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分值: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1月8日,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上演,始于北京时间16时,全部过程历时近6个小时。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 B.C. D.2.月全食发生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包括()①正值晚高峰②日落时间17:05③月升时间16:52④气温适宜⑤晴朗少云⑥城市灯光明亮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析】月全食发生在满月,此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月全食发生在地月系中的月球上,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并列级别,故地月系是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题详析】日落时间17:05和月升时间16:52较早,使得北京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到此次月全食的整个过程,②③正确;气温适宜,适合市民外出户外观看,④正确;晴朗少云便于观察月全食,⑤正确;城市灯光会干扰观测,⑥错误;晚高峰城市拥堵,道路光污染较严重不利于观测,①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挪威山谷小镇留坎(59°N)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斥资在山坡上架设3面巨镜(下图),将光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使小镇居民聚在广场上可以享受冬日阳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成分D.天气状况5.下列各项能量不是源于太阳辐射的是()A.风的形成B.海水蒸发C.生物生长D.岩浆喷发【答案】4.A5.D【解析】【4题详析】材料信息显示,该地位于挪威,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低,很容易被南边的山地遮挡住阳光,导致半年无阳光照射现象,因此,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选项A符合题意;海陆位置对当地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B;大气成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题中信息表明,山坡上有阳光照射,说明天气晴朗,天气状况不是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D。故选A。【5题详析】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地表冷热不均,这是引起大气运动根本原因,也是产生风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蒸发加强,因此海水蒸发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生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岩浆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划来源于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故选D。清末光绪年间出版的蒙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写到:“日面有黑影,大小方圆凹凸斜角不等,亦无定在,篆文象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文中的“黑影”可能是()A.太阳耀斑B.日珥C.太阳黑子D.日冕物质拋射7.当“黑影”现象增多时,地球上最可能出现()A.到达地球光热资源瞬时增加 B.扰动地球磁场引发强烈地震C.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 D.高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消失【答案】6.C7.C【解析】【6题详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所以文中的“黑影”可能是太阳黑子,C正确;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A错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B错误;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抛射出来的过程,不会出现黑色斑点,D错误。故答案选C。【7题详析】耀斑爆发时,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磁场和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C正确;并不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错误;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太阳活动不会引发强烈地震,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极光现象可能会频繁发生,D错误。故答案选C。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9.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10.研究化石,可以()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8.D9.B10.D【解析】【8题详析】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正确;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9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项正确;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项错误;鸟类出现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C项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项错误,故选B。【10题详析】根据动植物的演化规律,其形成的化石可以判断岩石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②正确;化石的形成无法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③错误;根据动植物化石可以判断动植物的生长习性,从而推测古地理环境,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类植物全部衰退B.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C.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D.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答案】11.D12.B【解析】〖祥解〗【11题详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错误,B正确;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错误。故选B。读图“黄山云海雪景‘同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云海、雪景“同框”,美得令人心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其所属的主要圈层依次为()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图中()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B.大气圈仅由气体组成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析】云海的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大气圈,雪景中的雪为固态水,属于水圈,①③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组成,云海、雪景不属于生物圈与岩石圈,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A错误;大气圈是由气体与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总称,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故选D。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题。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极少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氩气B.臭氧C.氧气D.氮气1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①臭氧的大量减少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7.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5.D16.D17.D【解析】【15题详析】读表可知,氮气的体积、质量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都超过75%,是各种气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题详析】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会造成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基地发射成功,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带回再生稻等多项生命实验样品,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中国空间站位于地球大气的()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1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A.多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B.上部热下部冷,空气运动平稳C.氧气稀薄,须配备特制宇航服D.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0.与地面相比,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是为了利用空间站的()A.极低大气密度环境 B.微重力环境C.大气高度电离环境 D.高温度环境【答案】18.D19.A20.B【解析】【18题详析】据材料信息,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表400~450千米高度,应该处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故中国空间站位于③层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上升过程中随温度降低,容易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A正确,B错误。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距离地面较近,氧气浓度较高,C错误;电离层分布在③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需要在空间站内部进行,与地面相比,空间站具有微重力的环境,B正确。极地大气密度、高度电离和高温环境都可以在地球模拟,ACD错误。故选B。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左图为太阳系“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右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21.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2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可能是()A.金星B.火星C.木星D.海王星23.火星没有孕育出生命,大气稀薄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图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A.昼夜更替周期长B.距离太阳近C.质量与体积小D.有四季更替【答案】21.A22.C23.C【解析】【21题详析】由图可知,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越远,说明恒星质量越大,放射出的辐射越强,获得适中能量的距离应越远,这样才能保证行星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A正确。图中显示,无论恒星质量是大还是小都有对应的生命宜居带,因此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恒星质量,B错误;图中没有表明行星体积和大气成分对“生命宜居带”位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22题详析】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发出的太阳辐射变得更多、更强,太阳系的生命宜居带应外移,由图可知,可能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的木星,C正确;金星离太阳比地球更近,气温更高,太阳质量增加,金星更不可能出现生命,A错误;太阳质量增加两倍,火星温度过高,也不会出现生命,B错误;海王星离太阳距离太远,增加两倍气温也较低,没有生命出现,D错误。故选C。【23题详析】火星质量与体积小,产生的引力较小,故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C正确;昼夜更替周期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且距离太阳远近与大气层厚度关系不大,B错误;有四季更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及空气受力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作用下风力会增强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3作用下风力会减弱25.图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F1B.F2C.F3D.V【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中F1与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V与F1之间呈45度的夹角,且向左偏,可以判断V为风向,并且是南半球,A错误;F2与V的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出风F2为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会减弱风力,B错误;由于F1由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出等压线L1>L2,C正确;F3垂直风向V,且向左偏,符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特点,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但不会影响风力大小,D错误。故选C。【25题详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即水平气压梯度,会产生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因此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V为风向,D错误;F2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B错误;F3垂直于风向,为地转偏向力,C错误;故选A。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26.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部分构造图,图2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1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和生物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图1中不连续面④以上为地壳,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地壳比较厚。不连续面④对应图2中的A,名称叫___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另一个不连续面B叫____界面,(3)填出图2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D+E____,F+G____。【答案】(1)水圈大气圈(2)大陆莫霍古登堡(3)地壳地幔地核【解析】【小问1详析】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洋分布,此为水圈;陆地之上有植被,此为生物圈;海洋和陆地之上为大气圈。【小问2详析】不连续面④对应图2中的A,名称为莫霍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的陆地部分相对比较厚,海洋部分的地壳相对比较薄;地球内部除地壳和地幔外,还有地核,地幔与地核之间也有一个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其深度大约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左右。【小问3详析】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C为地壳,D+E为地幔,F+G为地核。27.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2)写出图2中下列辐射的名称:①____③____。(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5)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高或低),在图4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____。【答案】(1)对流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3)C(4)②③(5)6:00—21:00低​【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1联系已学可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小问2详析】由图2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小问3详析】由上一题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③减弱,C正确;①不变、②变化较小、④减弱,ABD错误。故选C。【小问4详析】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在温室大棚内,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②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小问5详析】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沙漠的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28.下面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____,低压中心为____。(2)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运用大气受热过程说明原因____。(3)在图中画出A点的风向____,并判断A地的风向为____风;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答案】(1)乙甲(2)甲甲地为阴雨天云层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效果好,温度不会太低。(3)东北ENAA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根据图中信息,甲气压中心的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乙气压中心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小问2详析】读图联系已学可知,甲地受低压中心控制,气流抬升温度下降、易成云致雨,为阴雨天,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返还给地面的辐射多,对地面保温效果好,温度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小。而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天气晴朗,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大。【小问3详析】读图,A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正西,地处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左偏转为东北风,绘图如下:根据图中信息,A地等压线比B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校教学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分值: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11月8日,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上演,始于北京时间16时,全部过程历时近6个小时。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 B.C. D.2.月全食发生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北京市观赏此次月全食条件绝佳”包括()①正值晚高峰②日落时间17:05③月升时间16:52④气温适宜⑤晴朗少云⑥城市灯光明亮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析】月全食发生在满月,此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月全食发生在地月系中的月球上,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并列级别,故地月系是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题详析】日落时间17:05和月升时间16:52较早,使得北京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到此次月全食的整个过程,②③正确;气温适宜,适合市民外出户外观看,④正确;晴朗少云便于观察月全食,⑤正确;城市灯光会干扰观测,⑥错误;晚高峰城市拥堵,道路光污染较严重不利于观测,①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挪威山谷小镇留坎(59°N)一年中有近半年无阳光照射,当地政府为此斥资在山坡上架设3面巨镜(下图),将光线反射到小镇广场中心,使小镇居民聚在广场上可以享受冬日阳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成分D.天气状况5.下列各项能量不是源于太阳辐射的是()A.风的形成B.海水蒸发C.生物生长D.岩浆喷发【答案】4.A5.D【解析】【4题详析】材料信息显示,该地位于挪威,纬度较高,冬季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低,很容易被南边的山地遮挡住阳光,导致半年无阳光照射现象,因此,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选项A符合题意;海陆位置对当地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B;大气成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题中信息表明,山坡上有阳光照射,说明天气晴朗,天气状况不是造成该地冬季太阳辐射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D。故选A。【5题详析】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地表冷热不均,这是引起大气运动根本原因,也是产生风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蒸发加强,因此海水蒸发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辐射,B不符合题意;生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岩浆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划来源于太阳辐射,D符合题意。故选D。清末光绪年间出版的蒙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写到:“日面有黑影,大小方圆凹凸斜角不等,亦无定在,篆文象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文中的“黑影”可能是()A.太阳耀斑B.日珥C.太阳黑子D.日冕物质拋射7.当“黑影”现象增多时,地球上最可能出现()A.到达地球光热资源瞬时增加 B.扰动地球磁场引发强烈地震C.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 D.高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消失【答案】6.C7.C【解析】【6题详析】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所以文中的“黑影”可能是太阳黑子,C正确;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A错误;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B错误;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抛射出来的过程,不会出现黑色斑点,D错误。故答案选C。【7题详析】耀斑爆发时,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磁场和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卫星导航等无线通信受干扰,C正确;并不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错误;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太阳活动不会引发强烈地震,B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极光现象可能会频繁发生,D错误。故答案选C。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9.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10.研究化石,可以()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8.D9.B10.D【解析】【8题详析】三叶虫化石出现在古生代,D正确;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出现在中生代,B错误;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9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项正确;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项错误;鸟类出现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C项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项错误,故选B。【10题详析】根据动植物的演化规律,其形成的化石可以判断岩石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②正确;化石的形成无法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③错误;根据动植物化石可以判断动植物的生长习性,从而推测古地理环境,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2.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类植物全部衰退B.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C.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D.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答案】11.D12.B【解析】〖祥解〗【11题详析】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12题详析】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错误,B正确;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错误。故选B。读图“黄山云海雪景‘同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云海、雪景“同框”,美得令人心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其所属的主要圈层依次为()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图中()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B.大气圈仅由气体组成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析】云海的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大气圈,雪景中的雪为固态水,属于水圈,①③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组成,云海、雪景不属于生物圈与岩石圈,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A错误;大气圈是由气体与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总称,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故选D。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题。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极少15.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氩气B.臭氧C.氧气D.氮气1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①臭氧的大量减少②变暖越来越严重③大量使用煤炭、石油④森林大肆破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7.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①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5.D16.D17.D【解析】【15题详析】读表可知,氮气的体积、质量在干洁空气中所占比重都超过75%,是各种气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成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大肆破坏,森林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③④正确;臭氧的大量减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①错误;变暖越来越严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结果,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题详析】臭氧的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的减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增多,带来的后果有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③④正确;大气对流层出现逆温现象与臭氧无关,①错误;臭氧减少,不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但会造成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多,不利于林木生长,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基地发射成功,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圆满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带回再生稻等多项生命实验样品,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中国空间站位于地球大气的()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1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A.多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B.上部热下部冷,空气运动平稳C.氧气稀薄,须配备特制宇航服D.有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0.与地面相比,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是为了利用空间站的()A.极低大气密度环境 B.微重力环境C.大气高度电离环境 D.高温度环境【答案】18.D19.A20.B【解析】【18题详析】据材料信息,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可知,中国空间站位于距地表400~450千米高度,应该处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故中国空间站位于③层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所经过的①层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上升过程中随温度降低,容易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A正确,B错误。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距离地面较近,氧气浓度较高,C错误;电离层分布在③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再生稻等生命科学实验,需要在空间站内部进行,与地面相比,空间站具有微重力的环境,B正确。极地大气密度、高度电离和高温环境都可以在地球模拟,ACD错误。故选B。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左图为太阳系“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右图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21.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2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可能是()A.金星B.火星C.木星D.海王星23.火星没有孕育出生命,大气稀薄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图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A.昼夜更替周期长B.距离太阳近C.质量与体积小D.有四季更替【答案】21.A22.C23.C【解析】【21题详析】由图可知,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越远,说明恒星质量越大,放射出的辐射越强,获得适中能量的距离应越远,这样才能保证行星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A正确。图中显示,无论恒星质量是大还是小都有对应的生命宜居带,因此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恒星质量,B错误;图中没有表明行星体积和大气成分对“生命宜居带”位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22题详析】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发出的太阳辐射变得更多、更强,太阳系的生命宜居带应外移,由图可知,可能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地球公转轨道之外的木星,C正确;金星离太阳比地球更近,气温更高,太阳质量增加,金星更不可能出现生命,A错误;太阳质量增加两倍,火星温度过高,也不会出现生命,B错误;海王星离太阳距离太远,增加两倍气温也较低,没有生命出现,D错误。故选C。【23题详析】火星质量与体积小,产生的引力较小,故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C正确;昼夜更替周期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A错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且距离太阳远近与大气层厚度关系不大,B错误;有四季更替,与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无关,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及空气受力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作用下风力会增强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3作用下风力会减弱25.图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F1B.F2C.F3D.V【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图中F1与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V与F1之间呈45度的夹角,且向左偏,可以判断V为风向,并且是南半球,A错误;F2与V的方向相反,可以判断出风F2为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会减弱风力,B错误;由于F1由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出等压线L1>L2,C正确;F3垂直风向V,且向左偏,符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特点,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但不会影响风力大小,D错误。故选C。【25题详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即水平气压梯度,会产生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因此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V为风向,D错误;F2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B错误;F3垂直于风向,为地转偏向力,C错误;故选A。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26.图1为地球内部圈层部分构造图,图2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1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和生物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图1中不连续面④以上为地壳,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地壳比较厚。不连续面④对应图2中的A,名称叫____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另一个不连续面B叫____界面,(3)填出图2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D+E____,F+G____。【答案】(1)水圈大气圈(2)大陆莫霍古登堡(3)地壳地幔地核【解析】【小问1详析】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从图中可以看到海洋分布,此为水圈;陆地之上有植被,此为生物圈;海洋和陆地之上为大气圈。【小问2详析】不连续面④对应图2中的A,名称为莫霍界面,大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的陆地部分相对比较厚,海洋部分的地壳相对比较薄;地球内部除地壳和地幔外,还有地核,地幔与地核之间也有一个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其深度大约在地下平均2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