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战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5、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图中是“秦权”,它主要是为统一哪一制度?()

A.长度B.容量C.重量D.文字6、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张角C.项羽D.曹操7、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右边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AB.BC.CD.D9、如图所示一书,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知识。它的作者是()A.沈括B.郭守敬C.毕昇D.王祯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__________。11、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产物。1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______。13、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海外人们尊敬,主要是因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错误:订正:14、7世纪时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640年,唐太宗将____嫁给了____,唐高宗封他为____、____。15、人物和成语。

围魏救赵____a赵括。

退避三舍____b孙膑。

纸上谈兵____c晋文公16、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7、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A.正确B.错误18、()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继承了辛弃疾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加雄奇阔大。19、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______(判断对错)20、(2016•郴州)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1、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以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22、抗元英雄文天祥曾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A.TB.F23、半坡人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______(判断对错)24、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黄帝陵。______(判断对错)25、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帮助进行各种手术,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1题,共10分)26、我国古代民族间的交往和东西方之间的交流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一:汉代丝绸之路图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1)根据图一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汉武帝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2)据图二指出我国古代何时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这一时期北方民族的南迁对江南地区(西汉到南朝)的开发创造了什么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根据图一、图二中两种经济现象,你认为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7、列举两汉时期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28、隋唐到宋元;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什么农具?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是?

(2)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什么?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3)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4)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在哪个朝代?

(5)简述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29、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

30、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帝王采取的措施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1)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秦朝因暴政速亡。汉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因此在创办初期曾聘用一些外国教师在学堂授课.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应把握同文馆创办的历史知识.

解答本题要熟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有关内容.【解析】B2、C【分析】本题考查对项羽事迹的掌握。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①④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项羽率领的这支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故②符合题意;楚汉战争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角逐,故③符合题意。据此分析,故选C。【解析】C3、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考点: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代表思想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解析】【答案】B4、C【分析】【分析】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通过这种方式使一些有才能的人通过考试加入到统治阶级的范围中来,巩固了封建统治,打破了世卿世禄状态,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变革,影响深远,题目中的唐太宗说的诗句反映了科举制对知识分子的束缚。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完善科举的史实。5、C【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题文图片中“秦权”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测量重量的工具,主要是为统一重量这一制度。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内容。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注意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内容。6、B【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外戚和宦官替专权,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故选B.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解析】B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武则天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ABD不对,故选C。【解析】C8、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清政府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贸易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9、A【分析】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梦溪笔谈》的作者是沈括.【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的发明。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做书写材料,已是公元12世纪以后的事了。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造纸术)的国家。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解析】【答案】中国1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签订澶渊之盟的双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产物,当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最后,双方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解析】【答案】把“西夏”改为“辽”12、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由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巨鹿之战;赤壁之战。

本题考查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巨鹿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解析】巨鹿之战赤壁之战13、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考点:造纸术【解析】【答案】错误:发明了订正:改进了14、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松赞干布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分析】【分析】本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5、bca【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围魏救赵指的是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退避三舍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假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点评】本题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国家的建立和变革·春秋争霸、战国七雄16、禅让制【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7、×【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的钱币。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8、×【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苏轼是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19、√【分析】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他们会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会饲养猪、狗等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会烧制彩陶。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

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20、×【分析】【分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司马光编著的.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司马光的主要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21、×【分析】【分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故答案为:错误,改正:把隶书改为小篆。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文字。22、√【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天祥的相关知识点。忽必烈即位后,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了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文天祥组织军队誓死抗元,结果被捕,在解往大都的路上,写下了这首有名的《过零丁洋》诗,表达自己誓死也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故题目正确,A正确,B错误。故选A。

【解析】A23、√【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半坡人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24、√【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后人尊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黄帝陵。

故答案为:√。

本题以“人文初祖”为切入点;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有关黄帝的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析】√25、√【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帮助进行各种手术,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四、识图题(共1题,共10分)2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结合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的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到达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答案为:起点:长安;终点:欧洲(大秦);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本题主要考查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片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当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推动了南方的开发,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答案为:时间:西晋;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本题主要考查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图一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由此可以看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便利的交通。从图二可知,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南方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故答案为: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成技术等。【解析】(1)长安;欧洲(大秦);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西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成技术等。五、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7、略

【分析】

本题以两汉时期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有关内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28、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到宋元;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隋唐到宋元,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解析】(1)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2)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占城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3)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5)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包括,在中央设立司农司;多次下诏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招集流民,鼓励垦荒,规定流民复业免税一年,第二年减半征税;组织军民屯田;兴修水利;减免租税;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以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曲辕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