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_第1页
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_第2页
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_第3页
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_第4页
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中小学学生欺凌和

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指导手册

第一部分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事件的界定

(参考)

一、学生欺凌事件的界定

(一)学生欺凌的定义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

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

施欺负、侮辱性身心攻击,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

害、财物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1.主体要素:

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均为在校学生,中小学阶段包括普通中

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

2.主观要素:

行为人在主观上有序已或恶意心理。也就是说,行为本身

就是蓄意或恶意欺负其他学生,希望他人因此受伤或者不适,

给对方造成伤害后果。(欺凌行为是故意为之Q欺凌不适意外事

件,也不是偶尔为之,二是欺凌者故意实施的对他人到来伤害

的行为)

3.手段要素:

欺凌者采用了具体的欺凌手段。如身体殴打、言语辱骂、

孤立排挤、索要损毁财物、取笑嘲弄身体特殊部位等。

4.行为要素:

行为方式:以强凌弱(指欺凌者力量或势力大于被欺凌者)、

侮辱性身心攻击(指殴打对方身体或通过其它手段使对方在心

理上受到伤害);

行为场所:校园内外;

行为次数:单次或多次,对特定对象实施欺凌或通过拍摄

照片、视频并上传网络使欺凌过程反复重现并使更多人看到。

5.后果要素:

造成伤害后果。不论是给受欺凌者造成了身体伤害,还是

财物损失、心理伤害、遭受痛苦(指被欺凌者感受到身体疼痛

和精神痛苦)等,都属于欺凌造成的伤害后果。

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判断,首先要看其是否存在一方实施了

故意的身心攻击,另一方遭受到身心痛苦。这是有效区分学生

间一般性玩笑、打闹与欺凌的分界线。

【欺凌事件基本要素】

XXX(女),初中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言谈,

属于班级生活中的“小透明”,但是XXX也有不透明的时候,那

就是在个别男生的眼中XXX就是自己满足好奇心的工具。

初中是青春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生理上的逐渐

成熟让男孩女孩对异性产生很多的好奇。XXX的班上就有这么几

个男生,他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靠近XXX,用自己的胳膊“不经

意”地触碰XXX刚刚发育的胸部,有时还会用手去捏XXX的屁

股,在这些动作之后他们还会大声地嘲笑并且谈论自己所谓的

“手感二听到他们的笑声,女生们都觉得XXX为了博得男生眼

球下作得很,议论纷纷,不屑和她交往,其他的男生更是不愿

意和XXX说话。XXX有口莫辩,在学校的生活如坐针毡,但是又

无力反抗那几个施暴的男生,她逐渐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

沉默,甚至在夜晚也经常被噩梦惊醒。

在这个案例中,XXX是个女孩,比起班上的男同学是弱小的;

几个男同学比较强势,多次触摸XXX的敏感部分,属身体攻击,

之后还大声嘲笑和谈“手感”属心理攻击;XXX性格变得内向并

开始做恶梦,遭受着内心痛苦。这都是XXX的身心受到伤害的

重要表征。

(二)学生欺凌的人员构成

1.欺凌者

欺凌者是发起欺凌行为的主导方,通常会带领其他同伴共

同参与。

欺凌者具有攻击性,一般会反复地以言语、文字、图画、

符号、肢体、网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对他人进行殴打、威胁、

排挤、孤立、恐吓、贬抑、骚扰、戏弄等。

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欺负行为有时候有明确的理由,但有

时候不一定有明确的理由,有时即便有理由也是比较勉强或被

强迫承认的所谓“理由

2.被欺凌者

被欺凌者是指在欺凌关系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受到身

体伤害、财物损失,造成了心理痛苦、甚至精神损害的一方。

3.围观者

围观者是观看欺凌过程的学生。这个群体人数众多、角色

复杂,所持心态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围观者的角色大致可分为:

(1)协助者

欺凌行为发生时,协助者有时可能会参与部分欺凌的行为

过程。协助者的具体行为包括拍摄、传播、放哨等。

(2)附和者

欺凌事件发生时,附和者通常不参与欺凌,但会在旁边嬉

笑、叫好,或说一些煽动性的语言等。

(3)旁观者

置身于欺凌事件整个过程,既不偏向欺凌者也不偏向被欺

凌者。

(4)阻止者

也称保护者,其态度偏向被欺凌者一方,是否采取阻止行

动,要视情况而定。分为可能保护者和真实保护者。

例如,某中学九年级10班学生罗某,以其同班同学赵某说

其好友同班同学李某坏话为由,彼此产生矛盾。之后,罗某伙

同李某、刘某、孔某等6人,在放学后共同“教训”赵某。罗

某为首的小团伙在某中学附近的巷道内对送某进行殴打,并有

多名不明真相的学生围观。同时,另一同学蒲某用手机拍摄了

部分殴打视频,并发到微信群内致多人转发传播,引起广大网

民关注。

在这起学生欺凌中,被欺凌者赵某遭受了身体攻击。协助

者蒲某,用手机拍摄并四处传播,又使被欺凌者赵某遭受心理

攻击,造成了赵某身心痛苦°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学生围观,他

们在围观的同时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的行为或者态度,属于旁

观者。

(三)学生欺凌事件的分类

“给被欺凌者造成严重身心痛苦”是判定欺凌事件的最重

要标志。在此基础上可对欺凌事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肢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者主要利用身体动作或器物

直接攻击他人,如殴打、推挤、吐口水等。

2.言语欺凌

这是最容易发生且不易发现的一种。欺凌者主要通过口头

言语方式直接攻击被欺凌者,如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

嘲弄、恐吓等。

3.社交欺凌

欺凌者恶意排斥、孤立被欺凌者,不让其融入群体、不让

他人与其玩耍,排斥其参加游戏、社会活动等。

4.网络欺凌

欺凌者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

如侮辱、诽谤、散布谣言、传播隐私等。

5.财物欺凌

一是指欺凌者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二是指欺凌者向被欺

凌者索要钱财或互联网虚拟财产等。

例如,有一名同学身体瘦弱,被学校高年级的学生索要钱

物,不给就要挨打。为了保护自己,该名学生选择巴结实施欺

凌的高年级学生,最后还学会了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有时

还共同欺负其他孩子。

6,性欺凌

性欺凌不同于性犯罪,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

嘲弄对象,或拍摄、散播、描写令被欺凌者不舒服的与性相关

的图片、影像及文字等,或强迫摩擦、攻击被欺凌者身体的特

殊部位等行为。此种行为会给被欺凌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精神痛

苦。

除上述欺凌方式外,还存在其他欺凌方式。

(四)容易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场所

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场所往往隐蔽、偏僻,远离大众视线,

或者无人监管,或者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覆盖等。常见场所主要

有:

1.学生宿舍、厕所;

例如,在某中学的男生厕所内,该校的4名男生欺凌1名

女学生和1名男学生,同时还有1名学生拍照,并将欺凌该女

同学的图片先后在QQ群、百度贴吧、新浪微博部分用户等网络

媒体中传播,给被欺凌女生造成巨大身心痛苦。

2.上学、放学的路上及校园周边;

3.放学后的学校教室、楼道、操场等;

4.网络空间;

5.校外其它可能的场所。

(五)诱发学生欺凌行为的常见因素

L学生自身因素

性格懦弱、自卑、孤僻、缺乏交往能力的学生,更容易遭

受欺凌;具有反社会型人格,性格上过于争强好胜或有嫉妒心

理、报复心强以及身心发育不平衡的学生,更容易实施欺凌。

2.家庭因素

放纵型、溺爱型家庭或亲子关系较差、家庭教育缺失的学

生易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和信赖感,难以形成健康的社会交往

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容易受到欺凌或欺凌他人。

3.学校因素

如果学校忽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缺乏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和措施,造成部分学生道德水平下

降、心理问题严重、法律意识薄弱,学生欺凌事件很容易发生。

4.社会因素

网络、影视、动漫、新闻、游戏等对凶杀、暴力、色情的

宣扬,可能导致部分判断力弱的学生盲目效仿,易发生学生欺

凌事件。

5.同伴因素

兴趣相投的学生找到共同的语言和话题,相互感染和模仿,

一旦团体中具有“威望”的学生带头实施欺凌行为,其他成员

可能会跟风迎合。

6.社会支持因素

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的学生,初次遭受欺凌时,无法

应对,也不敢寻求他人或机构帮助,最后加剧了学生欺凌事件

的重复发生。

(六)学生欺凌的危害

1.对被欺凌者的危害

学生欺凌行为使被欺凌者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生理、行

为等不良反应。

多数被欺凌者会出现自卑、焦虑、恐惧、孤僻、害怕等心

理问题,也会出现头痛、肚子痛、尿床、抽搐、失眠、做恶梦、

口吃等不良生理反应,严重的可能出现少言寡语、孤独、逃学、

自伤、自残等不良行为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极端

行为问题。

例如,有一名14岁的初三男孩,有点娘娘腔,性格懦弱,

因长期被5名同学堵在厕所殴打,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极度敏感易怒,情绪失控时会撕咬父母和砸东西。

2.对欺凌者的危害

欺凌行为易助长欺凌者的攻击性倾向,导致欺凌者形成攻

击性、破坏性等不良性格,阻碍其与同学的正常交往。久而久

之,也会使欺凌者产生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增加其反社会

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3.对围观者的危害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围观者都会因受到欺凌行为的刺激而产

生不良心理反应。有的学生会以某种方式推动甚至效仿欺凌行

为。

4.对学校氛围及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让部分学生感到学校是个不安全的地

方,从而对上学产生消极态度,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发生旷课、

逃学等行为,不仅影响到学校风气,也严重影响到良好社会风

气的形成。

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也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

响,影响家庭的和谐幸福,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危害社

会安定。

二、校园暴力事件的界定

校园暴力指对学校师生生命或财产造成伤害、损毁或严重

威胁的事件和以直接伤害他人的身体或损毁对方财物为目的的

攻击事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身体攻击和毁坏物

品的事件或专门损毁物品的暴力事件,也包括校外人员冲击校

园、殴打师生、毁坏学校设施设备等暴力事件。

校园暴力主要指以下三类事件:

1.对人身造成伤害

直接对师生身体造成伤害。包括学生之间严重的打架斗殴、

教职工打伤学生、学生打伤教职工、家长打伤教职工、家长打

伤其他学生、校外人员打伤校内师生等一切人为的、造成身体

伤害的严重暴力事件。

2.对财产造成损坏

校园暴力直接对学校的设施、设备和师生的个人财产造成

损毁。包括使用各种暴力手段蓄意或报复性地破坏学校设施、

学校建筑、教学设备或师生个人财物的恶性事件。

3.对生命构成威胁

(1)违反法规携带管制器械到学校的行为。这些器械包括

枪支弹药、刀具、电击器、催泪器、伸缩棍等《治安管理处罚

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禁止携带的危险器具。

(2)违反法规携带危害身心健康的毒品到学校的行为。这

些毒品包括麻醉类药品(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浸膏、

可卡因等)和精神类药品(如各种致幻剂、镇静剂及巴比妥类

药品等)。

(3)违反法规携带可立即致人死亡的剧毒物质到学校的行

为。如氤化钾、砒霜、剧毒农药等。

上述三类行为所涉及的物品一旦被带入校园,就会带来难

以控制的隐患,严重威胁师生生命安全。

三、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事件的异同与转化

学生欺凌主要指发生于在校学生(同校或异校)的凌辱事

件,其后果通常都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被

欺凌者自杀。

校园暴力主要指以伤人、抢钱和毁物为目的的打砸抢类事

件,通常会给师生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伤害。

(一)相同点

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都会给学生造成身体伤害,严重的会

导致人员死伤、财产损毁;都会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处

理学生欺凌事件和校园暴力事件,都要加强善后工作,做好后

续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防止事件的续发或性质的转化。

(二)不同点

从人员构成看:学生欺凌事件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仅限于

在校学生(包括已转学的学生);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种

类较多,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往往包括校外人员。

从强弱势来看:学生欺凌事件中,欺凌者总是绝对强势的

一方(力量大或人数多),被欺凌者一定是弱势的,因势单力薄

而不可能反抗对方;校园暴力事件中,有时可能是弱势的一方

使用极端手段严重伤害了表面强势的一方。

从发现及识别来看:学生欺凌事件较为隐蔽,难以发现,

且容易被误认为是“打闹校园暴力事件见比较公开、不避讳,

容易发现。

从后果来看:学生欺凌的后果是对身心造成伤害,校园暴

力的后果首先是对身体直接造成伤害,继而造成心理伤害。

从防治角度来看:学生欺凌事件多数情况下属于教育范畴,

需应用教育的相关方法和规章进行处置;校园暴力事件多数情

况下属于法律范畴,需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惩罚。

(三)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的转化

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虽有不同,但二者存在相互转化的可

能。被欺凌者可能转化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如果对校园暴力

事件处置不当或不彻底,也可能在日后转化为学生欺凌事件。

第二部分

学生欺凌事件和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治主体

一、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人员构成

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领

导代表、法治副校长、中层代表、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家

长代表、社区工作人员代表、司法机关代表等。

学校领导代表:学校负责人或分管学校安全的领导,是防

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统筹整

体工作。

中层代表:德育处主任、学生处主任、教导处主任、保卫

处主任等。

教师代表:年级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德育

教师、学科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等。

家长代表:热心于学校教育的家长或具有一定法律、心理

和教育专业背景的家长。

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学校法治副校长。

社区代表: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成员代表。

司法机关代表:学校所在辖区的派出所警察、人民法院法

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能

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应全面负责学校防

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指导工作,安排校长、教师、家长、

社区、公安和司法等部门分工,各方应视实际情况启动工作,

切实保证防治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配置及有效启动。

1.预防阶段的具体职能:

(1)建立健全本校法治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矛盾纠

纷排查化解和家校共育等工作机制;

(2)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学习有关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安排部署常规性防治工作,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

(3)开展教师、家长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培训;

(4)开展反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教育宣传活动;

(5)学校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

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疏导服务,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筛查、二预机制;发现学生心理或者行为异常的,

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

(6)制定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处置机制与办法;

(7)制定针对欺凌者、被欺凌者的教育与辅导方案;

(8)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引导被欺凌者积极应对欺凌

事件;

(9)购买无过失责任险和学生打架伤害等领域的责任保险。

鼓励引导学生、学生监护人投保学生意外伤害和疾病等保险。

2.处置和应对阶段的具体职能:

(1)建立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报告制度,确保报告

通畅、及时、详实、客观、准确;

(2)接收并调查全部关于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线索报告;

(3)对学生欺陵和暴力事件进行判定并提出处置意见;

(4)请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处理学生欺凌事件;

(5)与涉事的学生、家长沟通,解决相关事宜;

(6)根据校规校纪对欺凌者进行处罚;

3.善后与追踪辅导阶段的具体职能:

(1)制定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善后恢复计划;

(2)完整、详实记录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过程;

(3)如有必要,对公众和媒体公布事件调查结果;

(4)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持续的追踪心理辅导;

(5)对全校师生开展反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教育宣传

活动。

(三)领导小组工作细则

1.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近期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

和校园暴力事宜。

2.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学习有关防治学生欺凌

和校园暴力的政策性文件和预防手册等。

3.每学期组织学生至少开展一次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

的校园和班级活动,并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

4.每学期组织一次防治校园暴力的应急演练。

5.每学期对全校的心理委员进行至少一次心理干预培训。

6.与学校安全工作小组合作,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协

助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

7.建立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报告制度,明确学生报

告、家长报告和教师报告的记录、判定与处置程序。

8.建立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判定制度,要严格界定

学生玩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判定结果要普遍得到认可。

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适当增加具体的工作内容,

完善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使其在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过

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治工作不

重视,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对涉事学校管理者、上级教育行

政部门负责人追究责任。

例如,某学校学生殴打视频在网络及微信朋友圈持续发酵,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涉事学校按照相关程序对

分管校长、政教主任、涉事学生班主任等3人给予政务记过处

分并取消涉事班主任资格,对值周负责人、值周教师等5人给

予诫勉谈话。

又例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因琐事发生矛盾,2名同学合伙

上前撕扯另一女同学衣服并将其推倒在地,将她的裤子脱掉,

并拿起教室的苕帚在她身上乱戳乱打,给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

身心伤害。该县教体局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校长记过处分并免去其校长职务;对负有直

接责任的副校长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并免去其副校长职务。同时,

该县纪委监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职人员政务

处分暂行规定》及《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负有主要领

导责任的县教体局局长给予党内警告、政务记过处分;对负有

重要领导责任的分管教育教学副局长、分管校园安全副局长、

学区主任给予政务记过处分。

二、各方在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中的基本责任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公安、司法机关等在学

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中的基本责任,如下表:

主要责任具体职责

制定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家校

健全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矛

共育等工作方案、任务、分工:

盾纠纷排查化解、家校共育等工作

购买无过失贲任险和学生打架伤舍等领域的贲任保险。鼓

机制,加强推动校责院中有关学生

励引导学生、学牛.监护人投保学生意外伤害和疾病等保险。

打架、学生意外伤害等承保赔付内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校规校纪:

容,引导学生监护人购买学生意外

学校开展家长、教师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专题培训;

伤害和人身伤害等保险,负责预防

组织防治校园暴力的演练活动;

和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主要工

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学生活动:

作,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种培训活

建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社会联动机制;

动,负责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处

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判定与处置:

置,建立“无欺凌校园

向上级部门汇报学校就凌事件.

常态化开展学生欺凌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制定反对学生欺凌和暴力的班规:

开展反对学生欺凌和暴力的班级活动;

负责预防与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

教育学生反对欺凌、反暴力理念和主张:

事件的具体工作,发现并判断学生

教师发现潜在的学生欺凌和暴力因索,并及时、有效制止;

欺凌和暴力事件,配合学校处理学

(班主任)对学生欺凌进行判定和干便:

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开展各类班级

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核查,上报,并参与处置.:

活动。

对涉事学生进行追踪教育与辅导;

落实家校共育具体工作,紧密联系学生家长,掌握学生思

想动态,视学生欺凌情况通知家长,并与家长交涉。

友善对待同学,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参与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学校和班级活动;

发现学生欺凌事件,及时向学校和教师汇报:

学生反对、制止并报告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阻止正在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

保护、陪伴和尊重被奴凌者;

配合学校、教师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培养孩子反对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意识:

协助并配合学校预防和处理学生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欺凌和暴力事件。强化家庭教育,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反对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家长培训;

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发现并报告学生欺凌事件:

配合学校调查与处置学生欺凌事件。

加强学校周边的监控,及时制止学生.欺凌事件,并报告学

协助学校发现、预防、处理学生欺凌和

生所在学校:

社区暴力事件,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控.

必要时,配合学校时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进行处置及干预;

帮扶社区家庭教育困难的学生。

关注居委会里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的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公安机关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安全排查:

公安机关加强校园周边巡逻工作;

公安机关对行为情节严重的欺凌者及其监护人进行警示教

育;

公安机关协助学校处置校园暴力事件,必要时可动用警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等机关保护

控制校园暴力事态。

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参与制定学校法治

人民法院负责依法妥善审理学牛.欺凌相关案件,通过庭审

教育计划、协助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参与

厘清学生欺凌案件的民事责任,促进矛盾化解匚作:以开

对在校涉罪未成年人和不良行为未成年

展模拟法庭等形式配合学校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人的帮教、帮助未成年被害人恢更正常的

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等机关负责落实未成年学生

生活和学习、协助学校处理涉法问,题。

司法保护制度,建立未成年学生司法支持体系,指导协调

指导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学

开展以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

校预防、处理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对行

做好未成年学生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有效保护未成

为情制严重的欺凌者及家长进行警示教

年人的合法权益。

育。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等机关部门向学校选派费任

心强、精通政策法律的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选

派的法治副校长根据i关于加强和规范法治副校长工作的

规定》(甘检会(2020)10号)精神,充分发挥法治副校

长作用,加强校园安全建设。

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培训

(一)教师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举办主题沙龙和研讨会、开设短期

课程或为教师提供网络资源与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主

要内容包含:

1.了解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性质

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界定,提高教师对学生

欺凌事件和校园暴力事件严重性的认识,增强教师区分、预判、

处理、应对一般性冲突事件、学生欺凌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的能

力O

2.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方法

提高教师有效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能力,并帮助

教师掌握如何发现潜在的学生欺凌迹象和暴力倾向的方法与技

巧。

3.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基本技能

帮助教师掌握学生欺凌的早期干预和应对措施、校园暴力处

置基本技能以及善后恢复的基本方法。

4,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

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沟通

与交流的能力,如:如何与青春期学生交流,如何敏锐地观察学

生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变化,如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如何关心

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情况。

(二)家长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组织教师定时家访、开设家

长学校、印发指导手册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

主要内容有:

1.了解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的性质

帮助家长认识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学校各

项相关政策和规定,增强反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意识。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长行为的示范作用;

(2)父母不当的管教方式与发生学生欺凌的关系;

(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减少学生欺凌行为的作用;

3.家长预防与干预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发现与关注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2)勇敢面对学生欺凌现象,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协商处理

学生欺凌事件和校园暴力事件;

(3)配合学校开展反对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家庭教育;

(4)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

康教育。

第三部分

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完整应对环节

当教师发现疑似学生欺凌事件或校园暴力事件后,应当向

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汇报,在判定事件

性质后,领导小组应当立刻对事件进行干预和处置。同时还应

当在事后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以及对全校学生的追踪辅导工作。

一、报告判定阶段

教师通过学生报告或其他方式发现学生突发事件后,首先

应制止当事人行为,其次要在全面了解该事件的原因和经过后

对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定。

若预判是一般性学生冲突事件或欺凌事件的萌芽阶段,教师

应使用常规的班级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和纠正。

若预判为学生欺凌事件,教师要立即向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

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报告,由领导小组对事件的性质做进一步

的判定,若是学生欺凌事件要制定具体的处置办法。

若预判为校园暴力事件,在保证当事人特别是涉事学生人身

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立即报告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

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定,若是校园暴力事件

要立即制定干预和应急处置措施。

二、干预与处置阶段

当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判定该事件

为学生欺凌事件时,第一时间启动学生欺凌事件的防治预案,制

定具体的处理办法,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处理相关事宜,有针对性

地对欺凌者进行惩戒与教育,同时妥善安抚与保护被欺凌者。

当判定为校园暴力事件时,同样需要涉事学生家长配合学校

处理相关事宜Q如涉及违法行为时,要立即报警并启动校园暴力

干预和应急处置措施,请求公安机关配合处理,同时由心理健康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

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联络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例如,某中学的男生厕所里,该校4名男生欺凌1名女学生

和1名男学生,另有1名学生协助拍照,并将图片上传网络传播。

事件发生后,该中学所在市区成立事件处置工作组,启动《教体

系统防范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制定具体的处

置办法。市、区两级教育、公安、网安等部门及时调查处置,对

受侵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家长做好情绪安抚。同时,该区还

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专项整治行动,涉

事学校先后组织全体师生召开整治学生欺凌主题班会、法治教育

报告会,开展校园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自查摸底。市教育行政

部门还召开了全市校园安全专题会议,会议通报了涉事学校的此

次学生欺凌事件和处理结果,安排部署了为期一月的全市学校安

全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

三、善后工作与追踪辅导阶段

善后工作与追踪辅导阶段的重点在于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

主要办法是对涉事学生及全校师生进行持续的追踪教育与辅导,

制订详细的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善后恢复计划,包括对被欺凌者

的安抚与保护,对欺凌者的教育与辅导及对全校师生的集体教育。

需要时应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对相关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

预。最后,要形成完整的学生欺凌与校园暴力事件善后恢复报告,

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部分

学生欺凌事件的应对策略要点

一、学生欺凌萌芽的发现

(一)学生个体的变化

当学生发生下列变化时,表示学生可能遭受欺凌或有被欺凌

的危险。

L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当学生受到欺凌时,学生身体上或生理上会留下被欺凌过的

痕迹。如学生身体上有难以合理解释的伤口(如红肿、淤青和割

伤等),常会以不小心撞到、摔倒和擦伤等为借口掩饰其受欺凌

的真相;常以生病、肚子疼、头疼或其他不舒服为由不想上学;

有的还出现失眠、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等。

例如,某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时,因任课老师未到岗上课,

学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学生马某(男)说自己的橡皮被赵某

(女,被伤女孩)拿走,上前撕扯赵某,并将其推倒在地,学

生赵某(男)称赵某拿了自己一元钱未还,也参与其中。厮打

过程中,马某将女生裤子脱掉,并用教室的苕帚在其身上乱戳

乱打,使其遭受严重身心攻击和痛苦。放学回家后,赵某在家

中院内用卫生纸擦拭血迹时被奶奶发现,并述说了事情经过。

2.行为上的变化

学生在遭受欺凌后,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往往会发生

变化。最容易被察觉的现象有两种:一是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到校

时间突然发生变化,如提早到校或经常迟到,教师除了需要向学

生询问变化的原因外,还需要立即与其家长进行沟通,确认学生

上下学时间与其表述的时间是否一致;二是被欺凌者往往会逃避

其遭受欺凌的场所,如学生会因在卫生间遭受欺凌而不敢上厕所,

也会因在校园内遭受欺凌而下课时不敢离开教室。

3.心理上的变化

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或家里闷

闷不乐、少言寡语;刻意改变上下学路线,不喜欢上学或开始逃

学;突然表现出焦虑、恐惧等。此时,若被欺凌者没有得到及时

帮助,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4.物品上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学生被欺凌后,个人衣物会有所破损,个人用

品会被恶意破坏或被抢走。当教师或家长问及原因时,学生表达

含糊不清或不敢回答,如“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我也不知道怎

么弄丢了”“不清楚怎么就坏了”等,有意隐瞒欺凌事件的真相。

5.同学关系上的变化

被欺凌者会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不太喜欢与

别人讲话;下课后常一个人活动,害怕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学

生还会长期被其他同学孤立。

学生遭到欺凌后可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如下图:

学生身体上有难以解释的伤口(划伤、淤青等)

身体和学生突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反常表现

生理变化学生突然表示有胃痛、头疼等疼痛情况

学生经常做噩梦、睡眠质量下降

心理变化学生常常情绪低落,少言寡语

学生情绪上显得焦虑、胆小

学生害怕去某些场所(厕所、校园某些角落)

学生出现抑郁甚至自杀倾向

学生的个人物品出现损坏(文具、书包、衣服等)

物品变化学生经济方面出现异常,零用钱花得很快

学生物品常常丢失

学生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

关系变化学生明显被其他同学孤立

学生减少参加互动性的集体活动次数

学生上学路线发生变化,上下学时长明显变化

行为变化出现无故上学迟到的现象

放学有时不回家或有意避开某些同学

【学生欺凌萌芽演变】

一小姑娘上小学四年级,比较胖大,在班级里特别显眼C

有一次上课,任课老师发现她没有好好听讲,就把她叫起来批

评了一顿,并使用了“小胖妞”这个词,于是,课后其他男同

学都嘲笑她是“小胖妞”,更有甚者直接喊她是“小胖猪”!时

间一长,班里调皮男生所形成的“小团体”常喊她“小胖猪二

起初她反抗、抗争。只要有男同学喊她这个外号,她就和这个

男同学扭打在一起,但越是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男同学这样喊。

她很是无助,便开始变得越发沉默、自卑,不愿参加班级的团

体活动,不愿和同学们走在一起,甚至不愿去学校!

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女同学在心理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不爱说

话、自卑;在行为上的最明显变化是不愿去学校;在人际关系

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不愿参加团体活动,不愿与其他同学走在一

起。

小姑娘的妈妈首先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行为并及时追问孩子

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初只是引导孩子不要在意,不要招惹那些

男孩子,但是事情反而越来越麻烦,小姑娘最后哭闹,不愿去

学校。无奈小姑娘的妈妈主动联系了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

并共同商量解决方案。

(二)学校及周边容易发生学生欺凌的场所

1.学校内部场所

校园内一些隐蔽场所,如学校的卫生间、天台、储物间和学

生宿舍等地方。

2.学校门口及周边场所

学校门口及周边往往是学生大量聚集而又缺乏教师监管的

区域,所以也成为学生欺凌事件的高发区域。特别是一些环境比

较混乱的地方,如市场、胡同拐角等区域都应引起教师和家长高

度注意。

(三)发现班级中“隐藏的”学生欺凌因素

1.关注潜在的欺凌行为危险因素

学生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行为表现上常具有以下特征:

(1)情绪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差;

(2)常常违反校规校纪;

(3)争强好胜、嫉妒心较强;

(4)冲动,容易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5)在小团体中处于“领导”位置;

如果教师发现此类学生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时,需

要格外关注,了解其行为动机,切忌在证据不足的情况对其进行

批评与责罚,否则容易造成其对教师的怨恨和对其他同学的报复。

2.关注可能演变为学生欺凌的玩闹行为

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可能演变为学生欺凌的玩笑和打闹行为,

具体表现如下:

(1)“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攻击性行为,包括在身材、

年龄、性格、班级地位等方面强势的;

(2)给同学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并以此取笑该同学;

(3)因为与某同学生气,要求自己的“小团队”或好朋友

不要与该同学来往;

(4)损坏某同学的物品后,不认错且拒绝道歉;

(5)经常说脏话并辱骂同学,还认为自己做得对。

发现上述行为,教师需高度重视,对涉事学生批评教育调查

真相原委,并判定是否可能发展为学生欺凌事件。

3.关注学生的不正当行为

教师应关注和分析具有以下异常行为的学生:

(1)为引起老师和学生注意的不正当行为;

(2)为彰显力量或权威的不正当行为;

(3)由于嫉妒或厌恶引发的报复行为;

(4)自暴自弃行为。

4.关注班级中的“小团体”

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孤立和排挤,而往

往孤立和排挤都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学生进行的,所以

教师必须关注班级中出现的“小团体”。

5.关注班级中存在的歧视行为

学生间因家庭背景、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等不同,会出现歧

视行为,如肥胖、长像奇特、个头较低等都会导致他们成为被嘲

笑、捉弄、排斥、甚至人身攻击的对象,性格怪异、懦弱自卑的

学生也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教师对上述歧视行为苗头需要给

予关注并及时制止。

二、学生欺凌事件的判定

(一)判定的主要因素

L判定是否对学生有身心攻击

有些学生冲突行为发生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对同学带

有侮辱性的身心攻击行为,其目的往往不单纯是发泄自己的愤怒,

主要是通过羞辱对方寻找乐趣和彰显自己的力量。如,扒光同学

衣服,按住同学双手攻击其身体敏感部位,辱骂同学的身体缺陷,

不停往同学身上泼脏东西等。如果发生类似带有侮辱性的学生冲

突行为,教师应提高重视、加强研判,并按欺凌事件对涉事学生

进行处理和开展教育。

2.判定学生在冲突事件中是否感到自己受到痛苦

学生因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学生冲突所造成的影响特

别是心理感受方面也不同。因此,被欺凌者的自述在教师判定事

件性质时就变得极其重要。教师应更多地去判断冲突发生及解决

后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冲突事件让某个学生感到非常沮丧和

屈辱时,教师就需要按照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干预。

(二)学生欺凌事件判定的主体

学生欺凌事件的判定由教师判定和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

力事件领导小组确认两部分组成,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

理者必须对班内学生发生的事件进行定性,之后向学校防治学生

欺凌和暴力事件领导小组报告,由领导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前期

核查资料进一步对事件进行定性并拿出处置意见。

1.教师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判定

在了解并还原整个事件的经过后,教师必须对学生欺凌事件

做出判定,同时将事情经过报告学校领导。报告内容如下:

(1)学生欺凌事件的时间、地点;

(2)欺凌者的个人信息与被欺凌者的个人信息;

(3)事情(多次)发生的经过,涉事双方以及围观学生对

事情经过的叙述;

(4)对被欺凌者造成的伤害程度;

(5)是否有围观者,围观者的具体情况;

(6)对欺凌事件的处理意见。

2.学校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确认

学校在收到教师关于学生欺凌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召开防

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领导小组会议,对欺凌事件进行判定并商

讨处理办法。学校在确定学生欺凌事件后,启动如下措施:

(1)通知所有涉事学生家长到校商讨道歉和处置的事宜;

(2)将被欺凌者与欺凌者进行暂时性隔离;

(3)请校医、心理健康教师对被欺凌者进行伤情初步鉴定

和心理伤害评估,视情况请求医疗卫生部门和精神卫生部门协助;

(4)必要时,可请求当地派出所民警协助处理欺凌事件;

(5)视情况在全校启动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机制;

(6)将学生欺凌事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三、学生欺凌事件的核查

核查、还原学生欺凌事件对于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极其重要。

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学生欺凌的报告、教师对学生欺凌

事件的核查、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判定。

(一)学生欺凌事件的报告

学生欺凌事件的报告有以下几个途径:

1.学生报告;

2.家长报告;

3.网络报告;

4.其他教师报告。

例如,某年10月31日,两段疑似某学校学生被殴打视频

在网络及微信朋友圈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起学生

欺凌事件是由网络传播而启动的核查,是典型的网络报告案例。

(二)教师对学生欺凌事件的核查

学生欺凌事件具有隐蔽性且涉及被欺凌者隐私,教师需要采

用正确方法核查学生欺凌事件。

L通过谈话核查学生欺凌事件

被欺凌者自述感受的身心痛苦及事情经过,是对学生欺凌事

件进行核查的重要依据,但被欺凌者因恐惧和自尊心,通常不愿

跟任何人讲诉。这就需要教师使用一定的谈话技巧与方法,打消

学生顾虑,畅所欲言。具体方式如下:

(1)教师在开始向被欺凌者询问欺凌事件发生的经过之前,

应做以下准备工作:

①营造轻松平和的访谈氛围;

②正式进入欺凌问题之前,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③真诚地对学生表示关心和爱护,取得学生的信任;

④向学生保证一定会保守秘密。

(2)当教师使用谈话法试图了解学生被欺凌的经历时,可

尝试使用下列问题展开访谈:

①你最近看上去不开心,你愿意和我谈谈吗?

②听**同学说,你最近身体经常不舒服,能告诉我是怎么

回事吗?

③我发现最近你的衣物经常坏掉,发生了什么,你愿意和我

谈谈吗?

(3)如果学生极力回避上述问题,教师可以较巧妙地表达

出自己对学生的关心。

①在学校里,有没有你比较讨厌的人?为什么讨厌他?

②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这些伤痕是否是其他同学造成

的?

③你以往很喜欢做……(学生擅长或者喜欢的事件),最近

为什么不做了呢?

④你以前很喜欢跟***一起玩的,但你最近怎么常常一个

人独处?

(4)如果学生尹始讲述自己被欺凌的经历时,教师应仔细

聆听,适当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真相,并表示自己会尽全力保护

其安全;在学生欲言又止时,切忌催促、打断或追问。同时,教

师需要留心记录以下内容:

①欺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被欺凌者信息、是否有协助

者;

②欺凌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③欺凌事件发生的次数;

④欺凌事件发生的具体形式;

⑤是否有围观的学生,列举几名围观的学生。

教师与被欺凌者核查后,应整理、形成学生欺凌事件完整记

录,向学校进行报告并作进一步的判定。

2.通过调查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核查

当被欺凌者难以启齿时,教师除了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访谈了

解学生欺凌事件经过外,还可以采取匿名信和小范围问卷调查的

方式核查学生欺凌事件。

(1)问卷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做匿名问卷调查的目的是要收集学生遇

到的欺凌行为和频率等,而非通过问卷找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

身份,这些信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作答情况自行进行判断。教

师要保证学生的作答不会被任何学生查看。

(2)学生欺凌留言箱

为打消学生的各种顾虑,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放置“学生留言

信箱”。信箱必须上锁,只有教师才能开启。

总之,教师在接到学生欺凌事件的报告后,并非要马上对当

事人进行处置,而是须立即了解整个欺凌事件的发展经过并对学

生欺凌事件进行初步判定,记录完整的事件发展经过,并做好完

整的记录,随后向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刀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共同处置。

四、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

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工作原则,采取的所有

应对措施是让欺凌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行为后果负

责并改过自新;让被欺凌者得到安抚与关怀,走出欺凌事件的阴

影并重新开始学校生活;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互相关爱。

(一)对欺凌者的惩戒与教育

学生欺凌事件处理的重点不是惩罚欺凌者,而是要转变欺凌

者对待同学的观念和行为。建议教师在欺凌者深刻认识错误且行

为和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后,再采取以下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促进

学生间友谊的惩罚形式。

1.欺凌者协助被欺凌者完成班级的值日任务;

2.通过角色互换,让欺凌者了解被别人孤立和排挤的难过心

情;

3.让欺凌者收集资料,完成一篇自我检讨,并与大家分享收

集资料与写作过程心得。

同时,为起到警示作用,教师还应对欺凌者进行相应处罚,

这种处罚可以考虑使用取消欺凌者应得奖励的方法来进行。如:

1.不允许欺凌者参加本年度的评奖评优活动;

2.免去欺凌者班级职务;

3.对欺凌者进行暂时的隔离;

4.暂时剥夺其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

通过惩戒,教师要让欺凌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切忌采用完

全负面的惩罚和直接或过度的惩罚,避免造成欺凌者厌恶与仇恨

的心理,进而变本加方、更加隐蔽地对被欺凌者进行报复,同时

对班主任产生厌恶心理。

学校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领导小组按以下原则制定惩戒学

生欺凌的处罚措施:

针对性:根据不同欺凌的形式,应当考虑不同的处罚办法。

适应性:惩戒与处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

合理公平性:注意惩戒的尺度,过度惩罚会诱发变相的报复

性欺凌。

循序渐进性: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惩戒的程度应相应加大。

正面引导性:对欺凌者除严肃惩戒处理外,还应有相应的正

面引导,使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根本上消除欺凌行为。

实施惩罚应强调改过自新及正面引导,而不是将欺凌者劝退

学、体罚欺凌者、让欺凌者成为众矢之的、颜面尽失等。正确的

处罚方式应是对欺凌者依据校规校纪进行处分,同时让欺凌者真

诚地向被欺凌者道歉,其家长也需要对被欺凌者进行补偿。具体

措施如下:

1.暂时隔离

对行为较严重的欺凌者,在校期间学校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

提下将其暂时隔离,同时要求欺凌者承诺保护并帮助被欺凌者走

出阴影,缓和彼此矛盾。

“暂时隔离”是对欺凌者的惩罚,也是让欺凌者有时间和空

间反思。教师必须告诉欺凌者被隔离的原因,“暂时隔离”的地

点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也可以是班级内

一个远离其他学生的角落(不被其他学生注意且明显远离的空间

会让欺凌者感到无聊不好玩)。隔离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暂时隔离是非体罚性质的惩罚,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

由于自己的欺凌行为导致自己成为集体中不受欢迎的对象。在欺

凌者没有彻底悔改前,学校不可撤销隔离。

(2)暂时隔离阶段让学生自己冷静并反思,隔离期间教师

不需要与欺凌者进行交流,只要给欺凌者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冷静

思考,反思自己欺凌行为的错误与伤害,体会欺凌对他人、对自

身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3)暂时隔离期间要让学生知错认错,暂时隔离结束后,

不应再对学生进行责骂和批评,而应进入对欺凌者的教育环节。

2.按照校规校纪对欺凌者进行处分

对于学生欺凌行为,学校绝不可姑息和隐瞒,也不可因教师

在班级范围已作出处罚而不再按照校纪校规对欺凌者进行处罚。

校级处罚具有以下作用:

(1)表明学校对学生欺凌绝不姑息和严肃处理的态度;

(2)使其他在校学生引以为戒,以欺凌其他学生为耻;

(3)为在校学生反对学生欺凌提供保障;

(4)在处理学生欺凌事件时,可以用规章制度来保证执行;

(5)对学生的处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6)对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的欺凌者,转送至专门(工读)

学校进行教育。

为防止欺凌者因按照校规校纪被处分可能背上较重的心理

负担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

激励欺凌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嘉奖,并以此种方式表示对欺凌

者改过自新的一种认可。

3.道歉与弥补

作为教师,在欺凌事件的事实基本了解清楚后,必须第一时

间要求欺凌者向被欺凌者道歉,同时,欺凌者还应为自己的行为

做出补救。具体形式包括:

(1)欺凌者必须对侮辱被欺凌者的每一句话进行解释和道

歉,并通过一些正面表扬被欺凌者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2)如果欺凌者向被欺凌者索要过钱物,必须要求欺凌者

尽快将财物归还给被欺凌者,并可以提出一些惩罚措施(如欺凌

者为班级义务劳动一段时间等);

(3)如果欺凌者把被欺凌者的物品弄坏或毁坏,欺凌者必

须对被欺凌者的物品进行赔偿;

(4)如果欺凌者对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伤害,欺凌者及其法

定监护人必须依法依规承担被欺凌者的所有医疗和精神赔偿等。

学校对欺凌者的处置主要以教育为主,处罚的方式要以学校

已有的校规校纪为依据,超出学校责任与权力的处置手段不应由

学校进行。对于行为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欺凌者,学校需要上

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其他部门协作处理,并将欺凌者转交专

门学校进行教育或由公安机关责令其监护人行使应尽责任。

(二)对被欺凌者的安慰与辅导

1.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同学间的差异

欺凌者往往以同学间存在的身心发展、人格特征、学业表现

等方面的差异为诱因实施欺凌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共情和包容。

(2)教育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管理策略主要有:

①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自己对其他同学的不满和厌恶;

②让学生在发怒前想想自己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换位思

考被欺凌者的感受;

③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求助心理健康教师;

④教师可以告知家长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注意事项,同时要求

家长以身作则,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教育学生认识学生欺凌的危害性

教育学生认识欺凌行为的错误,欺凌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学校将严格依照校规校纪严肃处理欺凌行为;知情不报的学生要

对欺凌事件承担一定责任。为此,要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①应正确面对学生间的各类差异;

②任何人没有权利欺凌其他学生;

③学生间的尊重与关怀是相互的;

④应尽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其他同学,而不是欺负他们;

⑤伤害其他同学,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⑥发生学生欺凌事件时,在保证个人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勇

敢地站出来阻止欺凌者、保护被欺凌者;

⑦发现学生欺凌行为时,要迅速、及时、有策略地向教师报

告。

欺凌事件曝光后的一段时间是被欺凌者身心最为脆弱的一

段时间,这种脆弱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教师要更加重视被

欺凌者可能遭受的严重心理创伤,并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对被欺凌

者进行安慰与辅导:

1.找适合的学生陪伴被欺凌者;

2.鼓励被欺凌者勇敢面对欺凌事件;

3.帮助被欺凌者重拾自尊和自信;

4.帮助被欺凌者融入集体或寻求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三)与涉事学生家长的沟通

发生学生欺凌事件后,学校应立即通知欺凌者家长或监护人

来校面谈,向其说明利害关系、造成的恶劣后果和处理不当可能

造成的更大负面影响等。要求欺凌者家长完全配合学校工作,加

强对欺凌者的教育,协助学校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进行不良行为矫

正,确保欺凌事件不再发生。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不点名通报相

关情况。班主任应向学生家长重点强调:

L被其他同学欺凌后,不要害怕,且不要觉得丢人或没面子;

2.被其他同学欺凌后,要敢于向教师和家长报告;

3.学生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容忍接纳学生间的差异;

4.要勇于制止学生间的欺凌事件;

5.欺负、辱骂和排挤其他同学是可耻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的应对策略】

有一位小姑娘上小学高年级,比较胖大,有些男同学嘲笑

她是“小胖妞”,甚至喊她“小胖猪二她感到无助,开始变得

越发沉默、自卑,不愿参加班集体级活动,不愿和同学们走在

一起,甚至不愿去学校。心理健康老师与班主任共同商定了应

对策略:

1.班主任定期约她谈话。多夸赞她在校表现优异的地方以

及其他老师对她比较中肯的评价,让孩子体会到在老师们的眼

中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2.班主任对这些男同学形成的“小团体”进行教育。班主

任将取笑她的几个男生召集起来,讲解正常人际交往与校园中

言语欺凌行为之间的区别,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接纳他人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再出现伤人的言语。最后,

班主任还要求这些男生真诚地向这位女孩道歉。

3.开展班集体教育。班主任在全班开展一次如何防止言语

欺凌行为发生的主题班会,通过剧情扮演、讨论、探究最后形

成共识,学会尊重他人,拒绝欺凌行为从我做起。

4.对被欺凌女孩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老师定期辅导,

帮助她重新树立信心,敞开胸怀重新融入到班级生活和学习中

去并不断结交新朋友,开始新生活。

5.班主任定期对班级同学进行调查,掌握班级同学的交往状

况,防止欺凌行为的再次发生。

在处理学生欺凌事件过程中,学校要及时通知所有当事者家

长到校进行协助解决问题。沟通要选择正式场所,学校领导、涉

事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学校安保人员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