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A.多植树造林 B.开发绿色能源 C.焚烧废旧塑料 D.减少煤的燃烧【微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思路】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解析】解:A、多植树造林,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开发绿色能源,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减少煤的燃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拨】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2.(2分)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A.烧杯 B.试管 C.集气瓶 D.胶头滴管【微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思路】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来回答本题,要熟记它们的名称。【解析】解: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选:D。【点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3.(2分)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 B.冰块熔化 C.汽油挥发 D.瓷碗破碎【微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思路】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块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2分)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倾倒液体【微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路】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B、根据气体的闻味方法考虑;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考虑。【解析】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操作正确;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B操作错误;C、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操作正确;D、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操作正确。故选:B。【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5.(2分)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微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思路】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解析】解: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的污染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排放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6.(2分)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微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思路】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析】解:化石燃料是指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是化石燃料。故选:C。【点拨】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2分)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微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思路】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解析】解:A、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u,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B、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C、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He,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D、该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g,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铜 B.氮气 C.海水 D.氯化钠【微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思路】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析】解:A、铜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氯化钠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C。【点拨】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9.(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硅 C.钙 D.铁【微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思路】利用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A。【点拨】本题很简单,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10.(2分)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锌 B.铜 C.钾 D.金【微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思路】根据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判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解析】解:由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题干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钾>锌>铜>金,所以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钾。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11.(2分)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 B.苏打 C.小苏打 D.熟石灰【微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思路】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而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符合题意。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拨】本题很简单,熟记氢氧化钠的俗称,注意与碳酸钠俗称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2.(2分)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A.碳 B.镁条 C.氢气 D.蜡烛【微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思路】A、根据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3.(2分)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竹筷 B.石凳 C.木桌 D.塑料袋【微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思路】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竹筷属于天然材料制成的,故错误;B.石凳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故错误;C.木桌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故错误;D.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故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4.(2分)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填充探空气球【微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思路】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解析】解: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D、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用于填空探空气球,故填充探空气球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拨】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15.(2分)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杨梅pH=2.5 B.苹果pH=4.1 C.菠萝pH=5.1 D.柿子pH=8.5【微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思路】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A、杨梅pH=2.5,小于7,显酸性。B、苹果pH=4.1,小于7,显酸性。C、菠萝pH=5.1,小于7,显酸性。D、柿子pH=8.5,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2分)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mCaSO4,则m的值是()A.1 B.2 C.3 D.4【微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原子的数目不变,则1×2=m,m=2。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分)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3Fe+2O2Fe3O4 B.Zn+2HCl=ZnCl2+H2↑ C.2HgO2Hg+O2↑ D.KOH+HCI=KCl+H2O【微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思路】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3Fe+2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Zn+2HCl=Zn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C、2HgO2Hg+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KOH+HCI=K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2分)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序号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是碳酸盐B在空气中加热除去碳粉中的杂质铜粉粉末完全变黑碳粉中杂质已除尽C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该固体含铵根离子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A.A B.B C.C D.D【微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思路】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氯化钡能与硫酸根、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A、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操作、现象和结论有错误。B、碳粉、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现象和结论错误。C、向某固体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氨气,则该固体含铵根离子,故选项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故选项操作、现象和结论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9.(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甲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3:1 C.甲、乙两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17:40 D.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微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思路】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的类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图示可知,甲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17×4):(32×5)=17:40,故正确;D、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为﹣3价,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故错误。故选:C。【点拨】此题是一道微观图示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示能正确的书写有关方程式,并能通过微观知识分析反应的实质。20.(2分)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选项烧杯内原有物质XYANaCl溶液NaC1固体NaC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水NH4NO3固体液体的温度C硫酸锌溶液镁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稀硫酸氧化镁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A.A B.B C.C D.D【微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思路】A、根据A中若烧杯原有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继续增加NaCl不会使NaCl的质量分数变化进行分析;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C、根据每24份质量的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65份质量的锌进行分析;D、根据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完全反应后,稀硫酸中的水也会使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增加进行分析。【解析】解:A、A中若烧杯原有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继续增加NaCl不会使NaCl的质量分数变化,故A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错误;C、每24份质量的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65份质量的锌,溶液逐渐减小,然后不变,故C错误;D、D中烧杯内原有物质为稀硫酸,加入MgO后反应生成H2O与MgSO4,溶剂H2O增加了。反应完全后,MgO是不溶物,而硫酸已经反映完全。溶剂不再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3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气H2;(2)镁离子Mg2+;(3)二氧化氮NO2;(4)3个磷原子3P。【微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思路】(1)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进行分析解答。(4)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析】解:(1)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H2。(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3)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2。(4)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磷原子表示为:3P。故答案为:(1)H2;(2)Mg2+;(3)NO2;(4)3P。【点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5分)物质由微粒构成,请用微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1,钠原子易失去(填“失去”或“得到”)电子。(2)用微粒的下列特性填空(填数字序号):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②。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③。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可以说明①。【微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思路】(1)根据圆圈内数值是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考虑;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解答;(2)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1)圆圈内数值是核内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2)A八月桂花飘香,人们能闻到桂花香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②。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mL,是由于二者混合以后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导致混合后的液体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填:①。答案:(1)11;失去;(2)A②;B③;C①;【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其应用,其次利用与之相关的知识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3.(4分)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喝牛奶有助于补充人体必需的钙。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填“原子”或“元素”)(2)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容易引发疾病。缺少碘(填名称)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人体缺铁(填名称)元素易患贫血病。(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米饭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微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思路】(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解析】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故填:元素;(2)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人体缺铁元素易患贫血病;故填:碘;铁;(3)米饭中富含糖类;故填:糖类。【点拨】“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所以化学学科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代谢过程、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的原则等内容。24.(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填字母序号)。A.食盐B.面粉C.植物油(2)向某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浮渣少,泡沫多的现象,则水样为软水。(3)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应该用碱性物质处理后再排放。(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污染的是C(填字母序号)。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5)市售“自热米饭”的自热原理是:让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微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2)根据检验软水还是硬水可用肥皂水进行解答;(3)根据酸性废水的处理方法来分析;(4)根据造成水土污染的原因来分析;(5)根据氧化钙的性质来分析。【解析】解:(1)面粉和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填:A;(2)为检验水样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取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若观察到浮渣多,泡沫少现象,则为硬水;浮渣少,泡沫多的则是软水;故填:浮渣少,泡沫多;(3)如果工业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应该用碱性物质处理后再排放;故填:碱;(4)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C.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C;(5)生石灰与水反应会生成熟石灰,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CaO+H2O=Ca(OH)2。【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净化水和和防止水污染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5.(4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2)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时,温度是t2℃。(3)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降温后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4)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1.9%(计算结果精确到0.1%)。【微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思路】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2)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3)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降温后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4)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1.9%。【解析】解:(1)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故答案为:丙;(2)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故答案为:t2℃;(3)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降温后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故答案为:乙>甲>丙;(4)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向其中加入50g水,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1.9%;故答案为:21.9%;【点拨】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6.(6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硬铝(含铝、铜、镁、硅)是用途广泛的铝合金。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硬铝比铝的硬度大(填“大”或“小”),硬铝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是硅。(2)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火砖等耐高温材料,这是因为熔点高。(3)从活泼金属的化合物中提炼单质比较困难。人类3000多年前就使用铜,1500多年前就使用铁,推测人类使用铝比使用铁的年代晚(填“早”或“晚”)(4)药物“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微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1)根据合金的特点以及元素的分类来分析;(2)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4)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析】解:(1)合金饿硬度一般大于其组成金属的硬度,所以硬铝比铝的硬度大;硬铝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是硅;故填:大;硅;(2)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耐火砖等耐高温材料;故填:熔点高;(3)铝比铁活泼,所以人类使用铝比使用铁的年代晚;故填:晚;(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Al(OH)3+3HCl=AlCl3+3H2O。【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合金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27.(8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反应丙→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反应丙﹣戊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是H2O2(填化学式)。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反应戊→丁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CO(填化学式)。【微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根据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丁是氧气,戊会会转化成氧气,所以戊是水,丙是二氧化碳,甲生成的乙和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戊是一氧化碳或有机物;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戊可以是酒精,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戊是一氧化碳或甲烷,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析】解: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丁是氧气,戊会转化成氧气,所以戊是水,丙是二氧化碳,甲生成的乙和丁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丙→乙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反应丙﹣戊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是:H2O+CO2=H2CO3;(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戊是一氧化碳或有机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H2O2;若戊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戊可以是酒精,丁是二氧化碳,乙是水,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是氧气,反应戊→丁是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戊是一氧化碳或甲烷,化学式为:CO。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H2O+CO2=H2CO3;(2)H2O2;C2H5OH+3O22CO2+3H2O;CO。【点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7分)28.(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集气瓶,b长颈漏斗。(2)装置A、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A。若装置C的瓶内充满空气,正放在桌面收集O2,则气体应从Y(填“X”或“Y”)端口进入。(3)如装置D所示,由①、②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加热、隔绝氧气。【微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思路】(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根据氧气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析】解:(1)仪器a是集气瓶,b是长颈漏斗;故填:集气瓶;长颈漏斗;(2)装置A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装置C的瓶内充满空气,正放在桌面收集O2,则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填:A;Y;(3)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加热、隔绝氧气;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加热、隔绝氧气。【点拨】本考点是用白磷和红磷探究燃烧的条件,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29.(11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1: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猜想Ⅲ: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Ⅱ肯定不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