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9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C.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多样性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2、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B.最低点动能为零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3、小林这几天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一般情况下,建议小林多吃一些()A.米饭、馒头B.鱼、肉、奶、蛋C.新鲜蔬菜、水果D.奶油、巧克力4、原始大气中没有()A.氧气B.氮C.甲烷D.水蒸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A;B、C、D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是由核电荷数分别为6、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是一种微溶性碱,C是一种可溶性盐酸盐,D是一种可溶性碱,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的俗名叫____;

(2)写出C的化学式____;

(3)写出B的一种作用____;

(4)写出B与A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在农村常用井水作生活用水,加入____可检验井水是否为硬水.

(2)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____.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B.用淘米水浇花C.使用节水龙头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3)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而绿色植物的____却吸收二氧化碳.为减缓温室效应,你的建议是____(写一条).

(4)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____和____隔绝.8、一天晚上,小华在爷爷家发现爷爷家的电度表在10min内转了60转.如图所示,小华利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计算出了此时爷爷家用电器的总功率为____kW.如果当地家庭用电的收费标准是0.5元/kW•h.假设爷爷家平时用电时,用电器的总功率和此时总功率相同,平均每天用电4h,一个月按30天计算,爷爷家一个月的电费是____元.

9、一个同学家中的电能表,月初示数为月末示数为则这个月该同学消耗的电能为____度,合____J.10、使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气的气味,这是因为石油气分子____到空气中,加热同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气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蜂窝煤的热值____(选填“大”或“小”).11、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字样,将标有“220V1210W”的电热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6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电热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J,它的实际电功率是____W,实际电压是____V.(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12、如图所示为手机的电池,****mAh看不清了,但发现了4Wh字样(如图甲).此电池在充满电时贮存的电能为____.电极处略有凹陷(如图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与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体接触引起____从而损坏电池.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3、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评卷人得分四、其他(共2题,共14分)14、图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拔钉子时所用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15、请作出图中:①物体A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②力F的力臂l.

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4题,共32分)16、(2015•杭州)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____。17、(2015•台州)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液面高度在A处(如图甲)。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重力(选填“<”;“=”或“>”)。

(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如图乙),杯中液面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仍在A处”)。

18、如图所示;人类获得热能主要是通过化石能源的燃烧,但在消耗化石能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废气对大气污染,废渣对土壤污染,渗漏的石油造成水污染等。那我们是不是立即停止使用化石能源呢?说说你的看法。

19、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①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生物,每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因此,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也会发生锐减,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当基因的多样性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因此,大大增加或减少某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真正地、深层次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结合题意,就能灵活解答本题。2、D【分析】【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A;滚摆下降过程中;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故A错误;

B;滚摆下降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B错误;

C;滚摆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C错误;

D;滚摆到达高点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3、C【分析】【解答】维生素C能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疾病,表现为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辣椒、西红柿等;小林这几天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可能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因此他应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

【分析】该题要从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方面考虑解答;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4、A【分析】【解答】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大气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C【分析】【分析】A;利用电解水能证明的结论解决即可;B、依据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从蒸馏的除杂原理分析判断;

D;从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分析解决;

【解答】解:A;电解水是生成了氢气与氧气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氢分子与氧分子;

B;洗洁精洗涤油污的原理利用了洗洁净的乳化作用;不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C;蒸馏的操作可以得到纯水;所以它是对水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D;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废旧金属不回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故选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纯碱CaCl2改良酸性土壤Ca(OH)2+Na2CO3=CaCO3↓+2NaOH【分析】【解答】(1)A;B、C、D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是由核电荷数分别为6、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A是有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A是碳酸钠,B是一种微溶性碱,A会与B生成的D,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D是一种可溶性碱,所以D是氢氧化钠,C是一种可溶性盐酸盐,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C是氯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碳酸钠,俗称纯碱;

(2)通过推导可知,C的化学式是:CaCl2;

(3)通过推导可知;B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4)B与A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纯碱;

(2)CaCl2;

(3)改良酸性土壤;

(4)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根据A、B、C、D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是由核电荷数分别为6、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A是有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A是碳酸钠,B是一种微溶性碱,A会与B生成的D,所以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D是一种可溶性碱,所以D是氢氧化钠,C是一种可溶性盐酸盐,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C是氯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7、肥皂水ABC光合作用随手关灯氧气水【分析】【解答】(1)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2)节约用水有很多方式:工业生产中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生活中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尽量少使用清洁剂、洗衣剂;农业生产方面,种植耐旱需水少的作物,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不提倡漫灌、自流灌溉这些浪费水的灌溉方式.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可以造成水的浪费;

(3)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为减缓温室效应,你的建议是少坐私家车,植树造林,随手关灯等;

(4)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自行车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绝.

答案:(1)肥皂水;(2)ABC;(3)光合作用;随手关灯;(4)氧气;水.

【分析】(1)根据肥皂水可以硬水和软水解答;

(2)依据节约用水的主要措施来解答此题;

(3)根据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解答;

(4)根据铁生锈及防止生锈的原理解答.8、0.530【分析】【解答】解:(1)由电能表的参数可知,电能表每转1r,电路中消耗kW•h的电能;

电能表转60r,电路中消耗电能为:W=60×kW•h=kW•h.

t=10min=h;

所以用电器的功率为:P===0.5kW.

(2)若按上述功率;小明爷爷家一个月消耗的电能是:W=Pt=0.5kW×4h×30=60kW•h;

故需要交的电费是:60kW•h×0.5元/kW•h=30元;

故答案为:0.5;30.

【分析】(1)根据电能表参数的含义;结合题意可先计算消耗的电能,再利用电功率公式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

(2)据公式W=Pt计算出电能,而后再计算出多少钱来即可;9、501.8×108【分析】【解答】解:一个月消耗的电能W=0268.1kw•h﹣0218.1kw•h=50kw•h=50度=50×3.6×106J=1.8×108J.

故答案为:50;1.8×108.

【分析】一个月消耗的电能等于电能表月末的示数减去月初的示数;要知道电能表示数的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1kW•h=1度=3.6×106J.10、扩散大【分析】【解答】使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气的气味,这是因为汽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子中,我们就闻到了石油的气味;加热同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气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放出相同的热量,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小于所需蜂窝煤的质量,根据Q放=mq可知;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蜂窝煤的热值大.故答案为:扩散;大.

【分析】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根据Q放=mq可知:在放出热量一定时,质量和热值成反比,质量越小说明燃料的热值越大.11、3.6×1051000200【分析】【分析】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从而可求闪烁320次消耗的电能;

根据公式P=可求电功率.根据P=已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算出电热器电阻,从而求得实际电压.

【解答】解:

“32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指示灯闪烁3200次.

闪烁320次,消耗电能W=kW•h×320=0.1kW•h=0.1×3.6×106J;

电热器的实际电功率P===1kW=1000W;

根据P=电热器的电阻R===40Ω;

所以电热器的实际电压U实===200V.

故答案为:3.6×105;1000;200.12、1.44×104J短路【分析】【解答】解:此电池在充满电时贮存的电能为W=Pt=4W×3600s=1.44×104J;

电极处略有凹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与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体接触引起短路,而损坏电池.

故答案为:1.44×104;短路.

【分析】从手机电池的铭牌上可以看出此电池在充满电时贮存的电能.

硬币、钥匙等金属物体都属于导体,与电源接触都有可能引起短路.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3、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四、其他(共2题,共14分)14、【分析】【解答】解: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如图所示:

【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即最省力.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A即是最大动力臂,由此画图.15、解:

①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

②过O点向F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就是该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分析】【分析】①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②力臂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过支点O作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可.五、解答题(共4题,共32分)16、(1)C(2)一氧化碳(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

(4)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分析】【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物质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氧化,更快地放出热量。据此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保证实验成功的条件是:正式开始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等集气瓶冷却,打开止水夹;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进入的水的量应大于集气瓶体积的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木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瓶内气压变化小,导致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

(3)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从而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