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51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以上都是。
2、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3、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
高7m
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4、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
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A.B.C.D.5、如图,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紧双耳.
当小华用铅笔敲击衣架时,小明仍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这是因为()
A.没有将双耳完全堵住,有声波从空隙间传入人耳B.主要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手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C.声波经细绳、食指传入人耳,使人听到声音D.是小明产生的幻觉,食指堵住双耳,声波是无法传入人耳的6、研究科学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就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C.研究光的反射定律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如右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立方体A和半径为d的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的凸面向上.某同学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下面的观察记录正确的是()
A.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
B.看到B中的字比A中的字高。
C.看到A;B中的字一样高。
D.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鈭�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隆芦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录脳>v脪脪
B.两物体在15隆芦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录脳<v脪脪
C.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
末相遇,且0隆芦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10、下列生活实例与所运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坐沙发比坐木凳舒服,利用了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的道理B.用吸盘挂钩挂衣服,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制造形状上下不对称的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热的是()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B.夏天,从冰箱取出汽水,发现瓶子“流汗”C.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使饮料变得更凉D.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13、平时输送电能中,不能减少电能在线路中的损耗的办法是(
)
A.加大输送电流B.用高压输电C.用超导体输电D.减少输送功率14、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______和______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冬天为了取暖,可以双手不停地搓擦,也可以向手上呵气,前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后者是靠______改变手的内能.16、(1)
明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24cm5.23cm5.87cm5.24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2)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
B.彭丽媛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彭丽媛歌声的______好.
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______高.
(3)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______;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______足够大.(4)
在图中,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选填“甲”或“乙”)
.
(5)
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______.
(6)
一支读数为37.7隆忙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先后测甲;乙两人的体温,若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隆忙38.2隆忙
经此体温计测量,甲的读数是______;乙的读数是______.
(7)
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而把平面镜转动胃
角,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______度.
(8)
如图所示,在8
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____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9)
距离平面镜4m
处站立着一个身高1.8m
的人,他距离镜中自己的像的距离是______m
像的高度是______m
人移动后,人与像间的距离是6m
则人向镜面移动了______m
此时像的高度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______相同(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其中______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
(11)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
四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处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处得到的虚像.
(12)
在我市,春天往往会出现“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____,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县上空,极易发生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13)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米(
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这是因为______.17、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帽子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用红色的追光灯照射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观众看到的上衣呈色,裤子呈色。18、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有凸透镜和____________透镜两种,现有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前类的为____________,属于后类的为____________.19、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V
家庭生活用电的电压是______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______V
手机电池大概是______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______V.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0、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1、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积水,背着月光走时暗处是积水.______(判断对错)22、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地球的自传的方向是自东向西.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2题,共16分)24、“嫦娥三号”探月工程已圆满完成;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次巨大成就.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对月球表面开展了一系列探测活动.
(1)为了确保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时的可靠性,科学家在地面上进行了反复试验,实验室要将月球车上各种仪器拆下安放在另一辆伴随车上,以减小月球车的质量,这是模拟月球车在月球上受到的____比地球小.
(2)“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月基天文望远镜,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远比地球上的效果好,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____.25、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张虹获得1000m速滑冠军.
(1)若张虹滑冰时总质量为60kg,每只冰鞋与冰面接触面积为6cm2;当她双脚同时在冰面上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冰面人就向前滑行,这个现象说明:____:滑行时冰鞋底部的冰刀与冰面间会形成一层水膜,这有利于____接触面之间的摩擦.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3分)26、寒冷的天气下;远距离输电线路上结冰严重,威胁电网安全,必须及时除霜熔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湖南电力试验研究已成功研制出比较先进的直流熔冰装置.
该装置可输出1
至2
万千瓦的功率和高达6000
安的电流,最长融冰距离近200
公里,可有效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
如图所示,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有三条输电线123
熔冰装置建在乙地,进行熔冰时,先切断电网的交流电,将熔冰装置上的“+
”、“鈭�
”两个输出接线端接到需要熔冰的输电导线上.
(1)
请合理猜想该熔冰装置进行熔冰工作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在熔冰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
(2)
若要对甲、乙两地之间的“1
”和“3
”两根输电线同时熔冰,请你在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切实可行的连接,实现熔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
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是因为击球的作用点不同造成的.
故选C.
【解析】【答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C【分析】解:A;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B;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C;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
D;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故选C.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判断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有多种方法:根据定义判断;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根据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解析】【答案】C3、B【分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接收处((人耳))减弱。本题考查了噪声及其控制,关键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传播,故A错误;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故B正确;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响度,故C错误;D.隔音板隔音是降低噪声的响度,不是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B。【解析】B
4、B【分析】解:由题意知:四个图片中;每相邻两点间所用时间是相同的;
若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相邻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也应相等,符合这个特点的只有B
选项;
故选B.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选择.
解答此类打点计时器的题时,一定要注意隐含的条件是相邻两点间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解析】B
5、C【分析】解: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此时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通过细绳传到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故选C.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情况,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目.【解析】C
6、B【分析】解:A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多次改变物距,观察成像位置及成像特点,采取的物理学方法是归纳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过程中随着玻璃钟罩中空气的减少,我们听到的闹钟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到:如果玻璃钟罩中是真空状态,声音将无法传播,所以该实验主要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度,过程反射光线的位置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采用的物理方法是归纳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有关系;因可变因素较多,采取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有不少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在大量可靠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运用过程,然后逐个实验进行回忆,寻找其相似性。【解析】B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7、AD【分析】
折射只有在入射角不等于0度的时候才发生;当人眼通过半球看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恰恰是从球面法线方向出来的光线,所以不折射.则通过立方体观察像比物高,即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高,通过球体观察物像重合,即看到B中的字和没有放玻璃半球时一样高.
故选AD.
【解析】【答案】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8、AC【分析】解:A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隆芦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录脳>v脪脪
故A正确;
B;甲物体在15隆芦20s
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
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不是在20s
末相遇,0隆芦20s
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AC
.
(1)
在s鈭�t
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
在s鈭�t
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
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隆芦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4)
根据图象读出0隆芦20s
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本题考查了由s鈭�t
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解析】AC
9、AB【分析】略【解析】AB
10、BCD【分析】解:A
坐沙发比坐木凳舒服;利用了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道理,而不是减小压力,故A错误;
B;用吸盘挂钩挂衣服;是利用了大气压强将挂衣钩压在墙面上,故B正确;
C;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可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故C正确;
D;制造形状上下不对称的机翼;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使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升力,故D正确.
故选BCD.
(1)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
吸盘挂钩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流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本题考查了与固体压强、大气压强、液体压强,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属压强类的综合题,是一道不错的题目.【解析】BCD
11、ABC【分析】解: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解析】ABC
12、AC【分析】【分析】首先分析出所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明确其中熔化、汽化和升华属于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和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解答】A.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B.夏天,从冰箱取出汽水,发现瓶子“流汗”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使饮料变得更凉,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正确;D.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AC。【解析】AC
13、AD【分析】解:
A;根据Q=I2Rt
可知;加大输送电流,会增大电能在线路中的损耗,故A符合题意;
B;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小输送电线的电流,减少电能在线路中的损耗,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Q=I2Rt
可知;用超导体可以无损耗的输电,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P脣冒=U2R
可知;减少输送功率对减少电能在线路中的损耗不起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由焦耳定律Q=I2Rt
可知:在R
和t
一定时;减小I
可以减小电能的损失;
由公式I=PU
可知;当输送电功率一定时,输送电路的电压越大,输送导线的电流越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与生活相连,使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解析】AD
14、BC【分析】解:AC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
BD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C.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
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
(2)
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是弄清发声体.【解析】BC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分析】解:
要使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可以采用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
冬天;将双手相互搓擦可使手感到暖和,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用热水袋也能使手暖和;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实际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析】做功;热传递;做功;热传递16、(1)5.87cm5.24cm
(2)A.响度B.音色C.音调
(3)音色音调响度
(4)乙
(5)10:35
(6)37.7℃38.2℃
(7)2θ
(8)AH
(9)81.81不变
(10)响度丙乙丙
(11)bda
(12)低液化
(13)3000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
【分析】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
倒数第二位)
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
最后一位)
是估读的;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4
各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解答】由题中测量数据可知:数据单位是cm
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为毫米刻度尺;观察四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5.87cm
与其余三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为:5.24cm+5.23cm+5.24cm3隆脰5.24cm
故答案为:5.87cm5.24cm
(2)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能辨别物体,音色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答】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B.“悦耳动听”,说明声音好听,是指声带好,指的是音色好;C.“脆如银铃”,说明声音比较高,指音调高。故答案为: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分析】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解答】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分辨出琵琶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弦的松紧影响弦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不同,用琵琶演奏前,演奏者要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是因为声音的响度足够大。故答案为:音色;音调;响度。(4)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解答】从远视眼的成因,即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知,乙图是远视眼成像情况,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乙。(5)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画出对称图形,再根据图形进行判断。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错。【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25
所以实际时间是1035
故答案为:1035
(6)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体温计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态的热胀冷缩,其量范围是35隆芦42隆忙
体温计有缩口,将体温计拿离人体后,体温计能够保持示数不变,所以在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之前要用力向下甩。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和缩口的用途。【解答】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但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能够保持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所以体温分别是36.5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7.7隆忙
体温为38.2隆忙
的人的测量值为38.2隆忙
故答案为:37.7隆忙38.2隆忙
(7)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当入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平面镜转动娄脠
角时,入射角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角也增加或减小娄脠
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加或减小2娄脠
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将改变2娄脠
故答案为:2娄脠
(8)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
包括瓶内的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频率与音调高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是弄清发声体。【解答】用相同的力量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
瓶的音调最高;此时瓶子是靠固体振动发声的。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用相同的力吹气时,空气柱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H
的音调最高。故答案为:AH
(9)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解答此题。熟记并灵活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视觉的大小变化并不代表真实的大小变化。【解答】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离平面镜4m
处的人,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4m
则他距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为4m+4m=8m
像的高度是1.8m
如果使他与自己像的距离为6m
时,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该人应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1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由该人身高1.8m
可得像高度还是1.8m
不变。故答案为:81.81
不变。(10)
【分析】振幅影响响度,频率(
振动快慢)
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三幅图,可找出振幅相同的和振动频率相同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解答】读图可知,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们的响度相同,其中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所以丙的音调高;甲、乙、丙中,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振动频率最高的是丙,因此音调最高的是丙。故答案为:响度;丙;乙;丙。(11)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
u=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u=f
不成像;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垄脵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脷
成像的性质;垄脹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垄脺
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让确定成像的性质。【解答】由图可知:d
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v>f
c
点在二倍焦距以上,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b
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
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a
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
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综上分析可知,蜡烛放在b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d
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a
处,可得到虚像。故答案为:bda
(12)
【分析】根据我们对“倒春寒”天气和暖湿气流的了解做出前一个空;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此题给出了一个生活场景,考查我们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解答】垄脵
“倒春寒”天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垄脷
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低;液化。(13)
【分析】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该处的海深;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回答。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弄清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12隆脕4s=2s
隆脽v=st
隆脿
该处的海深:s=vt=1500m/s隆脕2s=3000m
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
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5.87cm5.24cm
(2)A.
响度B.
音色C.
音调(3)
音色音调响度(4)
乙(5)1035
(6)37.7隆忙38.2隆忙
(7)2娄脠
(8)AH
(9)81.81
不变(10)
响度丙乙丙(11)bda
(12)
低液化(13)3000
真空不能传声17、红黑【分析】【分析】
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此题考查的是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色光的不同;是一道光学基础题。
【解答】
白色的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上衣呈现红色;
裤子是蓝色的;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裤子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红;黑。【解析】红黑18、略
【分析】解:透镜可以让光透过去;光经历的不同的介质,所以是折射现象;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ACDE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B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折射,凹,ACDE,B.【解析】折射;凹;ACDE;B19、1.5;220;不高于36;3.7;2【分析】解:根据对常见电压值的了解可知;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家庭生活用电的电压是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大概是3.7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
.
故答案为:1.5220
不高于363.72
.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要熟练掌握;如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一节蓄电池电压2V
手机电池电压为3.7V
我国照明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解析】1.5220
不高于363.72
四、判断题(共4题,共16分)20、×【分析】解: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
“影”的形成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形成物体的“影子”;
(2)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如平面镜成像;湖光倒影等;
(3)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如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影”,如毕业合“影”.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21、√【分析】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解析】√22、×【分析】解: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质押贷款合同模板5篇
- 二零二五版白酒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便利店区域代理合作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花卉市场花卉供货与品牌孵化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环境监测地形图测绘与污染防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影影视基地建设赞助合同3篇
- 2025版金融机构出纳人员现金担保责任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建材城商铺租赁合同环保及安全责任承诺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间借贷合同管辖权变更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模板(含税费缴纳)下载3篇
- 餐饮行业智慧餐厅管理系统方案
- EGD杀生剂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zj
- GB/T 12229-2005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第三章 阴离子的络合主体
- 控制变量法教学课件
- 血压计保养记录表
- 食品的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本范文(通用3篇)
- 新外研版九年级上册(初三)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
- 初中中考英语总复习《代词动词连词数词》思维导图
- 植物和五行关系解说
-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