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B.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C.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D.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2、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0~T1时,甲种群的生物量小于乙种群B.T1~T2时,乙曲线的峰值代表乙种群的K值C.T2~T3时,乙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D.T3~T4时,甲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3、某反射弧模式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强度;适当持续时间的刺激(S)后,肌肉收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给予刺激S以前,a处细胞膜上没有Na+、K+进出B.刺激S可使a处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C.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3个突触D.a点与肌肉的距离越近,给予刺激S后肌肉收缩越强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聋哑病人仍然具有部分语言功能B.在反射弧完整情况下,任何形式的刺激均可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C.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当人突然遇到低温环境时,下丘脑会感受到寒冷从而调控体温回升5、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T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各种血细胞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D.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6、下列有关物种、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个物种B.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同C.在裸岩上进行初生演替时首先定居的是地衣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个体的多少7、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借助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属于生物防治C.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幼虫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9、某生物小组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活动设计,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A.因层析液有毒,改用无水乙醇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的层析液B.为节约经费,进行“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实验前可设置一个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值进行预实验C.用扑克牌的不同花色代表显隐性基因,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D.“模拟减数分裂”活动中,共需画2个相互垂直的纺锤体,分别对应MI前期和MⅡ前期10、将同种且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体横置;植物体在失重和有重力的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并不相同。在失重的环境中,植物体横向生长,在有重力的环境中植物体的根和茎分别朝向重力方向和背向重力方向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重环境中,植物体的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B.有重力环境中,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C.有重力环境中,茎的弯曲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特点D.该事实可以说明重力可以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11、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1的通透性会降低B.乙液和丙液可以通过结构2相互渗透C.正常状态下,含蛋白质最多的是甲液D.甲液、乙液和丙液构成了外界环境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2、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千焦/m2·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02.612.4乙870.7369.4501.3丙0.90.30.6丁141.061.979.1戊211.520.1191.4
A.生产者是乙B.初级消费者是丁和戊C.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6%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总输入大于能量的总输出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数值是1050J·cm-2·a-1B.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14、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同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蚂蚁等消费者会加快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寄生C.角蝉种群能量的10%~20%传递到跳蛛种群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不会持续增加15、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兔的能量只有②流入狐是因为其有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16、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的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D.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9、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20、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21、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2、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3、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4、胰腺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胃体扩张和谈论食物两种刺激都能引起胰液分泌;其中,___________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原因是___________。
(2)反射弧中;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_________,如果在该处施加一种药物,发现兴奋传递被阻断,但该处神经递质的浓度并没有减少,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胰液分泌一般在1〜2秒内发生明显变化,而当刺激停止后,会在10秒左右恢复;注射体积分数0.01%促胰液素时,胰液分泌的变化需7〜10秒,而整个恢复过程大约需要4〜6分钟。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4)胰岛B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请在以下有关叙述的基础上,继续写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主要过程:细胞核内,控制分泌蛋白合成的基因转录形成m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河豚毒素(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能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为探究TTX的毒性机制是如何对神经纤维或突触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并记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组。
对神经组织的处理。
0.5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0.5ms后测得的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Ⅰ
浸润在生理盐水中。
5min
35
35
Ⅱ
10min
35
35
35
Ⅲ
15min
35
35
35
Ⅳ
浸润在TTX溶液中。
5min
30
25
Ⅴ
19min
20
10
10
Ⅵ
15min
10
-70
-70
(1)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
(2)I组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产生35mV的电位差时;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0.5ms后才能测得到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比较各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推测TTX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_。
(4)比较各组突触前、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从突触结构和功能上推测TTX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6、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能够将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土壤肥力。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1·d-1)。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也证实落叶分解中蚯蚓与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作用。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__________,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继续研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效率,除以上研究外,还可以进行哪些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3分)27、草原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兔子种群的λ值(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3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较低。
(2)图1中,若蛇的食物1/3来自鼠,2/3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据图2可知,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时,兔子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只。
(5)图3中,碳元素由B进入到A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图3中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未在图1中体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抗原入侵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发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病毒入侵后;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A正确;B.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B错误;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正确;D.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D正确。故选B。
【点睛】
需注意:浆细胞不能分裂。2、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T0~T1乙种群的数量大于甲;T1~T2甲、乙曲线处于动态平衡;T2~T3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逻辑斯谛增长)。
【详解】
A、T0~T1时;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A错误;
B;K值是种群长时间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不是峰值,B错误;
C;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
D;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
故选D。3、B【分析】【详解】
给予刺激S以前,a处细胞膜为静息电位,而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导致的,A错误;刺激S可使a处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细胞之间有2个突触,C错误;a点与肌肉的距离不影响刺激后肌肉收缩的强度,D错误。4、A【分析】【分析】
大脑皮层上有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聋哑人的听觉中枢受损;不能形成听觉,主要靠视觉感知外界的变化。
【详解】
聋哑病人会丧失听觉语言功能;但仍存在部分语言中枢,如视觉中枢;书写中枢等,A正确;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如温度感受器只能感受温度的变化,B错误;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感受外界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下丘脑不能直接感受温度变化,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对课本中相关过程的深度理解是解题关键。5、D【分析】【分析】
1、HIV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
2;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
【详解】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有通过增殖分化才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错误;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B错误;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编码CCR5的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由于捐赠者的CCR5基因异常,不能正常表达CCR5,HIV不会攻击T细胞,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因此不会发生细胞免疫,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
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HIV的致病原理,能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C【分析】【分析】
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详解】
A.凡是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才是一个物种,如果能交配繁殖产生的后代不育也不能叫一个物种,如马和驴生了骡子,A错误;B.不同群落中同种生物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区域不一定相同,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相同,如两个大小不同的池塘的全部鲤鱼,属于两个种群,但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错误;C.在裸岩上无土壤、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首先定居的是地衣,C正确;D.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生物物种数目的多少,D错误。故选:C。7、C【分析】【分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由题意可知;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与天蛾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共同进化。
【详解】
A;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正确;
B;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性别比例;降低天蛾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从题干信息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C错误;
D;夹竹桃和夹竹桃天峨幼虫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C:D【分析】【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退耕农田还保留土壤条件;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
C;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C错误;
D;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稳定不变,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群落演替的知识,分析图中发生在退耕农田中的演替过程。9、A:B:D【分析】【分析】
1.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详解】
A;无水乙醇能提取叶绿体中色素;但不能分离色素,因此不能用无水乙醇替代层析液来分离色素,A错误;
B;为了避免浪费;进行“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实验前需要进行预实验,但不能设置一个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值进行实验,B错误;
C;用扑克牌的不同花色代表显隐性基因;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是可行的,因为不同花色的扑克牌质地相同,可均匀混合,C正确;
D;“模拟减数分裂”活动中;共需画3个相互垂直的纺锤体,分别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且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纺锤体表现为垂直关系,D错误。
故选ABD。10、A:B:D【分析】【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
A、失重环境中植物体的生长素均匀分布,即a侧与b侧;c侧与d侧的生长素浓度相等;A正确;
B、有重力环境中,由于重力因素的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情况为a侧<b侧;c侧<d侧;B正确;
C;有重力环境中;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更促进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错误;
D;该实验通过有重力与失重对比植物长势不同;说明重力可以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D正确。
故选ABD。11、C:D【分析】【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甲液为血浆;乙液为淋巴、丙液为组织液,1为毛细血管、2为毛细淋巴管、3为组织细胞。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多,A错误;
B.乙液为淋巴;丙液为组织液;淋巴液是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透产生的,淋巴液和组织液不能相互渗透,B错误;
C.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基本相同;甲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多,C正确;
D.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的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外界环境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故选CD。12、A:C:D【分析】【详解】
由表格可知乙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丁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0.9÷15=6%。13、A: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J·cm-2•a-1);乙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200(J·cm-2•a-1);丙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30(J·cm-2•a-1);丁是分解者。
【详解】
A、甲的同化量为175+200+875=1250(J·cm-2·a-1);A错误;
B、图中第二营养级(乙)同化的能量为200(J·cm-2·a-1),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30(J·cm-2·a-1);因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
C;从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C正确;
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远少于松毛虫的数量,D错误。
故选AD。14、A:D【分析】【分析】
分析图形:具有蚂蚁的植物和不具有蚂蚁的植物相比较;具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多,而没有蚂蚁的植物幼角蝉的数目不会增多,说明蚂蚁的存在对角蝉有利,有利于角蝉的繁殖。
【详解】
A、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消者,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A正确;
B、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所以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错误;
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种群间的传递效率,C错误;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会增加,但是环境空间和资源有限,不会持续增加,D正确。
故选AD。15、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兔流向狐的能量是其生长、发育、繁殖能量的一部分;A错误;
B;兔子的粪便是草的能量;兔子的遗体是兔子的能量,所以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
C;图中②与①分别代表兔和狐的摄入量;比值不能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能量逐级递减,所以获能最少,D错误。
故选ACD。16、A:B:D【分析】【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群落的结构: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
A;捕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成年A鱼和幼年A鱼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
B;成年A鱼及幼年A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B错误;
C;人工养殖的池塘会经常投饵料喂鱼;故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C正确;
D;池塘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识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识记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7、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8、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9、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21、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2、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3、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3题,共18分)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表示胰腺分泌液调节的2个途径:①神经调节:胃体扩张和谈论食物两种刺激→迷走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②激素调节:盐酸→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
(1)胃体扩张和谈论食物两种刺激都能引起胰液分泌;其中,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原因是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中的言语中枢参与。
(2)反射弧中;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突触,如果在该处施加一种药物,发现兴奋传递被阻断,但该处神经递质的浓度并没有减少,说明该药物没有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由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止递质与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信息在突触间的传递。
(3)阅读题干“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胰液分泌一般在1〜2秒内发生明显变化,而当刺激停止后,会在10秒左右恢复;注射体积分数0.01%促胰液素时,胰液分泌的变化需7〜10秒,而整个恢复过程大约需要4〜6分钟”说明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且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
(4)胰岛素为分泌蛋白;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为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然后经过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对所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分泌,故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具体过程为:细胞核内,控制分泌蛋白合成的基因转录形成mRNA;mRNA离开细胞核,在细胞质内与核糖体结合,翻译成相应多肽链(分泌蛋白的前体);多肽链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进一步组装;加工,形成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部位,以胞吐方式分泌出去。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胰腺分泌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等知识点,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是解答试题的关键。【解析】谈论食物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中的言语中枢参与突触阻止递质与受体结合神经调节反应迅速且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mRNA离开细胞核,在细胞质内与核糖体结合,翻译成相应多肽链(分泌蛋白的前体);多肽链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进一步组装、加工,形成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部位,以胞吐方式分泌出去25、略
【分析】【分析】
1、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外流,动作电位形成原因Na+内流形成。
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收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详解】
(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2)由表中信息可知:I组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产生35mV的电位差时;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在0.5ms后也产生35mV的电位差,说明产生了动作电位,此时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而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都需要一定时间,故在0.5ms后才能测得到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TTX可能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进入神经元受到抑制。
(4)据上分析可知;由于TTX可能抑制钠离子进入神经元,使得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小,进而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同时TTX也可能干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或破坏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突触前;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Na+内流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TTX可能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进入神经元受到抑制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干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或破坏突触后膜受体26、略
【分析】【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化消防工程安装协议范本(2024年版)版
- 2025年度厂区新能源发电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电商大数据安全保护合作协议4篇
- 旅游业绩深度剖析
- 专业汽车起重机租赁协议2024版范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家居系统安装合同3篇 - 副本
- 二零二五年度大渡口区吸污车租赁与环保技术研发协议3篇
- 2025年度测井设备研发与技术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航行安全GPS监控合同文本3篇
- 2025年度公共场所场地借用及安全保障协议书2篇
- 品质经理工作总结
- 供电抢修述职报告
- 集成电路设计工艺节点演进趋势
- 新型电力系统简介演示
- 特种设备行业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 眼内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肯德基经营策略分析报告总结
- 买卖合同签订和履行风险控制
- 中央空调现场施工技术总结(附图)
- 水质-浊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 数字美的智慧工业白皮书-2023.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