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四)-必修三_第1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四)-必修三_第2页
【大一轮】2022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四)-必修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十四)一、选择题1.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A.材料有助于争辩印刷术的进展历程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富强时代答案B解析周必大在《玉堂杂记》中记载了活字印刷术,但无法推断之前是否有关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下列科技文化现象消灭于明清时期的是()①《农政全书》②《天下郡国利病书》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京剧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因此排解③。①是明朝徐光启的代表作。②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代表作。④消灭在清朝前期,正确答案是C项。3.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消灭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火药在我国至迟到明代已用于军事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火器的国家,故A项错误;火器的使用是在唐末宋初,故B项错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说明当时火药已用于军事,故C项正确;神话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故D项错误。4.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有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把握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把握答案B解析唐末五代时期,随着商业活跃,城市的富强,市民阶层兴起,能够供应日常有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宋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加强,A、C项不符合史实。宋朝重文轻武,D项与题意相反,故答案为B。5.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答案C解析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6.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转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训练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忱C.使社会素养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答案B解析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转变命运”说明激发了人们求知的热忱。7.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学事业进展的因素有()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宽敞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回忆教材学问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推动中国科学事业进展的因素。故选A。8.“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进展科技文化 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开学术问题政治化 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避开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月。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教学,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生疏主要借鉴苏联阅历。1953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1959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头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需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要防止简洁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50年月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缘由是()A.“左”倾思潮消灭 B.“一五”方案完成C.中苏关系恶化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外交环境影响国家的训练进展。1953年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苏联学习,因此“历史教科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20世纪50年月末60年月学校苏关系恶化,中国渐渐摆脱对苏联的迷信,“必需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A、B、D三项不是主要因素,故答案应为C。10.下表中新中国训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由于()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同学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4.1倍1432万人6.9倍学校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训练事业B.确定了训练要面对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进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训练答案A解析接受排解法,关键信息:1965年,依据所学学问,B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月;C项提出于1995年;D项实现于20世纪末。11.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一般高校。……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D.“在改革开放深化开放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答案B解析要选出“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的选项,关键是时间“1977年”,此时打倒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而“文化大革命”时期,高校停止招生,1977年恢复高考,让这些人可以参与高考,故B项正确。12.邓小平提出“训练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并指出“忽视训练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训练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进展的训练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训练“211工程”方案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邓小平自告奋勇抓训练”指的是1977年“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开头整顿训练,与其相关的历史大事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择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消灭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嘉奖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消灭“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缘由。(3)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答案(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2)缘由: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加;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廉价易得;宋代训练的进展(书院训练);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训练。(3)宋词富强,话本消灭,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创造形成并外传。14.山东训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训练的进展历程体现了鲜亮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语》中记载了很多的孔子训练言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当仁不让于师”。材料二山东高校堂(今山东高校)是我国第一所省立高校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高校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同学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如图为“山东高校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育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训练的相关信息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同学数(单位:万人)学校中学高等学校学校中学高等学校1949年2747666411933.891.771998年344804635303(含两所民办高校)951571.551.4——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1)材料一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训练主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山东高校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高校堂的创办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训练的主要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答案(1)主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奋学习;独立思考。(2)特色:留意聘请西方老师,把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才培育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意义: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育了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