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九)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阳城县月考)如图所示的是超市海鲜区的照片,工作人员通常会在海鲜或者冰鲜的食物下面铺上大量碎冰,而不用零摄氏度的冷水浸泡。关于这种做法,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主要是利用冰升华时会吸热 B.因为零摄氏的冰比零摄氏度的水的温度低 C.利用冰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D.使用碎冰是因为碎冰熔化得更慢2.(2024秋•江都区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下列关于此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范围是20~100℃ B.使用前要甩一甩 C.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D.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B.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窗的外表面容易出现“水雾” C.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北方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出现有水雾4.(2024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指南车。当车辆行驶时,无论车辆如何转向,指南车内部的齿轮系统会自动调整,使木人始终指向南方,当指南车原地转圈时,如果说木人是不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 B.车上的士兵 C.骑马杀敌的士兵 D.指南车车身5.(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vB B.在30~40s内,两车速度vA<vB 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6.(2024秋•建华区月考)A、B两相距12km,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一段时间后到达B地,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做变速运动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10km/h C.6min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D.10min时,乙车运动了10km7.(2024秋•榆次区期中)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只与振幅有关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8.(2024秋•驿城区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道路两旁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噪声的分贝大指声音的音调高9.(2024秋•湘阴县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是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甲、丁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 D.乙、丁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10.(2024秋•驿城区月考)下列有关光现象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镜中的像远离穿衣镜 C.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D.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脉冲对电视进行遥控11.(2024秋•扬州月考)紫外线灯作为杀菌利器被大量安装在医院和幼儿园中,有关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主要来源,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B.验钞机验钞时的紫光就是紫外线 C.紫外线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紫外线可用于遥感,电视机遥控器依靠的就是紫外线12.(2024秋•郸城县月考)如图所示的是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夜间灯光秀一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楼阁和桥的倒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 B.我们看到光在空中沿直线传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线” C.倒影比物体暗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 D.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美轮美奂的楼阁,是因为光在楼阁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13.(2024秋•含山县校级期末)课外活动实践时,李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14.(2024秋•济南期中)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15.(2024秋•丹徒区期中)如图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若小明将透镜换成乙透镜,仅将乙透镜向左移,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透镜的焦距为10cm B.乙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利用此时乙透镜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D.更换乙透镜后若不移动凸透镜,在凸镜前加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也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17.(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s。18.(2024•郸城县四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如果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弹开。19.(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其中入射光线为,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20.(2024秋•济阳区月考)如图,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文字,此时透镜与文字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凸透镜靠近文字,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看到的像是像(选填“实”或“虚”)。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永丰县期中)以下是小明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秒表、长木板、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4556101时间t/s3.02.85.8平均速度v/(cm•s﹣1)1520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些,其便于测量。【实验拓展】(1)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沿斜面运动的规律是。(2)小明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选填“有”或“无”)关。序号小车的轻重运动距离/cm运动时间/s1较轻80.02.52较重80.02.53更重80.02.522.(2024秋•淮安期中)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调节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点燃(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成像的;(3)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4)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选填“a”、“b”、“c”或“d”)点;(5)请在图﹣3中画出入射光线AB的折射光线。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3秋•和平区期末)今年“十一”假期,小斌随爸妈乘坐旅游大巴车一起到盘山风景区旅游。大巴车行驶的途中,小斌看到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求:(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大巴车行驶到黄山风景区至少需多长时间?(2)在大巴车行驶的途中,小斌通过计时发现该大巴车匀速直线通过一座长150米的大桥用时11s,已知车长度为15m,则大巴车通过该大桥的速度为多少km/h?24.(2024秋•林州市期中)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声音传播路程是多少;(2)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寒假作业(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DDAADDBCCC题号12131415答案CCA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阳城县月考)如图所示的是超市海鲜区的照片,工作人员通常会在海鲜或者冰鲜的食物下面铺上大量碎冰,而不用零摄氏度的冷水浸泡。关于这种做法,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主要是利用冰升华时会吸热 B.因为零摄氏的冰比零摄氏度的水的温度低 C.利用冰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D.使用碎冰是因为碎冰熔化得更慢【考点】熔化的吸热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升华要吸热;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熔化要吸热;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A、超市海鲜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从而保持较低温度而保鲜,故A错误;B、因为零摄氏的冰和零摄氏度的水的温度一样低,故B错误;C、超市海鲜可以保鲜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故C正确;D、使用碎冰是因为碎冰熔化得更快,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吸热,属于基础题。2.(2024秋•江都区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下列关于此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范围是20~100℃ B.使用前要甩一甩 C.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D.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考点】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量程;三种温度计的异同.【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A.由图可知,测量范围是﹣20~100℃,故A错误;B.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使用前不能甩,故B错误;C.读数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故C错误;D.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属于基础题。3.(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B.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窗的外表面容易出现“水雾” C.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北方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出现有水雾【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故A正确;B、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车窗的外表面容易出现“水雾”,因为夏天外边的空气温度高,温度高的空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C、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干冰的升华过程吸收热量,所以空气温度降低,故C正确;D、北方冬季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出现有水雾,故D错误。故选:D。【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4.(2024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是指南车。当车辆行驶时,无论车辆如何转向,指南车内部的齿轮系统会自动调整,使木人始终指向南方,当指南车原地转圈时,如果说木人是不动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面 B.车上的士兵 C.骑马杀敌的士兵 D.指南车车身【考点】参照物的选择.【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被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车辆行驶时,无论车辆如何转向,指南车内部的齿轮系统会自动调整,使木人始终指向南方,当指南车原地转圈时,所以木人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相对于车上的士兵、骑马杀敌的士兵、指南车车身位置发生变化,木人是运动的,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体运动与静止的描述,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5.(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vB B.在30~40s内,两车速度vA<vB 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考点】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甲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路程,是s﹣t图像。我们需要通过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来判断A车和B车的运动情况。乙图中A车的初始运动方向向东,B车的初始运动方向向西。A车在0﹣30s向东运动,30s﹣40s是静止状态,40s﹣70s向西运动。B车0﹣70s一直向西运动。【解答】解:A、0~t1时间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A=sAtA=600m30s=20m/s;vB=B、30s﹣40s内,A车静止,速度为0,B车速度为12m/s,B车速度大,故B正确;C、在t2~t3时间内,A车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B车也是向西运动,速度大小为12m/s,vA>vB。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C正确。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s﹣t图像,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能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类型,判断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6.(2024秋•建华区月考)A、B两相距12km,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一段时间后到达B地,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车做变速运动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10km/h C.6min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D.10min时,乙车运动了10km【考点】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1)根据s﹣t图像分析车的运动状态;(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的大小;(3)根据图像得出路程的长短;(4)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距离的计算。【解答】A.甲、乙的图线均为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所以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可得甲车运动的速度为:v甲=sC.由图可知,6min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km,乙通过的路程为6km,所以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短,故C错误;D.根据速度计算公式,乙车运动的速度为v乙=ss乙'=v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s﹣t图像的分析,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7.(2024秋•榆次区期中)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只与振幅有关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响度的决定因素,属于基础题。8.(2024秋•驿城区月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道路两旁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噪声的分贝大指声音的音调高【考点】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4)分贝是响度的单位。【解答】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B、道路两旁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噪声的分贝大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有关的多个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特征,以及噪声的防治进行分析解答。9.(2024秋•湘阴县期中)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是不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B.甲、丁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 D.乙、丁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考点】声音的波形图.【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甲、乙波形相同,是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甲、丁两种声音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故B错误;C、丙的振动频率比乙的振动频率快,因此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故C正确;D、乙、丁波形不相同,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物体振动的波形图,判断物体振动频率、振幅,判断音调和响度,以及根据波形图判断音色,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10.(2024秋•驿城区月考)下列有关光现象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镜中的像远离穿衣镜 C.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D.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脉冲对电视进行遥控【考点】红外线;小孔成像的原理;像与物的距离;光的折射现象.【专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等于物距。(3)池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4)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热作用,常用于红外加热,红外遥控等。【解答】解:A、物体经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镜中的像靠近穿衣镜,故B错误;C、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对电视进行遥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光的折射和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11.(2024秋•扬州月考)紫外线灯作为杀菌利器被大量安装在医院和幼儿园中,有关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主要来源,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B.验钞机验钞时的紫光就是紫外线 C.紫外线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紫外线可用于遥感,电视机遥控器依靠的就是紫外线【考点】紫外线;光、声传播比较.【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太阳光谱中,紫光之外的不可见光是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解答】解:A、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适当照射紫外线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促使钙的吸收,过度照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疾病,故A错误;B、红外线、紫外线用肉眼都看不到,钞票上有防伪的荧光物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C、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紫外线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电视机遥控器依靠的是红外线,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紫外线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2.(2024秋•郸城县月考)如图所示的是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夜间灯光秀一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楼阁和桥的倒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 B.我们看到光在空中沿直线传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线” C.倒影比物体暗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光发生了折射 D.人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美轮美奂的楼阁,是因为光在楼阁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光的反射现象;漫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平面镜成像本质是光的反射;(2)为了便于理解规律,我们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这是采用了物理理想模型法;(3)人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解答】解:A.水中楼阁和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故A错误;B.我们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引入光线,这是采用了物理理想模型法,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故B错误;C.倒影比物体暗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光斜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故C正确;D.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古城墙盛景,是因为光在粗糙的城墙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各个方向,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线、光的反射等的理解,属基础题。13.(2024秋•含山县校级期末)课外活动实践时,李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考点】由成像性质判断v,u,f.【专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10cm>f>8cm。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而且要会解不等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14.(2024秋•济南期中)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这瓶水()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的特点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问题,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5.(2024秋•丹徒区期中)如图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若小明将透镜换成乙透镜,仅将乙透镜向左移,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透镜的焦距为10cm B.乙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利用此时乙透镜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D.更换乙透镜后若不移动凸透镜,在凸镜前加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也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等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20.0cm,则甲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正确;B.若小明将透镜换成乙透镜,仅将乙透镜向左移,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v>20cm>2f,所以乙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故B正确;C.用乙透镜成清晰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的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C错误;D.更换乙透镜后如果不移动凸透镜,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成在光屏的左侧,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因此也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考点】汽化的吸热特点;液化的放热特点;熔化的吸热特点.【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答案】降温;吸收;液化。【分析】汽化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气态,汽化要吸热;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解答】解:当路基冻土温度升高时,为了避免路基冻土熔化,热棒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氢吸收热量,汽化成气氨;上升到热棒上端的气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化成液氨,沉入到棒底。故答案为:降温;吸收;液化。【点评】本题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17.(2024秋•崇川区校级月考)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40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311s。【考点】时间的测量;测量物块的长度.【答案】3.40;311。【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每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40cm﹣1.00cm=3.4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每1min分为两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每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此时秒针在11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1s,即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11s=311s。故答案为:3.40;311。【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18.(2024•郸城县四模)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水被弹开。【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振动;能。【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太空处于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但是振动的现象可以看到,所以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能看到水被弹开。故答案为:振动;能。【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题。19.(2024秋•扬州月考)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其中入射光线为CO,折射角为60度,界面的右边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考点】光折射规律的应用;光折射的角度计算.【专题】定性思想;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答案】CO;60;右【分析】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解答】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于同种介质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不同介质中,且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由题中所给方向可知,CO为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XX'为法线,YY'为界面;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即∠X'OB=90°﹣60°=30°;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即∠XOA=60°;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在空气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比在玻璃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所以界面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故答案为:CO;60;右。【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20.(2024秋•济阳区月考)如图,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文字,此时透镜与文字的距离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凸透镜靠近文字,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会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看到的像是虚像(选填“实”或“虚”)。【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答案】小于;变小;虚【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特点:物近像变小。【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距小于焦距,即此时透镜与文字的距离小于10cm。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凸透镜靠近文字,物距变小,像变小,此时看到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小于;变小;虚。【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永丰县期中)以下是小明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秒表、长木板、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4556101时间t/s3.02.85.8平均速度v/(cm•s﹣1)1520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些,其便于测量时间。【实验拓展】(1)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沿斜面运动的规律是C。(2)小明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选填“有”或“无”)关。序号小车的轻重运动距离/cm运动时间/s1较轻80.02.52较重80.02.53更重80.02.5【考点】实验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测量工具;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斜面选择;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刻度尺;实验分析:(1实验拓展:(1)C;无关。【分析】实验原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实验器材:除了题目中给的器材外,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实验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平均速度:AB段小于AC段小于BC段;(2)本实验斜面的坡度太大,路程短小车下滑的速度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实验拓展:(1)从小车下滑的速度大小来判断;(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质量的小车在同一斜面上下滑时,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时间相同,平均速度相同。【解答】解:实验原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实验器材:除了题目中给的器材外,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故需要刻度尺;实验分析:(1)从表中数据可知:平均速度:AB段小于AC段小于BC段,运行的速度变大,故小车全程是变速运动;(2)本实验斜面的坡度太大,路程短小车下滑的速度快,测量时间的误差较大,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少误差,应控制斜面的坡度较小做实验;实验拓展:(1)从表格中可知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故选C;(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质量的小车在同一斜面上下滑时,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时间相同,平均速度相同,故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质无关。故答案为: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刻度尺;实验分析:(1实验拓展:(1)C;无关。【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测量器材,小车从同一斜面上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及影响小车平均速度的因素。22.(2024秋•淮安期中)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1)调节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需要点燃(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成像的;(3)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仍能(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4)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b(选填“a”、“b”、“c”或“d”)点;(5)请在图﹣3中画出入射光线AB的折射光线。【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遮挡透镜的部分成完整的像.【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答案】(1)需要;(2)缩小;照相机;(3)仍能;(4)b;(5)见解答图。【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当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解答】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因此调节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需要点燃;(2)由图﹣1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越大,像距就越小,所以应该成像在b点;(5)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需要;(2)缩小;照相机;(3)仍能;(4)b;(5)见解答图。【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3秋•和平区期末)今年“十一”假期,小斌随爸妈乘坐旅游大巴车一起到盘山风景区旅游。大巴车行驶的途中,小斌看到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求:(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大巴车行驶到黄山风景区至少需多长时间?(2)在大巴车行驶的途中,小斌通过计时发现该大巴车匀速直线通过一座长150米的大桥用时11s,已知车长度为15m,则大巴车通过该大桥的速度为多少km/h?【考点】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此大巴车行驶到黄山风景区至少需0.5h;(2)大巴车通过该大桥的速度为54km/h。【分析】(1)由图可知,该车的最高速度为80km/h;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黄山风景区需要的最短时间;(2)已知大巴车通过总路程s=L车+L桥,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该车的速度。【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车在该路段的最高速度为80km/h;“40km”的含义从标志牌到黄山风景区的路程为40km,由v=st=sv(2)已知L车=15m,L桥=150m,大巴车通过总路程s=L车+L桥=15m+150m=165m,大巴车的速度:v=st=165m11s=答:(1)此大巴车行驶到黄山风景区至少需0.5h;(2)大巴车通过该大桥的速度为54km/h。【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交通标志牌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4.(2024秋•林州市期中)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声音传播路程是多少;(2)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考点】回声测距;速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声音传播路程是1360m;(2)求汽车行驶的速度速度10m/s。【分析】(1)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山崖距离的两倍,据此求出声音传播的路程;(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解:(1)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山崖距离的两倍,则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2s﹣s车=2×700m﹣40m=1360m;(2)汽车行驶的时间:t车=t声=s声则汽车的速度:v车=s车答:(1)声音传播路程是1360m;(2)求汽车行驶的速度速度10m/s。【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回声测距,知道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山崖距离的两倍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测量物块的长度【知识点认识】1.一选: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2.二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3.三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4.四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5.五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应由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命题方向】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米尺等。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测量。例: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8.1mm。分析:刻度尺读数时首先要明确量程以及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线的位置读数。解析:解: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的示数为3.81cm,物体的长度为L=3.81cm﹣1.00cm=2.81cm=28.1mm;故答案为:28.1mm。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解题方法点拨】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3)记录数据时必须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2.时间的测量【知识点认识】1.认识表盘(1)小表盘:代表分钟,一共15min,平均分成30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5min,也就是30s。(2)大表盘:代表秒钟,一共30s,平均分成300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s。2.读数方法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钟数。先读小盘的示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再读大盘示数,它的单位是秒钟。如果小表盘指针指到前半分钟,则秒钟读数不能超过30s,再看大表盘示数,如果指针指到不足30s的地方,就直接读数;如果指针指到超过30s的地方,则用读数减去30s,为秒针实际读数。如果小表盘指针指到后半分钟,则秒钟读数一定超过30s,再看大表盘示数,如果指针指到超过30s的地方,就直接读数;如果指针指到不足30s的地方,则用读数加上30s,为秒针实际读数。【命题方向】测量时间,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例:图中停表读数是338.5s。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点评:此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属于基础知识,应当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点拨】读数时注意区分前本分钟和后半分钟。3.参照物的选择【知识点认识】1.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命题方向】参照物的选择是中考的热点.例:古诗有云:“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一句中,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析:解:“桥流”说明桥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桥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再判断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解题方法点拨】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4.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的认识】速度公式:v=st(s用m做单位时,t应用s做单位,得出v的单位是m/s;s用km做单位时,t应该用【命题方向】考查应用题以及图像题中涉及到有关速度的计算。例: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米赛跑,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5m/s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的速度缓慢爬行,2min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一段时间后兔子醒来发现乌龟还有200m就到终点。求:(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多远?(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多长时间?分析:(1)已知兔子奔跑了2min开始睡觉,根据v=st可求出兔子(2)已知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离终点的距离,进而可得出乌龟爬行的距离;再根据v=解析:解:(1)兔子奔跑2min后开始睡觉,t1=2min=120s,由v=st可知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s1=v1t1=5m/s×120s(2)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行走的路程:s=s﹣s2=1000m﹣200m=800m;则乌龟爬行的时间:t=答:(1)兔子睡觉的地方离出发点600m;(2)兔子醒来时乌龟一共爬行了8000s。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5.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点认识】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命题方向】用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求的速度的大小。例: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0.6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300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分析:由v=st可得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和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根据v解析:解:由v=st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t1=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t2=s2由v=st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v=故答案为:0.6;30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注意:①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②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6.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知识点认识】理解此标志牌的意义:标志牌表示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理解速度仪盘表:表示此时的速度为v=30km/h【命题方向】速度公式在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问题的应用。例:小明一家去德州游玩,在十字路口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那他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德州最快还需要1.5h。分析:标志牌显示此地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根据t=s解析:解:由标志牌可知此地到德州的路程s=60km,限速v=40km/h,则到达德州最快需要的时间t=sv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认识标志牌,并能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方法点拨】认识交通标志牌、速度仪盘表,能从图中提取到重要信息,注意单位。7.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知识点认识】(1)s﹣t图象描述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3)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4)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命题方向】从s﹣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运转状态及运动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例: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B.整个过程中,甲、乙两物体一共相遇了2次C.在第4~19s过程中,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第8~24s过程中,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是静止的分析:(1)由图可知甲先出发,乙后出发;(2)在s﹣t图像中,两线相交的点表示物体相遇;(3)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4)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一直在运动。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先出发,乙后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B、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甲、乙在第4s和第19s物质相同,即相遇,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甲、乙共相遇2次,故B正确;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v=st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第8s~第24s,乙静止,甲运动,故以乙为参照物,甲物体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首先,要看清纵横坐标的物理里,同时要注意单位;其次,要看懂随着横坐标的变大,纵坐标是如何变化的;最后,要学会利用控制变里法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大小,所谓的“相同路程比较时间”。8.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的认识】1.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3)实验方法:取相等的路程,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4)实验步骤:①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②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则t1=tB;③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点的时间tC,则t2=tC﹣tB;④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2.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操作即可。【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坡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小车运动AB段路程sAB=40.0cm,vAB=0.2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由于vAB<vBC,故判断小车是在做变速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3)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小车在AB段的路程,再由图读出AB段所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4)由图读出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v=st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再与AB解析:解:(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电子表测小车运动的时间,根据v=st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故该实验的原理是v(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小车在AB段的路程为:sAB=100.0cm﹣60.0cm=40.0cm=0.4m,AB段所用的时间为tAB=15:35:22﹣15:35:20=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sAB(4)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sBC=60.0cm﹣10.0cm=50.0cm=0.5m,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15:35:23﹣15:35:22=1s,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由上述分析可知vAB<vBC,因此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是在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v=st;(2)小;(3)40.0;0.2;(4)vAB<v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题方法点拨】注意事项:(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9.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原理:v=s/t。【命题方向】例: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分析:(1)(2)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停表,并代入公式v=s解析:解:(1)(2)实验的原理是:v=s故答案为:(1)v=st;(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测量工具的选择,属于基础题目。【解题方法点拨】注意事项:(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10.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测量工具【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分析:(1)(2)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停表,并代入公式v=s解析:解:(1)(2)实验的原理是:v=st故答案为:(1)v=st;(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测量工具的选择,属于基础题目。【解题方法点拨】注意事项:(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的时间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11.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斜面选择【知识点的认识】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的坡度。这一设计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计时。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分析:斜面的坡度大小会影响物体运动的时间大小,据此分析即可;结合速度计算公式分析。解析:解: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方便计时,可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结合速度计算公式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做法和速度公式的应用等知识,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因为较小的坡度使得小车的运动更加可控,减少了因为速度过快而导致的测量误差1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像【知识点的认识】匀速时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而s﹣t图像则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实验中通常应用s﹣t图像或者v﹣t图像进行分析。【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小车长为10cm,测平均速度时,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车头正好在斜面5cm刻度线的位置,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滑到斜面底C处所用时间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1)小车从A到C的全程平均速度vAC为0.35m/s;vAC<vBC(选填“>”、“<”或“=”)。(2)若小车在斜面的顶端A处,还没开始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全程平均速度vAC与真实值相比小;(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D。(填字母)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C位置与A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由图读出小车在AC段的时间,由速度公式算出小车从A到C的全程平均速度;由图读出BC段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算出BC段的速度,并比较大小;(2)若小车在斜面的顶端A处,还没开始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说明计时早了,时间长,由速度公式判断出测量速度的偏差;(3)根据(1)中分析可知物体的运动情况,逐项分析个选项中的图象所表示的运动情况,即可得出答案。解析:解:(1)由图可以得sAC=110cm﹣5cm=105cm=1.05m,sBC=110cm﹣65cm=45cm=0.45m,tAC=9:50:14﹣9:50:11=3s,tBC=9:50:14﹣9:50:13=1s,小车从A到C的全程平均速度为:vAC=sACvBC=sBC所以vAC<vBC;(2)若小车在斜面的顶端A处,还没开始下滑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说明计时早了,时间长,由速度公式v=st得测得的全程平均速度v(3)A图为s﹣t图象,为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为v﹣t图象,为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为v﹣t图象,随着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变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故答案为:(1)0.35;<;(2)小;(3)D。点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需要学生熟悉实验过程。能灵活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解题方法点拨】斜面下滑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s﹣t对象对应的是曲线,v﹣t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13.声音产生的原因【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命题方向】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例: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由物体振动产生B.可以通过气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响度越大,声速越大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析: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乒乓球被弹开,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消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14.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命题方向】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常以概念为主;例:回归课本,温故而知新。我们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将小球放在被用力敲过的音叉旁边,发现小球被弹起,从而证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若把正在运行的该装置放到月球上,则()A.小球被弹开,且听到音叉的声音B.小球未被弹开,听不到音叉的声音C.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的声音D.小球被弹开,仍听到音叉的声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但是敲击音叉,音叉可以振动,将小球弹起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解题方法点拨】(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15.光、声传播比较【知识点的认识】光和声音都是波动现象,但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一秒三十万公里,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每秒。相比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例如,当我们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时,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命题方向】考查光速远大于声速产生的现象以及原理。例:物理规律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应用,如: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总是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这是因为()A.听声音计时比运动员实际跑步时间长B.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声音不容易听到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3×108m/s;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析:解:因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当听到枪声计时时,实际上是计时慢了,这样就使得时间变短,成绩偏高。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速和声速的关系,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差异,能用此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6.回声测距【知识点的认识】(1)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测量原理:s=12v声t(2)声源与目标距离变化时,声源与目标间的距离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要画出图具体分析。【命题方向】对回声测距考查多以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形式,例如生活中汽车对着山崖鸣笛,求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和需要测出的物理量.例:在某地至新泰的高速公路上,上午8:00汽车行驶到甲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看见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8:30汽车行驶到乙地,此时司机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乙所示。求:(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若汽车下高速后以20m/s的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直线行驶,途中鸣了一次笛,5s后听到回声,若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多远?分析:(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5s传播的路程和汽车5s行驶的路程,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析:解:(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s1=120km﹣75km=45km,所用的时间t1=8:30﹣8:00=30min=0.5h,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v1=s1(2)由v=st可知,声音5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2=340m/s×5s=汽车5s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20m/s×5s=100m,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s=12(s声+s车)=12×答:(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90km/h;(2)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900m。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以及回声测距的应用,知道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题方法点拨】回声测距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收到回声的时间t,注意计算距离时要除以2.17.响度【知识点的认识】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命题方向】考查声音响度的认识。例: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析:解: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质能源项目股权分配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风力发电场场地平整与风力塔安装施工协议4篇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苗木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项目100%股权转让合同3篇
- 专业旅客出行服务协议定制版
- 2024试用期工作关系协议范本版B版
- 2025年度临时场地租赁合同终止及场地恢复协议4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购物中心摊位租赁及营销支持合同4篇
- 2025年度详尽场景主播合作框架协议4篇
- 个人借款合同模板:无担保短期资金周转版B版
- 护理员技能培训课件
- 员工宿舍用电安全培训
- 家庭年度盘点模板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资格考试-WSET二级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试卷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标准python三级练习
- 公益慈善机构数字化转型行业三年发展洞察报告
- 饲料厂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名著阅读】《红岩》30题(附答案解析)
- Starter Unit 2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