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生物必修2-阶段测试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1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生物必修2-阶段测试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2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生物必修2-阶段测试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3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生物必修2-阶段测试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4页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新课标版生物必修2-阶段测试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测试(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于()A.生物的新陈代谢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的高繁殖率 D.生物之间的斗争解析生物的新陈代谢是发生在个体水平的化学变化;生物的高繁殖率只是生物数量的保证,但假如每个个体之间没有差异也不会为选择供应材料;“生物之间的斗争”含义不清,因此都不符合题意,生物个体会由于遗传和变异而形成差异,这些有差异的个体成为被环境选择保留或淘汰的原材料。答案B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打算的B.进行转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肯定是两个物种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因此进化转变的是群体;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同种群间只有存在生殖隔离才是不同物种。答案D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诞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转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竞争和捕食都是相互选择的过程B.基因的自发突变率很低,对进化不重要C.突变可大幅转变生物性状,打算着生物进化的方向D.某种群的数量长期处于稳定,说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解析虽然基因的自发突变率很低,但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的数量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肯定稳定不变。答案A4.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生物个体,而是生物的种群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进化的必要条件是基因频率的转变。答案A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突变、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新物种的产生并不肯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基因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可供选择的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转变。答案A6.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A.导致种群基因频率不断转变B.阻挡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C.打算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导致不同种群消灭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隔离阻挡了种群间的基因沟通,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基因频率的转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肯定会形成新物种解析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任何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都是进化的过程;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只有消灭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答案A8.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10%,10% B.1%,2%C.5%,0.5% D.0.5%,5%解析在雌性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故在果蝇群体中理论上XbXb的基因型频率只有一半即0.5%。在雄性中XbY的基因型频率是10%,故在果蝇群体中理论上XbY的基因型频率只有其一半即5%。答案D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力量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变异都可以为进化供应原材料D.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转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B.变异为生物进化供应原材料,打算了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逝,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转变,A错;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转变并打算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答案D1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C11.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肯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不肯定产生新物种。物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生存斗争还有互利共生等。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供应了原材料,这里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肯定会发生变化C.生殖隔离肯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D.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转变;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B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全部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定导致生殖隔离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全都的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虎狮兽”,说明并不是全部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虎狮兽”不能产生后代,因此尽管母虎和雄狮可以交配,但仍存在生殖隔离;由所供应基因型频率可以计算出B的频率为90%。答案D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D.有性生殖的消灭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加了生物的变异14.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相像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转变,这属于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A.通过相互选择,不同生物的基因库趋于相同B.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C.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了相像的适应性D.不同生物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像的同一物种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趋同进化是指由于相像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结构向着同一方向转变的现象,这种趋同只表现在形态结构上,不会造成基因库趋同,也不会造成物种合并;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选择和影响,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相互适应与选择等;这种趋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15.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进展的,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1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把握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转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把握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解析物种进化的标志是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项错误。在无自然选择、突变等状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C项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与女性群体中的相等,D项错误。答案B16.突变对绝大多数生物个体是不利的,但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A.正确。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正确。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全都的C.不正确。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灭亡D.不正确。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解析突变虽然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一方面某些有利的变异可能被自然选择而保存,另一方面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是相对的,一旦环境发生转变,原本不利的个体可能转变成有利个体,也同样可被自然选择所保存,以适应环境。答案A17.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把握,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区域SS(%)Ss(%)ss(%)A80182B2890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了两个物种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打算的D.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解析由题干中的数据可知,A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80×2+18)/(80×2+18×2+2×2)×100%=89%,s的基因频率=(18+2×2)/(100×2)×100%=11%;而B种群内S的基因频率=(2×2+8)/(100×2)×100%=6%,s的基因频率=(8+90×2)/(100×2)×10%=94%。可见A种群内把握黑色的S基因基因频率较高,而B各群内把握浅色的s基因基因频率较高,这些不同与这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有关。A种群生活在污染严峻的环境中,而B种群生活在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转变,但A、B种群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18.由于某种缘由使某森林中几乎全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昆虫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解析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该森林中灰白色的昆虫与环境的颜色相像,不易被发觉而生存,数量渐渐增多。而棕色易被发觉而被吃掉,数量会削减。D项符合题意。答案D19.有性生殖的消灭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缘由是()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性解析有性生殖的消灭,实现了基因的重组,生物变异性增加,为进化供应了更多的选择。答案D20.关于物种形成的原理正确的学说是()A.当某个生物体的体细胞消灭基因突变时,这个生物体就成为新物种的个体了B.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消灭生殖隔离而形成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不同的物种形成都是由于产生隔离而形成了新物种解析物种形成的过程大多是由于长期地理隔离,最终造成生殖隔离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使新物种消灭。答案B2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转变;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转变;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①、②、④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答案C22.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加,杀虫效果下降,缘由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抵制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作用。答案B23.如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可以反映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小)的变化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产生解析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由图可知:使用农药后,生物与环境间存在斗争,结果是不能抗药的个体大量死亡,从而消灭A→B的变化;生存下来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连续繁殖,再经过农药的选择,久而久之,抗药性害虫的种群密度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农药仅仅起了选择作用,它并不能引起抗药性变异的产生。答案D24.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肯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把握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频率为0.64,则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2×0.2×0.8=0.32;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肯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把握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答案A25.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解析依据题干图中各基因型的阴影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A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产生的后代数量少,aa个体繁殖成功率最高,产生的后代数量多,Aa个体繁殖成功率居中。因此,该种群的后代中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答案B二、简答题(共50分)26.(12分)如图中,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白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比。请分析回答:(1)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鼠的数量_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是消灭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填“前”或“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削减,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头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步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体色起________作用。(2)设老鼠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把握,灰色(H)对白色(h)是显性,则1940~1960年该地老鼠基因频率的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__。答案(1)增加后削减定向选择(2)H基因频领先上升后稳定,h基因频领先下降后稳定27.(16分)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把握病毒的传播。(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_______细胞。假如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________。(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假如转基因成功,目的基因(S基因)能进行复制和表达,所以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S基因、S基因转录的mRNA以及S蛋白。(2)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F1中A基因频率为50%,F1随机交配,F2中有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A_bb(3/16)和aaB_(3/16)的个体死亡,则F2存活个体中AA:Aa:aa=3:6:1,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为60%。(3)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上升,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的病毒平均数逐代削减。答案(1)受精卵S基因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2)50%60%(3)下降群体中S基因频率逐代上升,而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28.(14分)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觉了灭亡的剑尾动物,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之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比值用s表示。在下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