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1页
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2页
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3页
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4页
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比较稳定,考查内容、频率、题型难度都变化不大,备考是要熟练掌握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的内容,了解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最终将着眼点落在明清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上。高考五星高频考点,从2016年到2021年高考全国卷基本在24到27题进行考查。易错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易错角度】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易错点拨】西周建立后周王广泛分封,周天子虽被尊为“天下共主”,但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如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室衰弱,各诸侯国逐渐形成割据势力。这说明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的实质是地方分权,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所以说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但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可以通过层层分封管理地方,周文化也通过分封制得到进一步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分封制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实施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实施;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易错点2、秦汉至宋元的政治制度【易错角度】郡县制最早不是出现于秦朝【易错点拨】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西汉初年推行的封国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产重威胁中权。但它的实行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汉初政权的稳定和地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社积极作用。【易错角度】九品中正制实施过程中也曾重视才能【易错点拨】九品中正制在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开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与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的者几平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元士族"的局面。【易错角度】宋代官僚体制运行中的理性色彩【易错点拨】两宋时期,在士大夫们积极参与设计更革之下,设官分职体制中的理性化精神日益显现出来。官、职、差遣的分离,在缓和矛盾、着眼效率的同时,确立了职级与事类的分立体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易错角度】科举制下世家子弟仍具有入仕优势【易错点拨】科举制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科举制虽向社会各阶层开放,但由于当时门阀世族仍具有较大影响力,因此世家子弟仍具有入仕优势。易错点3、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易错角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易错点拨】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易错角度】内阁有一定权力,且对皇权有一定约束【易错点拨】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但它并非无任何权力,明朝后期,很多时候内阁都在履行宰相职权。此外,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易错角度】明清君主专制强化预示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易错点拨】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这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易错角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内涵不同【易错点拨】君主专制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权力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一般来说,君主专制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中央和地方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皇权削弱时,往往是中央集权不力时。一、单选题1.(2021·广东·高考真题)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2022·浙江·高考真题)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1·江苏·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4.(2020·全国·高考真题)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2021·北京·高考真题)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6.(2022·湖北·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一模)周天子派遣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等诸侯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口,作为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在封地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为采邑;卿大夫再把土地分封给士,逐步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格局。据此可知,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臣属等级秩序 B.分配土地和人口 C.嫡长子继承制 D.实行地方分权7.(2022·湖北·模拟预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代际的不断更替,东周贵族宗族成员的数量超过了贵族宗法血缘关系自身所发挥的凝聚群体作用的极限。《左传》中宋国宗族“华氏居卢门,以南里叛”,但是尚属华氏族人的远亲华姓却“居于公里”。这反映出()A.王权衰微导致分封破坏 B.宗族规模过大导致的血缘聚合力减弱C.宗法制有利于族群融合 D.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贵族政治受到挑战8.(2022·湖南岳阳·二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置长沙郡,派人管辖北起洞庭,南逾五岭的广袤区域。观察下图,当时这一设置A.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B.削弱了诸侯割据的物质基础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D.加强了边远地区的管辖控制9.(2022·北京朝阳·一模)盛唐以前实行的是三省六尚书二十四司加卿监的官僚体制,尚书省户部是财政的首脑。到盛唐时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等使职出现,理财体制发生了根本改变。经五代至宋初形成的理财体制,在神宗元丰年间进行了改革,收夺地方财权,恢复了省部司监旧体制,一直延续到南宋后期。观察唐朱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下列几个理解中准确的是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10.(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对这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有A.是科举制发展过程中的改革 B.激化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C.被后世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 D.体现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11.(2021·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一模)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表明A.内阁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内阁已经能够统帅六部百司 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12.(2020·山东菏泽·一模)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初沿用唐制,进士科主要以诗赋取士。宋仁宗时,范仲淹以参知政事主持改革,要求在录取进士时把策论和经学放在首位,以打破考生在试题中可以追求文辞的华丽和形势的完美,脱离为官所需的行政能力。殿试在唐代并未形成定制,也没有出现齐备的条法规范。宋太祖时殿试成为常制,加在省试之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使北宋形成了地方“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为了保证科举的公正性,避免世家权贵的干扰,杜绝公荐请托之风,宋太宗时又实行了“锁院”制度。宋真宗景德二年开始在殿试中实行誊录,即在收卷后,由专人誊写试卷副本,考官根据副本评阅定等。——摘编自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材料二1870年改革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和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数学和自然等11门。从内容可以看出,高级文官的考试以人文科学为主,以基础理论为主,与担任文官职务具有实际价值的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作为选考科目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均为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担任高级文官几乎无直接关系。——摘编自洪忠杰《试析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举制度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考试内容的特点。(3)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