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1)(原卷版)_第1页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1)(原卷版)_第2页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1)(原卷版)_第3页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1)(原卷版)_第4页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1)(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拔高测试卷(一)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下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是: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将五星红

旗确定为国旗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电影《长津湖》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了国家安全。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巩

固政权的措施还有

A.《共同纲领》的通过B.进行“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D.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

动的共同作用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

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5.一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印证了毛泽东在1950年曾说过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战争是中国人民站

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场战争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6.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7.“发展生产的人为障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性提高,因此,1952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

佐证

第1页共7页.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8.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C.三大改造D.“大跃进”运动

9.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推行B.计划经济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改革开放的深化

10.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

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11.1956年,我国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

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出现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2.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调动了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B.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3.1978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

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D.中共十三大

16.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第2页共7页.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九大的召开

17.下面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表(部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8219831984

时间

年年年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30000353433872840712

A.土地改革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8.《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A.合作改造农业生产B.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

C.稳定企业国企改革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召开中共十四大

19.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21.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第3页共7页.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

C.D.“”

2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A.“求同存异”方针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A.“一国两制”方针B.八项主张

C两岸直接“三通”D.“九二共识”

24.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A.《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B.《袁隆平:东方“稻神”》

C.《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D.《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25.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大国工匠B.飞天之梦C.能源安全D.网络强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民族工业在恶

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

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

材料二“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第4页共7页.

材料四建国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面对外

国资本的入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分)

2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相应问题。(14分)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

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

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王进喜(1923—1970)

第5页共7页.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

何借鉴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4分)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4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2分)

28.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

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

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4分)

材料二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

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

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

材料三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

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

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