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12课民族大团结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旺盛发展的重要意义。学问与实力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状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相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实行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状况,相识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的缘由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驾驭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详细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学问的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加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旺盛发展的政策。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美丽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老师: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老师:(强调)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应留意以下几点: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一部分。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③在自治区域内,民族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老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是有法律依据的。史料1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史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同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同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卑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依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须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史料3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辰表。地区成立时间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老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学生:探讨、沟通、发言。老师总结: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此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老师: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法律说明白什么?宪法的哪一内容属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学生: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行分别的部分。老师:依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什么?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几个民族自治区?学生: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和很多自治州、自治县。老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学生探讨回答:(1)体现了国家充分敬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确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那么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吗?二、共同旺盛发展史料1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生产方式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史料2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农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1952年46.511.41978年155.6212.12024年11352.364369史料3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500万元,1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修理。2001年起先,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修理。史料4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见下图。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其缘由是什么?学生探讨回答:政策: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的政策。缘由: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缘由,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老师:为了实现共同旺盛,党和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归纳: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②国家实行很多实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爱护与发展。④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老师:20世纪末,中心确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此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建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请大家谈谈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什么影响?(老师依据详细状况,补充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史料)史料西部大开发三大标记性工程。学生: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化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行分别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旺盛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旺盛的政策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同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12课民族大团结eq\a\vs4\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