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的苗尖端将向上直立生长,而丁的苗尖端将向左弯曲生长B.若b=e+f,且e<f,说明向光侧部分生长素被分解了C.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D.若e=f,且丁向光弯曲生长,则植物向光生长还可能与其他物质有关2、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1,散热量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量为a2,散热量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从30℃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C.从30℃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D.人处于寒冷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23、已知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若给某健康成年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通过静脉输人两种溶液各50mL,则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两种溶液均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量会有所增加C.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都需要载体参与D.输入的一部分水及Na+会排出体外4、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环境温度降低,散热量减少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5、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A.寄生B.领域行为C.食物D.天敌6、研究者对大豆和禾草进行单种和混种实验。每个盆中种植的禾草个体数为0~4株;大豆为0~8株。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

注;横坐标表示两种植物在同一个盆中的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豆和禾草在同一个盆中种植构成了生物群落B.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C.接种根瘤菌显著减少混种的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D.向盆中施加氮肥对混种的两种植物均无促进作用7、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态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的是应避免捕杀野生幼年个体,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杂草蓬勃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C.“去其螟螣,及其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去除虫害,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8、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合生长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鸭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可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D.水稻和红萍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9、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措施与此方向不符的是()A.喷洒农药,控制农林害虫数量B.垃圾分类,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C.禁牧休牧,加快草原生态恢复D.植树造林,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11、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的分布状况不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不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1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13、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丁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田鱼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14、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喷洒化学药剂杀死玉米熐,提高玉米产量15、陈巴尔虎草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天堂草原”的美誉,下图为陈巴尔虎草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以狐的粪便的形式流入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16、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激素调节的存在,并发现了促胰液素B.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达尔文以金丝雀虉草为实验材料,证实了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17、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18、为响应建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中国号召,我国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应该禁止对该地的开发利用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营养级别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1、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2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3、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25、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6、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7、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猴,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太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项目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是沿着其营养结构进行的。

(2)调查树懒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___________。根据树懒的生活习性推测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表格中X的含是______________。树懒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

(4)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28、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环境逼出来的“重口味”

植物通常使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但食肉植物不限于此。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土壤营养贫瘠的热带环境中,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食肉植物被迫产生了吃“荤”的本领,从而扭转了局面,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并结出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食肉植物如何对猎物进行捕获?以捕蝇草为例;它们通过释放挥发性的化合物来吸引昆虫授粉,一旦被吸引来的猎物不小心触发陷阱,捕虫夹便会闭合。值得注意的是,捕虫夹并不是一被触碰就会闭合:在捕虫夹的中间有3~5根小刺,当猎物第1次触碰到它们时,小刺会产生1个动作电位(AP),于是捕虫夹就被设置成了“准备捕捉模式”,但此时夹子并不会闭合。只有猎物在挣扎过程中短时间内再次碰到任意一根小刺,产生第2次AP时,夹子才会迅速闭合。在这个过程中,捕虫夹内的感觉细胞负责把机械反应转换成电信号,使胞内钙离子瞬间增加。当胞内钙离子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会诱发捕虫夹细胞吸水后膨大,从而引起捕虫夹的关闭。

捕蝇草的捕虫夹在捕获猎物后可以从捕获器官转变为消化器官对捕获的猎物进行分解;进而吸收和利用它们的营养。捕虫夹内的消化腺通过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来完成消化吸收:腺体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液泡以及突起的细胞膜;受到刺激后,腺体细胞的表面积增加30%,短时间内合成分泌大量消化酶。被刺激的捕虫夹在合成消化酶的同时也在生成营养转运蛋白,它们负责将分解猎物过程中释放的营养物质运入植株体内,用以补充捕蝇草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需养分。

植物之所以食肉;是为了从昆虫那里获取土壤中缺乏的元素,这是在时间长河中所进化出来的充满智慧的机制,这些机制为仿生学;农业、生物医药等很多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食肉植物通过捕食小虫等猎物获取营养,其获取的氮元素可以用于合成______等生物大分子。

(2)捕蝇草利用昆虫获得营养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步:______→捕捉昆虫→______→利用吸收到的营养来维持生长。

(3)科学家发现捕虫夹的闭合需要触发两次以上的AP;并且如果没能在闭合后触发更多的AP捕虫夹将会在15分钟后重新张开。请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此种闭合机制的意义。

(4)结合文中信息及所学知识,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①食肉植物细胞内缺乏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只能依靠捕食猎物得以生存。

②参与捕蝇草腺体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只有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

③热带环境中微生物多且代谢快;使土壤中有机物被大量分解成无机物后又被植物大量吸收,造成土壤贫瘠。

④据文中提及的捕蝇草捕食机制推测施加钙离子通道和水通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捕虫夹关闭。

(5)结合文中信息,请写出一项与食肉植物捕食或消化机制相关的应用前景___。29、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103kJ)。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植物物植食性动物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食性动物同化量463XY呼吸作用消耗9624.53.8未被利用29229.33.1分解者分解122.1微量

(1)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3)若该湖泊中的某种肉食性鱼类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欲在该湖泊某区域进行人工养殖,还需定期投放饵料。此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详解】

A;据图分析;黑暗条件下下甲的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丁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A正确;

B、若c+d=e+f,且e

C;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C正确;

D;若e=f;且丁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植物向光生长可能还与其他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B。2、D【分析】【分析】

体温恒定的原因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所以在0℃时,a1=b1,在30℃时,a2=b2。

【详解】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

B;低温下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增加产热;所以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正确;

D、与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与外界温差大,散失的热量多,所以产热也多,由于人体温恒定,所以a1=b1>a2=b2;D错误;

故选D。3、B【分析】【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详解】

A;输入的两种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

B;由于输入的是等渗溶液;因此不会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即不会导致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肯定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

D、输入的Na+以及一部分水会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4、D【分析】【详解】

A;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项错误;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项错误;

C;环境温度降低;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增大,散热量增加,C项错误;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尿量减少,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易错选C项,环境温度降低,虽然机体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但由于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增大,所以散热量增加;受到冷的刺激,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从而使体温保持稳定。5、B【分析】【分析】

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调节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内源性调节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详解】

ACD;外源性调节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天敌)等;ACD错误;

B;内源性调节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领域行为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故选B。6、B【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

【详解】

A;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大豆和禾草都是植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生物,A错误;

B;根据题中图示可知;可知接种根瘤菌能够显著提高单独种植的大豆产量,B正确;

C;据图可知;未接种根瘤菌,大豆不能生长,接种根瘤菌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会增加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C错误;

D;向盆中施加氮肥对大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B。7、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

A;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年龄组成,A错误;

B;农田中的各种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阳光、空间等自然资源,B正确;

C;“去其螟螣;及其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去除虫害,实现增产,体现的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

D;“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D正确。

故选A。8、C【分析】【分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

A;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

B;由题意分析可知在稻-鸭-萍共作;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中存在两条食物链:稻→有害昆虫→鸭、红萍→鸭,所以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正确;

C;鸭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错误;

D;水生植物红萍适合生长于荫蔽环境;能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稻和红萍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D正确。

故选C。9、A【分析】【分析】

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详解】

A;喷洒农药能短暂控制害虫数量;但是由于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害虫反而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害会再次发生,而且农药为化学防治,会污染环境,A错误;

B;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了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利用,B正确;

C;禁牧休牧;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扰,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C正确;

D;植树造林;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0、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乙两种群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稳定。

【详解】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A正确;

B.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趋于动态平衡,D错误。11、A:B:D【分析】【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其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

B.通过研究当前植物空间上的组合来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错误;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BD。12、A:C【分析】【分析】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即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因此需定期投放饵料等增大环境容纳量,B正确;

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错误;

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D正确。

故选AC。13、A:B:C【分析】【分析】

图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戊为大气中的CO2;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⑤⑥为捕食。

【详解】

A;图1中的水稻为生产者;鸭为消费者,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故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乙(丙),A错误;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可以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故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实现了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错误;

C;结合图1中的食物关系;构建部分与鱼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杂草→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动物→田鱼,田鱼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

D、图2中,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故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为捕食;在生物之间的摄食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ABC。14、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主要应用于提高农畜产品产量和控制有害生物,需要考生熟记信息的种类及功能。

【详解】

A;延长对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是利用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A符合题意;

B;人工控制作物的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是利用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模拟性外激素的作用,属于化学信息,C符合题意;

D;利用农药杀死害虫不属于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15、A:B:C【分析】【分析】

图示表示陈巴尔虎草原上几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捕食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捕食食物链,即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

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是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错误;

C;狐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狐同化的能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ABC。16、A:B:C:D【分析】【分析】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感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3;激素调节的发现史: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使一个顽固的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物质促进胰液的分泌,取名叫做促胰液素。

4;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详解】

A;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斯他林和贝丽斯通过实验证明,A正确;

B;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运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B正确;

C;达尔文的实验用不透光的锡箔将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尖端罩住;则直立生长,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C正确;

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本题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能量流动的特点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需要考生熟记生物学上各种知识的发现。17、B:C【分析】【详解】

A错误,“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不符合生物学原理。D错误,如果“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增多。18、A:B:D【分析】【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

A;为了保护该地的生态系统;人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A错误;

B;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B错误;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C正确;

D;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因为增加了生物的种类;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9、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20、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3、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4、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25、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6、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综合题(共3题,共18分)27、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蜘蛛、跳蝻等。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信息传递的作用:对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对于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树懒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其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树懒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因此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竞争和互利共生。由于树懒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可以形成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

(3)表中GP=X+R,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则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乙为第一营养级,丁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丙为第四营养级,树懒是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即表格中的丁。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5.0×102kJ/(m2.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2.6×102kJ/(m2.a),能量传递效率=[(12.6×102)÷(105.0×102)]×100%=12%。

(4)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样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