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_第1页
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_第2页
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_第3页
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_第4页
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三年高考地理(天津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球与土壤一.选择题(共6小题)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回答14~15题。1.该地的纬度为()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高度的最小值为10°,据此回答14~15题。2.该地位于()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地处皖南的古徽州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历来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而著称。自古以来,人们利用当地低山丘陵上生长的松树和油桐为原料制作徽墨。如图是皖南地区的景观图片。据此回答5~6题。3.关于当地低山丘陵上的土壤,描述正确的是()A.母质为冲积物,土质黏重 B.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 C.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D.物理风化作用强,土层厚4.徽墨成为宣传皖南地区的符号,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A.历史文化厚重 B.制墨原料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销售市场广阔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如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21~22题。5.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如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15~16题。6.推测该山可能是()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球与土壤(天津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回答14~15题。1.该地的纬度为()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刻为子夜,夏至日北极圈最小太阳高度为0°,则北极圈以北某地最小太阳高度为0°+(X﹣66.5°)据此可计算处某地的纬度。【解答】解: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可判断,当地子夜时分,太阳高度等于10°,当地出现极昼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22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子夜时分太阳高度为0°,故当地纬度为66°34′N+10°=76°34N,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大小特点,理解记忆即可。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高度的最小值为10°,据此回答14~15题。2.该地位于()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为正午太阳高度;黑夜的太阳高度小于零,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出现在子夜。【解答】解: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可判断,当地子夜时分,太阳高度等于10°,当地出现极昼现象,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22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子夜时分太阳高度为零,故当地纬度为66°34′+10°=76°34;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也是120°E的地方时,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时即当地为0时,则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当地经度为120°E﹣16×15°/小时=120°W。故当地的经纬度(120W,76°34′N),判断当地位于北美北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地方时的计算,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地处皖南的古徽州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历来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而著称。自古以来,人们利用当地低山丘陵上生长的松树和油桐为原料制作徽墨。如图是皖南地区的景观图片。据此回答5~6题。3.关于当地低山丘陵上的土壤,描述正确的是()A.母质为冲积物,土质黏重 B.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 C.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D.物理风化作用强,土层厚【考点】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解题方法;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解答】解:冲积母质是由经常性的流水搬运堆积而成,低山丘陵地区多流水侵蚀作用,A错误。该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成土母质中易溶于水的钙成分不断地流失,土壤中多以铁和铝元素为主,土壤黏粒比重高,土壤多呈酸性,B正确。该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C错误。红壤化学风化作用强,物理风化较弱,且低山丘陵区土层较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土壤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4.徽墨成为宣传皖南地区的符号,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A.历史文化厚重 B.制墨原料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销售市场广阔【考点】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解答】解:徽墨是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渊源久远,历史文化厚重,成为宣传皖南地区的符号,A正确。生产原料并非本地独有,B错误。水陆交通便利程度本地优势不明显,C错误。销售市场该地有限,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徽墨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如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21~22题。5.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昼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解: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由此计算出X=13h51m,Y=10h9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如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15~16题。6.推测该山可能是()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分析】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间差(经度间隔15°,时间差1小时;经度间隔1°,时间差4分钟)(知东求西用减,知西求东用加)。昼长=2×(12﹣日出地方时)【解答】解: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由此计算出X=13h51m,Y=10h9m,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根据昼长=2×(12﹣日出地方时)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为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与四川峨眉山经度范围符合,其它三地经度范围不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卡片1.昼夜长短的变化3713222:昼夜长短的变化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7132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37182: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4.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知识点的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环境问题的本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宁波模拟)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B.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C.⑤末期恐龙灭绝D.⑥时期哺乳动物大量繁殖分析: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生物发展阶段: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