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_第1页
土壤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_第2页
土壤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_第3页
土壤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_第4页
土壤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土壤的形成

成土因素土

壤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成土因素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在土壤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1.物理风化:岩石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冻融风化、热胀冷缩)。2.化学风化:外力作用使得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或分解。3.生物风化: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固体基岩裂隙地下径流风化基岩有机残留物土壤微生物地表径流空气矿物颗粒水分01成土母质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质与土壤性质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02气候因素①

直接影响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湿热环境——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与土壤有机质(生物残体、腐殖质)黑土黑色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到内蒙古东部,这里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色土壤。南方红壤红色土壤分布在南方,这里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所以土壤呈红色。②

间接影响02气候因素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风化壳)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外力作用岩石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苔藓地衣)提供少量有机质、提高含水量与孔隙度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禾本、木本植物)提供有机质,进一步提高含水量与孔隙度成熟土壤肥土退化有利影响不利影响0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与土壤有机质①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落叶草类森林有机质土壤蚯蚓、白蚁等搅动土壤,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排泄物、分泌物、残体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动物微生物有机质土壤②动物与微生物活动1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没有道理。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下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活动2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后两者。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比较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和江南丘陵红壤,说明哪一类土壤的发育程度较好?04地形因素海拔与土壤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土壤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陡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快,土壤薄缓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率慢,土壤厚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温度状况较好,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较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小,水分较好。坡度坡向04地形因素坡度、坡向与土壤05时间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都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空间因素。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反映的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06人类活动

积极影响——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具软糊度

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人造土壤--水稻土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构成。通常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剖面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坚硬的岩石风化碎屑物质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制含量低。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土壤剖面土层序列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红壤江南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我国典型土壤特点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海南岛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活动3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2.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燥红壤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中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粗有机质的相对积累。活动33.议一议,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发育亚热带土壤?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动4泰国培地茅种植1.说出泰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泰国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2.在泰国泥岩地区,为什么要种植培地茅。泥岩土质较差,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