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7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í)焗油(jú)腈纶(qíng)骠勇(piào)残羹冷炙(zhì)B.粳米(jīng)躲避(bì)档次(dàng)纤细(xiān)椎心痛恨(chuí)C.佝偻(gōu)挑拨(tiāo)联袂(mèi)悄寂(qiāo)心宽体胖(pán)D.告罄(qìng)摒弃(bǐng)痉挛(jìng)赋予(yú)彤(tóng)云密布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暂告一段落,但光伏企业国际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我国光伏行业如何发展,尚无法盖棺定论。B.首批17家基金公司淘宝旗舰店周五正式开张,但是首日成交情况却是差强人意,不少上线产品的成交量只有个位数,甚至“零成交”。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D.中国传统戏曲《钟馗》在唱腔上气宇轩昂与低婉深沉并重,将人鬼两界及人物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____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____;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____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____的一项是()(3分)A.星____(xiù)____知(shěn)蜗角虚名疾风____草(jìng)B.城____(yuán)旧____(pēi)曼妙纹身____酊大醉(mǐng)C.缧____(xiè)枯槁(gāo)游目骋怀长歌____哭(dàng)D.栏____(shǔn)____薄(zuò)陨身不恤____呱而泣(gū)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市地处山东腹地,干湿季节明显,光照时间较长,具有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天高地厚的自然优势。

②近日,多地开始实施“斑马线礼让行人”的规定,希望能够在川流不息的路口凝聚起司机和行人的共识。

③处于春秋鼎盛的时代;青年人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要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中坚。

④虽然目前我国主题公园达2500多家,但具有高质量规划和长远发展能力的主题公园仍属凤毛麟角。

⑤从上月15日正式开始供暖至今;已有近一月时间,家里的暖气一直不热,老李一家人每天噤若寒蝉。

⑥从古老的四大发明到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这“新四大发明”的嬗变,再现了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曲词”抒情强烈,起____和____作用。“宾白”含____和独白。剧本还规定了角色的动作表情,称____。7、《〈物种起源〉绪论》的作者是英国博物学家,____的奠基人____。8、读《说“木叶”》,文章共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主要举____;第二部分(4——6)说明____;第7自然段时课文小结。9、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____(荡来荡去飘来飘去弥漫开来);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②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____(咬吃衔)着一根骨头。

③但是内在的生命却____(逼推拥)着他前进。

④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____(抓伸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10、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名句名篇(共6题,共12分)11、默写下列课内名句(10分)1.道之以德,____,____。2.____,天下归仁焉。____,而由人乎哉?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____。4.子曰:“志于道,____,____,游于艺。”5.子曰“____,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____,群而不党。”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2.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3.层峦耸翠,上出重宵;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5.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陈情表》)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陈情表》)8.臣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轼《赤壁赋》)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4、古诗文默写(10分)1.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2.移船相近邀相见,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形影相吊。6.且尔言过矣,____,____,是谁之过与?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____。《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2.时维九月,。,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王勃)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陈情表》(李密)16、古诗文默写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无欲速,。,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3.,,天下可运于掌。(《孟子》)4.悟以往之不谏,。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5.但以刘,,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评卷人得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2分)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常识与记忆。

陈丹青。

凡是先进国家;尤其是维持民族自尊的国家,都会高度重视美术馆,那是民族的荣耀,国家的脸面。我们一天到晚说“世界”;“世界”,你怎样认识世界?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

美术馆的“美术品”;博物馆的“物”,都不是顶要紧的,要说书画,要说文物,我们有,而且有的是,可是,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活的大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

英国人约翰•伯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美术馆;以我的定义,就是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

可是从我归国两年的见闻看;我们好像不在乎常识,不在乎记忆,我们所竭力构筑的,似乎总是所谓“上层建筑”--我们的艺术学院在教所谓“美术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所谓博士生正在逐年递增,我们的美术界天天高谈所谓世纪性、国际性、历史性、当代性等等耸人听闻的大话题,种种杂志、研讨会、拍卖会、博览会、双年展以及名目繁多的活动,办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级别与名称越来越高,远远看过去,我们的文化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欣欣向荣可是在这一切的热闹与喧嚣中,美术馆,作为一条无法替代的认知途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却是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用中国人的老话说,这就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大家知道;无源之水是死水,弄得再漂亮,不过像个游泳池;无本之木是长不高大的,弄得再好看,也不过像个大盆景。

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美术馆只是整个文化问题的一小部分。如前所述,仅仅抬出国学的辉煌过去,试图借此重振人文传统时,我遇到的却是无知与失忆。苏格拉底被引述最多的命题是“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们的命题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知道”。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大规模失落的常识与记忆,说不过来,这是沉重的话题。

(选自《退步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作者为什么认为“常识和记忆”是“沉重的话题”。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药匠。

廖玉群拉卡山坳往西而下;是一片草塘地,再过去,是密麻的原始山林,林幽山险,加上草塘作屏障,山林里游勇强盗常年出没。

____每到芦花飞雪时;抢秋的山匪,说来就来。

往时;收了秋的大户人家,粮食归仓,当即运送到山洞秘藏,带家携口,翻过拉卡山东边的坳口,有下德桑镇的,也有上镇西圩的,躲过一阵是一阵,在这一带,叫逃秋。

这年;芦花又飞白。山匪没有过草塘来--持枪杆的剿匪工作队八月已开进坳里来,山林里的匪徒,能不闻风夹尾?

人们估摸;一场恶战,迟早要来。

然而;工作队在草塘边的村里扎下来后,只是按兵不动。

工作队的队长;一个有着长臂猿一样手臂的细高个儿汉子,这天甩着长臂,大步流星地走向药匠德文家的院里。

熟门熟路的;进了院子,队长也不招呼,拉过一团稻草编的凳子,坐在药匠身边,陪着看他忙碌。

药匠自顾拿过铁夹;手指一弹就从竹筒里夹起一条雷公虫。雷公虫在夹子中扭成个“S”,药匠的眼光就粘在“S”上,头埋着,眼皮也没给队长抬一下。

“上山那事;先生可否再思量?”队长看着药匠忙碌的手,说。

药匠把雷公虫一松;丢进酒罐里。雷公虫在罐里跌跌撞撞地爬游,药匠出神地看着雷公虫在罐里一圈又一圈地转。末了,才把罐子旋上盖,自言自语似的说,这雷公虫,毒。经过酒泡,就是好方子,解毒;治痛的良药。一番答非所问的话,算是搭了队长的腔。

“先生;上山那事”

“不上!”药匠的脸;扭成了苦瓜。看队长的眼,仿佛能滋滋地冒出冷气。

山匪头目的细娃;据说得了什么怪病,一日日下来,人形都变了样。头目放出话来,谁上山治好细娃的病,重金赏。药匠行医多年,心中自有数,病状虽怪,无非是瘴疠,乃山林里瘴气弥漫,温热蒸郁所致。用他的验方,三五副见效。

别说重金;请大轿来抬,药匠的心也不会动一下的。药匠的冷眼里仿佛看见那年秋后的火。山匪抢劫后,烧火断路,草塘成了火海。火舔着苇草,蔓延开来,火烧连营,药匠家里的药坛药罐在毕毕剥剥的燃烧中爆起来,娘在火海中颤着的那一声“文儿啊--”,还撕裂在他的心里头。要上山,除非娘能复活过来,药匠的心已铁定。

工作队却要拿上山治病的事;大做文章。为了请动药匠德文,队长每天来院子里打坐,这已经是第七天了。队长软磨硬泡,药匠软硬不吃:“给杀我娘的人救娃,我做不来!”

队长听了药匠的话;知道又碰了钉子。站起来,和几个小兵把苇秆一捆一捆地扎了,靠在院墙上。墙根下,苇秆堆成小山包似的。队长堆好了柴,井边挑水去了。药匠看在眼里,嘴上还是那句话:“绝不上山!”

“上一趟山;救人,也救得一方乡土的安宁啊。”队长说着,眼光掠过草塘。草塘的芦花正在扯絮,一只如豆的鸟儿,在苇叶上轻点一下,惊起,又飞到别的苇子上了。队长看得出神,喃喃自语:“明天,明天就是最后的时限了。这片草塘,又要滚过隆隆的枪炮声。你娘在那一头,也不忍看到这样的唉。”

药匠的娘,就安葬在草塘那一头的山坡上。____

药匠的眼睛濡湿了;说:“我我只是个药匠。没用的药匠,连娘都保不住。”

队长说:“先生;你若肯和我们上山,救了人,我们甚至不费一枪一弹,就能救一方的人,保一方的平安啊!”

“土匪的话;能当话?”药匠望着队长,问。

队长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目光越过草塘,悠长,悠长。午后的草塘,躺在阳光的怀抱里的,显得和平安详。

蓦地;药匠看到了安睡的娘,宁静,祥和,如草塘上空的一朵轻云。

药匠的眼里滚出泪水;转身,默然,把药坛药罐,装进木箱里。

几天后;山林里面走出大队人马,走在最前头的,是队长,还有挎着药箱的德文。

____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这篇小说通过药匠的故事表现了一种人性美。本对山匪有杀母之仇的药匠;在队长的开导下,为保一方安宁,上山救人,冰释前嫌。

B.“药匠的眼光就粘在‘S’上;头埋着,眼皮也没给队长抬一下。”文中通过“粘”“埋”“抬”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药匠的傲慢。

C.文中插入药匠对山匪秋后抢劫;火烧草塘、母亲无辜死去的回忆;就是为了说明药匠对山匪怀有深仇大恨的原因。

D.小说中诗意的环境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者在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读到了一种诗情画意,一种自然与人性交织之美。

E.工作队长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山匪每年下山抢秋;药匠对山匪充满仇恨、说服药匠和平剿匪等情节都是通过他展现出来的。

(2)小说中划线部分三次描写草塘里的芦花;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药匠的形象特点。

(4)本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9、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晩,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小题1】“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_________,“马嵬坡”是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睡海棠,春将晚”,这里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B.第三句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般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她恃宠娇恣。C.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着重写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为后文议论作铺垫。D.此曲化用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小题3】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是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看法。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1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冰心的《繁星》中有这样一首小诗——花儿低低的对看花人说:“少顾念我罢,我的朋友。让我自己安静着,开放着,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阅读这首诗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绮丽,应读qǐ;腈纶,应读jīng;C挑拨,应读tiǎo;悄寂,应读qiǎo;D摒弃,应读bìng;赋予,应读yǔ。所以选B。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B2、C【分析】试题分析:A.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就会出现客观的定论。对象只能是人,不能用来形容事件。B.差强人意:大致令人满意。与下文矛盾。C.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应为“慷慨激昂”。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C3、B【分析】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都是让人震惊的事件;所以选“骇人听闻”;

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谈论着.②强调的是航天员王亚平为小学生上课;所以选“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③强调的是难以赶得上;所以选“望其项背”;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语境角度:逻辑关系解题。

2;语境角度:对应词解题。

3;词义角度:提取语素解题。

4;词义角度:适用范围解题。

5;词义角度:词义轻重解题。

6、词义角度:感情色彩解题【解析】B4、A【分析】试题分析:B纹——文,C槁(gǎo),D陨——殒。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考核的主要是《异读词审音表》和形声字误读,其中“宿”“劲”“酩”“当”在《异读词审音表》中明确标注,注意记忆。“谂”“垣”“醅”“绁”“槁”属于形声字不读半边,“祚”“楯”属于生僻字。“呱”是多音字,在“呱呱叫”读guā,其余读gū。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此题是音同形似字,辨析错别字要先确定如有错字是哪个,正确的是哪个,然后比较二者的区别,选项B中的“文”和“纹”,可以用搭配法区分,“文”动词,“纹”名词,后面有“身”作宾语,从语法的角度看应是动词“文”,“陨”和“殒”可用“形旁辨义法”区分,“陨”从“尔”,“殒”从“歹”,和“死”有关,“殒身”就是“死”的意思,所以应为“殒”。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A5、C【分析】①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此处指自然优势,对象错误,这里应用“得天独厚”。

②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正确。

③春秋鼎盛:指人的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此处指时代,用错对象。

④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正确。

⑤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这里指受不了天冷;望文生义。

⑥源远流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解析】C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渲染贯穿对白科范(介)【分析】【分析】元杂剧剧本主要有唱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组成。因为元杂剧距离现代学生太远;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尤其是科介,很多学生理解不了,要求平时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特别加以记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7、进化论达尔文【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8、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称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部分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两个特征。【分析】【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作者的思路一定是本着议论文的结构来布局谋篇的。议论文的结构通常是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也是三部分,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总结每一部分的大意。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课文结构,感受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做该类题时,要首先整体了解课文意思,再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过渡、引领、总结等语句的提示,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来把握结构。9、飘来飘去衔逼摸【分析】【分析】①“弥漫开来”主要用于烟尘或水雾;不用于声音;“荡来荡去”指来回摇晃,主体多是实物;“飘来飘去”的主体比较广泛,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声音等。

②“吃”含有嚼;咽等动作;“咬”指用牙齿用力压碎某物,“衔”表用嘴或压叼着、含着。

③“推”是外在具体可见的动作;“逼”多指内在心理的逼迫,“拥”指多人围着。

④“抓”与后边“抓”重复;“伸”没有“摸”字形象,“摸”也更适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点评】考查近义字、词含义,熟悉课文,可以轻松解决。10、①③②④【分析】【分析】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三、名句名篇(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默写(2)时,注意“己”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犹”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矜”“省”的写法。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解析】【答案】1.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一日克己复礼为仁由己3.来者犹可追4.据于德依于仁5.君子喻于义矜而不争6.有杀身以成仁12、略

【分析】试题分析:小题1要注意“谏”的写法;小题2注意“休”的准确记忆;小题3注意“流”的准确记忆;小题4注意“蠡”字的写法;小题5注意“鹜”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僮”字的写法;小题8注意“殒”字的形旁。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2.感吾生之行休3.飞阁流丹,下临无地4.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5.落霞与孤鹜齐飞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生当殒首(每句一分,错一字不得分)13、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解析】【答案】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劝学》)2.____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苏轼《赤壁赋》)4.___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4、略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解析】【答案】1.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羽化而登仙。2.移船相近邀相见,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4.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形影相吊。6.且尔言过矣,____是谁之过与?15、略

【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潦”“僮”。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1.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2.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16、略

【分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萦回”、“冈峦”、“倦”、“薄”、“奄奄”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1.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2.穷岛屿之萦回列风峦之体势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知来者之可追鸟倦飞而知还5.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2分)17、略

【分析】

(1)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

论述类文本解题要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解析】(1)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的能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文章首先提出应当走进美术馆的价值论断,在接着论述其具体意义,最终指出文化缺失的遗憾和无奈。

(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从“远远看过去,我们的文化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欣欣向荣可是在这一切的热闹与喧嚣中,美术馆,作为一条无法替代的认知途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却是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用中国人的老话说,这就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美术馆只是整个文化问题的一小部分。如前所述,仅仅抬出国学的辉煌过去,试图借此重振人文传统时,我遇到的却是无知与失忆”可以具体把握。

答案:

(1)(6分)首先;指出要认识世界,应当走进美术馆;然后,论述美术馆对于民族和阶级的重要意义,它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最后,联系现实,由美术馆写整个文化问题,表达对常识缺失;历史失忆的忧虑。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在我国文化艺术荣的背后,美术馆却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美术馆的缺席,意味着常识的缺失,历史的失忆,这样的民族选择和行为的自由受限。历史的失忆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失忆,民族文化成为无潭之水,无本之木。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基本能力。C项;分析不全面。同时为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保一方安宁,药匠最终放下了私仇。B项,分析有误。不是傲慢,只能说是对队长态度冷淡,因为他不理解队长提出上山救人的想法。E项,分析有误。“山匪每年下山抢秋”这个情节在小说的开篇,自然叙述,不是通过队长展现的。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本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入秋,草塘里苇花扯天扯地的白,在一早一晚的斜风里,苇花飘飘悠悠,把九月的天搅成了絮白的世界”交代了具体的故事背景,渲染了一种具体的氛围;“那片草塘,像天地间一张宽大无比的白床,轻轻地,将安睡了的娘托在上面”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烘托出人物的具体内心状态;“他们的面前,偌大的草塘里芦花正飞雪,一团团,一簇簇,泼泼洒洒的一大片,和巍峨苍翠的拉卡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处于结尾处,形象深化小说的主题。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从“药匠自顾拿过铁夹;手指一弹就从竹筒里夹起一条雷公虫”“药匠行医多年,心中自有数,病状虽怪,无非是瘴疠,乃山林里瘴气弥漫,温热蒸郁所致。用他的验方,三五副见效”“明天,明天就是最后的时限了。这片草塘,又要滚过隆隆的枪炮声。你娘在那一头,也不忍看到这样的唉”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药匠的人物形象。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主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道题目要求学生概括文章主题,小说主要是通过药匠的人生命运展现出药匠始终保持一种善意,突出“以德报怨”的美好主题,同时揭示的是人性的回归,表达出善意的内心情怀。

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小说开篇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②中间的芦花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结尾处描写含蓄地深化了小说主题。(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医术精湛;淡看金钱;②爱憎分明,顾全大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这是一篇写“以德报怨”的小小说;呼唤人性善的“回归”。(2分)文中山匪下山抢劫放火致使药匠的母亲死于非命,可谓罪不容诛。但当山匪头目的细娃得了怪病后,剿匪工作队队长多顾茅庐,打动药匠,上山救人。最后草塘与拉卡山构成的山水画取代了“沾满血腥”的刀光剑影。“以德报怨”的做法最终换来人性善的“回归”。((3分),感情基调正确,意思对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主题的基本能力。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解析】AD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9分)19、略

【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题目的能力。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题,“南吕”是宫调,南吕宫,是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南吕为其一也。“四块玉”是曲牌名。马嵬坡是这个曲子的题目。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B项;“第三句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般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错误,“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此句的主语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项误作主语为杨贵妃;

C项;“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错误,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两个生动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写;

D项;“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错误,用了“蜀道难”的典故,主要用来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仓皇西逃的结局与“前路莫测”无关。

故选A。

【小题3】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情感态度、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翻译: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很广,久传不衰,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本曲即取材于此。开头三句极写杨贵妃之美以及唐明皇对她的无比宠爱。化用典故没有痕迹,以海棠春睡来比喻杨玉环的美貌,非常巧妙。“恨不得明皇掌中看”一句语带讽刺。唐明皇过度迷恋宠爱杨贵妃,荒淫怠政,才使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徒祸乱朝纲,造成安史之乱这样的恶果。不但使天下大乱,百姓涂炭,而且就连皇帝恨不得掌中看的杨贵妃也无法保全,竟亲自下口谕,将其赐死。后半部分对此进行议论。如果不是因为宠爱杨玉环,怎么会引起安禄山的叛乱;如果没有安禄山的叛乱,唐明皇又怎么会避难四川,怎么会领略蜀道之难呢。作者并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依旧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全部推给杨玉环,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体悟全曲的语气时,就会发现,前面的“恨不得”三字已经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唐明皇,因为皇帝是整个社会的主宰者,他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故小令委婉地表明了这样的观点:统治阶级如果荒奢无度,沉湎声色,就要国破家亡。

【点睛】

解答诗歌鉴赏选择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解析】【小题1】曲牌名题目。

【小题2】A

【小题3】(1)同意:后半部分的议论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体现了“红颜祸水”的传统偏见,这一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识,是不足取的。

(2)不同意:后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来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误国既有杨贵妃的责任,也有唐明皇的责任。再说,怀古咏史的诗,其根本意图还是为了讽谏当朝统治者,为当朝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为女人提供某种训诫,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罢了。六、写作题(共1题,共10分)20、略

【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材料作文题。梳理材料之后,便可整理出两个大的写作方向,一是“花儿”与“看花的人”,二是“花”的心语:顾念、烦扰,是花儿对看花人过分殷勤的谢绝;安静、开放,是花儿对自己成长方式的呼告。写作时,可从“花儿”或“看花的人”任意一个角度切入。写“花儿”渴望尊重,向往自由;也可写“看花的人”应注意爱的方式,爱得不当反成为害;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当我们看“花”的时候,要倾听“花”的心语。由花联想开去,对于教育而言,受教育者是“花”,教育者是“看花的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