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0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山茶油中含有柠檬醛76克,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柠檬醛含有的元素是()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判断2、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须预先在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的是()

A.红磷;木炭。

B.石蜡;铁丝。

C.硫磺;铝箔。

D.铝箔;铁丝。

3、“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是2015年世界水日的中国宣传主题.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B.洗菜的水用来烧花C.禁止使用农药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D.用工业废水浇地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制氧气B.粉碎矿石C.煤的综合利用D.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5、铝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的下列性质中,属于铝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铝表面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B.铝具有导电性。

C.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铝很轻。

6、(2009•南汇区二模)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2B.Zn+H2SO4═ZnSO4+H2C.HCl+Ca(OH)2═CaCl2+H2OD.3Fe+2O2Fe3O4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倾倒液体B.

滴加液体C.

用药勺取用粉末D.

读取液体体积8、若将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10%的硫酸混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200gD.混合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9、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同稀盐酸,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生成氢气质量相同,铝有剩余B.生成氢气质量镁比铝多,铝有剩余C.生成氢气质量镁比铝少,铝有剩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氢氧化钙在80°C时的溶解度为x克,20°C时Ca(OH)2溶解度为y克,取8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a克蒸发掉w克水后,再恢复至80°C,滤去折出固体,滤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z%,则x、y、z的关系正确的是()A.x>y>zB.y<z<xC.Z<x<yD.y>z11、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是混合物。

B.海水是纯净物。

C.海水是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

12、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制备硫酸锌的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

B.氢氧化锌和氯化钠作用。

C.氢氧化锌和稀硫酸作用。

D.硝酸锌和硫酸钠反应。

13、将5克由CO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生成CO2,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10克白色沉淀;由此,可推知原混合气体()

A.CO为2.8克。

B.O2可能为2.2克。

C.O2可能为1.6克。

D.CO为3.3克,O2为1.7克。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②2个氧原子____

③缺少____元素会患贫血症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____

⑤3个硫酸根离子____⑥五氧化二磷____

(2)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干冰B.氧气C.氮气D.大理石。

①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②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

③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___;④用于实验室制CO2的原料之一是____.

(3)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水,④液态氧,四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15、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____个原子核,____个质子.

(2)一个Mg2+共有____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____.16、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

(2)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所对应的离子符号为____.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写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____.(写一条)17、联系日常生活;举例富含营养的食品.

(1)富含糖类的食品如____;

(2)富含油脂类的食品如____;

(3)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____;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____,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____;缺乏____,会引起坏血病.18、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填化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填物变)?

①蜡烛熔化____

②水结成冰____

③木炭燃烧____

④铁生锈____

⑤金属导电____

⑥从空气中分离氧气____

⑦气球爆炸____

⑧汽油挥发____.19、下列化学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于在潜水艇里作供给氧气的反应是____,其优点是____

A.氯酸钾氯化钾+氧气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D.硝酸水十二氧化氮+氧气.20、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操作1是____,固体A的成分____,固体C是____,滤液1和滤液2中溶质相同,该溶质是____.

(2)加入物质a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

(3)要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___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的质量.21、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2、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____(判断对错)2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4分)24、请用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燃煤炉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

(2)铁制品用稀盐酸除锈,稀盐酸过量,伤了铁制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科普阅读题(共1题,共2分)25、<1>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燃烧的现象;请你说明发生了什么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

(1)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

(2)氧气浓度的大小:____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__

<2>分析下列三组化学反应;并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示例: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铁还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SO2和H2O.说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不同.

(1)当碳与氧气质量比为3:4时,反应生成CO,当碳与氧气质量比为3:8时,反应生成CO2.____

(2)在140℃时,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乙醚和水,170℃时,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和水.____

(3)硫燃烧生成SO2,但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生成220g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柠檬醛中含碳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和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柠檬醛中含氢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76g柠檬醛-柠檬醛中含碳的质量-柠檬醛中含氢的质量=柠檬醛中含氧的质量,进而得出柠檬醛中所含的元素.【解析】【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柠檬醛中C;H、O的质量分别是。

C:220g××100%=60g;

H:72g××100%=8g;

O:76g-60g-8g=8g;因此柠檬醛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B.2、D【分析】

A;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会炸裂瓶底;

B;石蜡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炸裂瓶底;

C;硫磺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不会炸裂瓶底;

D;铝箔和铁丝燃烧时生成物溅落易炸裂瓶底;需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故选D.

【解析】【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燃烧时若生成物溅落易炸裂瓶底需在集气瓶底部放细沙.

3、B【分析】解: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错误;

B;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故正确;

C;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作物就不会生长,所以严禁施用农药、化肥不合理,故错误;

D;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壤;故错误;

答案:B

A;根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解答;

B;根据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解答;

C;根据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农作物就不会生长解答;

D;根据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会污染土壤解答;

本题考查保护水资源,应对水短缺.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水短缺.如生活用水尽量重复利用,节约了水,有利于应对水短缺.【解析】【答案】B4、C【分析】解:A;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煤的综合利用有新物质: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化学变化是饱和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物理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二者本质区别为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关系分析判断,主要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解析】C5、C【分析】

A;铝表面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是物质的颜色范畴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B;铝具有导电性是铝的固有特性;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C;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过程;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铝的化学性质;

D;铝很轻是与铝的密度较小有关;应该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故选C

【解析】【答案】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酸碱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据此分析解答;

6、D【分析】

A、碳和氧气反应时的条件是点燃,正确的方程式为:C+O2CO2;故A错误;

B、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需要加气体符号,正确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B错误;

C、该方程式没有进行配平,正确的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故C错误;

D;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A;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进行分析;

B;根据生成物中的气体需要加气体符号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BD【分析】【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注意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C;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解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②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要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

B;使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注意滴管要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C正确;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ABD.8、AC【分析】

A;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是中和反应,故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在发生中和反应时是按照80:98的关系进行反应的,而所给的纯净的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比例1:1,可知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反应后的溶液的pH>7,故B错误;

C;反应前的溶液质量是100+100=200克;反应后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也是200克,故C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在发生中和反应时是按照80:98的关系进行反应的,而所给的纯净的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比例1:1,可知氢氧化钠过量,反应后的溶质除了生成的硫酸钠,还有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AC.

【解析】【答案】A;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的过量和不足问题进行分析.

9、AC【分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铝跟等质量的相同稀盐酸制取氢气,铝最后产生的氢气多,进行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A;根据方程式可以算出相同质量的镁、铝跟足量的稀盐酸制取氢气;铝最后产生的氢气多,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同,铝有剩余,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可以算出相同质量的镁、铝跟足量的稀盐酸制取氢气;铝最后产生的氢气多,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以算出相同质量的镁、铝跟足量的稀盐酸制取氢气;铝最后产生的氢气多,所以生成氢气质量镁比铝少,铝有剩余,正确;

D;可以根据方程式可以算出相同质量的镁、铝跟足量的稀盐酸制取氢气;铝最后产生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AC10、CD【分析】【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解析】【解答】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x<y,8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0%=z%,z=,故x-z=x-==>0;故x>z

所以z<x.

故选CD.11、BC【分析】

海水中除含水外;还溶有较多的氯化钠等物质.

A;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海水中除含水外,还溶有较多的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海水中除含水外,还溶有较多的氯化钠等物质,故不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海水中主要成分是水,氯化钠等物质均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海水中并不是每一种溶质都达到了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A;根据海水的成分和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海水的成分和纯净物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结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2、CD【分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位于氢的前边,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氢氧化锌和氯化钠的组成中不含有硫酸根;无论反应与否,都不会生成硫酸锌.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锌和稀硫酸起中和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硝酸锌和硫酸钠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沉淀、水生成,反应不能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解析】【答案】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锌和氯化钠的组成分析;

C;根据酸与碱起中和反应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13、BC【分析】

设生成10克的碳酸钙沉淀需要二氧化碳x;

CO2+Ca(OH)2=CaCO3↓+H2O

44100

X10g

=

X=4.4g

生成4.4克的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为y;氧气为z

2CO+O22CO2

563288

Yz4.4

==

y=2.8gZ=1.6g

当一氧化碳为2.8克时;氧气就是2.2克;

当氧气是1.6克时;一氧化碳就是3.4克.

故选BC.

【解析】【答案】首先根据白色沉淀利用方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解出一氧化碳或氧气的质量.

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析】【解答】解:(1)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填:H2O;

②2个氧原子就是在氧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O;

③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故填:Fe;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就是在氧化镁化学式中镁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数字+2,故填:O;

⑤3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SO42-,故填:3SO42-;

⑥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填:P2O5;

(2)①用于急救病人的是氧气;故填:B;

②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故填:A;

③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氮气;故填:C;

④用于实验室制CO2的原料之一是大理石;故填:D.

(3)①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故其中含有氧分子,②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是氧化物,③水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故是氧化物,④液态氧属于单质,有氧分子构成,故填:①④,②③,①,④.15、略

【分析】【分析】(1)由图中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可知:氢元素;氧元素的质子数;

(2)一个Mg2+是失去2个电子而带的正电荷,故可知其离子核外电子数;Cl-是得到1个电子而带的负电荷;故可知其离子最外层电子数;

(3)通过对该图的分析,总结归纳规律.【解析】【解答】解:(1)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图中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可知:氢元素;氧元素的质子数分别为:1、8;又因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一个水分子共有3个原子核,1×2+8=10个质子;

(2)一个Mg2+是失去2个电子而带的正电荷,故可知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2-2=10个;Cl-是得到1个电子而带的负电荷,故可知其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1=8,故与Ar;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对该图的分析;总结归纳规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故答为:(1)3;10;(2)10;Ar;(3)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16、略

【分析】【分析】(1)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解答;

(3)根据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分别为氧元素和铝元素进行解答;

(4)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为13;故填:铝;13;

(2)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6,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故填:6;S2-;

(3)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分别为氧元素和铝元素,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Al2O3;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故填: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17、略

【分析】【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富含糖类的食品有:大米、面包、土豆等,作用是提供热量;富含油脂类的食品有:食用油、奶油、肥肉等,作用是提供热量;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鸡蛋、牛奶、瘦肉类,蛋白质的作用是构成人体的细胞;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水果、蔬菜类,作用是促进人的正常发育.【解析】【解答】解:(1)富含糖类的食品有:大米;面包、土豆等;作用是提供热量;故答案为:大米等;

(2)富含油脂类的食品有:食用油;奶油、肥肉等;作用是提供热量;故答案为:食用油;

(3)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鸡蛋;牛奶、瘦肉类;蛋白质的作用是构成人体的细胞;故答案为:鸡蛋;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水果;蔬菜类;作用是促进人的正常发育;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败血症.

故答案为:水果;夜盲症;维生素C.18、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①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金属导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从空气中分离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⑦气球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⑧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①物理变化;②物理变化;③化学变化;④化学变化;⑤理变化;⑥物理变化;⑦物理变化;⑧物理变化.19、略

【分析】【分析】在潜水艇中制氧气,装置肯定要简单,反应物和生成物也要利于潜水艇的环境,最好是能够循环利用.【解析】【解答】解:A;需要加热;消耗能源;

B;需要通电;消耗能源且速度慢;

C;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能产生氧气且能将人呼出的气体消耗掉,适合在潜水艇内供给氧气;

D;该反应产生有害气体;

故填:C,不消耗能源产生氧气且能将人呼出的气体消耗掉.20、略

【分析】【分析】(1)由实验过程图可判断,操作1完成后原混合物分成了固体和滤液两部分;利用这一特点可判断操作1为过滤操作;根据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判断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后所得固体的组成;锌、铁、铜三种金属单质中,只有铁能被磁铁所吸起,因此使用磁铁吸引后,三种上金属分为两组,一组为铁粉另一组为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根据后面的实验可判断固体C为铁粉;过量锌粉与CuSO4、ZnSO4、FeSO4混合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ZnSO4溶液;

(2)根据加入过量的锌会把溶液中的铁与铜置换的更彻底一些进行解答;

(3)根据步骤④中的酸是否足量主要看固体D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锌进行解答;

(4)根据得到的硫酸锌的质量应该比废液中的硫酸锌质量大,因为反应过程中由于锌的加入而使其质量变大了,要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可通过最后得到的铜的质量完成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1)操作1把混合物分离成固体和滤液,所以,操作1为过滤操作;根据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向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加入过量的锌粉,铁、铜被置换出来,因此过滤后所得固体A中含有铁、铜和未反应的锌;利用磁铁可以吸引铁的特点,可判断固体B、C为铁粉或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之一;由于固体B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可得到铜粉,可确定固体B为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而固体C为铁粉;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锌>铁>氢>铜,向CuSO4、ZnSO4、FeSO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后过滤,所得滤液为ZnSO4溶液;把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为ZnSO4溶液;

故答案为:过滤;Cu、Zn、Fe;铁粉;ZnSO4;

(2)因为只有加入过量的锌才会把溶液中的铁与铜置换的更彻底一些在此过程中发生了锌与硫酸铜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故答案为:将废液中的Cu2+和Fe2+全部置换出来;

(3)步骤④中的酸是否足量主要看固体D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锌;有则酸不足量,没有则酸足量;

故答案为: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

(4)因为反应过程中由于锌的加入而使其得到的硫酸锌质量变大了;由过程知铜的来源只有硫酸铜,则求硫酸铜的质量可利用得到铜的质量.

故答案为:>;固体D(或铜).21、略

【分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析】【解答】解: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除去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四、判断题(共2题,共14分)22、√【分析】【分析】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