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和ATP (解析版)_第1页
2020-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和ATP (解析版)_第2页
2020-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和ATP (解析版)_第3页
2020-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和ATP (解析版)_第4页
2020-2024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酶和ATP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合集

(2020-2024五年)

专题04酶和ATP(解析版)

考点1酶本质、作用、特性及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024年高考真题】

1.(2024.广东.高考真题)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

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

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纤维素类底物褐藻酸类底物

肽链

W1S1

w2S2

Ce5-Ay3-Bi-CB+++++++++

Ce5+++一一

Ay3-Bi-CB一一+++++

Ay3一一+++++

Bi一一一一

CB一一一一

注:一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

A.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B.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的催化专一性有关

C.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

D.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

【答案】B

【分析】酶的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作用机理为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详解】A、由表可知,Ce5具有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Ay3具有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

活性,Ay3与Ce5催化功能不同,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当缺少Ce5后,就不

能催化纤维素类底物,当Ay3与Ce5同时存在时催化纤维素类底物的活性增强,所以Ay3

与Ce5可能存在相互影响,A正确;

B、由表可知,不论是否与Bi结合,Ay3均可以催化S1与S2,说明Bi与Ay3的催化专一

性无关,B错误;

C、由表可知,Ay3-Bi-CB与Ce5-Ay3-Bi-CB相比,去除Ce5后,催化褐藻酸类底物的活性

不变,说明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C正确;

D、需要检测Ce5-Ay3-Bi肽链的活性,才能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

相关,D正确。

故选Bo

2.(2024•浙江・高考真题)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水解的场所。机

体休克时,相关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高,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溶胶,

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下列叙述第氓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核糖体合成

B.溶酶体水解产生的物质可被再利用

C.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会全部失活

D.休克时可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

【答案】C

【分析】溶酶体分布在动物细胞,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含多

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A正确;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催化相应物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核昔酸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

确;

C、溶酶体内的pH比胞质溶胶低,水解酶释放到胞质溶胶后活性下降,但仍有活性,因此

会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C错误;

D、机体休克时,相关细胞内的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高,引发水解酶渗漏到胞质

溶胶,造成细胞自溶与机体损伤。所以,休克时可用药物稳定溶酶体膜,D正确。

故选C。

3.(2024.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为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反应物都是有机物

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37℃条件下保存

C.醋酸杆菌中与发酵产酸相关的酶,分布于其线粒体内膜上

D.从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中可获得纤维素酶

【答案】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应在最适pH、低温条件下保存。原核

生物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无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详解】A、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但其作用的反应物不一

定是有机物,如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反应物过氧化氢就是无机物,A错误;

B、胃蛋白酶应在酸性、低温下保存,B错误;

C、醋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结构,C错误;

D、成年牛、羊等草食类动物肠道中有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以从其肠道内容物中可

以获得纤维素酶,D正确。

故选D。

4.(2024.江西•高考真题)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可导致溶酶体中酶类物质外溢,引起机体

异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下列有关溶酶体的说法,第误的是()

A.溶酶体的稳定性依赖其双层膜结构

B.溶酶体中的蛋白酶在核糖体中合成

C.从溶酶体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

D.从溶酶体外溢后,大多数酶的活性会降低

【答案】A

【分析】溶酶体分布在动物细胞,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含多

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溶酶体不具有双层膜结构,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是

细胞中消化车间,A错误;

B、溶酶体内的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从溶酶体外溢出的酶主要是水解酶,C正确;

D、溶酶体内的pH比胞质溶胶低,从溶酶体外溢后,由于pH不适宜,因此,大多数酶的

活性会降低,D正确。

故选Ao

5.(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同学将质粒DNA进行限制酶酶切时,发现DNA完全没有被酶

切,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酶失活,更换新的限制酶

B.酶切条件不合适,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质粒DNA突变导致酶识别位点缺失,更换正常质粒DNA

D.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修饰,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限制酶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

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限制酶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上的特定

位点。

【详解】A、限制酶失活会使DNA完全不被酶切,此时应更换新的限制酶,A正确;

B、酶切条件不合适通常会使切割效果下降,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PH等,调整酶的用量

没有作用,B错误;

C、质粒DNA突变会导致限制酶识别位点缺失,进而造成限制酶无法进行切割,此时应更

换为正常质粒,C正确;

D、质粒DNA上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修饰,会导致对DNA甲基化敏感的限制酶无法进行酶

切,此时应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限制酶,D正确。

故选Bo

6.(2024・全国•高考真题)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

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

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

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

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

B、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即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

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B正确;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通常为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D正确。

故选Ao

7.(2024.浙江.高考真题)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

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PAL酶液,测定PAL的活性,测定过程

如下表。

步骤处理试管1试管2

①笨丙氨酸1.0mL1.0mL

②HCI溶液(6mol/L)—0.2mL

③PAL海液1.0mL1.0mL

④试管1加0.2mLIL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

HCI溶液(6mol/D0.2mL—

©试管2加OZmLH^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

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D.⑤加入HC1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

【答案】B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

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

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

活.

【详解】A、温度过高,酶失活,因此本实验采用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A正确;

B、因为试管2在②中加入了HC1,酶已经变性失活,故不会消耗底物苯丙氨酸,B错误;

C、④加H2O,补齐了②试管1没有加入的液体的体积,即补齐反应体系体积,保存无关变

量相同,C正确;

D、pH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⑤加入HC1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D正确。

故选Bo

8.(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列不属于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是()

A.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B.保持植物枝叶挺立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D.缓和植物温度变化

【答案】C

【分析】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是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者产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升高,细胞代谢

旺盛,抗逆性差,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介质,A正确;

B、水可以保持植物枝叶挺立,B正确;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是酶,水不具有此功能,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能缓和植物温度的变化,D正确。

故选Co

[2023年高考真题】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

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

下列叙述母送的是()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A、红茶制作时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其释放的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A正

确;

B、发酵过程的实质就是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将温度设置在酶的最适温度下,使多酚氧化酶

保持最大活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茶黄素,B正确;

C、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会降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错误;

D、高温条件会使多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D正

确。

故选C。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Y型试管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组别甲中溶液(0.2mL)乙中溶液(2mL)

0s50s100s150s200s250s

I肝脏提取液H2O2溶液09.09.69.810.010.0

IIFeCl3玲。2溶液000.10.30.50.9

III蒸储水氏。2溶液00000.10.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印。2分解生成。2导致压强改变

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250s时I组和III组反应已结束而II组仍在进行

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C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

化能。

【详解】A、氏。2分解产物是H2。和。2,其中。2属于气体,会导致压强改变,A正确;

B、据表分析可知,甲中溶液酶或无机催化剂等,乙中是底物,应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

合时开始计时,B正确;

C、三组中的H2O2溶液均为2ml,则最终产生的相对压强应相同,据表可知,250s之前(200s)

I组反应已结束,但n组和III组压强仍未达到I组的终止压强10。故250s时II组和III组

反应仍在进行,C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对比I、n

组可知,在相同时间内I组(含过氧化氢酶)相对压强变化更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

效性,D正确。

故选C。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

置于45℃水浴121^11,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A.温度B.底物

C.反应时间D.酶量

【答案】B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由题干分析,己糖激酶溶液置

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

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

【详解】A、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温度都为45℃,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温度,A错误;

B、由题干分析,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

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水浴12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

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正确;

C、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反应时间均为12min,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反应时间,C错误;

D、由题干可知,两组实验的酶量一致,所以研究的因素不是酶量,D错误。

故选Bo

4.(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

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

肝细胞叱^^****^9胰高血糖素

//k+r--◄-----<-坐胰高血糖素受体

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b飞

f(有活性)(无活性)/

V+;

Ry髻原f葡萄糖1磷酸■►葡萄横济血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B.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后,胞内磷酸化酶b

被活化,促进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通过膜上葡萄糖载体运输到胞外,增加血糖浓度。

【详解】A、胰高血糖素属于大分子信息分子,不会进入肝细胞,需要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

合才能发挥作用,A错误;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

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B正确;

C、磷酸化酶a不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C错误;

D、根据题图无法判断胰岛素和磷酸化酶a的活性的关系,且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直

接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o

5.(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

母毛的是()

A.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B.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

C.RNA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具催化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

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

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A正确;

B、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自然选择学说揭

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揭示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共同由来学说为自然选择学说

提供了基础,B错误;

C、中心法则最初的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

而流向蛋白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

流向RNA(RNA的复制)以及从RNA流向DNA(逆转录),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C

正确;

D、最早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了酶是蛋白质,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

尔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这一发现对酶化学本质的认识进行了补充,D正确。

故选B。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

中所含色素种类决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

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催化,其中酶1的合成由A基因控制,酶2的合成由B基因

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某研究小组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

研磨,得到了甲、乙花瓣的细胞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基因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

①取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

③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

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答

出3点即可);煮沸会使细胞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

(2)实验一②中,两种细胞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0

(3)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断甲的基因型是,乙的基因型是;若只将乙

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

【答案】(1)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空间结构

(2)一种花瓣中含有酶1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另一种花瓣中含有酶2,两者混合后形成红色

色素

(3)AAbbaaBB白色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基因型是AAbb或aaBB。而根

据实验一可知,两者基因型不同;根据实验二可知,甲为AAbb,乙为aaBB。

【详解】(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

(2)根据题干可知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而甲、乙两者细胞研磨液混

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两者基因型不同,一种花瓣中含有酶1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另一种

花瓣中含有酶2,两者混合后形成红色色素。

(3)实验二的结果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

了红色,可知甲并不是提供酶2的一方,而是提供酶1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因此基因型为

AAbb,而乙则是提供酶2的一方,基因型为aaBB。

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由于乙中的酶2失活,无法催

化红色色素的形成,因此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白色。

[2022年高考真题】

7.(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

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

示有,"一”表示无)。

实验组①②③④⑤

底物+++++

RNA组分++—+—

蛋白质组分+—+—+

低浓度Mg2++++——

高浓度Mg2+———++

产物+——+—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

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

催化活性,A错误;

BD、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十浓度,无论是

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

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浓度,第④组在高

浓度Mg?十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

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故选C。

8.(2022・广东・高考真题)某同学对蛋白酶TSS的最适催化条件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第轶的是()

温度(℃)降解率(%)

组别PHCaCl2

①9+9038

②9+7088

③9-700

④7+7058

⑤5+4030

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反应物为I型胶原蛋白A.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b

B.结合①、②组的相关变量分析,自变量为温度

C.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70℃,最适pH9

D.尚需补充实验才能确定该酶是否能水解其他反应物

【答案】C

【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降解率越高说明酶活性越高,故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

为9,需要添加CaCb,温度为70℃。

【详解】A、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H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

CaCl2,A正确;

B、分析①②变量可知,pH均为9,都添加了CaCb,温度分别为90℃、70℃,故自变量为

温度,B正确;

C、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

说明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C错误;

D、该实验的反应物为I型胶原蛋白,要确定该酶能否水解其他反应物还需补充实验,D正

确。

故选C。

9.(2022・湖南•高考真题)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

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止匕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

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进一步,

驷I加热、

加热

天然状态部分解折叠完全解折叠

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

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

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B

【分析】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衣物上附着的血渍、汗渍、

奶渍、酱油渍等污物,都会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结构松弛、膨胀解体,起到去污的效果。

【详解】A、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

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

B、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

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

C、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而且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会降低

碱性蛋白酶的洗涤剂去污效果,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正

确;

D、酶具有高效性,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

能力,可有效地清除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渍,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

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B。

10.(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

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

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

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

【答案】B

【分析】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甘酸。

【详解】A、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

失活,A错误;

B、酶具有高效性,故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B正确;

C、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

适pH后,随pH增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错误;

D、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

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错误。

故选Bo

[2021年高考真题】

11.(2021年湖北高考真题)很久以前,勤劳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制饴(麦芽糖技术,这种技

术在民间沿用至今。麦芽糖制作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含有淀粉酶,不含麦芽糖

B.麦芽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

C.55〜60℃保温可抑制该过程中细菌的生长

D.麦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低

【答案】C

【详解】A、麦芽糖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在麦芽中存在麦芽糖,A错误;

B、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B错误;

C、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温度,据图可知,该过程中需要在55-60C条件下保温6小时左右,

目的是抑制细菌的生长,避免杂菌污染,C正确;

D、一般而言,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动物,故麦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

适温度高,D错误。

故选C。

12.(2021年湖北高考真题)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

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

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

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蒸储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

膜),试管,烧杯等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

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

(1)实验设计思路

取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

,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

透析袋,放入蒸储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出现结果①:。

结论①: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②:o

结论②: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③:«

结论③: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

若出现结果④:o

结论④: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

【答案】(1)2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

(2)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

变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

变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

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

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⑴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则实验的自变量

为甲乙物质的有无,因变量为酶A的活性,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

计实验如下:

取2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单一变量和

无关变量一致原则);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

入透析袋,放入蒸储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

(2)据题意可知,物质甲和物质乙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但作用机理未知,且透析前有物质

甲和乙的作用,透析后无物质甲和物质乙的作用,前后对照可推测两种物质的作用机理,可

能的情况有:

①若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则酶的活性能恢复,故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

活性高。

②若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则两组中酶的活性均不能恢复,故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

均不变。

③若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则甲组中活性可以恢复,而乙组不能恢复,故加

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

④若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则则甲组中活性不能恢复,而乙组能恢复,故加

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

13.(2021年海南高考真题)研究发现,人体内某种酶的主要作用是切割、分解细胞膜上的

“废物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母送的是()

A.该酶的空间结构由氨基酸的种类决定

B.该酶的合成需要mRNA、tRNA和rRNA参与

C.“废物蛋白”被该酶切割过程中发生肽键断裂

D.“废物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

【答案】A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合成蛋白质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mRNA、

tRNA和rRNA都参与了翻译过程,因此该酶的合成需要mRNA、tRNA和rRNA参与,B

正确;

C、“废物蛋白”被该酶切割的过程中会发生分解,肽键断裂,C正确;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废物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D正确。

故选A„

14.(2021年海南高考真题)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

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第集的是()

co

°c

co

°c

0t,时间

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

B.在h时,该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

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温度实验范围内,50℃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60℃时,在

40℃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详解】A、据图可知,该酶在70℃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故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

A正确;

B、据图可知,在打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40℃

<<50℃<60℃<70℃,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

同,其中70℃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最短,C正确;

D、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

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

故选D。

15.(2021.6月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

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答案】B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o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IO’〜IOS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

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A、熟马铃薯块茎中酶已经失活,用其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不相同,A错

误;

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在酶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

pH的缓冲液后,再与底物混合,以保证反应pH为预设pH,B正确;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是否

混有还原糖,C错误;

D、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作为自变量,而本尼迪特试剂检验还原糖需

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影响实验结果,故不能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D

错误。

故选B„

[2020年高考真题】

16.(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

B.加入各组反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

C.将山。2加到反应小室中的滤纸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缓冲液

D.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

【答案】C

【分析】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所处环境的pH,因变

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通过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释放的气体量反映,其他条件

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则

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A正确;

B、各组的滤纸片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

C、应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然后依次小心加入pH缓冲液和H2O2

溶液,此时混合液不能与滤纸片接触,C错误;

D、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从

而判断过氧化氢酶的适宜pH范围,D正确。

故选C。

考点2ATP的结构和功能

【2024年高考真题】

1.(2024.全国.高考真题)ATP可为代谢提供能量,也参与RNA的合成,ATP结构如图所

示,图中〜表示高能磷酸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腺嗯吟

A.ATP转化为ADP可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B.用a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

C.p和丫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不能在细胞核中断裂

D.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P和丫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

【答案】C

【分析】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

腺背,“P”是磷酸;“A”代表腺背,“T”代表3个。

【详解】A、ATP为直接能源物质,丫位磷酸基团脱离ATP形成ADP的过程释放能量,可

为离子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正确;

B、ATP分子水解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得到RNA的基本单位之一一腺喋吟核糖核甘酸,

故用a位32P标记的ATP可以合成带有32P的RNA,B正确;

C、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如为rRNA合成提供能量,故。和丫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

能磷酸键能在细胞核中断裂,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光能转化活跃的化学能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故光合作用

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B和Y位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D正确。

故选Co

2.(2024.安徽.高考真题)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

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信号OC^

分子

[酶联

‘受体

细胞外

制岫

愀恤恤Y

细胞内

r

激酶区域

(无活性)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内的相应受体

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

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分子与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

D.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

【答案】D

【分析】信号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图中信号分子与膜外侧酶联受体识别、

结合,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结合到激酶区域使之具有活性,有活性的激酶区域能将应答

蛋白转化为有活性的应答蛋白。

【详解】A、由题图可知,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外侧的酶联受体,A

错误;

B、酶联受体位于质膜上,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信号分子,磷酸化的酶联受体

具有催化作用,但不具有运输作用,B错误;

C、ATP水解产生ADP和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与其他物质如靶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

活性,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信号分子调控相关蛋白质,活化的应答蛋白通

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D正确。

故选D。

3.(2024浙江•高考真题)植物细胞胞质溶胶中的CT、NO]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Na\

Ca2+逆浓度梯度转运到液泡,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泡中,

夜间这些蔗糖运到胞质溶胶。植物液泡中部分离子与蔗糖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箱

保的是()

A.液泡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

B.C/->NO;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C.Na\Ca2+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D.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

【答案】C

【分析】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

此方式是协助扩散;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

Ca2+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Ca2+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

因此该过程Na+、Ca2+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由图可知,细胞液的pH3-6,胞质溶胶的pH7.5,说明细胞液的H+浓度高于细

胞溶胶,若要长期维持膜内外的H+浓度梯度,需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溶胶中的H+运输到

细胞液中,A正确;

B、通过离子通道运输为协助扩散,Cr、NO;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属于协助扩散,不需

要ATP直接供能,B正确;

C、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Ca2+转运到液

泡内,说明Na+、Ca2+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

Na+、Ca2+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

梯度提供,C错误;

D、白天蔗糖进入液泡,使光合作用产物及时转移,减少光合作用产物蔗糖在细胞质基质中

过度积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D正确。

故选Co

【2023年高考真题】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

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0

ab时间

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答案】C

【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

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

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

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