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一)从宇宙看地球[A级—合格达标检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如图)携带2kg月球样品,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1.从天体类型看,在宇宙中运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地球分别属于()A.卫星、行星、恒星 B.卫星、卫星、行星C.人造天体、卫星、行星 D.人造天体、行星、恒星2.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年风力微弱 B.天空呈蔚蓝色C.易受陨石撞击 D.月面温差较小3.当太阳活动剧烈时()A.地球高纬度地区极光出现频率变低B.月球探测器太阳能发电板电量剧增C.地球上火山地震发生频率增大D.探测器与地面联系易受到干扰解析:1.C2.C3.D第1题,在宇宙中运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属于人造天体;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地球属于行星。故C正确。第2题,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不会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没有风,故A错误;月球表面近似于真空状态,几乎没有空气,无法散射太阳辐射蓝紫光,所以不会看到蓝天,故B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易受陨石撞击,故C正确;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温差较大,故D错误。第3题,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球高纬度地区极光发生频率增大,故A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是储存太阳辐射能,与太阳活动无关,故B错误;火山、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C错误;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将会对地球通信、地磁场等产生影响,故D正确。2020年9月8日,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4.试推断“吴伟仁星”位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中()A.地月系 B.太阳系C.比邻星系 D.河外星系5.下列关于“吴伟仁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环绕太阳运动B.它的体积与地球相似C.它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D.它四周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解析:4.B5.A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吴伟仁星”属于小行星,位于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据此分析本题选B。第5题,“吴伟仁星”是小行星,引力小、体积小,其四周没有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类似行星并环绕太阳运动。A正确,B、C、D错误。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辉映”的照片。据此完成6~7题。6.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7.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解析:6.C7.B第6题,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因恒星距离地球遥远,因此从地球看银河系为一条形状不规则的银白色光带。故选C。第7题,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B对。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大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出现无关,A、C、D错。2021年11月4~6日,第十三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REC”)将在无锡举行。展会将由“高端论坛+专业展览”相结合,集中展示太阳能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8~9题。8.下列能源中,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地热能 B.风能C.煤炭 D.水能9.图中甲地欲打造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下列不属于其优势的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B.人口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C.阴天少,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D.污染轻,尘埃较少,大气透明度好解析:8.A9.B第8题,地热能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故A符合题意。煤炭是地质时期植物累积下来的太阳能,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从根本上说,水能和风能也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第9题,甲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候较为干燥,阴天少,天气晴朗,日照时间长;地处高原,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污染轻,尘埃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因此B选项不属于甲的优势,A、C、D属于其优势,故B符合题意。有了水和空气之后,太古宙中期才出现了最原始的生物。读显生宙地质年代简表,完成10~11题。10.地球上的水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是由于()A.有月球环绕转动 B.日地间距离适中C.原始海洋的形成 D.体积、质量适中11.显生宙最晚期植物演化所处的阶段为()A.藻菌时代 B.蕨类时代C.裸子时代 D.被子时代解析:10.B11.D第10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能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所以地球上的水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故B正确;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是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故D错误;地球上的水能以液态形式存在与有月球环绕转动、原始海洋的形成无关系,故A、C错误。第11题,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其中植物的演化从早到晚的顺序是海生藻类时代、陆生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所以显生宙最晚期植物演化所处的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故D正确,A、B、C错误。读示意图,回答12~13题。12.若图中表示的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层为日冕层,c层为光球层B.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C.b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D.当a、b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13.若图中表示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地壳,b为地核,c为地幔B.a为地核,b为地壳,c为地幔C.a为地幔,b为地壳,c为地核D.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解析:12.C13.D第12题,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A对;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B对;b层为色球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耀斑,c层为光球层,太阳活动主要为黑子,C错;当日冕层、色球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D对。故选C。第13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故选D。14.读地球演化历程中的典型复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甲图中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突出特点。(2)乙图景观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__,简述该时间气候的突出特征及其影响。(3)描述地球上动物从甲图演化为乙图的主要过程。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图中动物为无脊椎动物,其生存环境的突出特点为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第(2)题,乙图中的原始人出现在新生代的第四纪,该时间气候的突出特征是全球气候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突出影响是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等。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动物从甲图演化为乙图的主要过程,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物种(动物)的演化过程。物种(动物)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两栖类→陆地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答案:(1)动物为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洋环境中。(2)新生代的第四纪气候的突出特征:全球气候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突出影响: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等。(3)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两栖类→陆地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B级—等级素能演练]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2.在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解析:1.D2.B第1题,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选D正确。第2题,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没有繁盛;图示该时段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温度低,海平面较低;这时期还没有传统农业。选B正确。读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3.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的B.在地壳和月壳以下都有突然加速的过程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表面4.根据图乙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纵波,而不能探测到横波B.月球内部结构中存在“软流层”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D.通过图中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有一个不连续界面解析:3.C4.D第3题,读图可知,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第4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水,所以在月球表面均能探测到横波和纵波;“软流层”从图乙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图中只是表示的月壳与月幔,只能看出有一个不连续界面。5.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2)图中D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3)图中E处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试分析其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世界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分布图可知,从A→B→C年太阳总辐射量是不断减少的;读图可知,A→B→C纬度逐渐增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第(2)题,读图可知,D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该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比较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多;且该处为盆地地形,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水汽扩散,阴天雾天多,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使得该区域的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第(3)题,读图可知,E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该处为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大气比较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大,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