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_第1页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_第2页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_第3页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_第4页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撂荒地(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坡耕地、经果林(经济果木林)数量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撂荒地、坡耕地、经果林分别对应图中()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2.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A.水土流失加剧 B.植物种类增加C.聚落向高海拔山区转移 D.农业从业人口增加【答案】1.D2.B【解析】1.根据材料,撂荒地是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及人们环保意识低,撂荒地会越来越多,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撂荒地增加速度趋缓甚至停滞、下降,据此,撂荒地对应图示中的丙;该地是山区,适合发展经果林,随着社会发展,经果林种植会越来越多,对应图示的乙线;山区陡坡垦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坡耕地会减少,据此,图示中的甲线代表坡耕地。据此分析本题选D。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坡耕地减少,撂荒地减少、经果林增加,说明该山地采取了退耕还林的策略,林木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轻,植物种类增加,生态环境改善。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故聚落一般不会向高海拔山区转移;进入生态化-集约经营阶段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业机械推广,智能设备大量应用,农业生产效率高,但农业从业人口会减少。据此分析本题选B。(2021·山东高三其他模拟)美国的玉米带位于北美五大湖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玉米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出产了全球约40%的玉米。大规模、高密度的玉米种植改变了当地的局部气候,形成了极度闷热的室外环境,出现了“玉米汗”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玉米汗”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玉米()A.大量吸收短波辐射 B.大量释放长波辐射 C.密集种植降低风速 D.蒸腾提升空气湿度4.“玉米汗”现象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太阳辐射增多 B.降水增多 C.河流径流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3.D4.B【详解】3.玉米作为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能,并不能将大量短波辐射转化为长波辐射,排除A、B;玉米(相对于树木、建筑物和地形起伏等)植株不高,虽能降低近地面风速,但影响的范围和高度有限,难以形成大范围闷热环境,排除C;玉米带大规模种植玉米,蒸腾量巨大,导致大范围空气湿度增大,加剧闷热感,D对。故选D。4.玉米蒸腾作用导致当地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降水增多,水分条件改善,生物多样性可能增多。故选B。(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人工生态浮岛是通过在轻质漂浮材料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喜水性陆生植物,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岛。2019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对流经市区的大李沟等河流进行生态化治理,通过安装曝气装置、生态浮岛等设施,将茭白、芦苇等20多种水生植物植入浮床,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等元素,不仅降低了治污成本,而且形成了新的景观。下图为2019年9月5日拍摄的大李沟望城岗段的生态浮岛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有关建设生态浮岛的好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②改善生物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③消波护岸,保护水利设施④美化水域环境,为市场提供部分蔬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关于生态浮岛在污染水体净化、生境改善和生态修复中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作用,下列说法合理的是()①浮岛上的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溶解性氮、磷等物质,便于集中处理②植物根系能吸附有害物质,对水体有净化作用③浮岛能够有效遮蔽阳光,控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④可有效拦截水面漂浮物,便于打捞清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为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提升大李沟水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快上游生态补水工程建设 B.加强河道清淤除杂管理C.关闭沿线对水体有污染的所有企业 D.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答案】5.A6.D7.C【解析】5.人工生态浮岛利用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不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和化学药剂的投入,能节省投资,减少能源消耗和日常维修管理费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实用等优点,①正确;浮岛上的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净化污染水体,改善生物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②正确;人工生态浮岛的大面积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波浪对坡岸的冲刷强度,对河流、湖泊的坡岸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③正确;人工生态浮岛漂浮在河流等水面上,可以美化水域环境,浮岛上可种植茭白等,但茭白吸收的有害物质多,不宜食用,④错误。故选A。6.浮岛上的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吸收水体中的溶解性氮、磷等元素,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不需要集中处理,①错误;浮岛上的植物根系能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促进水体的净化,②正确;浮岛能够有效遮蔽阳光,使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繁殖受限,③正确;河道中安装的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有效拦截风或者水流带来的塑料袋、树叶等城市垃圾,便于打捞清除,④正确。故选D。7.加快上游生态补水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淤除杂管理和建设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等措施,有利于污水的减排和污染物的清除,A、B、D不符合题意;关闭沿线对水体有污染的所有企业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C符合题意。故选C。(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专家预计,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有关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B.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C.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D.中国、美国应承担相同的减排责任9.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①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8.C9.D【解析】试题考查可持续发展8.图中横坐标表示城市化率,圆型大小反映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城市化率与碳排放总量没有呈正相关。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均排放量,中国和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均排放量较小。图中人均排放量大的美国、俄罗斯、日本,都是发达国家,C正确。美国是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故选C。9.低碳发展时代的中国,应采取的减排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D正确。植树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碳,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工业化进程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选D。(2022·全国)辽宁省卧龙湖湿地,是白鹤迁徙停歇时间最长的食物补给站。2010年有近千只白鹤在此停留,2012年卧龙湖建坝蓄水之后,仅记录到少量白鹤在此停歇。2016年卧龙湖重建水位调节系统后,迁徙季白鹤数量明显增多。下图为2010-2017年卧龙湖湿地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影响2010-2017年卧龙湖湿地候鸟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栖息地面积 B.湖泊水质 C.气候变化 D.天敌数量11.研究飞往越冬地的白鹤在卧龙湖湿地栖息状况的最佳时间是()A.1月末 B.4月末 C.7月末 D.10月末【答案】10.A11.D【解析】10.据图和材料可知,2010年卧龙湖湿地水域面积小,滩地面积大,有近千只白鹤在此停留;2014年水库蓄水,滩地几乎消失,白鹤大量减少;2017年,卧龙湖重建水位调节系统后,滩地面积增大,白鹤数量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湿地中滩地的面积变化直接影响白鹤的数量,白鹤的栖息地主要是湿地的滩地,A正确;排除B、C、D,故选A。11.白鹤飞往越冬地应是在秋季向南迁徙,D正确。排除A、B、C,故选D。(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绿色GDP,即传统GDP扣除资源、环境等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以后的部分。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2013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数据未包含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GDP指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多为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地区不需要关注1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是()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14.有些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不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A.生态环境脆弱B.吸引外资能力较强C.产业结构单一D.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答案】12.A13.C14.B【解析】12.由图可知,绿色GDP指数高于85的省份多位于东部地区,小于80的省份多位于西部地区,绿色GDP指数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A正确;根据公式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可知,传统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故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不成正比,B错误;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绿色GDP指数虽然大,但东部地区的传统GDP也很大,再利用绿色GDP指数公式估算可知,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多为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C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产值高、能耗大,更应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D错误。故选A。13.一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依据材料,绿色GDP即传统GDP扣除资源、环境等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以后的部分,可推测其绿色GDP明显小于传统GDP,绿色GDP指数较低,依据图中各省份的绿色GDP指数大小,可推测很可能位于西部地区,如贵州,C正确;北京、江西、辽宁绿色GDP指数均大于贵州,ABD错误。故选C。14.吸引外资能力较强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B符合题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环境成本较高,导致经济效益低,经济发展水平低,A不符合题意;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均不利于经济发展,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21·山西)某生态农业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裁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稻一食用菌一鱼一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更加关注()A.资源循环利用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强社会效益 D.零污染排放16.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水稻种植 B.农业产业链 C.综合效应 D.政策调控17.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A.新 B.藏 C.冀 D.黑【答案】15.A16.D17.D【解析】15.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是““稻一食用菌一鱼一鹿”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通过产业链物质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和浪费,是传统农业不具备的优势,A正确;生态农业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关注的是生态方面的效益,BC错误;据图可知,鹿养殖过程中的尿粪污染,鹿皮制成皮革后的污染排放,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未实现零污染排放,D错误。故选A。16.据图可知,政策调控处于体系的中心,政策调控可以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政策调控可以根据综合效应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D正确;水稻种植和鹿养殖、养鱼、食用菌栽培都是当地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系统的核心,A错误;农业产业链和综合效应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不是该体系的核心,BC错误。故选D。17.据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农业部分由鹿和鱼养殖、食用菌裁培、水稻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分条件不好,不能种植水稻,A错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水稻,B错误;鹿是草食性反刍动物,河北大部分为平原,草场资源较少,C错误;黑龙江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鹿;且森林面积大,林下适宜发展食用菌栽培;夏季雨热同期,可以种植水稻;当地也可以建池养鱼,所以最适宜发展该生态农业模型体系的省区是黑龙江,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8.(2021·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华社2021年5月29日电,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象在我国的唯一栖息地,该保护区并非连成一片,而是由地域上互不相连的5个子保护区组成,呈现碎片化。连接昆明和泰国曼谷的昆曼高速公路由北至南在保护区内及其附近穿越,公路建设对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种群迁移有很大的影响。下图示意云南省西双版纳野象谷位置。(1)野象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谷地带,是野生亚洲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析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的原因。(3)从道路建设的角度,提出保护野生亚洲象的措施。【答案】(1)河谷中原始热带雨林植被茂密,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提供生存空间;人烟稀少,干扰少。(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环境变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象群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施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等。(3)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其生存环境;尽量避开其栖息地或建设生态通道。【解析】本题材料信息非常新颖,与2021年5月29日云南的野象北迁问题引入,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地理学科思维,对具体问题学会具体分析,题目较灵活,但难度并不大,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进行分析即可。【详解】(1)野生亚洲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原因,主要从动物的生长栖息环境、食物等需求以及人类活动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野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河谷中原始热带季雨林植被茂密,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且位于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提供生存空间;人烟稀少,对野象的生活干扰破坏少。(2)野生亚洲象栖息地碎片化说明栖息地被破坏,而生态破坏属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从人文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环境变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同时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象群栖息地面积缩小;根据材料:连接昆明和泰国曼谷的昆曼高速公路由北至南在保护区内及其附近穿越,公路建设对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种群迁移有很大的影响。说明水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施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等。(3)根据题目要求,从道路建设的角度提出保护野生亚洲象的错误,在交通建设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其生存环境;同时需尽量避开其栖息地,如果必须经过的情况,可建设生态通道,便于野生亚洲象通过。【点睛】动物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栖息地、食物、水源、气候条件适宜、以及人类活动少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渔场形成的条件主要从饵料丰富(如寒暖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大陆架海域),栖息地(如岛屿众多)等方面进行分析。19.(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热喀斯特是指由地下冰融化而造成的地面下沉和滑塌。在平坦地区,热喀斯特湖是其常见的地貌特征。北极地区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近年来,随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材料二研究发现,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对周围多年冻土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热喀斯特湖对周围多年冻土的影响。

(1)说明热喀斯特湖的形成过程。(2)简述热喀斯特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热喀斯特作用可能使北极地区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1)(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冻土层融化,导致地面下陷,地面出现漏斗、浅洼地,地表雨水、冰融水汇集与低洼地,形成湖泊。(2)影响:热喀斯特湖使多年冻土上限下移,下限上抬,多年冻土层变薄,甚至融穿。原因:水体比热容大,蓄热能力强,热喀斯特湖形成后,随着湖水储存热量增加,周围多年冻土温度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