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_第1页
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_第2页
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_第3页
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_第4页
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语文教案(集锦篇)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

1:学习依据主题写简明的演洪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

方法与规律。

2:培育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实力,提高支配。组织写作素材的实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沟通共享,养成敢于。乐于。擅长与

人沟通观点的习惯。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定向视察,搜集素材,熟识习作内容。

2:尝试:合作沟通、拓展思路;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3:评改:回扣要求、沟通习作;佳作观赏、借鉴提高。

情感、看法、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宏大,进一步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培育围绕主体选择。处理资料的实力,提高支配。组织写作素材的实力。

2、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沟通共享,养成敢于。乐于。擅长与

人沟通观点的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资料。通过活动增加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2、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

课前打算

1、老师打算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找寻爱国人士的踪

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士,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定向视察

搜集素材

1、老师把一段演讲稿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演讲的魅力。2、听了这

段演讲稿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刚才大家谈的很好,这的确是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潮影湃,一股对

祖国的酷爱之情;由然而生。接下来,大家在读一篇演讲稿,比一比,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的文

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向学生发印好的演讲稿)

4、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在探讨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打算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打算地演讲一般须要预先写

演讲稿,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6、假如不想写演讲稿,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的文章或书

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7、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次演讲的

主题是什么?(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2)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信任大家也有很多话

想说,就让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他写出来吧。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其次自然段。

(4)学生默读后在小组内沟通,然后再办机理沟通,老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依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于听众的的距离。中间:用详细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晰,这

是演讲稿的主体。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8、接下来分§塔演讲稿。让学生想一想我们这次演讲的对象是谁?演讲的开头怎么写?在

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

9、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其次部分,我们再来探讨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要留意结合详

细材料,把观点说清晰。其次要用详细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学生仔细听,然后谈自己的感受。

2、读演讲稿,找异同点。

3。了解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解并描述的方式在公共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

别人。

3、大声读习作,明确习作要求。

4、沟通这次习作的要求,留意的问题,自己的看法。

5、再次读习作要求,想一想要写什么。这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得听、看、与写

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激发爱好。然后再引入本次习作课题,水到

渠成。

语文教案篇2

1、理解《关雎》所表示的青年男子对漂亮和善女子的热情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妙的爱情

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僦、比、兴手法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示出的情感

比兴手法的运用。

1课时。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发生的诗歌

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

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

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果,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

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实际、反映实际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解决字词。

2、同学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振动了男女倾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其次章再用采为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

以表示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其次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拟励女子,博取她的

欢心,借奇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探讨全诗用了"兴”的表示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示了古代劳动人

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颂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

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真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

发自内心的纯净之美。

三、学习《兼葭》

1、老师范读,同学跟读,然后自读。

2、同学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⑴通过"溯洞""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着急与

忧愁。再结合最终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行即",就

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难受。

⑵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相互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

追求是实的,感情的难受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3)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美丽,使之

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涧"、"溯游"、"宛在"、"所

谓伊人,在水……",以和"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

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难受凄迷的兴味。

⑷《燕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蒸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

露未晞","蒸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呈现了秋天的早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

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格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

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找寻"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

引起正文。

⑸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苦痛与无

奈。

(6)擅长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独创出来的固化的一

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满桥柳、月亮、香

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四、小结

五、支配作业

语文教案篇3

预习篇

一、学习本课7个会写字,12个会认字.

二、书写指导.

吓:左右结构,共6画.书写时留意笔顺规则,"口字旁"不要写成"口",这个字也是形

声字,识记的时候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识记.

怕:左右结构,共8画."竖心旁”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书写时留意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不要左大右小.

象:笔画较多,共11画.笔顺是撇、横撇、竖、横折、横、撇、弯勾、撇、撇、撇、捺.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

1.全文共有个自然段幅图,讲了听到"咕咚"的'声

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

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_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J屏清了事实的事.

2."咕咚"究竟周十么呢?依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

3.这个故事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

上课篇

1.相识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做到工整美观,

结构合理,能够运用所学汉字组词,造句.

2.通过学习使学生相识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干脆从树上落下来.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咕咚》,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兔子没有

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所谓的“咕咚"吓到了的故事,领悟盲目跟从的后果.

4.培育学生酷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12个会认字,7个会写字.

驾驭遇事要勇于探究、追求事实的原则.

1.多媒体课件.

2.字卡、词语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识字,理解字词大意.

3.知道什么是"咕咚".

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相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

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具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检杳听写词语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思索:

(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改变?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沟通,举荐班内汇报。

3.汇报沟通,老师点拨。

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I)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肯定是欢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

大树感到很"华蜜",这种华蜜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挚友兴奋了,他就

会感到"华蜜”。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留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其次次会面:

当"哀痛”的大树见到男孩后,"兴奋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烈。因为男

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旧希望能让男孩“愉快愉快",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

树枝,只要心爱的挚友满足了,他就会感到“兴奋"。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烈,以及能奉献己的树枝,让男孩“满足”的

/o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

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欢乐,因而只是"轻

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胆怯遭遇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

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欢乐",又坚决果断地献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

为满意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受"。此时的

大树,心中肯定有许多许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起先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验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悲观,

在朗读时要留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愧疚",因为他已经一无全部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

"欢乐"了当"男孩"说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

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Q)“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

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像、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

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加了文

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留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全部而担忧不能再次"赐予"的担心;"男孩"因年纪

大了而身心乏累。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望见了树下一个欢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欢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欢乐时间的回忆。从

"轻轻地摩拳、仿佛望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

"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终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袤的遐想空间。在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拓展训练:他仿佛望见了……望见了……望见了……

(四)升华,加深相识

课文让我们相识了一棵因爱而赐予,因赐予而欢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

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老师

引导学生沟通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

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沟通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长

这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爰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

以下活动:

1.探讨: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老师都应赐予确

定。)引导学生在探讨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

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

(可以实行写、画、说、做等形式。)

语文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在相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明白落实到行动的'重要,明确我们应当实

行的详细措施和行动。增加环保责任感,做合格小公民。

学生自主参加,自主行动,依据实际状况,在生活中详细参加环保行动,切切实实做环保公

民。

2、课时支配:1课时

3、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复习旧课导入。

二、出示一组图片,进一步直观了解我国地质灾难的严峻性。

三、出示一组与前组对比的图片,在心里产生震颤,促使思索。

1、由于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遭到人类毁灭性的破坏,生态严峻失衡。地质灾难是自然对人类

的报复,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远不止于此。

2、造成此种状况的缘由是什么呢?我们应当在生活中如何做呢?

四、学生探讨:生活与环保

五、沟通总结。

节约用水——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一水多用一让水重复运用

阻挡滴漏一检查修理水龙头

慎用清洁剂一尽量用肥皂,削减水污染

支持绿色照明一人人都用书能灯

节用电器一为减缓全球变暖出把力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当"自行车英雄”一爱护大气,始于足下

削减尾气排放一开车人的责任

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

不寄或少寄贺卡一减轻地球负担

买环保电池一防止汞镉污染

选绿色包装一削减垃圾灾难

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自备购物袋一少用塑料袋

交换捐赠多余物品一闲置奢侈,捐赠光荣

旧物巧利用一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垃圾分类回收一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爱护自然——万物共存

做环保志愿者一挽救地球,匹夫有责

六、观赏歌曲《送给不懂环保的人》

1、观赏歌词

2、歌声中总结

七、作业:观看视频《坚持环保,变更生活》,课后向本地区中小学生发一份“爱护家园,

从我做起"的倡议书。

八、结束本课时。

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eiui的拼音。正确娴熟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b2ih5ihu9三个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b2ih5ihu9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打算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老师谈话:同学们,你们望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

母。我们今日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ei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一、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个小挚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

声音洪亮,然后快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老师范读:ai.

同学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aiaiaia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二、看图学习字母ei

问:1.图上的小小挚友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渐渐向上抬,最终发i的音,就成了ei

的音

老师范读:ei。

同学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eieueie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两种方法:①依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像来记。②可以依据发音来记形。

三、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颈项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快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同学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图中小女孩颈项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纳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好玩,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改变要留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五、讲标调方法

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散口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e,

iu并列在一起,留意标在后一个。

六、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相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妙与朝气。

教学重点:相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打算:①挂图。②视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打算: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相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诞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探讨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诞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相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精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尝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建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悟诗的情感。

2.驾驭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尝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探讨,点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相关学问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书霍姆林斯基的一篇文章一《致女儿的信》,在文中,作者用讲故事

的方式告知女儿:什么是爱情一忠诚、心灵的追念

爱情是人类最美妙的感情之一。所以,歌咏爱情,就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

很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学生沟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

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别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经典名句,穿越遥远的时空,为我们诠释了一段段或凄美、或悲壮、或缠绵、或潇洒的

爱情故事。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TB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

五篇,又称“诗三百"°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

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

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对于《诗经》

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说明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说明

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方,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读准字音、驾驭节奏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须要驾驭的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作诵读指导。

3.老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同时出示须要驾驭的字词及含义。学生沟通。老师明确:诗

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

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生自由朗读全诗。探讨、思索:诗歌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歌是怎样表现男主子公对心上人的追求的?

板书:关雎和鸣——男女相爱:兴领起全篇

执着的追求寤寐求之一追慕之心日思夜想的焦灼和和苦闷

辗转反侧一相思之苦

美妙的祝福琴瑟友之——密切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喧闹

四、品读全诗,美点寻踪

1、健康真挚的情感美

问题:从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思想感情?

学生探讨、沟通,老师明确:诗歌中蕴含着的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愿望,青年男女健康真挚

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正值、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2、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结构特点,体会重章叠唱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美读全诗,品尝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五、试背全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篇9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子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时,

英勇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英勇,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

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英勇,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憧憬。

3、激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愿思时

的作用。

教学打算: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识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日老师也给大家来了

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状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抽血颤抖惟一渗出一瞬间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索: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英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探讨。

4、集体沟通,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英勇,感受兄妹深

(1)抽血时,男孩宁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惊慌、担忧,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宁肯争,并微笑着,劝慰邻床上的

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即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纹丝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

我还能活多久?"

("立即停止""纹丝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特别胆怯,认为自己就

蟀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英勇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确定给

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肯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志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

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兴奋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仔细的没事,就又

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慎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

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慎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慎重其事”的意思。(视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老师依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自读课文,谁来把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T卖?

2、复习词语

血液抽血I蝌惟一渗出

挽起驾临迟疑一瞬间慎重其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索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须要留意什么?

5、小组探讨,老师巡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留意的问题。

7、"颤"、"瞬":老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视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察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依据巡察的状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业:

仔细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语文教案篇10

鼎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姓名:

一、读拼音,写汉字。

juju?huhuanwuruchanfupaoxiaojiandu

()()()()()()dujijTliang

wanbiguizhaochaziyanhong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好(呜。)客似(si)乎蒙(meng)古包B.清平乐(la)亡iwang)赖剥(bao)

C.应(ying)声温煦(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