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_第1页
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_第2页
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_第3页
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_第4页
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描写清明节放风筝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有没有1首是清明节的里面还要包含放风筝的诗

清明日狸渡道中_百度汉语

:范成大(南宋)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知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道正西东。

《清明日狸渡道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赴徽州上任途中创作的1首5言律诗。该诗前4句1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1个人影,后4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专风筝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

只有乌鸦4处觅食,示意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孤独     。诗人借属清明季节山行道中两旁的所见所闻,示意对死者的安慰,反映背乡离井的失落,惆怅的思绪。这首诗文笔清爽潇洒,句法富于变化。

2.清明节的诗歌寒食,风筝

一、寒食:《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二一一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5侯家。五二六一二、风筝《清明日狸渡道中》南宋范成大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寒食与风筝都是清明节的习俗。

在江南1带,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是寒食习俗的1种。青四一0二团利用了野生植物“浆麦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匀而成的1种圆形食物。

青翠如玉、颜色可人的青团,是江南1带清明季节必不行少的餐桌美食。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4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一六五三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版:“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1种游艺活动,更是为了祈求放走晦气,消灾解难。

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权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盼望带走全部的秽气,带来好运。

3.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句

1、《纸鸢》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2、《风鸢图诗》徐渭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凹凸。

春风自古无凭据,1伍骑夫弄笛儿。

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2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扩展资料:

风筝真正的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创造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予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由于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1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4.描写放风筝的诗句

古人咏风筝诗赏析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寇准(九六一-一0二三)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

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比魏征。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

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深婉。有《寇忠愍公诗集》3卷留世。

上引5言绝句是否原引此集,尚待查考。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2字,甚至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

诗人意在借物写景,状景抒怀。“碧落”指天界、天空。

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大,风筝难以升空高飞。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叹。

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闻名诗人。他出身于1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不倦,1生主见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罢黜,“1片丹心”始终不得报国。

陆游著作极富,810高龄犹赋诗作文,存诗近万首,有《陆放翁全集》存世。该句摘自何卷,尚待查考。

宋代儿童嬉戏多种多样,10分丰富。该诗写了两种嬉戏,1是骑竹马;1是放风筝。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飘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值得关注的是,诗人写风筝与风的关系时,手法与众不同,他不说风筝凭借风力而飞,却说风筝挟持丰大风在空中飞扬跋扈。

在这里,把风筝作为主体,视它为生灵,真是把个风筝写活了。读此诗,不由得想到现今仍旧流行于日本的“斗风筝”。

打斗的风筝多为长方形硬板子,从背后勒成瓦形,或竖或横,绘画简洁明快,不拴尾巴,背缚弓弦,凭借强风,飞上天空,左冲右突,嗡嗡作响。很多风筝同时升空,并不回避碰撞缠绕,而是相互打斗,相互“割线”,1旦线断,任其飞去。

最终,谁还留在空中,谁便是成功者。那场面颇有陆翁诗的气概。

纸鸢(宋)王令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1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王令(一0三二-一0五九)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5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二八岁卒。

他的诗构思新颖,造语精辟。一九八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二一卷。

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1丈8尺为1端。

“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由于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加空中壮丽景象,然而这么想,这么说,明显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1样看待了。

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1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行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1飞9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事。这是1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

不写风筝的外形、颜色,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绽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

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日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风筝10首(元)谢宗可凭依片纸得天飞何故声扬欲作威瘦骨几茎徒远举柔丝千尺总危机云晴日暖春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高树上林须引避牵缠究竟不能归半纸浮名寄太虚御风列子竟谁如高从自致非攀附道在因时作卷舒声澈瑶京传凤吹影飘仙侣曳露裙1丝不挂儿童手浪迹天际乐有余自负云霄早致身支配线索靠他人摩天手段乘风展掉尾精神逐日新暂耸观瞻喧里巷终嗟破裂委埃尘牵来拽去成何用骤雨淋头断送春1番春事1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博得飞行纤指上逞将声势半天中目花轻薄流溪水学絮颠狂落草丛皮骨飘落丝络在相看拍手笑儿童共仰高风不行攀几回放去便收还丝纶何必全设施骨相从知避险艰飘若素云浮碧汉翩然白鹤度青山春光远览应无限勘破飞腾只等闲蓦地翻空在眼前糊涂片纸任高骞看来爷面人无限避去全身雨满天直上难防抛瓦坠暗中返照带灯燃春风督促清明到栖止园林没挂念谁解风云继点狂鸢鱼飞跃见天章5丝续命能冲举1叶横空入混茫俯仰尘寰何扰扰仰探璇宇但苍苍神游8极求归宿斗张虚窗藉纸张蹴罢秋千斗草慵纸鸢浮动寄游踪翩翩似逐寻巢燕声响如传度岭钟大小随宜俱活跃高卑无意较腾冲卷怀偃息乘春晓纵尔穿云第9重空外秦筝何处闻遥看片片起巫云霓裳逶逦飘罗带翠袖招摇曳练裙舞柳飞花呈幻景和风丽日动星文仙真控鹤来蓬阆相与徊翔趁逸群浮游踪迹等云藻御气凭虚赋物形荡荡飞空无阴碍萧萧委运自清宁丝联绳引终须断律改春归究竟停法界依旧舒广望消退点缀湛青冥----《咏物诗·卷下》纸鸢(元)谢宗可弧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爷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1丝高下岂随人声弛空碧东风晓影度遥天化日春谁道致身无羽翼回看高举绝红尘谢宗可,生卒经受不详。

清乾隆辛亥年刻有其《咏物诗》两卷。《风筝。

5.描写放风筝的诗句

描写放风筝的诗歌最早消失在唐代,元稹在他的咏物诗《有鸟210章》中写道: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

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1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

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北宋闻名宰相寇准曾作《纸鸢》诗: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南宋诗人陆游以拟人的笔法描写纸鸢,10分生动好玩: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明代闻名诗人兼画家徐渭写了《风鸢图诗》二五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1首是:

“江北江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凹凸。

春风自古无凭据,1伍骑夫弄笛儿。”

描绘了当时江南地区放风筝时的喧闹情景。

另1首

“我亦曾经放纸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读后发人深思。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

“草长莺飞2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更是描写放风筝的脍炙人口之作。

孔尚任也有1首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5丈风。”使1个天真、生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扬州8怪”之1郑板桥曾任过潍县县令,他在《怀潍县》诗中吟道: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4围。

5色罗裙风摇摆,好将蝴蝶斗春归。”

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

“1百4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

纸鸯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这两首诗具体地记载了清代潍坊民间春日放风筝的喧闹情景。

清代还有两位女诗人写断线风筝的诗,别有情趣和意境。1首是陈长生的《春日信笔》:

“软红很多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另1首是骆绮兰的《春闺》: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读来耐人寻味,趣味盎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风筝为谜底制作1条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饰最堪宜。

游丝1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称得上是1个令人叫绝的佳谜。

近人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写道:

“鲇鱼漂浮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

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讲了放风筝最怕风向不定,可谓是阅历之谈。

现代的则有歌曲《3月3》:

“又是1年3月3,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记得那年3月3,1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1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

还有1首现代诗:

3月的春风/托起了你的翅膀/湛蓝的天空/成就了你的幻想/

自由的鸟儿/你不再艳羡/你有自己的追求和憧憬/

飞向蓝天/搏击风云/俯瞰红花绿草/眷恋迷人的春光/

你的命运/虽被别人攥在手里/你却努力抗争/永不屈从/

你那双光明的眸子里/只有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没有半点懊丧和悲伤/

晴朗的天空/展现着你的风姿/风雨的日子/容下了你的遐想/

你从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也从不为自己的归宿设想/

你懂得放飞人的心愿/放飞自己/就是放飞他们的盼望/

只要喜爱生活的人们兴奋/你永久会飞翔蓝天/

不惧风雨侵袭瘦弱的筋骨/不怕线断迷失了方向/

仰天长笑/放飞着他们的幻想。

6.放风筝的诗句

自由的鸟儿/你不再艳羡/你有自己的追求和憧憬/

飞向蓝天/搏击风云/俯瞰红花绿草/眷恋迷人的春光/

你的命运/虽被别人攥在手里/你却努力抗争/永不屈从/

你那双光明的眸子里/只有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没有半点懊丧和悲伤/

晴朗的天空/展现着你的风姿/风雨的日子/容下了你的遐想/

你从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也从不为自己的归宿设想/

你懂得放飞人的心愿/放飞自己/就是放飞他们的盼望/

只要喜爱生活的人们兴奋/你永久会飞翔蓝天/

不惧风雨侵袭瘦弱的筋骨/不怕线断迷失了方向/

仰天长笑/放飞着他们的幻想。

7.风筝的古诗

1、《风筝》唐代:司空曙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2、《风筝》唐代:鲍溶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瑟忽闻风。

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

幽咽谁生怨,清泠自匪躬。秦姬收宝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