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3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2、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蓝田人3、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B.中央集权已经过时C.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违背历史潮流D.秦的暴政5、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6、【题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几个王朝的历史不能进行类比的是()A.秦朝B.唐朝C.北宋D.元朝7、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D.历时2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成功推翻东汉统治8、到2013年底;中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正式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届时覆盖区内定位精度达到10米。古代四大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的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造纸术D.火药9、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鱼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A.郑国渠B.灵渠C.白渠D.都江堰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____。11、(1)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思想领域中_____的局面,其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是_____和_____(2)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名著是《_____》(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5)被尊为“书圣”的是_____(6)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7)请写出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8)请写出两汉时期出现的两个清明治世_____、_____12、(辨析改错,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2分)13、【题文】(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14、____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____,联合800多个部落在____击败商朝军队,____自焚,商朝灭亡。____建立周朝,定都____,史称____。15、历史上的“战国七雄”指的是齐、______、秦、______、______、魏、韩七个国家。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朝代)开始。17、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1)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出土的粮食作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的国家(2)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________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_________式房屋里(3)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的战役是____________(4)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5)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________(6)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极大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的战争是________(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中国原始传说时代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称为“禅让”。()19、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掌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御史台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20、()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继承了辛弃疾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加雄奇阔大。21、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其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______(判断对错)22、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县令,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2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刺史管理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2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经济篇。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二制度篇。

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②据材料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探究三文化篇。

③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启示篇。

④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25、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创建于哪个朝代?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2)科举制的进步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6、材料一:隋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南北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分别是什么?

(2)隋炀帝从涿郡乘龙舟到余杭“南巡”,会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运河段名称)

(3)你是否同意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为什么?27、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二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1)根据材料一;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

(3)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1题,共10分)28、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9、请列举出本册教材以少胜多的3个战役的名称。30、请简答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政策及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试题分析: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而且还规定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还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活埋。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因此在儒家思想的态度上两位帝王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是两个皇帝都实行了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防止外族入侵,维护了国家统一。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答案】D2、B【分析】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他们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B3、B【分析】略【解析】B4、D【分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析】D5、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看到题文中“火烧圆明园”就可以知道“文明人”就是指英法联军,因为,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解析】【答案】C6、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秦朝;唐朝、元朝三个朝代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统一王朝,北宋时期出现了民族政权长期并立的状况,国家未实现统一,题目中不能进行类比的是C项北宋。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解析】【答案】C7、D【分析】略【解析】D8、A【分析】略【解析】A9、D【分析】略【解析】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秦始皇陵兵马俑【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秦朝杰出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1、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新旧社会的交替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于是纷纷著书立说,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儒家学派的另外一个代表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故填: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2)本题主要考查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故填:蔡伦。(3)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填:《齐民要术》。(4)本题主要考查了《史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主要史事,体例完备,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故填:《史记》。(5)本题主要考查了王羲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填:王羲之。(6)本题主要考查了张仲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填:张仲景。(7)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汉末年以少胜多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200年,袁绍率大军十万,进攻曹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后来曹操袭击袁军屯粮,火烧全部粮草,然后趁袁军军心动摇,大败袁军。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双方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都是以弱胜强的战役。故填:官渡之战;赤壁之战。(8)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汉时期出现的清明治世。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填: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解析】(1)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2)蔡伦。(3)《齐民要术》。(4)《史记》。

(5)王羲之。(6)张仲景。(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8)文景之治;光武中兴。1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状况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教材知识,能够从材料中准确找到错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所以题目中所说“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这种表述是错误的。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解析】【答案】在风雨交加的一个夜晚,山顶洞人的火种不慎被雨水浇灭了,他们懊悔不已:以后他们又不得不生吃食物了(1分)理由:因为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1分)13、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解析】【答案】A14、公元前1046周武王牧野商纣王周武王镐京西周【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周灭商朝及西周的建立;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15、略

【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

故答案为:

楚;燕、赵.

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诸侯国.【解析】楚;燕;赵16、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填写:商朝。【解析】商朝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的知识。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填:水稻,粟。(2)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根据所学,南方潮湿炎热,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故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故填:干栏式,半地穴式。(3)本题考查的是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故填:涿鹿之战。(4)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填:齐桓公。(5)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都的知识。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填:殷。(6)本题考查的是长平之战的知识。依据题干信息“战役”“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此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故填:长平之战。(7)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填:商朝。【解析】(1)水稻,粟。(2)干栏式,半地穴式。(3)涿鹿之战。(4)齐桓公。(5)殷。(6)长平之战。(7)商朝。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8、√【分析】【分析】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部落首领选举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采用“禅让制”的首领是:尧、舜、禹。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相关知识点。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边远地区,设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区统辖。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20、×【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苏轼是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21、√【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22、×【分析】【分析】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点评】需要学生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记忆。23、×【分析】略【解析】F四、材料题(共4题,共32分)24、略

【分析】

本题以创新为主线综合考查了唐朝农业生产;诗歌与元朝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事例是出现了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和用于灌溉的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②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反映了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创立行省制度。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③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

故答案为:

①出现了用于耕作的曲辕犁和用于灌溉的筒车。

②开创省制(设立行省);宣政院。

③诗歌。

④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25、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正式形成以及科举考试常设的主要科目.科举制度创建于隋朝;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进步作用.科举制便于选拔人才;增强了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地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创立,并分析其创立与产生的影响.【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

(2)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故答案为:

(1)隋朝;明经科和进士科.

(2)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自由报考,可不断更新便于选拔人才,增强政府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地前途的自信和热情;赋予社会革新与创造精神.2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起始点。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运河。(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的河段。隋大运河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故隋炀帝从涿郡乘龙舟到余杭“南巡”,会经过。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本题主要考查了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结合材料二的信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以得出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是肯定的作用。他认为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后代人受益匪浅,虽然隋炀帝巡游大运河有腐化行为,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功大于过,我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解析】(1)北京;杭州。(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同意皮日休的观点。他既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也否定了隋炀帝利用大运河进行巡游,激发了人民的反抗情绪。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一“解决君相之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相关知识。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政,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样,中央各部的官员和地方军政首脑都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权达到了顶峰。(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开始,到明朝君主集权逐步加强,清朝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达到顶峰。【解析】(1)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使皇权达到了顶峰。(或加强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

(3)我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皇权不断加强。

五、辨析题(共1题,共10分)28、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之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