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_第1页
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_第2页
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_第3页
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_第4页
2023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美术根底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一、通识局部〔80%〕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一〕鉴赏根底: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美术种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的三大类。【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巩固的坯体上把多余局部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欣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根底,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那么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表达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开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2.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根本要素及形式美的根本规律。3.了解美术图象的类别及其特征。4.了解美术鉴赏的根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二〕鉴赏内容1.欣赏中外经典绘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及作品内涵。2.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了解其不同手法与形式。3.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了解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4.欣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了解其造型特点与内涵。5.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了解其作者及风格特点。6.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7.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了解其风格特征。8.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注: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如下:●中国局部:岩画艺术仰韶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青铜工艺………………商、西周、春秋?击鼓说唱俑?……………………汉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龙门石窟〔奉先寺〕…………………唐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魏晋、唐、元?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五代〕顾闳中步辇图…………〔唐〕阎立本?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墨葡萄图?…………………〔明〕徐渭?兰亭序?……………………〔东晋〕王羲之?祭侄文稿?…………………〔唐〕颜真卿北京故宫〔建筑〕……………明、清中国民居和园林建筑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文人画〞和“元四家〞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的绘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那么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沿革:文人画的形成和开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早在两晋时代,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诸如王□的“画乃吾自画〞思想,宗炳的“畅神〞说,王微对创作中感情成分的强调,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等等,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唐代,王维隐居辋川以后,表达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又为文人画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标准。到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更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影响所及,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但文人画的鼎盛期是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赵孟□、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钱选提出“士气〞说,倪瓒鼓吹“自娱〞思想,更多的画家那么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史称“四君子〞〕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这样,画家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在创作中也就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根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篱绊,开创了新局面。文人画又经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到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特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表达,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根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表达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竭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假设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征,又决定了文人画在题材选取上有趋同倾向,即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的表现题材。相对来讲题材是比较狭窄的,为了克服这一局限,题款在创作中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意蕴的重要作用。相同的题材,通过具有不同含意的题款,可以揭示出每个画家〔或同一个画家不同作品〕的不同的创作用心和艺术追求。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文人画重意,文人画重简,文人画重墨趣.“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元四家的划分、提法在明代中期以前并不统一。明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屠隆在其?画笺?中,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中,都称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明董其昌?画旨?云:“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董论既出,殆成定论,后人称元四便以董说为准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师承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艺术风格各有差异,但都要受时代所驱遣,得艺术传统所养育,因此四人的艺术又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元四家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自觉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借助于笔墨,寄寓文人士大夫淡泊避世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原那么,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形似与写实也被放到了很不显眼的位置。同时,表现主观意兴成了主要目标。倪云林云:“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閟阁集?),黄公望云:“画不过意思而已〞。(?写山水诀?),吴镇:“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馀,适一时之兴趣。〞(?画学心印?)王蒙云:“无心在玄化,泊然齐始终〞。(王蒙自题?泉石闲斋图?)(?六艺之一录?卷401)这种以“意兴〞为主的绘画,与历来所强调的“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距离越来越远了。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表达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元四家的绘画以及整个元代绘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绘本身的线条、色彩,也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线条本身的流动转折,墨色本身的浓淡位置,就是画家心灵轨迹的显现,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画师、书法家、诗人,一身兼三任,从此便成了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宋人开始写一线细楷,决不过分侵占画面,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画家那么大不相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十字数十行,占据了很大画面。这一方面既是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照应,另一方面又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达的含义加重画面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用书法文字和朱红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传统,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增强变化,方正的红色印章在一片水墨之中,就象少女头上的簪花一样,更增添了鲜明和优雅。所有这些都极为深刻而灵活地增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因素。以上几点不仅是元四家绘画艺术的共同特点,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在这共性之中,元四家艺术又有各自面貌、特点。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早年在浙江做过小官,后因章闾案受累入狱,思想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狱后入全真教,出世思想占据主导,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晚年隐居富春山。黄公望在书法、音律、诗文方面都有较高的修养和造诣。晚年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他是元代最负盛名的山水画家,被称为“元四家〞之冠。他在学习传统,宗法董源、巨然,师承赵孟頫的根底上,十分注意融前人之法,自立门庭。注重观察自然和写生练习。对于家乡的虞山和后来徙居的富春山景色都进行过深刻的观察体验。他的山水画艺术大致有两种风格类型,一种为浅绛,山头多岩石,点线兼并,笔势雄伟而潇洒。这类风格的作品?富春山居图?为代表,此图也是传世作中最著名的作品。这是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79岁的画家移居浙西富春时为无用禅师所作的一幅画。据说画家苦心经营,用了三、四年还“未得完备〞。画卷描绘富春江两岸峰峦平坡、丛树村舍、渔舟小桥种种景色。在表现技法上师法董源的湿笔披麻皴,但汰其繁皴,趋向简淡,侧锋、中锋交互为用,湿润的披麻皴与长短干笔皴擦浑为一体,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假设淡假设疏,笔法随意潇洒,画面明净疏朗,秀润清爽,充分发挥了笔墨意趣,表达了中国画线条和墨色的审美价值。此画后来被誉为山水画的典范。?富春山居图?卷,全长636.9厘米,高33厘米,是被称为元代画坛魁首的黄公望〔公元1269—1354年〕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卷,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黄公望山水画的第二种风格是作水墨,皴纹极少,笔意简远。他81岁所作的?九峰雪霁图?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此图现存故宫博物院。画家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画了雪后的山峦,然后采取借地为雪的方法,用淡墨烘染出天空和水,借以衬托出雪后的山峰,茅屋、寒林,意境萧索荒寒。黄公望的代表作还有?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黄公望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写山水诀?中说:“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撒脱,有士人家气,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他的山水画平淡简远,意境幽深的风貌正表达了他的美学追求。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给明、清画坛以巨大的影响,不少人在他的艺术中吸取养料,以滋养自身的艺术。也有人辗转临摹专仿,曾出现“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现象。就笔墨技巧的灵活多变而论,黄公望被推为元四家之冠是当之无愧的。王蒙(1298~l。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赵孟頫的外孙。他从小得赵孟頫指教,诗、书、画全能,精工山水,兼善人物。与黄公望、倪瓒关系密切,曾得黄公望教益。王蒙生在元代末期,当时社会动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张士诚据吴,他曾在张氏政权中任理问,后弃官隐居黄鹤山中,明朝建立以后,他出山为官,官至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受累入狱,死在狱中。王蒙一生沉浮不定,他有过安稳舒适的日子,也有过近三十年芒鞋竹杖,“高卧青山而望白云〞的隐居生活。王蒙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中国大多数文人自我运行的轨迹。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高人逸士的隐逸生活,并流露出成仙得道的出世思想情绪。?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青卞隐居图?、?林泉清集?等,都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王蒙的山水画风格独特,具有“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的磅礴气势。在构图上,回环重叠,结构繁复,松林杂树茂密深秀,远山层峦叠嶂。在表现技法上,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最有特色的是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搭配得体,交相辉映的一类。他画山石用细如牛毛,层次繁密的“解索皴〞,再加上用破笔点成的苔痕,苍苍茫茫,“望之而郁然深秀。〞?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现藏上海博物馆),是他的代表作。描绘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碧岩胜地景色。图中重山复岭,密林浑溪,山坡草堂数间,有倚床抱膝的隐士,草庐位置在左边一角,极具幽致。画法上先用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层层加深。湿笔而后再用干笔皴擦,皴法用解索皴和牛毛皴,较少渲染。山上树木干用双勾,树叶用浓淡点子点出,山顶也用墨点点苔。整个画面气势雄伟,繁而不迫塞,苍郁华滋,具有江南草密林茂的特色。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尘的人生理想,幽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这是元代山水画家所共同的追求和特点。最能直接表达这种追求和特点的大概是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了。倪瓒(130l~1374),字元镇,号幼霞,别号有云林子等,无锡人。他的山水画作品,面貌单纯,个人风格十分鲜明。多表现太湖一带的景色,布局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一般为三段式布局;近处山坡一两垛、上立茅屋,草亭一两间,空荡无人,傍列树木三五株;中景空白以示水面;远处山包一两座。在表现技法上,笔墨简略,善用偏锋,以示淡假设疏,随意为之的线条,描绘山石树木,表现空寂、荒冷的境界。倪瓒在创作上有感而发,吟咏性情,不尚实用,轻视形似,但求其神。他的作品艺术形式平易近人,朴实无华,但内含精深,笔笔见工。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境界的形成,除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的原因以及山水画自身演变的规律外,与他自身经历,艺术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倪瓒出身在无锡富豪之家,虽早年丧父,但因其长兄是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享有种种特权,家境仍然不错。生活在富裕家庭,又受其长兄影响,倪瓒养成了不同寻常的处世态度,清高自傲,洁身自好,养尊处优。1328年,大哥倪昭奎突然病故,随之生母,老师相继去世,这一连串的不幸不仅使原有的特权沦丧殆尽,而且渐因于输纳官租,人不敷出。他的情绪、心境随着家境的败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无忧无虑;一变为满腹悲愤。晚年弃家,隐遁山林,或来往于泖湖间,寄情于自然,陶醉于吟诗作画,用自己冷漠的心境去观照世界,以泄胸中盘郁,以求精神慰籍,所谓“聊以自娱〞也。那作品中荒寂、冷漠、萧疏的境界,正是他傲慢而苦闷,孤独而冷淡心境的真实写照。他的传世作有?松林亭子?、?虞山林壑图?、?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等。倪瓒的艺术为后人普遍推崇,连乾隆皇帝也对他大加称赞。“元四家,独云林格韵大超,世称逸品。〞(?石渠宝集?卷二?乾清宫·御临倪瓒<平林秀石图>?)。同是生活在元末乱世,性情孤峭的吴镇,以不同于前面三位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他们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心境。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塘人。曾在村塾中教书,在杭州等地卖卜。一生生活贫寒,少与达官贵人往来,多交结和尚道士,隐逸文人之流。他在世时,其画并不为人赏识,至明末被列为元四家后,身价才突然高起来。吴镇画学董、巨,兼融泼墨之法,挥洒自如,墨色浑厚,具有苍茫淋漓的气势。世人有黄、王、倪三家皆重笔,吴特重墨之说。传世作有?双桧平远?、?渔父图?、?双桧图?、?松泉图?等。?渔父图?(上海博物馆藏),借“渔父词〞来表达他愿作烟波渔父、隐逸避世、放浪江湖的思想感情。构图境界宽阔,笔墨泼辣,一气呵成,既抒发画家奇崛豪放的强烈个性,又不失幽深宁静的气氛。吴镇也善画墨竹,其笔下墨竹挺劲豪迈,墨色变化丰富。吴镇画竹虽师文同,但变刻板拘谨为简率潇洒,自谓“驰骋于法度之中,逍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竹谱?)。通过元四家绘画艺术的审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四家各具特色,相映生辉。“浙派〞与“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画家兼学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戴进山水以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与南宋画家相比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风格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进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戴进者甚众,因为戴进籍贯浙江,故称这一派为浙派。浙派另一位大师是吴伟,吴伟“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伟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婿王世祥、弟子方钺、夏芷等,均为浙江人,故他的传派世称“浙派〞。受戴进影响,江夏人吴伟笔墨更为纵放,被称作“江夏派〞。在“浙派〞的影响下,成化、弘治时期宫廷内外的画风多倾向于粗笔水墨,以挺拔豪放取胜,风行百余年,直至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崛起而告衰落。吴门画派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画家群体和绘画流派。自明代中叶诞生之后,它就不断开展、演变,直至今天还盛而不衰。沈周、唐伯虎、文徴明、仇英,这四名画家被称为“明四家〞。他们都是苏州人士,他们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气,带来了中国画坛上的深远影响:以他们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几乎制约了明清400年来画风的主要倾向。“明四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题画诗,诗的内容多是表述画意,诗书画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感而发的文人画。他们绘画技巧和风格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开展。在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振兴了文人画,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开展。“明四家〞沈、文、唐、仇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就是当时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最高表达。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州画坛,“明四家〞的流风余韵至今依然绵延不绝。苏州国画院就是“新吴门画派〞的发祥地和大本营。它传承有序,真正继承了吴门画派的传统绘画精神,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在艺术观念、绘画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新吴门画派〞在传承与创新绘画艺术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无论是维新还是怀旧,无论是水乡情结还是园林意象,表现的都是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而不是重复古代文人画家的思想。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外国局部岩画艺术…………西班牙、法国西方建筑的三种根本柱式〔建筑〕?罗马万神庙?………………意大利?泰姬陵?………印度?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古希腊?加莱义民?…………〔法〕罗丹?斜靠的女人体?………〔英国〕亨利·摩尔?行走的人?…………………〔瑞士〕贾科梅蒂?夜巡?…………〔荷兰〕伦勃朗?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法国〕达维特?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格尔尼卡?………〔西〕毕加索?神奈川冲浪图?…………〔日本〕葛饰北斋?伏尔加河的纤夫?〔油画〕…………………〔俄〕列宾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二、专项局部〔20%〕〔三〕书法〔书法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1.了解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及草书的风格特征。楷书: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到达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行书:〔1〕减省点画〔2〕笔势流动〔增加勾挑与牵丝、改变书写笔顺〕〔3〕用笔灵活〔4〕体态多变篆书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局部字主体局部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局部那么可以耸起。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隶书隶书的特点隶书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一定的实用功能,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因此而广受硬笔书法爱好者喜爱。近几年来,笔者对硬笔隶书用功较多,今不揣浅陋,将在临帖创作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进步。一、笔法特点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分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硬笔隶书的用笔较毛笔隶书又可简化不少,如不必刻意追求藏锋用笔,收笔亦无须回锋,具体略分为以下数种细述。点画:隶书的点有多种,大致包括竖点、横点、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横画:隶书的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一般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竖画: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只是须依字形,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撇画: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弯撇、回锋撇等。起笔稍重,多宜变换角度,然后向左下徐行,到收笔处渐渐下按,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而定。捺画: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且行笔角度不同。折画:折的种类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依其形状及用笔分为方折和圆折,方折有时可取笔断意连的形式。钩画: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但用笔大多类似,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二、结体特点总的说来,隶书的结体有以下一些特点:1、字形扁阔体势开张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2、横平竖直笔画匀称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3、内紧外松自然茂密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如?沈阙碑?中的“沈〞字的横画;?石门颂?中的“命〞字、“涌〞等字的竖画。三、章法特点硬笔隶书可借鉴毛笔作品的幅式,当然,硬笔书法在幅式及装帧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作者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性,设计新颖的幅式章法。1、字距小行距大隶书扁方的字形及其内紧外松的形态决定了其上下字距松,左右行距紧的独特的布白形式,这有助于表现隶书体势开张,横向取势的特点。2、排布整齐钢笔隶书一般在方格或竖条格中创作,给人纵成列横成行的美感,熟练后也可直接在无格的纸上创作。3、落款得当隶书作品可用行草落款,以调整隶书谨严的布白,以免板滞,款字的大小要与正文相称,可比正文略小。也可以用隶书落款,这样可使用权作品的风格显得比较统一,对直接从隶书开始学书,而行书功底不太好的作者也可到达扬长避短之效。4、钤印合理完整的书法作品一般都需钤印,隶书作品中的印一般不宜太多,总的来说,要与款字大小协调,风格一致。为了便于初学者较快地掌握硬笔隶书的写法,更好地将临帖和创作结合起来,现将一些偏旁及部首归纳如下并举局部字例。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列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初学隶书的朋友们了解其一般的写法,切莫生搬硬套,而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硬笔隶书,宜从法度严谨的汉隶入手,临习时可依个人喜好选择一种深入地学习其笔法结体,待有较好的功底后再从简书帛书等中多方涉猎。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开展来看:草书开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2.了解中国书法开展的根本轨迹。甲骨\金文\小篆\隶\楷书\草书\行书,楷书有颜\柳\欧\赵,行书:王羲之\苏\黄\米\蔡等等.3.了解传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艺术在开展过程中往往还有一个稳定性现象。书法就是这样,当历史进入公元四世纪时,也就是东晋时期,各种书体已经成熟,一直到现在,1600多年再没有出现新的书体。自唐代开始,每个朝代都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在技法、理论、思想等方面,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宝库,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法那么和标准。应该说,这些丰富的积累为我们今天的继承提供了资源,为我们的评审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具体说,在评判作品的继承性方面,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字法,即字形结构是否到位。到位的标准是什么?以行书为例,那就是王羲之及其东晋时期的优秀作品,还包括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如果真的把王羲之吃透了,我们会发现宋之米芾、黄山谷及其以后的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傅山等,在字形构造上,还确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由行书推广开去,我想,各种书体结构是否到位,均以其历代经典为标准。八届国展的评选是分书体进行,当代各种书体的代表性、权威性人物原那么上应该参加进来。我相信他们心中这杆秤是有准的。二是笔法。笔法的标准就是丰富,藏与露、方与圆、点与线、缓与急等等。古人讲:中锋立骨架,侧锋见精神。一味的方笔或一味的圆笔,一样的速度,都是单调的,都会影响神采,这叫无笔,没有笔。三是墨法。墨色随书写而变化,由重而轻,由浓而淡,由实而虚,每次蓄墨不同,反复而形成节奏,惟此方可谓之有墨。假设笔笔蘸墨,字字蘸墨,我们称之为无墨。四是章法。章法除了传统的分行布白之外,通篇要顺,没有障碍,没有闯公堂大闹的,没有打横炮的,顺那么气贯。反之那么认为不顺,不顺就不是好的章法,就要丢分。这四点是继承书法本体技法上的标准。由于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尤其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形式即是内容,所以其继承性更明显,传统的经典的形式和技巧,必然成为评委评审标准的重要依据。〔B级〕一、通识局部〔80%〕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一〕鉴赏根底: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2.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3.了解透视、明暗、色彩等相关知识。4.了解平面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立体构成的根底知识。〔二〕鉴赏内容:1.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书法和篆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特点。3.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代表作品及其特点。4.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代表作品及其特点。5.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根本知识。注: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以现行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内容为主。二、专项局部〔20%〕1.初步了解楷书、行书和隶书的风格特征。2.初步了解中国书法开展的根本轨迹;3.初步了解传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A级复习资料通识局部〔一〕鉴赏根底1:美术的种类和功能美术的种类应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从美术的社会功能来分,这几大类可以归并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类。绘画和雕塑一般属于纯艺术范围,因为它们主要是满足人类欣赏或者说是审美的需要。工艺美术、建筑属于实用艺术的范围,因为它们首先是满足人类某些方面实用的需要。绘画是运用点、线、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即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2: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根本要素及形式美的根本规律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根本要素:每一幅美术作品,因为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自己主观意识的不同,他采用的绘画语言和所表现的美的形式也不同,包括::点、线、面、体积、构图、造型、色彩、明暗、构图、肌理、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要素。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根本规律,是各种艺术门类共同遵循的形式法那么。所谓“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局部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所谓“统一〞那么是指各个局部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照应和衬托的关系。只有多样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会显得呆板、单调。多样统一包括两种根本类型,一种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另一种是多种非对立因素互相联系的统一。无论是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3.了解美术图象的类别及其特征。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4.了解美术鉴赏的根本方法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内容及其造型、色彩、材质和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美感的解释、想象、体验、评价和判断。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认识活动。鉴赏活动有一个根本的方法:1、表现了什么?〔内容〕2、怎样表现的?〔形式〕3、为什么这样表现?〔立意〕〔二〕鉴赏内容中国局部: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富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普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局部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品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2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表达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仰韶文化彩陶,高21.6厘米,口径2.1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来源:中国科普博览〕2、青铜工艺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兴旺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商代是高度兴旺的青铜时代。这时已有了相当兴旺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字,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了这时期的铸铜作坊,说明商代青铜制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这时期青铜器的实用范围也很广,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武器、生活用具都已应有尽有。此时,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常见的有饕餮〔taotie〕纹、夔、龙、虎、人形纹等。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到达了顶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纹饰中又出现了鸟纹、蝉纹、蚕纹等新的花纹。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大量的青铜容器上,常常铸出三重花纹,衬地用云雷纹,上面凸起兽面纹,主纹之上又加几何纹等。器内有时还铸出字数不等的铭文,颇具时代特征。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开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铭文字体优美奔放,铭文内容丰富,既有祭祀祖先,又有征伐、纪功、册命和赏赐等记载。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之缺乏,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西周及春秋时代青铜器的新变化,首先是器形类别减少,爵、觚、斝、卣、盉等酒器,鬲、方鼎等烹煮器,都已消失不见,这一时代最常见的鼎和壶都出现了新的样式。鼎之形制较大者〔如厉王时的大克鼎〕,敛口,侈腹,鼎腹的侧影扁而方,鼎足上半作兽面装饰。鼎之形制较小者〔如共王时的颂鼎〕,鼎腹侧影轮廓接近半圆形,鼎足上下粗,中间稍细,似动物之足。整个器形轮廓呈连续的柔和曲线。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结构复杂,是用合范法铸成的,即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鼎四周有盘龙纹和饕餮纹,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大鼎带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根据考古专家分析,这种大鼎需要二、三百人用七、八十斤重的将军盔,协同合作才能制成。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和复杂的工艺过程,说明我国青铜冶铸业早在商代就已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便是这高超铸造技术的物证。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的花纹叫夔形纹。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肩部有四条龙蟠缠在四周,尊的腹局部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羊的背部及胸部饰有鱼鳞花纹。两只前腿和尊的底部铸在一起,上面也铸满夔形花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合范的地方,都铸有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遮蔽合范时可能产生对合不正的纹饰,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全器上下以细雷纹为地,线条光洁刚毅。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就很难到达整个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3一九二三年出土于河南新郑的立鹤方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壶,壶身遍布蟠曲龙纹,两旁有镂空的龙形双耳,壶下伏有双兽,壶口有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展翅欲飞工艺非常精湛,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春秋中期〔公元前676-前572年〕,通高125.7、宽54厘米。故宫博物馆藏。国家馆藏一级文物。3、?击鼓说唱俑??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虽然这些俑比起秦代的同类作品尺寸相对较小,但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容更为丰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件?击鼓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情冲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是多么令人冲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而是采用了极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表达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泼的气势。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4、秦始皇陵兵马俑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中国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局部。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开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美,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5、龙门石窟〔奉先寺〕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4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表达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华美堂皇,聚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表达,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开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较的。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龛雕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身披袈娑,面容饱满,嘴角微翘,略含笑意,眼帘低垂,宁静的目光蕴涵着无穷智慧,其端庄大度、淳厚安详的仪态令人肃然起敬。两旁侍立的弟子迦叶严谨老成、阿难虔诚顺服、菩萨端丽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雄健,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据后补有关造像碑记载:“皇后武氏〞为雕造此大像龛曾“助脂粉钱二万贯〞。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6、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体。因敦煌石窟是开凿在砾岩上,因此多为木架结构。在人工制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苇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细泥,压紧抹光,再施白粉,最后彩绘。始自十六国,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圆雕2000多身,浮塑1000余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为世界所罕见。敦煌彩塑艺术风格的开展、演变可分三个时期。(一)开展期,包括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历时180年。早期洞窟形制有三:1.禅窟,塑像在正龛;2.方形或长方形殿堂窟,塑像置于正龛或南北壁列龛内;3中心柱窟,塑像置于长方形柱四面之龛内。〔二〕极盛期,包括隋唐两个时代,历时300多年。洞窟多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里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鹘、元几个时代,历时460余年。继承晚唐时代殿堂中心佛坛窟形制,塑像置于中心佛坛上。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窟塑像和壁画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陪衬,互相补充。佛龛、佛坛上的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照应,相得益彰,既到达了整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出塑像在窟中的主体地位。另一特点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所塑神像在洞中重复出现,容易千人一面。但古代雕塑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的彩像,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局部,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五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佛像画。作为宗教艺术来说,它是壁画的主要局部,其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贤劫千佛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大蟒神等等。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二、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画阿修罗与摩尼珠,南北两面画东王公、西王母驾龙车、凤车出行。车上重盖高悬,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持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四、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在窟5内画上自己和家族、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像。五、装饰图案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六、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七、山水画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图〞。壁画内容除以上七类外,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弥足珍贵,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中西艺术交流融汇的历史面貌。上述七类壁画,除装饰图案而外,一般有情节的壁画,特别是经变画和故事画,都反映了大量的现实社会生活,如:统治阶级的出行、宴会、审讯、游猎、剃度、礼佛等;劳动人民的农耕、狩猎、捕鱼、制陶、冶铁、屠宰、炊事、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往来、少数民族、外国使者等等各种社会活动。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艺术,也是历史。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也间接表现了当时的人们精神面貌和现实生活。7.?韩熙载夜宴图?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中国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人物画有明显的生活化倾向。五代〔公元907——公元960年〕时期绘画更加开展,题材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技法上讲究写实,许多人物画带有肖像写真性质,刻划细致。南唐时期画院的画家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卫贤等人,非常擅长画写实人物画,很有名气。收藏在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工笔重彩画?韩熙载夜宴图?,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是五代时期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作。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年轻时考中学校,后来逃到南方躲避战乱。由于当时南方战争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和生产条件,很多官僚家中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韩熙载很有政治才能,艺术上也很有成就,他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他因为看透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所以把很多精力放在歌舞夜宴中。南唐皇帝听说韩熙载生活特殊,专门派画院画家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家,了解情况,回来后创作成夜宴图。这副作品横长333.5厘米,宽28.7厘米,手卷形式表现五个场景——琵琶演出、舞蹈、休息、音乐合奏、夜宴结束。在场景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管弦乐器等器物,使它们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别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单独画面。各段主人公都是韩熙载,画家将他的心理活动细致地刻画出来,表现了主人公作为官方人物不受皇帝信任,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的心态。?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重复出现,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矛盾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8.?步辇图?6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比照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蔼的情调。左右这种比照,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假设、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比照。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消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美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西域,服饰多以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唐太宗也不适宜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我们在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镀金装束成了现在的土黄色,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排上的独到之处。9.?清明上河图?中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墨笔稍着色,无款,据卷后金代张著题跋,知为张择端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了中国农历清明时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有毛驴的驮队,轿乘的行列,长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上巨大漕船,或泊岸卸货,或往来于河中,河上横跨虹桥,桥上行人拥挤,河中漕船放桅过桥,情节紧张;市区城楼高耸,街巷纵横,店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于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廨等处各行其事,画中各种行业,各阶层人物应有尽有,堪称一幅描绘北宋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风俗画卷。作品手法写实,描绘工细,房屋、舟船、桥梁等均合比例,准确真实。作者以长卷形式,用“散点透视〞将繁杂纷乱的城市景象,统摄于一卷之中,使其长而不冗,繁而不乱,反映了作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10.?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墨笔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假设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7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翻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御书之宝〞的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11.?千里江山图?中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擅山水,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18岁时成为北宋画院学生,在绘画上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指点,约在20余岁时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12.?墨葡萄图?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构图奇特,信笔挥洒,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怒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署款:“天池〞,“湘管斋〞朱文印。自宋元以来,写意花鸟画就有一定的开展,但真正能够发挥中国画笔墨纸张特殊效果而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法的,应该归功于徐渭。13.?兰亭序?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8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到达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