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24文言句式
(2021•全国乙卷)翻译文中句子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
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敕
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
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
冷挛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喀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药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
起来。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株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
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
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
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
“于二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
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十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十动词”。
例如: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速,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
译成被动句。例如: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
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
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二指的是刘兰芝,
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三、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发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
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
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4)对话省
如:(或于)日:‘独乐乐,与人乐乐,敦乐?’
(王)日:'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
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泰,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6^分句的省略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真。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跻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俎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
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于怀。《赤壁赋》——我的心,段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
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固定句式
1.“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
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
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其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
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
2.“……有所…………无所……”
译: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
4.“……之谓也”“其……之谓也”
此句式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谓也”翻译为“说的就是……啊",“其……之谓”中
“其”表推断,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5."..有以....""....无以...."
译为“有什么可拿来”或“有用来……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拿来”或“没有用来……的(办法)”。
5.“得无……乎”
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吧”。另外,“得无”中的“无”有时还换成“微”或“非”,
构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
义也不变。
7.“尤乃..乎”
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
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
8.“不亦……乎”
译为:“不是(不也是)……吗?”“难道不是(不也是)……吗?”
9.“何(奚、恶、安)……为”"何以……为”
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用得着……呢”。
10.“何乃……”
译为:为什么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
或“有什么……的呢”。
13.“唯……是..”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的宾语,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
“只是”或者“一定”,而助词“是”是宾语前直的标志,不译。立现代汉语成语中的唯利是图、唯
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
14.独..乎
译为:难道……
15.……庶几……欤?
表示揣测,可译为“……或许(大概,差不多)……吧?”
16.a...我?
译为:“难道……吗?”
17.“席……乎”“其庸……乎”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18.“……见……”“见……于……”
表被动。
19.”....为....”“为....所....”
表被动。
20.M……敦与..”“与……敦……”
“孰”字,作疑问代词为常见的现象,用“哪”或“哪个”对译。如:
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
这时,“敦"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一般对
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如:
21.....抑(抑或)....
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或是于
22.其……其……?
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23.盍
译为“何不”
24....无....
译为“无论”“不管”
易错点【01】不明特殊句式的规则。
特殊句式有固定的规则,要熟记,在翻译中如果出现要套用。
易错点【02】固定句式积累少。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如果积累少,翻译时无从下手,所以平时要注
意积累。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人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皆迸山泽,不可禁制。汉主刘禅伐群臣会议,或以为目
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光禄大夫谯周以为:“迨
政不殊,魏能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
于艾。
(节选自《资治通鉴•邓艾奇兵度而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治政不殊,魏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人亦加也。世宗征淮,朴
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
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选自《新五代史-列传十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
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日: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
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
岂不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2)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
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若夫公诗之体格,位置当在大历以后、长庆以
前诸名家间。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纯惧,上河南尹、关内侯印殁,上表自劾日:“礼,'八十月制',诚以衰老之年,变
难无常也。臣不惟生育之恩,求养老父,而怀禄贪荣,乌鸟之不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不惟生育之恩,求养老父,而怀禄贪荣,乌鸟之不若。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物也。夫爱憎而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
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兔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矮,将无为陋乎?夷之人
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吵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孚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子之乐之也,相与
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②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孚比。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
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徒。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
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
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助三。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亮日:“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
能制耳,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秋七月,以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八年夏四月,诚意伯刘基卒。初,上既相胡惟庸,
基大威.日:“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言而睑者,其如苍生何!因忧愤增疾。
十二月,致仕学士承旨宋七以孙慎坐胡惟庸党被刑,械被至京。上怒,欲诛之,皇后谏
日:“民间延一师,尚始终不忘恭敬。宋先生亲教太子诸王,岂忍杀之!且宋先生家居,宁
知朝廷事耶?”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胡蓝之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基大戚曰:“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言而验者,其如苍生何!”
(2)致仕学士承旨宋濂以孙慎坐胡惟庸党被刑,械濂至京。
J真题练)
一、(2022•安徽安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归道,弱冠明经举。长寿中累补司宾丞,仍通事舍人内供奉。久之,转左卫郎将。圣
历初,突厥默啜遣使请和,制遭左豹福卫将军阎知微入蕃,册为立功报国可汗。默啜又遭使
入朝谢恩,知微遇诸途,便与之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大备陈设。归道上言曰:“突厥
背恩积稔,悔过来朝,宜待圣恩,宽其罪戾,解辫削衽,须禀天慈。知微擅与银带,国家更
将何物充赐?望反初服,以俟朝恩。且小蕃使到,不劳大备之仪。''则天茶之。及默啜将至
单于都护府,乃令归道摄司宾卿迎劳之。默啜又奏请六胡州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则天不许。
默喷深怨,遂拘浆归道,将害之。归道辞色不挠,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
解。会有制堪默啜粟三万石、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并许之结婚。于是归道得还,遂面
尊默啜不利之扶,请加防御,则天纳焉。顷之,默啜果叛,挟阎知微入寇赵、定等州。擢拜
旧道夏官侍郎,甚多亲委。累迁左金吾将军、司膳卿,兼押千骑。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
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敬晖等讨张易之、昌宗也,遣便就
索千肺。归道既先不预谋,拒而不与。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
骤除股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中宗亲为文以祭之。子宾庭,开
元中为光禄卿。
(选自《旧唐书・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衰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
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B.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
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C.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
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D.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执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
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俟朝恩”与“像我于城隅"(《静女》)两句中的“俟”字含义相同。
B.“则天缘之”与“君尔妾亦缪”(《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C.“遂面摩默啜不利之状”与“信臣精粹陟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不
同。
D.“甚兄亲委”与“上官大夫多跑欲夺之”(《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归道劝阻朝仪。在突厥使者来京之时,归道以突厥是悔悟过失前来朝见等理由劝阻朝
廷拟用的仪式。
B.田归道不辱使命。由于武则天拒绝了默啜可汗的无理要求,田归道被拘禁,但他大义凛
然,无畏抗争。
C.田归道很有远见。归道对突厥的情况非常了解,请求加强防御,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导致默啜背叛。
D.田归道得到肯定。在敬晖等派人索要千骑讨伐张氏时,他拒绝不给;病逝后,唐中宗亲
自撰文祭奠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微遇诸途,便与之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大备陈设。
(2)归道辞色不挠,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
二、(2022•吉林四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
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
日:“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心之
下。三日三夜,过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日:“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
悲也?”彳口日:“吾三、悲月”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境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入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
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壁之急也。然则有道者之不我也,特帝王之璞未献
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注]:宜行法则浮萌越于耕农而游土危于战
忤则法术者及群臣士民之所祸也入主韭能背大臣左以越段萌之封理用乎道肯也则法术之士,
承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名。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
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狭,损不急之枝官,以
奉选练之上。”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肢解于楚。
西有教秦孝公以连什伍,燔《节》《干》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
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学矣。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君
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
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
王也。
(选自《韩非子・和氏》,有删改)
[注]近习:国君身边的人。卖重:买卖权力。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
B.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
C.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臣
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
D.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让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
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至死亡”与“虽父之不慈子”(《墨子・兼爱》)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
B.“厉王使玉人相之”和“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中的“相”含义不同。
C.“封君太众”和“今之众人”(《师说》)中的“众”的含义不同。
D.“二子之言也己当矣”与“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讲完“和氏之璧”的故事以后,接着将论宝与“法术之士”向帝王进献“法术”的相似
之处对应起来,将故事揭示的道理升华。
B.作者认为人主对于法律的态度并不像和氏之璧那般急切,而下面的大臣和游说之民讨厌
以法治国,习惯势力造成法术之道不行。
C.吴起与商鞅两人都遭到酷刑,而当今的法术之士没有像吴起、商鞅那样甘冒危险阐明自
己主张的,这是当今没有霸主的原因。
D.作者善于把丰富的内涵在直观的形式中显现,如写大臣士民有如“玉人”,他们本来是鉴
定璞玉的专家,却成为宝玉价值的否定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三、(2022•山西运城,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野,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
舆,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人息流涕,命周公旦进
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竺,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般之遗老对曰:“欲&盘庚之政。”
武王于是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货,以振穷困。封比干
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上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
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
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武王胜危,得二虏而问焉,曰:
“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日:“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一虏对日:“此则妖也,虽
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武王避席再拜之。
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赵襄子攻翟,胜左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挂饭,有忧
色。左右日:“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
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
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苏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
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崇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
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
加善持胜者以术族弱。
(节选自《吕氏春秋•览•慎大》)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
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B.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
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C.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
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D.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
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下舆”和“惠等哭,舆归营”(《苏武传》)中的“舆”含义相同
B.”而问殷之亡故”和“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中的“故”含义不同。
C.“欲复盘庚之政”和“复道行空”(《阿房宫赋》)中的“复”含义不同。
D.“赵氏其昌乎”和“其皆出于比乎”(《师说》)中的“其”含义和用法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王战胜了商,进入殷都,还没有来得及下车,就分封了黄帝、尧、舜的后代;下了
车,就分封了大禹、成汤的后代,初步稳定了政权。
B.周武王虚心听取意见,采取盘庚之法,实行宽缓之政,救济贫困者,释放挽救罪人,表
彰尊重贤人,分封赏赐有功之臣,以满足民众欲求。
C.周武王向商的两个俘虏询问商有无怪异之事,他们的回答一者关乎天象,一者关乎人事,
周武王以后者言为贵,连拜两次以表示恭敬。
D.赵襄子攻打翟国取得胜利却有所恐惧,认为赵氏品行蓄积得不厚,如此顺利恐怕遭遇祸
殃,孔子听到这件事后打听赵氏昌盛了没有。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
<2)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
四、(2022•山西怀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正月己巳,边吏言契丹泛使且至,朝廷为之阡食,历选可使敌者。群臣皆惮行,
宰相吕夷简举右正言、知制诰富弼。入对便殿,叩头日:“主忧臣辱,臣不敢害其死!''上为
动色。二月辛未,授弼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弼曰:“国家有急,惟命是从,不敢惮劳,
臣之职也,奈何逆以官爵赂之?“用辞不受。七月,弼自契丹还奏,笑授吏部郎中、枢密直
学士,又辞不受。癸亥,弼哥以议和事往。先是,吕夷简当国,人莫敢抗。弼数论事侵之,
吕夷简恨,因荐弼使契丹,欲因事罪之。馆阁校勘欧阳修上书,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留之,
不报。而弼受命不少辞。自初奉便,闻一女卒;再奉使、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
不发而焚之,目:“徒扰人意耳。”九月乙巳,弼等还。十月丙午,富弼为翰林学士。弼言于
上日:“增金币与敌和,非臣本志也,特以朝廷方讨元笑,未暇与彼角。故不敢以死争耳,
功于何有,而避敢受赏乎?愿陛下益修边备,无忘国耻。''卒辞不拜。三年三月甲午,枢密
副使、右谏议大夫富弼改为资政股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弼时再上章辞所除官日:“生昨奉
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两朝使臣昔所讳言者臣皆言之以故得详知其情
抵彼惟不来,来则未易御也。愿就廷勿以既和而怠之。臣今受赏,彼一旦渝盟,臣不惟蒙朝
廷斧保之诛,天下公论,其谓臣何?臣畏公论,甚于斧俄。愿收新命、则中外之人必曰:'使
臣不受赏,是事未可知。其于守备,决不敢懈弛。'非务饰小廉,诚恐误国事也。“上察其
意坚定,特为改命焉。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昨奉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两朝使臣/昔所讳言者/臣皆言之/以
故得详知其情状
B.臣昨奉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两朝使臣/昔所讳言者/臣皆言之/以
故得详知其情状
C.臣昨奉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两朝使臣昔所讳言者/臣皆言之;以
故得详知其情状
D.臣昨奉使契丹/彼执政之官/汉使所未尝见者/臣皆见之/两朝使臣告所讳言者/臣皆言之/以
故得详知其情状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敢爱其死”和“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中的“爱”含义不同。
B.“固辞不受”和“独夫之心,FI益骄固”(《阿房宫赋》)中的“固”含义不同。
C.“弼再以议和事往”和“凡再变矣”(《项脊轩志》)中的“再”含义相同。
D.“吕夷简当国”和“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当”含义相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逐一筛选出使契丹的使臣,然而很多朝臣不敢担负此次出使任务,富弼却勇担重任,
不吝生死。
B.欧阳修欲引用颜真卿出使李希烈被杀的事上书阻止富弼出使契丹,然而奏章最终没有呈
递给皇帝。
C.顾及朝廷当时的困境,富弼选择增币求和;还朝后,他不敢居功,劝皇帝整饰边防军备,
不忘国耻。
D.富弼多次拒绝朝廷的赏赐,他希望通过使臣没有被赏赐来警示朝野:结果未定,对契丹
的防备不可懈怠。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有急,惟命是从,不敢惮劳,臣之职也,奈何逆以官爵赂之?
(2)彼一旦渝盟,臣不惟蒙朝廷斧钺之诛,天下公论,其谓臣何?
五、(2022•山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太宗贞观八年冬十一月甲申,吐蕃赞普弃宗弃赞遣使人贡,仍请婚。吐蕃在吐谷浑西
南,近世浸强,蚕食他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其王称赞普,件不言姓,
王族皆曰论,宦举皆日尚。弃宗弄贽有勇略,四邻畏之。上遣使者冯德遐往慰抚之。十二年。
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宇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
奉表求始,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
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贽遂发兵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
北,民畜多为吐蕃所掠。吐蕃进破白兰诸羌,帅众二十余万屯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
迎公主。寻进攻松州,败都督韩威。羌酋以州叛归之。连兵不息,其大臣谏不听而自缢者凡
八辈。(秋八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
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吐蕃攻城十余日,牛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
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上许
之。十四年冬闰十月丙辰,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以请婚,上许以文
成公主妻之。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于吐蕃。贽普大喜,见道宗,尽
子婿礼,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国人皆
以捕涂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亦渐苓其猜暴之性,遣子弟入国学,受《诗》《书》。
二十三年。上以吐蕃赞普弄赘为骑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赞普致书于长孙无忌等,云:“天
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B.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C.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D.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俗不言姓”和“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中的“俗”含义不同。
B.“宦族皆曰尚”和“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中的“族”含义不同。
C.“吐谷浑皆尚公主”和“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尚”含义相同。
D.“亦渐革其猜暴之性”和“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中的“革”含义相同。
D.郡王,古代爵位,在唐代,太子儿子、亲王儿子、大臣、节度使等皆可以封郡王。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在吐谷浑西南,国王称赞普,习惯上不称姓,王室都称“论”,官宦人家都称“尚”,
国王弃宗弄赞很有勇气胆略。
B.弃宗弄赞在向唐朝请求和亲遭到拒绝后,出兵进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招架,逃到青海
北部,百姓和牲畜多被吐蕃抢掠。
C.吐蕃打败白兰各羌族部落,羌族酋长率领本州军民背叛吐蕃,归附唐朝。因连年战争,
吐蕃有很多大臣在劝阻国王失败后自杀。
D.唐太宗同意让文成公主嫁给弃宗弄赞,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弃宗弄赞渐渐改变了猜忌
暴虐的性格,派遣子弟到唐朝的学校学习《诗》《书九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
(2)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考向24文言句式
(2021•全国乙卷)翻译文中句子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
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日:“敕
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
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
冷挛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答案】
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解析】
(1)关键词句:“既”,已经;“断”,处理;“复断之以法”,状语后置句;“忿”,
愤怒;“信”,信用。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
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
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
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
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
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
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
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
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凝、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盂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
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
起来。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
来表示,一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
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
被动。“于”可译为“被二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
“于二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
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膨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哽)+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劫)(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于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
译成被动句。例如: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现:“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
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
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
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三、省喀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
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
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⑷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日:'不若与人J”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
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喀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
①杞子向郑使(人)告于泰。(《左传.翁之战》)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6、分句的省略例如: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旗一跃,不能十步;雪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劫+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功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跻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俎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
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于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
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陌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受定语+者”,如:“求人可便报秦老,未得(《史记.廉颇菊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贷款担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布草行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场地租赁合同终止及教学资源共享协议4篇
- 2024版区域公司运营合作合同版B版
- 货币金融学: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2025年度企业年会场地借用及服务保障合同范本3篇
- 个人机械租赁协议书(2024版)
- 2024资金担保协议范本
- 专业木工班组2024年施工分包合同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幼儿教师干预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研究 论文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 材料设备验收管理流程图
- 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承诺书范文(通用5篇)
- (完整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年最新版)
- 第8期监理月报(江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