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ZYXB.XZYC.YZXD.XYZ2、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A.CO2气体(H2O)→生石灰B.C粉(CuO)→稀盐酸C.CaCl2溶液(HCl)→CaCO3粉末D.CO气体(CO2)→NaOH溶液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B.用干冰做制冷剂C.用氢气做高能燃料D.用小苏打做面包的发酵粉4、“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的X的化学式为:()A.C4H408B.C2H404C.C2H204D.C2H2025、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kg,某原子的质量为mkg,则此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C.D.6、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选用的试剂是稀硝酸和AgNO3溶液,其中稀硝酸的作用是()A.加速反应的进行B.排除某些杂质离子的干扰C.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D.加大沉淀的生成量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H2、O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气体可能是()A.N2和H2B.H2和O2C.N2、H2和O2D.只有2gN28、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N2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高温下,碳与CO2反应生成CO--碳具有还原性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甲烷引起。
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甲烷引起。
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C防止污染D日常生活经验废旧电池--不必集中回收处理。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炼铁高炉气体--排放大气中食品干燥剂--常用CuO
区别羊毛和聚氯乙烯--常用点燃气味法。
使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沉降--用明矾食品干燥剂--常用CuO
区别羊毛和聚氯乙烯--常用点燃气味法。
使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沉降--用明矾A.AB.BC.CD.D9、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加入生石灰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水10、下列关于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B.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与核外电子无关C.原子虽不同,但是同一个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是完全相同的D.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改变11、氢氧化钙在80°C时的溶解度为x克,20°C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a克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至80°C,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z
B.y<z<
C.Z<x<y
D.y>z
12、下列各种说法中都包含有前后两个数值;其中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A.锰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B.熟石灰在20℃和在60℃时的溶解度。
C.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D.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
13、(2012•丹阳市二模)下列各组稀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2CO3、H2SO4、HCl、NaNO3B.NaOH、NaCl、MgCl2、FeCl3C.Na2SO4、BaCl2、KNO3、NaClD.K2SO4、Na2CO3、BaCl2、HNO3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完全正确的是()
。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u(CuO)O2通入氧气并加热BCaO(CaCO3)高温灼烧CH2(H2O)稀硫酸洗气DKCl(K2CO3)盐酸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A.AB.BC.CD.D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的知识下列填空。
①现有四种常见物质:H2SO4、CO2、Ca(OH)2、Na2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酸的是____,焰色反应呈黄色的是____,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是____.
②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____,0.5mol水中约含____个氢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③下图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正确的说法是____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元素形态都为化合态。
C.此化学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7、法国化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两者的体积比为____.18、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实验室制备气体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对气体进行试验.1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rm{(1)-(3)}用化学符号填写】.
rm{(1)}已知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粒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
rm{(2)2}个铵根离子______.
rm{(3)}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rm{7}rm{12}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rm{(4)(}填序号rm{)}下列物质中:rm{垄脵}水银rm{垄脷}石灰水rm{垄脹}硫酸铜rm{垄脺}纯净空气rm{垄脻}冰水,其中纯净物有______,含水分子的有______.20、如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20406080100100溶解度/gNaOH3191111129313336Ca(OH)20.190.170.140.120.090.080.08(1)依据如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序号)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具体措施中正确有____(填序号).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
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3)20℃时,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____.
(4)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22、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是____
A、Na+B、Cl-C、ArD、____.23、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氮分子____;②3个钙离子____;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2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
(2)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____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
(3)熄灭后:白烟是____,点燃白烟,蜡烛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5、燃烧的酒精灯里酒精过少,在添加酒精的时候,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添加酒精.____(判断对错)26、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2题,共16分)27、(2012秋•天津月考)如图所示;A为红色固体,G;H为黑色固体,B、D、E、F为无色气体,A、B、D为单质,F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A.____;B.____;C.____;D.____;
E.____;F____;G.____;H.____.2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B为有毒气体,F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F______。
(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3题,共6分)29、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rm{(1)}实验一:向rm{CuSO_{4}}溶液中滴入rm{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______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rm{(2)}向rm{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rm{NaCl}和rm{HCl}猜想二:______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rm{B.Cu}rm{C.AgNO_{3}}rm{D.Na_{2}CO_{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rm{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30、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内焰进行如下探究.
rm{(I)}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rm{1隆芦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rm{(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rm{(II)}定量研究。
乙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气体rm{(}见图一rm{)}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rm{(}见下表rm{).}丙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rm{(}见图二rm{)}测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rm{(}见下表rm{)}.
。测量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氧气体积分数rm{5.93%}rm{5.29%}rm{6.53%}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rm{/隆忙}rm{236}rm{243}rm{240}rm{(2)}乙;丙同学多次进行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rm{(3)}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rm{14.0%}着火点是rm{270隆忙}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的认识______.
rm{(4)}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______rm{(}“高”或“低”rm{)}另外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rm{(}写出两点即可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31、咱们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图探究:
rm{(}一rm{)}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rm{A}小组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rm{MnO_{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rm{O_{2}}的体积rm{I}rm{50.0g}rm{1%}rm{0.1g}rm{9mL}rm{II}rm{50.0g}rm{2%}rm{0.1g}rm{16mL}rm{III}rm{50.0g}rm{4%}rm{0.1g}rm{31mL}rm{(1)}本实验中,测量rm{O_{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rm{(}选填图rm{1}中的装置编号rm{)}.
rm{(2)}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双氧水分解速率越快.
rm{(3)B}小组用如图rm{2}装置进行实验;则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通过比较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rm{(}二rm{)C}小组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rm{.}于是他们用天平称量rm{0.2g}氧化铜,取rm{5mL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rm{3}实验:
rm{(1)}填写下表:
。步骤rm{垄脹}现象步骤rm{垄脼}结果步骤rm{垄脽}操作结论_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将固体加入盛有rm{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rm{(2)}步骤rm{垄脵}的目的是______;
rm{(3)}步骤rm{垄脺}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rm{(4)}步骤rm{垄脽}是证明______.
rm{(}三rm{)D}小组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rm{a.}将rm{12.25g}rm{KClO_{3}}与rm{5.0g}rm{MnO_{2}}均匀混合加热。
rm{b.}将rm{12.25g}rm{KClO_{3}}与rm{5.0g}rm{CuO}均匀混合加热。
rm{(1)}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rm{O_{2}}的快慢rm{.}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rm{垄脵}测相同时间内产生rm{O_{2}}的体积;rm{垄脷}测______.
rm{(2)}计算:rm{12.25g}rm{KClO_{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与______克过氧化氢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对比三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可判断金属X活动性最强;对比二种金属与酸的反应: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可判断金属Y活动性比Z强;综合以上判断可得到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解析】【解答】解: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三种金属中金属X活动性最强;把Y和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金属Y在活动性顺序中位于H之前而Z位于H之后,金属Y活动性比Z强;综上所述,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故选D.2、A【分析】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C、HCl能与CaCO3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析】【答案】A3、B【分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析】【解答】解: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是利用食醋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用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起到制冷作用,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用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能够燃烧放热;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氢气做高能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用小苏打做面包的发酵粉是利用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B.4、C【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的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并选出物质的化学式.【解析】【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左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是:碳4个、氢10个、氧11个,而反应后生成的3个H2O分子中只含有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则2个X分子中含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2O4;
故选C.5、B【分析】【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解析】【解答】解:根据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选:B.6、B【分析】【分析】检验Cl-,常利用其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来检验,但是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含有CO32-,所以一般要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以除去其它离子的干扰.【解析】【解答】解:常见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AgNO3+NaCl=NaNO3+AgCl↓;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加入稀硝酸主要是为了防止碳酸根的干扰,因为碳酸银溶于硝酸,方程式为Ag2CO3+2HNO3=2AgNO3+CO2↑+H2O
故选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AD【分析】【分析】先根据方程式算出要想生成18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则剩余的两克气体,可能是氧气、氢气或氮气.再进一步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设要生成18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x,氧气质量为y,则:
2H2+O22H2O
43236
xy18g
x=2g
y=16g
所以剩余的两克里面有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有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也有可能全部是氮气,如果全部是氮气,最多也是2g,不可能超过2g.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存在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因为如果是二者的混合物就会继续反应,直到有一种物质全部被反应掉.
故选AD.8、AB【分析】【分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B;假酒中含有甲醇;煤矿中含有甲烷,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炼铁高炉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D、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氧化钙,明矾可以用于净化水.【解析】【解答】解:A、N2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高温下,碳与CO2反应生成CO--碳具有还原性.完全正确.
B、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煤矿爆炸--由甲烷引起,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完全正确.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必集中回收处理;工业“三废”--应该处理达标后排放,炼铁高炉气体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不能排放大气中.不完全正确.
D;食品干燥剂--常用CaO;区别羊毛和聚氯乙烯--常用点燃闻气味法,使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沉降--用明矾.不完全正确.
故选:AB.9、AB【分析】【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使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措施正确.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能使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措施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措施错误.
D、加入水,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措施错误.
故选:AB.10、AD【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原子的化学性质有关.【解析】【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故A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与原子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故B错误;
C;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错误;
D;化学变化是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D.11、CD【分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x<y,8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0%=z%,z=故x-z=x-==>0;故x>z
所以z<x.
故选CD.
【解析】【答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12、AD【分析】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KMnO4中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x+(-2)×4=0;则x=+7;K2MnO4中的锰元素的化合价为:(+1)×2+y+(-2)×4=0,则y=+6: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20℃时的溶解度大于60℃时的溶解度,故B说法不正确;
C;根据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等质量的碳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较大的是碳酸钙;故C说法不正确;
D、等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值越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而镁、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值分别是=12,=32.5;故镁生成气体的质量较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解析】【答案】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B;根据熟石灰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来解答;
C;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来解答;
D;根据锌和镁与稀硫酸的反应来解答并作出判断.
13、BD【分析】
A;
。Na2CO3H2SO4HClNaNO3Na2CO3气体气体无现象H2SO4气体无现象无现象HCl气体无现象无现象NaNO3无现象无现象气体有两组现象是完全相同的;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根据溶液显黄色首先鉴别出氯化铁;然后将氯化铁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出现红褐色的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没有现象的是氯化钠,故B正确;
C;
。Na2SO4BaCl2KNO3NaClNa2SO4沉淀无现象无现象BaCl2沉淀无现象无现象KNO3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NaCl无现象无现象无现象分别有两组现象是相同的;不能鉴别,故C错误;
D;
。K2SO4Na2CO3BaCl2HNO3K2SO4无现象沉淀无现象Na2CO3无现象沉淀气体BaCl2沉淀沉淀无现象HNO3无现象气体无现象四组中的现象都不相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有带色的离子的首先鉴别;然后在利用该物质鉴别其他的物质,或者利用表格列举各物质的现象鉴别.
14、BD【分析】【分析】除去杂质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解答】解:A;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混合物通过氧气加热,会将铜转化成氧化铜,而氧化铜是杂质,是要除去氧化铜的,故A错误;
B;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通过高温,将碳酸钙转化成氧化钙,除去了碳酸钙,剩下了氧化钙,故B正确;
C;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吸水性,混合气通过稀硫酸不会将水除去,故C错误;
D;碳酸钾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混合物加入盐酸后,碳酸钾会转化为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会除去水和二氧化碳,剩下氯化钾,故D正确;
故选BD.15、AD【分析】【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放在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分析】①根据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②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③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解析】【解答】解:①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碳;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酸的是硫酸;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是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的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0.5mol水中约含1mol氢原子,即6.02×1023个氢原子;
③A;反应前的分子全部为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元素形态一种为化合态;一种为游离态;故错误;
C;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故错误;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正确;
故填:①CO2;H2SO4;Na2CO3;Ca(OH)2、Na2CO3;②2H2O2H2↑+O2↑;2:16.02×1023③D.17、略
【分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得到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两者的体积比为1:4.
【解析】【答案】根据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的研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8、略
【分析】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实验室制备气体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对气体进行验纯试验.
故答案为:洗净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气密性、验纯。
【解析】【答案】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分析;根据实验室在进行有关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分析.
19、略
【分析】解:rm{(1)}由核内质子数可知元素符号为rm{S}得了rm{2}个电子,所以带rm{2}个单位负电荷,可表示为:rm{S^{2-}}
rm{(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rm{2NH_{4}^{+}}
rm{(3)}氮的氧化物中氮和氧的原子个数比rm{=dfrac{7}{14}}rm{dfrac{12}{16}=2}rm{3}则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rm{N_{2}O_{3}}
设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学价为rm{x}已知氧元素为rm{-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rm{0}的原则,有rm{2x+(-2)隆脕3=0}解得rm{x=+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rm{N_{2}O_{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rm{overset{+3}{N}_{2}O_{3}}
rm{(4)垄脵}水银是由汞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rm{垄脷}石灰水中含有水、氯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rm{垄脹}硫酸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rm{垄脺}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rm{垄脻}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石灰水和冰水中都含有水分子;
故答案为:rm{(1)S^{2-}}
rm{(2)2NH_{4}^{+}}
rm{(3)overset{+3}{N}_{2}O_{3}}
rm{(3)
overset{+3}{N}_{2}O_{3}}rm{(4)垄脵垄脹垄脻}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rm{垄脷垄脻}【解析】rm{S^{2-}}rm{2NH_{4}^{+}}rm{overset{+3}{N}_{2}O_{3}}rm{垄脵垄脹垄脻}rm{垄脷垄脻}20、略
【分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析】【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2)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的方法,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选:①②⑤⑥;
(3)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是91g,设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x;
=
x=9.1g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氢氧化钠结晶析出,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不会结晶析出,然后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A;
(2)①②⑤⑥;
(3)9.1g;
(4)降温结晶并过滤.21、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N2;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为:Cl-;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3;
故答案为:(1)2O(2)N2(3)Cl-(4)2O3;22、略
【分析】【分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分子中核外电子数=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个数之和,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据此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A;钠离子核外有11-1=10个电子;故A正确.
B;氯离子核外电子数=17+1=18;故B错误.
C;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C不正确.
D;水分子核外有10个电子.
故选A;H2O.23、略
【分析】【分析】①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书写;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书写;
③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书写.【解析】【解答】解:①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元素显-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O3.
故答案为:①2N2;②3Ca2+;③2O3.24、外焰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重新被点燃【分析】【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蜡烛燃烧;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2)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产物中有H2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后;有白烟出现,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故答案为:(1)外焰;(2)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重新被点燃.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25、√【分析】【分析】酒精灯是化学中常用的加热仪器,灯内所使用燃料酒精为易燃易爆物,使用时的安全应尤其引起注意.灯内酒精的量、点燃的方法、熄灭的方法及意外的处理在实验室都有明确要求.【解析】【解答】解:实验室规定:绝对禁止向燃烧着的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灯引燃另一只灯.所以燃烧的酒精灯里酒精过少;在添加酒精的时候,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添加酒精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26、×【分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及常见溶液的颜色分析.【解析】【解答】解: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填:×.五、推断题(共2题,共16分)27、略
【分析】【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转化以及特定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红色固体物质在初中教材中比较常见的是铜.氧化铜、二氧化锰、木炭等是黑色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等等.【解析】【解答】解:由说明可知;F是二氧化碳.A是铜.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所以E是一氧化碳;G是氧化铜.
氧气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所以B是氢气,C是水,D是氧气,H是碳.28、CO2CuC+CO22COFe+CuSO4=FeSO4+CuCO+CuOCu+CO2【分析】解: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B为有毒气体,则一氧化碳和红棕色固体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E是碳;F为红色固体单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G是氧化铜,F是铜,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根据分析,C和F的化学式分别为CO2;Cu。
(2)反应Ⅱ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C+CO22CO。
(3)反应Ⅲ是铁和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反应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
故答案为:
(1)CO2,Cu;(2)C+CO22CO;(3)Fe+CuSO4=FeSO4+Cu;(4)CO+CuOCu+CO2。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已知A为红棕色粉末,B为有毒气体,则一氧化碳和红棕色固体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E是碳;F为红色固体单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G是氧化铜,F是铜;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解析】CO2CuC+CO22COFe+CuSO4=FeSO4+CuCO+CuOCu+CO2六、探究题(共3题,共6分)29、略
【分析】解:rm{(1)CuSO_{4}}溶液与rm{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观察到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OH+CuSO_{4}=Cu(OH)_{2}隆媒+Na_{2}SO_{4}}.
继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现象,通过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rm{(}蓝色沉淀消失rm{)}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rm{(2)NaOH}溶液显碱性,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向rm{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变红色,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说明碱性物质消失,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猜想假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猜想一:rm{NaCl}和rm{HCl}猜想二:该溶液中的溶质是rm{NaCl}.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即证明是否有盐酸存在,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与铜反应,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但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证明是否有盐酸存在.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rm{NaOH}溶液,若没有立即变红,说明存在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说明猜想一成立rm{(}合理即可rm{)}.
故答案为:rm{(1)}有蓝色沉淀生成;rm{2NaOH+CuSO_{4}=Cu(OH)_{2}隆媒+Na_{2}SO_{4}}氢氧化铜;
rm{(2)}红;
【猜想假设】rm{NaCl}
【实验设计】rm{BC}
【讨论交流】可行,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则说明猜想一成立rm{(}合理即可rm{)}.
rm{(1)}根据rm{CuSO_{4}}溶液与rm{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rm{(2)}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猜想假设】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显无色,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即证明是否有盐酸存在,可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入rm{NaOH}溶液;根据是否立即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有蓝色沉淀生成;rm{2NaOH+CuSO_{4}=Cu(OH)_{2}隆媒+Na_{2}SO_{4}}氢氧化铜;红;rm{NaCl}rm{BC}可行,若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则说明猜想一成立30、碳+氧气二氧化碳;减少实验误差带来的影响;实验证明,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要求,所以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高;注射器针头所在的位置不同;受到空气影响的程度不同【分析】解:rm{(1)}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二氧化碳.
rm{(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减少实验误差带来的影响,要进行多次实验.
rm{(3)}从题目信息可知,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rm{14.0%}着火点是rm{270隆忙}而实验证明,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要求,所以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
rm{(4)}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较大;所以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要高;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注射器针头所在的位置不同,还可能是受到空气的影响.
故答案为:rm{(1)}碳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二氧化碳;rm{(2)}减少实验误差带来的影响;rm{(3)}实验证明,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要求,所以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rm{(4)}高;注射器针头所在的位置不同;受到空气影响的程度不同.
rm{(1)}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即可.
rm{(2)}根据多次测量可获得更准确数据分析.
rm{(3)}根据火柴梗燃烧的氧气要求和火柴的着火点分析.
rm{(4)}根据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和实验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碳rm{+}氧气rm{xrightarrow{{碌茫脠录}}}二氧化碳;减少实验误差带来的影响;实验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