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计时双基练2_第1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计时双基练2_第2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计时双基练2_第3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计时双基练2_第4页
【名师一号】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调研试题:计时双基练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时双基练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争辩》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解析A、D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刺史只监督地方官。C项是错误的表述。B项符合史实,也符合“转折”的含义。答案B2.(2021·黑龙江模拟)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其次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8斛。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秦汉时期实行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把握用人权 D.实现选贤任能解析题干汉代官秩分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下的官僚政治,官吏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其任免权把握在皇帝手中,故君主把握了用人权,C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由此可排解A、B、D。答案C3.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反B.汉初丞相位高权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丞相才赦免邓通一事充分说明白这一点。故选B。答案B4.据《新唐书》卷46《百官志》记载: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唐代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凸显宰相位高权重地位B.利于解决皇帝和宰相的分歧C.强化皇权对相权的把握D.借助强化相权加强君主专制解析材料大意是:为了把握相权,皇帝渐渐使用一些资格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把握。故选C项。答案C5.(2021·衡水中学模拟)《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某重要部门“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订正违阙”。该部门最可能为()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解析从材料中的“献纳”“订正违阙”,可以看出属于国家重要部门机构,且有驳回的权力,依据隋唐时期三省职能推断,属于门下省的职能。答案B6.(2021·衡水中学模拟)下图是唐、宋时期中心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示意图。某学习小组在观看了这两幅示意图后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唐朝中心机构示意图宋朝中心机构示意图A.宋代的中书门下等同于唐代的尚书省B.宋代对皇权的制约与唐朝相比在强化C.中心机构分权由程序化进展到职能化D.唐宋中心机构分权都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唐代在行政事务的处理上是拟旨——审批——执行,体现的是程序上的分权,宋代是财政、行政、军事三部门相互独立,体现的是职能上的分权,C项正确。宋代的中书门下不管理户部和军事,这与唐代的尚书省的管辖范围明显不同,A项错误;宋代皇帝直接处理财政、行政、军事等事务,三个部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对皇权的制约比唐代是弱化而不是强化,B项错误;宋代的职能化分权形成了相互扯皮、推诿的局面,降低了行政效率,D项错误。答案C7.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明白()A.郡县制因不利于统治而被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C.中心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把握D.中心与地方间的冲突得到消退解析漫画中的信息是代中书省去管理地方,这是元代的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把握,故选C项。A、B两项与漫画的主题不符;D项叙述错误,中国古代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始终没有消退。答案C8.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分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A.肯定程度上削减了选官的任凭性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淌制度化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宝等级的世袭解析本题考查同学正确对比分析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的异同。从题干生疏到强调九品中正制的“区分人物,第其高下”的作用,B、C、D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答案A9.(2021·石家庄质检二)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八月下诏:“诸道法司参军,皆以律疏试判”,并形成制度。宋神宗时,科举考试增加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苏东坡也曾表示:“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这说明宋代()A.文官政治日趋成熟 B.明法慎行,德主刑辅C.行政权司法权合一 D.政治清明,法律健全解析考查了同学阅读材料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材料强调了宋代在官员考察、选拔中重视法律学问的考核,显示了宋代文官政治日趋成熟;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选A。答案A10.(2021·衡水中学模拟)《通典》中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由此推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加强中心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提高官员文化素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制度是隋朝开头实行的科举制,A、C两项并不是科举制的影响,排解;B、D两项都属于科举制的乐观影响,依据材料“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可以看出是加强中心集权,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无关,正确选项应为B。答案B11.(2021·长春模拟)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担当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减弱解析由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可以看出内阁是介于皇帝与其他官员之间的,内阁成员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但要担当宰相的罪责,这就不利于部门间的协调。答案A12.(2021·天津六校模拟)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心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演化特征及趋势的归纳推断。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都以加强君主权力为核心。体现了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21·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中心监察机构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一部分在中心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心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贞观六年(632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材料三宋初统治者生疏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赐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材料四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竣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朱元璋还制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消灭的背景和目的。(12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8分)(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我们今日在反腐倡廉中应吸取古代哪些教训。(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第(1)题概括时可以从中心、地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背景则要考虑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第(2)题这几个朝代的基本做法就是利用较优厚的待遇和严刑峻法来达到反腐败的目的。第(3)题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俸禄达到合理程度,加强人的思想建设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在中心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建立后,中心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始终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减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立清廉典型)。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化。(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猎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贵,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化到最终,最终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与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材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打算——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训练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试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头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头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缘由。(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生疏。第(1)题,据材料和所学学问,从选拔方式、标准等方面归纳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其取消缘由从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弊端及消极影响方面归纳。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提炼科举制的影响,围绕人才选拔、平民入仕途径、封建统治、中心集权及文化进展等方面归纳。第(3)题,主要依据材料的信息,指出决策,理由合理即可。答案(1)内容:在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分九等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缘由:权贵子弟在评定中占据优势,一些“中正”徇私舞弊,选官最终被权贵所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