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二)-必修三_第1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二)-必修三_第2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二)-必修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十二)一、选择题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A.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制造了万物C.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D.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智者学派的作用,A项错误在于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B项和C项的错误在于扩大了人的作用,所以应当选择D项。2.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共性的自由进展C.他们都关注学问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结合孔子思想的仁政、德治以及苏格拉底的“美德即学问”可推断选择A项。3.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推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即学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B.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富强走向衰落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D.人们对人的争辩转向法律和宗教答案B解析本题需要关注题目要求“根本上”,同时还需要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学问”的背景。针对雅典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现象,苏格拉底期望通过重新树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4.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首新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A.人是万物的尺度B.生疏你自己C.美德即学问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学问,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美德即学问”的主见。A项是智者学派的主见;D项是亚里士多德的主见。5.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争辩和训练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熬炼,目的是训练同学健康、欢快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世俗主义”、“个人主义”和“古典艺术”可以推断该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属于中世纪;C和D项属于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反映的阶段不相符合,故A、C、D三项错误。6.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终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提倡人生准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D.抨击教会的贪欲和“灵魂获救”的骗局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财主因喝了酒并说了不合适的话而被判处火刑,可知教会禁欲;从财主向神父行贿,神父接受贿赂,可知教会腐败。可见,该故事意在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故选C项。7.“人应当与上帝平起平坐,由于两者同为世界主宰”。主见这种观点的是()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家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答案C解析从“上帝”可首先排解D项;题干观点确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由此可排解B项;A、C两项都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正确解答须理解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从“平起平坐、世界主宰”可知这种观点把矛头直指宗教神权统治,故排解A项,C项正确。8.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①反对信仰基督教②推崇自由、公平、博爱③追求现世的幸福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制造者和仆人,要求确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故③④正确。人文主义者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但不反对基督教信仰,①错误,②是启蒙运动的内容。9.西方人文精神经受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很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见的连线正确的是()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公平的起源D.康德——人必需永久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答案D解析普罗塔哥拉的思想特点是强调感性,忽视道德,A项说法错误;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确定人和人的价值,但“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的体现,B项排解;私有制是人类不公平的起源是卢梭的思想观点,C项排解;康德是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D项正确。10.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公平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当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行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赐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A.社会契约说 B.三权分立说C.君主立宪说 D.法律至上说答案A解析社会契约说以契约建立的国家,任务是遵守自然法,爱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从材料“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当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行少的权利”,这与社会契约说思想相同,故A项正确。11.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公平和不行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奇特的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供应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思维着的悟性”“公平和人权”可知该运动为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倡自由、公平、人权、民主和法治,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奇特的蓝图,故A项正确。12.“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埋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消灭的人物可能是()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提倡者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要留意关键词“理性”,据此可推断答案是D项。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艺复兴使14~16世纪开头于意大利的文学和艺术的创新活动,渐渐传播到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内容从文艺创新扩大到宗教改革、科技探究、地理大发觉。主导思想是抵制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提倡敬重人格尊严的人文主义。——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1)为什么不能说“14~16世纪开头于意大利的文学和艺术的创新运动”是古典文化的“再生”?(2)有人说,文艺复兴也是一次宗教改革。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文艺复兴对天主教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态度?(3)你怎样理解有人将文艺复兴称作“人”的发觉?答案(1)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运动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运动,其本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2)态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但并没有放弃宗教信仰,他们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缘由:天主教统治欧洲一千多年,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3)文艺复兴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确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高了人的地位,因此被称为“人”的发觉。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理解和概括力量。第(1)题联系文艺复兴的性质作答;第(2)题的“缘由”联系教会的压制作答。第(3)题考查文艺复兴的本质。14.(2021·蚌埠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头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觉:一是新大陆的发觉,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竟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避开把权力单独托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由于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简洁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阅历。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需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整协作,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把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缘由论》材料三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格外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假如侵害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见经世致用,信任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气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把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缘由。(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答案(1)新航路的开拓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2)观念:权力简洁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理论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实践影响: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西方神学关注来世,束缚简洁突破;中国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确定的权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