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是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省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约公元前1370年前后)的部分陶器。这可用于研究()A.汉江流域孕育早期国家雏形B.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C.楚地手工业生产分工精细化D.楚地与中原文明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1370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汉江流域,出土的陶器中,除了本地文化因素的陶器外,还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各类陶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370年的中原地区,属于商文化的中心区,体现出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B项正确;早期国家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明确公共权力设立以及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形态,仅凭陶器不足以说明汉江流域已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生产分工”的情况,排除C项;虽然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陶器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陶器在风格和制作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但无法得出两地文明“同步发展”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周人继承并发展了商朝安置被征服异族于商王直接控制地区的做法,将一部分臣服的异姓族氏置于王畿之内,成为“甸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举措()A.阻碍了经济交流 B.扩大了西周疆域C.削弱了宗法关系 D.利于民族间的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畿之内是周人的主要聚集区,在该区域内安置被征服异族,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融,为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D项正确;异姓族氏可能带来了他们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与周人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西周只是将异姓族氏分封至王畿,并不能扩大西周疆域,排除B项;材料中异姓族氏与周人并无血缘关系,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老子》倡导“惟道是从”“以正治国”的治国之道。韩非写了《解老》《愈老》两篇文章,把《老子》的“道规”改造成“法规”了。这可用于说明()A.法道思想具有共同源头 B.道家渐成主流思潮C.先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属于道家思想,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材料表明,韩非思想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现出先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项正确;法家与道家是不同的两种思想,并非具有共同的源头,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道家渐成为主流思潮的结论,排除B项;道家和法家本身就是两个学派,看不出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各中小邑乃至通都大邑的商业活动,都为各级贵族所控制。但到了秦朝,这种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国家控制的各级商业机构,如官府市。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政治权力的转变与集中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各地货币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到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业活动从由各级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体现出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和统一,A项正确;商业机构从战国时期的由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且秦朝的商品经济在当时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社会经济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繁荣”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封建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商业区域拓展、贸易量增长等方面,而材料中所述的变化主要涉及商业活动的控制主体从贵族变为国家,与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各地货币的统一”是这一变化的有利条件,并不是其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5.西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以拥立之功兼领尚书政事,其死后,霍光“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不久,宣帝转而任命亲信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这侧面反映出()A.崇文抑武的政策 B.三公地位的衰弱C.中朝限制了皇权 D.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汉时期,尚书逐渐从皇帝的秘书机构演变为决策机构,掌握这一职位意味着掌握了实际的决策权。霍光及其兄子能够连续担任此职,显示了他们在当时的权势和影响力。然而,宣帝任命亲信张安世担任这一职位,有利于确保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巩固统治,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抑武”,且西汉并不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三公权力的演变,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体现中朝地位对皇权的制约,且中朝是皇权强化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晋时期,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迁居江东的会稽郡殖产兴业,他们彼此间以文会友,招揽了数量众多的门生,会稽逐渐成为较为发达的地区。由此可推知()A.士族南迁推动江南发展B.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增长C.北方政治环境较为安定D.门阀士族决定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都是北方高门士族,他们到了会稽郡以后,殖产兴业、以文会友,这有利于会稽郡的经济、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人口大量增长”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争频繁,社会混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士族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且“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下诏,各地刺史除授、停务、替代、别追、离任等一系列相关步骤,都必须由朝廷降敕书,诸道节度使不得擅停下属刺史职权。上述规定()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B.意在强化对州的控制C.消除了藩镇割据局面 D.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是州的长官,当时实行道州县制,道下有州,而道又有节度使,当时权力也很大,朝廷明确州刺史行使职权由中央确认,体现出强化对州控制的意图,B项正确;唐代刺史属于行政官,因此并不能对地方监察体系起到完善作用,排除A项;“消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说法不符合史实且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8.唐朝三省制设立以来,三省夺权日益突出,中书有时夺尚书执行之权,门下有时夺中书出令之权,尚书有时夺门下封驳之权。至唐太宗统治时期,他不仅常给低品位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并且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集中于政事堂议事。唐太宗的这一举措()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利于推动中央机构一体化C.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D.解决了外戚宦官专权问题【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表明唐朝三省夺权日益突出。为此,唐太宗设立政事堂,集体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中央机构在决策环节、行政执行方面的一体化,B项正确;“集中于政事堂议事”能够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政事堂议事使得行政事务的处理更加有序,三省长官不能随意夺取其他部门的权力来行事,其原有的权力行使受到了制度和其他官员的约束,因而三省长官的权力并没有扩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三省之间相互夺权,中枢权力制衡局面被打破,与“外戚宦官专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法显传》载:“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上文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曹魏时期 B.东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至天竺寻求戒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人多习诗赋,习经义者绝少”,臣僚要求“稍损诗赋而优经义”,宋高宗赵构即下诏云:“诗赋不得侵取经义。若经义文理优长,合格人有余,许将诗赋人才不足之数,听通融优取。”宋高宗意在()A.凸显理学的官方尊崇地位B.提高文官队伍综合素质C.巩固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D.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科举是选官制度,经义和诗赋保持相对平衡,使统治者能在两方面都能选拔到足够的人才,提高整个文官队伍的综合素质,B项正确;南宋后期,理学获得官方尊崇的地位,宋高宗时期属于南宋初年,尚未获得官方尊崇地位,排除A项;根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赵构”可知,材料相关时间是南宋时期,北宋于1127年被金朝攻灭,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科举科目设置问题,与科举规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辽朝自圣宗统和(983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的政治传统。这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B.各民族政治地位趋于平等C.北面官的行政能力出现弱化D.多民族治理模式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辽朝形成了以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的政治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原有自己的一套官僚体系,后来学习唐宋制度,逐步形成南面官制度。材料体现的是南面官的完善,反映出多民族治理模式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导的政权,契丹贵族在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排除B项;辽朝任用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并不意味着北面官的行政能力弱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元朝,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曾搭乘海船,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景德镇的青花瓷也远销到了马来西亚、爪哇岛、西亚、印度阿萨姆、东非沿海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当时()A.丝绸之路发展促进中外交流B.元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陆上丝绸之路日益出现衰弱D.商帮市场意识十分浓厚【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欧洲旅行者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青花瓷器远销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这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A项正确;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无法体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现象与商帮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北宋中期以来,“取其意气所到”成为画家们的共识,他们认为“妙于生意能不失真”。此处的“生意”指的是物象的生机,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宇宙万物的“道”。由此可知,当时()A.绘画创作趋于世俗化B.道家思想影响较为广泛C.个性解放的思潮兴起D.理学思想渗入绘画艺术【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以来,是理学思想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画家们主张绘画创作探求意境,这是他们对宇宙万物的“道”的探究,体现理学探究世界本原的态度,故选D项;材料看不出绘画迎合社会生活,无法体现世俗化,排除A项;此处的“道”,并非道家,排除B项;理学压制个性,个性解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16世纪,我国出现了一股创作东南海防图的热潮,这些图对海洋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有的还研究了东北季风与潮汐、风浪、流速等海洋环境的关系。这一热潮()A.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支持B.打击了葡萄牙的殖民侵略C.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D.目的是抵御李自成起义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属于倭寇之乱猖獗时期,倭寇主要侵犯东南沿海,而东北季风与日本船南下有关,因此这一热潮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初,排除A项;葡萄牙在当时侵略澳门,并非我国东南主要侵略势力,排除B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17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关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流民的资料摘编。该如表主要反映出当时()年份原籍流向性质谋生方式及生活状况人数嘉庆十五年山东热河流民耕地,游移不定10万8600户嘉庆十九年—江浙游民所过乡村,坐索饭食。抢劫,“私枭窃匪”成群结伴嘉庆二十年—直隶游民一半“为匪”,游移不定“不可亿计”嘉庆二十五年江广黔楚川南山、巴山棚民、客民垦荒、佣工,种包谷(玉米),“吃大户”“数以百万计”A.中央政府放松基层管理B.商品经济出现持续衰退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大量人口迁徙的现象,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如:迁入地人口膨胀,耕地不足以养活人口;流民人数增长,流民所过之地,匪患加重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日益显露,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基层管理的放松,排除A项;社会危机不等于商品经济衰退,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排除B项;游民不是因为人身依附松弛导致的,而是无法生活被迫迁徙,排除C项。故选D项。16.蓝靛是重要的染料作物。明清福建的蓝靛产量很大,主要在本地使用,但也远销四方,号称“利布四方,谓之福建靛”。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然经济已初步瓦解 B.福建纺织业较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蓝靛是染料,染料是用来染纺织品的,“蓝靛产量很大,主要在本地使用”,这也从侧面印证当时福建长期重视染料的开发,本地纺织业较为发达,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与织的分离,材料只涉及经济作物种植发达,纺织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福建地区纺织业有一定发展,但并未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支持,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有犯罪嫌疑的,也从宽发落,刑罚大量减少。南越国的赵佗称帝。汉文帝改变吕后的政策,改弦更张优宠赵佗的兄弟,礼遇赵氏宗庙。他还亲自给赵佗修书一封,一上来就直言不讳地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同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两位皇帝同时并立,然后以力相争的局面。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人所不屑于做的。赵佗被这封书信大为感动,顿道谢罪,表示永为藩国臣属。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并且多次下诏抚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免除农民农业税的皇帝;汉文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开放言论,实行言者无罪的皇帝。——摘编自丁万明《汉文帝的治政风格》(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的治政风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汉文帝治政风格形成的原因。【答案】(1)治政风格:坚决维护大一统;爱惜百姓;施政开明;宽仁节俭;重视社会稳定与和平。(2)原因:统治者吸取秦暴政带来的教训;汉初经济社会有待恢复;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的传承;个人经历与性格因素。(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治政风格:根据材料“南越国的赵佗称帝。汉文帝改变吕后的政策,改弦更张优宠赵佗的兄弟,礼遇赵氏宗庙。他还亲自给赵佗修书一封,……同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两位皇帝同时并立,然后以力相争的局面。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人所不屑于做的。赵佗被这封书信大为感动,顿道谢罪,表示永为藩国臣属。”得出坚决维护大一统;根据材料“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得出爱惜百姓;根据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有犯罪嫌疑的,也从宽发落,刑罚大量减少。”可知施政开明;宽仁节俭;重视社会稳定与和平。【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得出统治者吸取秦暴政带来的教训;根据所学汉初经济凋敝可知汉初经济社会有待恢复;根据汉初治国策略可知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并且多次下诏抚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得出民本思想的传承;根据所学得出个人经历与性格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宦游,是古代士人为谋取一官半职,离开家乡拜谒权贵、广交朋友的旅游。唐朝大多士人的宦游从求学就开始。此外,到全国各地干谒、投卷、请益、造访也是士人们的必修课,而每年能够高中者十之一二、很多人需要年复一年地来往于京师和全国各地,寓居京洛者亦不在少数,不断重复着求宦之游,这样的生活往往长于在家时间。无论是在任时的休假、游兴,还是赴任、贬谪途中的食宿费用、交通接待,都可成为推动他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有利条件。唐代迁贬改任,甚至是流放制度往往比较宽松,官员往往流连于途中山水,如张九龄奉使岭南,在路上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旅游诗。——摘编自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1)根据材料,归纳唐代宦游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宦游活动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求学与宦游相结合;干谒、投卷成为常态;宦游时间长且漂泊不定;旅游活动频繁且多样;受到迁贬改任制度的影响。(2)历史意义:带动了人口迁徙;提升了各旅行地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氛围,促进文艺繁荣。【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特点:材料中提到“唐朝大多士人的宦游从求学就开始”可得,求学与宦游相结合;材料中提到士人们“到全国各地干谒、投卷、请益、造访”可得,干谒、投卷成为常态;材料中提到“很多人需要年复一年地来往于京师和全国各地”说明,宦游的时间较长,且生活不稳定,士人们需要在不同地方之间频繁移动,即宦游时间长且漂泊不定;材料中提到“无论是在任时的休假、游兴,还是赴任、贬谪途中”可得,旅游活动频繁且多样;材料中提到“唐代迁贬改任,甚至是流放制度往往比较宽松”可得,受到迁贬改任制度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宦游活动的历史意义可从人口,教育,文化等角度展开,如带动了人口迁徙;提升了各旅行地的文化品位并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氛围,促进文艺繁荣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市镇棉田竟占耕作面积的一半,有的地方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太仓“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余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这些地方所种植棉花除了供给附近市镇加工棉布的需要外,还远销到各地。丝织业发达的湖州“湖塘已半为桑田”。崇德县“田地相埒,故田收仅足支民间八月之食。……公私仰给惟蚕务是赖,故蚕务最急”。嘉定县粮食靠外地供应,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到各地,史载“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摘编自方如金等《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二长江三角洲不少市镇,无论就其规模,抑或就其经济地位而言,都已大大超出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如民间有谚语:“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一些市镇发展成为县的治所。生活在市镇中的黄宗羲明确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并提倡以商品货币关系代替封建等级关系,主张以奢侈促进经济发展。常熟汲古阁的创建人毛晋除了经营数千亩土地外,还兼并“质库”,经营商业,后又出卖了自己的土地,专门经营起图书出版事业。桐乡人于应熊“弃儒服贾”,以贸易终其身。嘉靖《吴江县志》记载:洪武初年,贵贱有等,正德以前,民风正派淳朴,而近年来,一些工商业者钱财积累较快,用钱手脚也大,挥金如土。货币的权力日益增大,以致万历时黄省曾发出了“金钱之神,莫甚于今之时矣”的感叹。——摘编自叶依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经济》(1)根据材料一、简析明清江南市镇农业、手工业与商业之间的联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影响。【答案】(1)联系:农业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手工业利用农业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商业则作为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销往全国各地。(2)影响:促进了乡村的早期城市化;方便了民众生活;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活跃了社会思想;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奢侈之风和拜金主义倾向。【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联系:根据材料“这些地方所种植棉花除了供给附近市镇加工棉布的需要外,还远销到各地”可得出农业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手工业利用农业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根据材料“嘉定县粮食靠外地供应,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到各地”可得出商业则作为销售渠道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销往全国各地。【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长江三角洲不少市镇,无论就其规模,抑或就其经济地位而言,都已大大超出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乡村的早期城市化,方便了民众生活;根据材料“生活在市镇中的黄宗羲明确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并提倡以商品货币关系代替封建等级关系……专门经营起图书出版事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活跃了社会思想,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推动文化的繁荣;根据材料“一些工商业者钱财积累较快,用钱手脚也大,挥金如土”可得出出现奢侈之风和拜金主义倾向。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神宗时都曾担任宰执的王安石、张方平之间,有一段富有风趣的对话:王荆公(安石)尝问张文定公(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只过孔子上者。”公曰:“谁?”文定曰:“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以上均为禅宗大师)也。”公(安石)暂闻,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即儒家)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即佛教)尔。”荆公忻然叹服。其后说与张天觉(商英),天觉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摘编自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3《儒释迭为盛衰》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唐宋时期,佛教对儒学产生巨大冲击。论述:在唐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与儒学并列的重要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唐朝,不少统治者推崇佛教,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佛教寺庙成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求学。佛教的发展引发了儒学在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功能受到质疑,儒学遭遇到了信仰与价值的双重危机。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第一流人才流失到佛教领域,儒学难以留住人才。中唐以来,韩愈、李翱等儒家士大夫为抵御佛教对儒家道统的威胁,开展了积极的排佛运动。到了宋朝,儒家学者开始积极吸收佛教的思想资源,并通过融合佛教的一些理念来重建儒学的道统或学统。例如,朱熹等理学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大量借鉴了佛教的义理资源。综上所述,唐宋时期佛教对儒学产生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推动了儒学的变革和发展,也促进了儒学与佛教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王安石与张方平之间关于儒家思想传承的对话。题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根据谈话内容“儒门(即儒家)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即佛教)尔。”可拟题目为唐宋时期,佛教对儒学产生巨大冲击。其次围绕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论证从隋唐时期佛教对儒学冲击原因、表现以及儒家应对冲击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如在唐宋时期,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与儒学并列的重要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唐朝,不少统治者推崇佛教,佛教盛行,广修寺庙。佛教寺庙成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求学。佛教的发展引发了儒学在社会政治文化中的功能受到质疑,儒学遭遇到了信仰与价值的双重危机。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第一流人才流失到佛教领域,儒学难以留住人才。中唐以来,韩愈、李翱等儒家士大夫为抵御佛教对儒家道统的威胁,开展了积极的排佛运动。到了宋朝,儒家学者开始积极吸收佛教的思想资源,并通过融合佛教的一些理念来重建儒学的道统或学统。例如,朱熹等理学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大量借鉴了佛教的义理资源。最后总结升华,综上所述,唐宋时期佛教对儒学产生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推动了儒学的变革和发展,也促进了儒学与佛教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山西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是位于汉江中游的湖北省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约公元前1370年前后)的部分陶器。这可用于研究()A.汉江流域孕育早期国家雏形B.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C.楚地手工业生产分工精细化D.楚地与中原文明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1370年前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瓦店子遗址位于汉江流域,出土的陶器中,除了本地文化因素的陶器外,还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各类陶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370年的中原地区,属于商文化的中心区,体现出商文化向汉江流域的扩展,B项正确;早期国家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阶段中,出现的具有明确公共权力设立以及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国家形态,仅凭陶器不足以说明汉江流域已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生产分工”的情况,排除C项;虽然辽瓦店子遗址出土的二里岗上层二期陶器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陶器在风格和制作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但无法得出两地文明“同步发展”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周人继承并发展了商朝安置被征服异族于商王直接控制地区的做法,将一部分臣服的异姓族氏置于王畿之内,成为“甸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一举措()A.阻碍了经济交流 B.扩大了西周疆域C.削弱了宗法关系 D.利于民族间的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畿之内是周人的主要聚集区,在该区域内安置被征服异族,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融,为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D项正确;异姓族氏可能带来了他们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生产技术,与周人相互交流、学习,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西周只是将异姓族氏分封至王畿,并不能扩大西周疆域,排除B项;材料中异姓族氏与周人并无血缘关系,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老子》倡导“惟道是从”“以正治国”的治国之道。韩非写了《解老》《愈老》两篇文章,把《老子》的“道规”改造成“法规”了。这可用于说明()A.法道思想具有共同源头 B.道家渐成主流思潮C.先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属于道家思想,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材料表明,韩非思想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现出先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项正确;法家与道家是不同的两种思想,并非具有共同的源头,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道家渐成为主流思潮的结论,排除B项;道家和法家本身就是两个学派,看不出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各中小邑乃至通都大邑的商业活动,都为各级贵族所控制。但到了秦朝,这种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国家控制的各级商业机构,如官府市。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政治权力的转变与集中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各地货币的统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到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业活动从由各级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体现出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和统一,A项正确;商业机构从战国时期的由贵族控制到由国家控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且秦朝的商品经济在当时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社会经济仍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繁荣”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封建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商业区域拓展、贸易量增长等方面,而材料中所述的变化主要涉及商业活动的控制主体从贵族变为国家,与商业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各地货币的统一”是这一变化的有利条件,并不是其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5.西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以拥立之功兼领尚书政事,其死后,霍光“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不久,宣帝转而任命亲信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这侧面反映出()A.崇文抑武的政策 B.三公地位的衰弱C.中朝限制了皇权 D.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汉时期,尚书逐渐从皇帝的秘书机构演变为决策机构,掌握这一职位意味着掌握了实际的决策权。霍光及其兄子能够连续担任此职,显示了他们在当时的权势和影响力。然而,宣帝任命亲信张安世担任这一职位,有利于确保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巩固统治,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抑武”,且西汉并不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三公权力的演变,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体现中朝地位对皇权的制约,且中朝是皇权强化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晋时期,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迁居江东的会稽郡殖产兴业,他们彼此间以文会友,招揽了数量众多的门生,会稽逐渐成为较为发达的地区。由此可推知()A.士族南迁推动江南发展B.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增长C.北方政治环境较为安定D.门阀士族决定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都是北方高门士族,他们到了会稽郡以后,殖产兴业、以文会友,这有利于会稽郡的经济、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发展,A项正确;“人口大量增长”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争频繁,社会混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士族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且“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下诏,各地刺史除授、停务、替代、别追、离任等一系列相关步骤,都必须由朝廷降敕书,诸道节度使不得擅停下属刺史职权。上述规定()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系 B.意在强化对州的控制C.消除了藩镇割据局面 D.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是州的长官,当时实行道州县制,道下有州,而道又有节度使,当时权力也很大,朝廷明确州刺史行使职权由中央确认,体现出强化对州控制的意图,B项正确;唐代刺史属于行政官,因此并不能对地方监察体系起到完善作用,排除A项;“消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说法不符合史实且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排除D项。故选B项。8.唐朝三省制设立以来,三省夺权日益突出,中书有时夺尚书执行之权,门下有时夺中书出令之权,尚书有时夺门下封驳之权。至唐太宗统治时期,他不仅常给低品位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并且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集中于政事堂议事。唐太宗的这一举措()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利于推动中央机构一体化C.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D.解决了外戚宦官专权问题【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表明唐朝三省夺权日益突出。为此,唐太宗设立政事堂,集体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中央机构在决策环节、行政执行方面的一体化,B项正确;“集中于政事堂议事”能够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政事堂议事使得行政事务的处理更加有序,三省长官不能随意夺取其他部门的权力来行事,其原有的权力行使受到了制度和其他官员的约束,因而三省长官的权力并没有扩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三省之间相互夺权,中枢权力制衡局面被打破,与“外戚宦官专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法显传》载:“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上文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曹魏时期 B.东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至天竺寻求戒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人多习诗赋,习经义者绝少”,臣僚要求“稍损诗赋而优经义”,宋高宗赵构即下诏云:“诗赋不得侵取经义。若经义文理优长,合格人有余,许将诗赋人才不足之数,听通融优取。”宋高宗意在()A.凸显理学的官方尊崇地位B.提高文官队伍综合素质C.巩固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D.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科举是选官制度,经义和诗赋保持相对平衡,使统治者能在两方面都能选拔到足够的人才,提高整个文官队伍的综合素质,B项正确;南宋后期,理学获得官方尊崇的地位,宋高宗时期属于南宋初年,尚未获得官方尊崇地位,排除A项;根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赵构”可知,材料相关时间是南宋时期,北宋于1127年被金朝攻灭,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科举科目设置问题,与科举规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辽朝自圣宗统和(983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的政治传统。这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B.各民族政治地位趋于平等C.北面官的行政能力出现弱化D.多民族治理模式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辽朝形成了以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的政治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朝原有自己的一套官僚体系,后来学习唐宋制度,逐步形成南面官制度。材料体现的是南面官的完善,反映出多民族治理模式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导的政权,契丹贵族在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排除B项;辽朝任用汉族士人充任南枢密院和中书省各级官吏,并不意味着北面官的行政能力弱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元朝,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曾搭乘海船,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景德镇的青花瓷也远销到了马来西亚、爪哇岛、西亚、印度阿萨姆、东非沿海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当时()A.丝绸之路发展促进中外交流B.元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陆上丝绸之路日益出现衰弱D.商帮市场意识十分浓厚【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欧洲旅行者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青花瓷器远销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这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A项正确;重商主义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无法体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现象与商帮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北宋中期以来,“取其意气所到”成为画家们的共识,他们认为“妙于生意能不失真”。此处的“生意”指的是物象的生机,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宇宙万物的“道”。由此可知,当时()A.绘画创作趋于世俗化B.道家思想影响较为广泛C.个性解放的思潮兴起D.理学思想渗入绘画艺术【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以来,是理学思想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画家们主张绘画创作探求意境,这是他们对宇宙万物的“道”的探究,体现理学探究世界本原的态度,故选D项;材料看不出绘画迎合社会生活,无法体现世俗化,排除A项;此处的“道”,并非道家,排除B项;理学压制个性,个性解放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16世纪,我国出现了一股创作东南海防图的热潮,这些图对海洋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有的还研究了东北季风与潮汐、风浪、流速等海洋环境的关系。这一热潮()A.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支持B.打击了葡萄牙的殖民侵略C.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D.目的是抵御李自成起义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属于倭寇之乱猖獗时期,倭寇主要侵犯东南沿海,而东北季风与日本船南下有关,因此这一热潮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发生在15世纪初,排除A项;葡萄牙在当时侵略澳门,并非我国东南主要侵略势力,排除B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17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是关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流民的资料摘编。该如表主要反映出当时()年份原籍流向性质谋生方式及生活状况人数嘉庆十五年山东热河流民耕地,游移不定10万8600户嘉庆十九年—江浙游民所过乡村,坐索饭食。抢劫,“私枭窃匪”成群结伴嘉庆二十年—直隶游民一半“为匪”,游移不定“不可亿计”嘉庆二十五年江广黔楚川南山、巴山棚民、客民垦荒、佣工,种包谷(玉米),“吃大户”“数以百万计”A.中央政府放松基层管理B.商品经济出现持续衰退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清廷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大量人口迁徙的现象,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如:迁入地人口膨胀,耕地不足以养活人口;流民人数增长,流民所过之地,匪患加重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清朝统治危机日益显露,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基层管理的放松,排除A项;社会危机不等于商品经济衰退,且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排除B项;游民不是因为人身依附松弛导致的,而是无法生活被迫迁徙,排除C项。故选D项。16.蓝靛是重要的染料作物。明清福建的蓝靛产量很大,主要在本地使用,但也远销四方,号称“利布四方,谓之福建靛”。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然经济已初步瓦解 B.福建纺织业较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蓝靛是染料,染料是用来染纺织品的,“蓝靛产量很大,主要在本地使用”,这也从侧面印证当时福建长期重视染料的开发,本地纺织业较为发达,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与织的分离,材料只涉及经济作物种植发达,纺织业发达,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福建地区纺织业有一定发展,但并未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支持,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有犯罪嫌疑的,也从宽发落,刑罚大量减少。南越国的赵佗称帝。汉文帝改变吕后的政策,改弦更张优宠赵佗的兄弟,礼遇赵氏宗庙。他还亲自给赵佗修书一封,一上来就直言不讳地说:“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同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两位皇帝同时并立,然后以力相争的局面。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人所不屑于做的。赵佗被这封书信大为感动,顿道谢罪,表示永为藩国臣属。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并且多次下诏抚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免除农民农业税的皇帝;汉文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开放言论,实行言者无罪的皇帝。——摘编自丁万明《汉文帝的治政风格》(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的治政风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汉文帝治政风格形成的原因。【答案】(1)治政风格:坚决维护大一统;爱惜百姓;施政开明;宽仁节俭;重视社会稳定与和平。(2)原因:统治者吸取秦暴政带来的教训;汉初经济社会有待恢复;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的传承;个人经历与性格因素。(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治政风格:根据材料“南越国的赵佗称帝。汉文帝改变吕后的政策,改弦更张优宠赵佗的兄弟,礼遇赵氏宗庙。他还亲自给赵佗修书一封,……同时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决不允许出现两位皇帝同时并立,然后以力相争的局面。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人所不屑于做的。赵佗被这封书信大为感动,顿道谢罪,表示永为藩国臣属。”得出坚决维护大一统;根据材料“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得出爱惜百姓;根据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有犯罪嫌疑的,也从宽发落,刑罚大量减少。”可知施政开明;宽仁节俭;重视社会稳定与和平。【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汉文帝自身谦逊自守,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得出统治者吸取秦暴政带来的教训;根据所学汉初经济凋敝可知汉初经济社会有待恢复;根据汉初治国策略可知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车骑仪仗、服饰器具等,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禁令条例,就予以废止。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并且多次下诏抚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得出民本思想的传承;根据所学得出个人经历与性格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宦游,是古代士人为谋取一官半职,离开家乡拜谒权贵、广交朋友的旅游。唐朝大多士人的宦游从求学就开始。此外,到全国各地干谒、投卷、请益、造访也是士人们的必修课,而每年能够高中者十之一二、很多人需要年复一年地来往于京师和全国各地,寓居京洛者亦不在少数,不断重复着求宦之游,这样的生活往往长于在家时间。无论是在任时的休假、游兴,还是赴任、贬谪途中的食宿费用、交通接待,都可成为推动他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有利条件。唐代迁贬改任,甚至是流放制度往往比较宽松,官员往往流连于途中山水,如张九龄奉使岭南,在路上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旅游诗。——摘编自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1)根据材料,归纳唐代宦游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宦游活动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求学与宦游相结合;干谒、投卷成为常态;宦游时间长且漂泊不定;旅游活动频繁且多样;受到迁贬改任制度的影响。(2)历史意义:带动了人口迁徙;提升了各旅行地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氛围,促进文艺繁荣。【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特点:材料中提到“唐朝大多士人的宦游从求学就开始”可得,求学与宦游相结合;材料中提到士人们“到全国各地干谒、投卷、请益、造访”可得,干谒、投卷成为常态;材料中提到“很多人需要年复一年地来往于京师和全国各地”说明,宦游的时间较长,且生活不稳定,士人们需要在不同地方之间频繁移动,即宦游时间长且漂泊不定;材料中提到“无论是在任时的休假、游兴,还是赴任、贬谪途中”可得,旅游活动频繁且多样;材料中提到“唐代迁贬改任,甚至是流放制度往往比较宽松”可得,受到迁贬改任制度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宦游活动的历史意义可从人口,教育,文化等角度展开,如带动了人口迁徙;提升了各旅行地的文化品位并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为文学创作提供氛围,促进文艺繁荣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南市镇棉田竟占耕作面积的一半,有的地方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太仓“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余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这些地方所种植棉花除了供给附近市镇加工棉布的需要外,还远销到各地。丝织业发达的湖州“湖塘已半为桑田”。崇德县“田地相埒,故田收仅足支民间八月之食。……公私仰给惟蚕务是赖,故蚕务最急”。嘉定县粮食靠外地供应,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到各地,史载“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摘编自方如金等《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二长江三角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宿管员宿舍设施设备巡查聘用合同4篇
- 颜色评估与管控课程设计
- 2025年手机购买与5G技术适配升级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子商务代理合同范本(含网络安全保障服务)4篇
- 长春市新朝阳实验学校2025届中考生物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茶文化体验区项目承包合同范本4篇
- 安徽省天长市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劳务派遣合同签订与劳动者权益保护3篇
- 二零二五版租赁车辆租赁期满回购及残值评估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用品店场地租赁合同样本4篇
-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 仓库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册)08
- 初中古诗文言文背诵内容
- 天然气分子筛脱水装置吸附计算书
- 档案管理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00道口算题(全册完整版)
- 2024年大学试题(宗教学)-佛教文化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
- 计算机辅助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城市学院
- 知识库管理规范大全
- 电脑耗材实施方案、供货方案、售后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