工业革命之前的商业资本时期生产力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殖民政策的不同。

(2)【答题示例】

冷战阶段:二战后;鉴于美苏对立的冷战形势和美国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后冷战阶段: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外交活动,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推动了中国、亚太等地区经济的发展。五、论述题(共4题,共20分)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要归纳出图片的历史信息,再进行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观点准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分。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6月18日”,可知是在改革开放初,依据材料中的摘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却“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要想准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必须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198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认识【解析】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22、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时关键是要做到分层次解答。

1.观点:三个层次。

(1)写出“欧洲三大革命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欧洲确立对世界的霸权”。

(2)写出“欧洲三大革命推动了欧洲确立对世界的霸权”或写出“欧洲对外扩张确立了对世界的霸权”。

2.论证:三个层次(史实;逻辑表述)

(1)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代史史实;②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2)①能够运用世界近代史史实;②对图中几个要素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3)①运用世界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解析】1.观点:三个层次。

(1)写出“欧洲三大革命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欧洲确立对世界的霸权”。

(2)写出“欧洲三大革命推动了欧洲确立对世界的霸权”或写出“欧洲对外扩张确立了对世界的霸权”。

(3)没有以上观点词语。23、略

【分析】【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观点(论题、关系)必须明确;然后,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该关系进行探究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题”,依据材料信息“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可以得出: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人文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即可。【解析】【示例】:论题: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述:经济因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技术因素:航海造船、地图绘制、火药武器等技术的进步:人物因素: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勇敢探索:文化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与使命感;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政治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完成中央集权,名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

结论: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是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促进了世界逐渐走向联合。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两个视角多种观点。第一个视角是有关唐宋变革的程度,一种观点认为唐宋变的剧烈程度堪比春秋战国之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唐宋变革的程度比较小。第二个视角是有关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一种观点认为唐宋变革是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唐宋变革是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只要能提出观点,并能结合史实进行合理论证,均可。如果能总结提升:“不论是说宋代进入近世社会还是说宋代仍属于封建社会,其理论都源自西方历史的分期方法,是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比附在西方历史之下,其中可能与实际的中国历史不尽相符。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抛开这种历史理论(观点)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唐宋变革对宋代以后乃至晚清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社会风貌、生活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可适当提高加分,如:参考示例一论点:唐宋变革程度比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小。(或唐宋变革程度不如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剧烈)评述: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样的大变革,唐宋时期的变革剧烈程度要小的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加强,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逐步完善,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牵制,设转运使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把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市坊制度瓦解,城市经济功能増强;阶级上市民阶级壮大。但总体上唐宋时期的变革只是在春秋战国确立的制度轨道范围内运行,没有实现制度的突破,没有实现历史性的大转折。总之,唐宋虽然创造了辉煌,但并不是春秋战国那样历史性的大变革参考示例二论点: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次重大变革,有其中国特色。评述:唐朝封建经济繁荣,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社会开放;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逐步完善,科举制促进阶层流动和读书风气;民族融合,对外交流频繁,形成了辉煌的中华文化圏。宋代经济继续发展;四大发明有大发明在此期间形成和传播,理学出现,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文人政治达到新高度;坊市融合,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市民阶级壮大,世俗文化繁荣。唐宋创造了西方无法比肩的辉煌文明,但是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未出现西方所谓的资本主义,仍然在中国封建制度的轨道中运行。总之,不论是说宋代进入近世社会还是说宋代仍属于封建社会,其理论都源自西方历史的分期方法,是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比附在西方历史之下,其中可能与实际的中国历史不尽相符。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抛开这种历史理论(观点)的偏见,充分认识到唐宋变革对宋代以后乃至晚清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社会风貌、生活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参考示例一。

论点:唐宋变革程度比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小。(或唐宋变革程度不如春秋战国变革程度剧烈)

评述:相比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加强,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样的大变革,唐宋时期的变革剧烈程度要小的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所加强,三省六部制官僚体制逐步完善,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文官任知州设通判牵制,设转运使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把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市坊制度瓦解,城市经济功能増强;阶级上市民阶级壮大。但总体上唐宋时期的变革只是在春秋战国确立的制度轨道范围内运行,没有实现制度的突破,没有实现历史性的大转折。

总之,唐宋虽然创造了辉煌,但并不是春秋战国那样历史性的大变革。

参考示例二。

论点: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次重大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