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他在改革中坚持A.民主原则B.法治原则C.财产原则D.中庸原则2、“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大清律例》)该规定主要反映了当时()A.赋役沉重B.刑罚严酷C.社会矛盾尖锐D.人身控制严格3、同学们在班级网站上做了一个“伟人邓小平”的网页。“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栏目如下表:

。邓小平理论研究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

切级阶段理论1992年南方谈。

话阐明社会主义。

本质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

为党的指导思想如果在★处增加一个相关链接,此链接应该是()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提出科学发展观4、“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5、《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题文】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7、【题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8、【题文】26.普罗泰戈拉强调“____”,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苏格拉底提出____是人内在的灵魂,____对美德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7.1900年,物理学家____提出了量子假说;____利用量子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28.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起了____运动;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与外国进行____;政治上主张实行____。

29.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____;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____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9、【题文】“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有老舍的歌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优秀影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10、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______(判断对错)1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______(判断对错)15、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______。(判断对错)16、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提出以“仁政”为核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判断对错)1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判断对错)18、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年份19131920192519291933工厂数27980814572532345019、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0、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因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被列入联合国带有警示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最早在这里建立殖民据点并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2题,共2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了保护“人民”;又不“损害”;“豪富”,反映了梭伦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带有明显的“折中”色彩,因此,ABC项排除,D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以梭伦改革的特点来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2、D【分析】材料中文字的大体含义是对官员违规使用下级仆役的各种情况予以严厉的惩处;由此反映出明清时代仆役除了要受到正常的差役之外还要经常受到官员额外的差遣,人身自由遭受极大的限制和约束,即答案选D;

ABC三项含义材料无法直接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清朝的传世基本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开始于顺治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命三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经过乾隆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解析】【答案】D3、B【分析】A.这是革命时期的道路。

B.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特征和理论探索;是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来进行的,中共14大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符合材料的内容特征。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提出来的。

D.科学发展观也是21世纪提出来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B4、A【分析】【分析】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夺地方权力,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反而会造成人浮于事的后果。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D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消除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但是走向极端会导致地方权力过小。因此可以排除BC项。5、B【分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学习时要注意其目的;核心、内容、评价.

宗法制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解析】【答案】B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天人感应”理论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其核心是儒学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沃土上萌生了儒家思想。春秋后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丰富发展儒家思想,使其成为蔚然大宗;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体现出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儒学逐渐完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凸显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析】【答案】B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注意结合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特别注意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儒学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解析】【答案】A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填空题主要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非常熟练。要求学生掌握主体知识的主干知识。

点评:作为填空题这个题型,现在一般是不作为考查题型的,但作为考查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建议取消此题型,因为没有看到有哪个省的会考或者高考有这个题型。【解析】【答案】26.“人是万物的尺度”;善、教育。

27.普朗克;爱因斯坦;

28.洋务;商战、君主立宪制。

29.民主与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9、略

【分析】【解析】(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2)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P97“历史纵横”)“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本题中老舍的《茶馆》是话剧,而不是歌剧,故本题观点错误。【解析】【答案】错10、略

【分析】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题干材料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毛泽东的主要代表作内容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解析】A11、正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正确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2、B【分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工业化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题文说法错误。13、A【分析】【分析】在中央与地方军事权力分配中,行省似乎应该是地方军事势力的代表,行省掌握较多军事权,也应是意味着军事方面的地方分权了。然而,由于行省所具有的朝廷派出机构的性质,由于行省掌军时与朝廷的上述特殊关系,在实际效果上行省并未能构成名副其实的地方军事机关和独立的地方军事势力。行省所掌军事,既体现军事权力分配给地方的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朝廷控制地方军事。其为元廷中央集权服务和倾向于地方分权的双重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从总体上看,行省受委付提调军马,并没有对中央集权带来多少危害,反而主要发挥了某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作用。故正确。14、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人欲是指人的欲望,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抑制人的欲望,即反抗意识,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掌握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对“存天理灭人欲”含义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朱熹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A15、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内容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是我们的文化政策,是一个长期的方针。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双百方针发展的过程和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双百方针提出的表现内容,特征和性质,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A16、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仁政,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需要掌握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孔子和孟子思想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孔子和孟子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B17、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4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以及根本的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新中国想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54宪法;侧重于考查的是对54宪法的评价。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问题,难度易。【解析】A18、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南京临时政府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到1912.3袁世凯篡权,把政府迁往北京,后称北洋军1925.7.1广州重组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8.4.18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同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政府结束。表格的时间从1913年到1933年,南京临时政府的说法是错误的。19、A【分析】【分析】在中央与地方军事权力分配中,行省似乎应该是地方军事势力的代表,行省掌握较多军事权,也应是意味着军事方面的地方分权了。然而,由于行省所具有的朝廷派出机构的性质,由于行省掌军时与朝廷的上述特殊关系,在实际效果上行省并未能构成名副其实的地方军事机关和独立的地方军事势力。行省所掌军事,既体现军事权力分配给地方的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朝廷控制地方军事。其为元廷中央集权服务和倾向于地方分权的双重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从总体上看,行省受委付提调军马,并没有对中央集权带来多少危害,反而主要发挥了某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作用。故正确。20、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最早在这里建立殖民据点并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西非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因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解析】B四、辨析题(共2题,共20分)21、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判卷时可参考以下内容。这条材料反映了古希腊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作者对其进行了评价;一方面肯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了神的存在,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所以人们把古希腊的智者运动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另一方面,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否定了客观真理,就为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主要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了人的道德。(学生所论史实体现上述内容可以酌情给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