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古今异义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琴也(古义:吝啬;今义:喜欢)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义:推广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3.不推恩无以保多于(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古之人用以大过人者(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5.幼吾幼日冬人之幼(古义:用来推广到;今义:连词,相当于“和”)
6.否,吾何余于是(古义:如此;今义:连词,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
现某种结果)
7.吾憎,不能进于奉矣(古义:到这里;今义:连词,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
而出现某种结果)
8.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指中原一带;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9.然后从服刑之(古义:接着就;今义:连词,因此,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诉”,申诉,控诉、控告)
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
10.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11.王说(说,通“悦”,高兴)
1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无以,则手乎(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
(2)坦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3)%,然后知轻重(名词作动词,称一称)
(4)然后从而坦之(名词作动词,处罚)
(5)是闫民也(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7)矽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
2.名词作状语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本流(向西;向东。名作状)
(2)崖限当道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3.名词的意动用法
第1页共11页
(1)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二)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作名词
(1)其远古刻尽漫失。(刻,刻的文字)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明秦楚(使动,使……来朝见)
(2)以一服八(使动,使……降服)
(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用乎(使动,使……听到)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三)形容词活用
L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叩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2)以沙易木(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
(3)老吾考,以及人之孝(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4)幼吾纵以及人之纹(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5)为胆甘不足于口与(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6)等喙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7)然则4、固不可以敌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
的国家)
(8)率固不可以敌氽(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
人口众多的国家)
(9)我固不可以敌里(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
大的国家)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是以君子不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考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3)助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⑴詹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王无吊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四、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二)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第2页共11页
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
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
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二)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
道”为“崖”的定语。)
(四)状语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五)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2.夫子之谓也(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3.是诚不能也(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4.是折枝之类也(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5.是罔民也(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六)被动句
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不拘于时
(七)省略句
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名词“堂下”前面省略介词“于”)
2.将以(之)衅钟(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
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介词“使”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
5.及(其)陷于罪(动词“及”后面省略宾语代词“其”)
(A)固定格式
1.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所以……者”的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
五、一词多义
18个常见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3)犹缘木而求鱼也。
2.表示修饰关系,一般不译。
(1)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2)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第3页共11页
3.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才”。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但是”“却”。
(1)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2)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1)王笑而不言。
(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6.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或“尚且”。
(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二)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2)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
“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A.“以”可译为“用,用来”的有。
①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用来。
②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以”译为用(来)。
③对日:将以衅钟:“以"后省略了之(牛),此句可译为将用它来祭钟。
B.可译为“凭借,凭,依据”的有。
①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何以”即以何,凭什么(区别)。
②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以“后省略之凭借的手段(兴甲兵……)。
2.用作连词,用法同“而”
(1)挟太山以超北海: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个动作
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从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复合用法
(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
或“因为这",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所以……者”的固定格式,译为“……的
原因”。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以王为爱”,即认为王吝啬,
“以为”连用。
4.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同“已”,止。
(三)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
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
“由于”等。
(1)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在。
第4页共11页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于。
(3)君子之于禽兽也……:对于。
(4)有复于王者曰:……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
(5)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至h
(6)天下可运于掌:在。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第一个是“跟”“同”,
第二个是“在”。
(8)否,吾何快于是:快于是,即于是快,于:对。
(9)何以异于邹敌楚哉:“跟”“同”。
(10)吾憎,不能进于是矣:到。
(11)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在……中”。
(1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在……方面”。
(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14)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
若是,孰能御之?前四个是“在",第五个为“给”。
(四)之
1.动词
(1)然后驱而之善:往,到……去,向。
2.代词,根据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
(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代齐桓晋文之事。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保民而王的人。
(3)故民之从之也轻:代保民而王的人。
(4)“臣闻之胡跋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代后文所说之事,后
省“于”,做复指宾语。
(5)王日:舍之:代牛。
(6)以羊易之:代牛。
(7)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代做这件事的原因。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代别人心思。
(9)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之,代霸道,即指欲辟土地,朝秦
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10)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代王道。
(1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代王道。
(1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代一般人民。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之,指五亩之宅。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指推行王道却没有统一天下的人(事)。
(15)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指示
代词,译为“这(类)”。
(1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指示代词,译为“这(类)”。
3.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第5页共11页
(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6)故民之从之也轻
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夫子之谓也
(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5.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实义。
(1)君子之于禽兽
6.结构助词,“的”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7.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六、翻译句子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2、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
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
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
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4、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
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5、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
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
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
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
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七、文化、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春秋五霸: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他们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
和智慧的外交手段,使自己的国家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春秋五霸通常指的是齐
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位霸主。
儒家思想:该文章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孟子
通过与齐宣王的对话,阐述了儒家关于仁政、王道等政治理念,强调了君主的品
德修养和治国之道。
分封制与宗法制:文章涉及了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
第6页共11页
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来维护统治。宗法制则是基于血缘
关系的家族组织制度,它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礼仪:在对话中,孟子提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和规矩,如“以羊易之”
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和人们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
儒家经典:文章中引用了《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内容,这些经典对于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观念:文章讨论了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战争和和
平的看法和态度。孟子通过游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表达了对和平的向
往和对战争的反对。
【文学常识】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
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
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
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
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
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梁惠王》上、下,(二)《公
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
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行文气
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
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
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航说(我从胡航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
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
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
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
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
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
第7页共11页
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
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
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
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
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
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
(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
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
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
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
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
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
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
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
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
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
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
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
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
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
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
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
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
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
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
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
(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第8页共11页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
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
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
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
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
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
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
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
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
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
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
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
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
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
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
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
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
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
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
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
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
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
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
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
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
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
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
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9页共11页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跋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日:
“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毂解,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日:“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毂解,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
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
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
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行业财务总结
- 资本运作的可行性分析计划
- 《创新与设计》课件
- 2021年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寒假活动计划
- 会总部领导发言稿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模块一展厅销售裁判情境
-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活着》读书分享课件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重点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农业装备与机械化行业的农业智能制造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课件
- 杏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 ACL导管维护三步曲临床应用
- 《计算智能》课件
- 《稀土矿石选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