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北京故宫既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明;清的权力中心所在,众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观察北京故宫平面图,图中所示地点与其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①—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B.②—清朝秘放传位诏书的地方C.③—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D.④—清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要某个主体(不管这个主体是人,还是动物或者器官,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个功能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名声,那么它就拥有某种美德。”柏拉图的这--认识A.抵制了道德沦丧之风B.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重要性3、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4、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5、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6、谭其骧先生指出:“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顾多可寻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淮域诸支流皆东南向,故河南人大都东南迁安徽,不由正南移湖北也。”材料说明()A.交通: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B.集镇:古代交通发展的结果C.战争: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力D.移民:江南地区开发的关键7、在巴西的历史中,里约热内卢曾一度成为葡萄牙的首都。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与这一“搬迁”事件紧密相关的是()A.宗教改革B.克里米亚战争C.工业革命D.拿破仑战争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普鲁士的经济发展在德意志各邦中独占鳌头,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普鲁士资产阶级提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要求。克虏伯公司适应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俾斯麦“铁血政策”的需要,把普鲁士军队武装成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为普鲁士在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普奥对丹麦联合战争和普奥之间的战争中,俾斯麦巧妙地处理了与俄国和法国的关系,让他们保持中立。同时也处理好了与战败国奥地利的关系,使其在普法战争中也保持中立。通过普鲁士王朝“铁和血”战争道路实现统一德意志的既成事实,恩格斯称之为“俾斯走革命”。﹣﹣摘编自关勋夏《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历史的必然》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新疆先后建立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陷入割据混乱局面,英国支持浩罕阿古柏独立。沙俄除了利用阿古柏为自己的侵略政策服务外,还于1871年7月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成功驱逐了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为稳定新疆局势,左宗棠积极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筹划新疆改建行省事宜。左宗棠“舁榇(抬着棺材)以行”,决心与沙俄血战。以清军兵威为后盾,曾纪泽于1881年成功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设省。﹣﹣摘编自罗文华《清政府收复新疆再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统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能收回新疆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意志实现国家统一和清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点。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时期。
地域。
纪念人物。
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
两汉以前。
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
待考证。
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
山西部分地区。
介子推(割股啖君)
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灾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
伍子胥(忠贞贤能)
伍子胥(忠贞贤能)
绍兴。
曹娥(孝女)
曹娥(孝女)
梧州。
陈临(勤政爱民)
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
屈原(爱国爱民)
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
南方。
屈原。
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
全国。
屈原。
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据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和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中外历史纲要》(2019年12月第1版)请回答:
(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你又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现象的?14、中国文化悠久灿烂;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唐朝经济稳步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愿意到唐朝、到长安,来求学、贸易。当时交往国家多达70多个,外国贵族多派子弟到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国文化。——倪哲《唐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东亚文化圈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亚文化圈"作出合理解释。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社会变革是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在明清江南首先是从农村中挤出的大量过剩人口往往被封建贵族所吞噬,成为男优女婢,成为青楼娼妓,成为夫佣仆。江南大家蓄奴之风盛行,以至被人称为“第二次农奴化”,人口的价格低贱,一个婢女抵不上一斤人参,家养奴婢千人,在富绅之家是负担得起的。城镇中的手工业太薄弱,我们从地方文献与碑刻中看到,踹工;染工的仅有收入往往被胡乱花在酒肆、赌场与戏馆中,缺乏必要的储蓄欲望。有益于社会生产发展的,从质量竞争变为价格竞争的新消费经济没有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明清江南,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抗。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史丛稿》材料二对基本品或奢侈品的需求及价格层次的巨大差异引起人口和商品新的流通。这些商业潮流的出现导致城镇特别是贸易城镇的兴起;这又引发城市运动。在由商人组成的第一批经济活跃中心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手艺人,他们保证的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专业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当城镇成为一个地理单位并享有特别的法律特权时,便有条件使人口和商品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同样,在城镇内部,完全依赖财富提高地位的统治阶级将自己转变为政治上拥有特权的贵族阶层,因此能够使现实生活条件变得对他们更为有利。另一方面,在大约1300年或更晚一些,这些地方的低等阶级也能够有些许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他们也通过争取法令而影响经济生活,但其目的已不再是获得更高的生产能力,而是要求社会对现存财富资源进行更公平地分配。
——摘编自M.Postan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第二次农奴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对比欧洲人口迁移与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流动产生的不同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历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学者薛聪用汉字作音符来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帮助阅读汉文。3~5世纪,汉字经过朝鲜地区传入日本;留学唐朝的吉备真备、空海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儒学在3、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来,朱子学成为“官学”,成为维护幕藩体制纲常与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682年,新罗建立了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676年,日本仿隋唐国子监之制设大学寮于京师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日本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在中央设二宫、八省,在地方设国司和郡司;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4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朝鲜,在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后经百济传入日本。6世纪,大批留学唐朝的僧人把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此外,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习俗也为朝鲜人、日本人所接受。——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第一批入学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有统一的课程设里和管理章程.1904年,晚清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丈”;“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沙之才”.1933年,国民政府规定英语学习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年政务院规定“初中一般不设外国语”.教育部更进一步强化了这叫脚中,连“二、三牟级原已授外国语科的一律停授”,强调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1978年英语重新被定为高考必考科目,同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英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童”;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开始六级考试;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钓,“英语热”向社会蔓延.以“英语的____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国家历史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官僚队伍的质量,无论是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品,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都需要高素质的官僚体系。国家历史是决定官僚能力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统一国家中,能够培育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丰富的社会资本会有效减少官民间的对立,使得政府人员深深地“嵌入”社会之中,从而提高官僚组织的效率。(二)文化文化是社会中观念、信仰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某个社会采用的治理模式。(三)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发展中国家大多曾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经历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和制度遗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摘编自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8分)21、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2、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3、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为保和殿,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故A项正确;②为隆宗门,是清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③为养心殿,是清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④为乾清宫,是清朝秘放传位诏书的地方;所以②、③、④与其功能对应均不正确,故排除B、C、D项。2、C【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柏拉图把美德理解为“内在品质”加上“外在名声”,且涉及人、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这体现出柏拉图对美德的理解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C正确;A项夸大了柏拉图认识的影响,排除;柏拉图对美德的解释与公民参政意识无关,排除B;柏拉图所说的美德并非特指公共意志,故排除D。3、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是明末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的著作,体现出当时在文化知识层面部分国人呈现出对西方科学文化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度,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文化,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与“东西方碰撞交融”无关,C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等,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态度,D项错误。4、A【分析】【分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因此新航路开辟后属于“经济增长时”,由此可推断,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故A正确;据所学可知,二战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由此可推断,二战后初期超短裙不会流行,故B错误;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是“文革”时期,受国内政治环境影响,女性不可能穿短裙,故C错误;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是克林顿的“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繁荣,由此可推断“女人会穿短裙”,故D错误。5、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4世纪中后期。据材料“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可以看出匈奴西迁的过程中,促使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变相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A项正确;西欧进入近代社会的重要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匈奴西迁并没有推动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排除C项;加剧的应是欧洲政治上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6、A【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中原人民南迁,其所由之途径时邗沟已凿,穿通江、淮,故沟南端之江都及其对岸之镇江、武进,遂为山东及苏北移民之集合地”,可以看出北民南迁的途径基本是沿着运河以及河流走向进行迁移,可见交通对人口迁徙的作用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战争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人口迁徙的途径,未涉及对江南经济开发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7、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07年的葡萄牙。根据材料“1807年葡萄牙王室在若昂六世带领下出逃迁往巴西,完成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搬迁。”及所学可知,19世纪初期,法兰西帝国横空出世,开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不断对外发动征服战争,当时整个欧洲除了英国和俄罗斯,其余国家要不变成法国领土,要不沦为法国附庸,由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葡萄牙变成了法国领土。整个国家被侵占,布拉干萨王朝不甘心葡萄牙亡国,于是整个王室逃往海外殖民地巴西,把首都里斯本也迁往里约热内卢。D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此事件无关,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排除B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与此事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材料中“随着资本主义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普鲁士资产阶级提出了结束国家分裂;实现民族统一的强烈要求”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发展与国家统一相互推动;从材料中“把普鲁士军队武装成欧洲最强大的陆军,为普鲁士在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普奥对丹麦联合战争和普奥之间的战争中,俾斯麦巧妙地处理了与俄国和法国的关系,让他们保持中立”能够体现出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的结合;从材料中“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道路实现统一德意志的既成事实”可以看出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俾斯麦的个人贡献以及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特点。
(2)从材料中“左宗棠制定了次年;清政府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设省”可以看出左宗棠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新疆人民支持中央政府对抗分裂及侵略势力;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应该还包括列强侵略使得民族意识增强以及洋务运动开展,为收复新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近代德国统一和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特点,从材料中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主要体现为:都面临地方割据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把军事战争和外交斗争有机结合;领导人都有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解析】(1)特点:资本主义发展与国家统一相互推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由力量最强大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有利因素:列强侵略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增强;左宗棠制定正确的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洋务运动的开展提升了清政府的实力;新疆人民支持中央政府对抗分裂及侵略势力。
(3)共同点:都面临地方割据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都把军事战争和外交斗争有机结合;领导人都有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两汉:山西部分地区、苏南、浙北、绍兴、梧州、许多地区;南朝:南方;隋唐:全国”得出由各地自发/区城性到全国性节日;据材料“两汉:介子推(割股啖君)、伍子胥(忠贞贤能)、曹娥(孝女)、陈临(勤政爱民)、屈原(爱国爱民);南朝:屈原;隋唐:屈原”得出由多种形象/多元到以屈原为主;据材料“祭神端午仪典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得出由繁复仪式到民众世俗活动;据材料“端午节俗大体定型”得出习俗逐步定型。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屈原(爱国爱民)”得出屈原的文化贡献和爱国爱民形象;据材料“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统一利于文化传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经济上,随着南方的开发,南方文化影响力增强;思想上,儒家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屈原(爱国爱民)”得出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据材料“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得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三取一);结合所学知识,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角度,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自信(五取一);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二取一)。【解析】(1)特点:由各地自发/区城性到全国性节日;由多种形象/多元到以屈原为主;由繁复仪式到民众世俗活动;习俗逐步定型。
原因:隋唐统一利于文化传播;南方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增强;屈原的文化贡献和爱国爱民形象;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
(2)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11、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得出重视人才;据材料一“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据材料一“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得出整合东西方文化。
(2)根据材料信息可从对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加以分析。据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概括得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材料二“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概括得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据材料二“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概括得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解析】(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
(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父母在;不远游”得出农耕文明的特性;根据所学,还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和封闭的大陆环境等角度来考虑。影响: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中积极方面可从政治稳定统一、经济繁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等角度来分析,消极方面可从造成闭塞、缺少交流等角度来分析。
(2)原因:根据“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得出土地的贫瘠;根据“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得出相对有利的地理环境;还可从城邦布局的特征分析总结。影响:根据“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得出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还可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等分析总结。
【点睛】【解析】(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
影响: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造成闭塞,缺少交流。
(2)原因: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洋阻隔,海岛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3、略
【分析】【详解】
(1)为什么:根据所学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即可。原因:根据所学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商路被阻、传播宗教的热情等角度概括。
(2)评价:根据“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可得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根据“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可得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结合所学可从“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概括。【解析】(1)为什么:因为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马可·波罗行记》引发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东西方商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14、略
【分析】【详解】
(1)表现:根据材料“文化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佛学繁荣,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2)解释:根据材料中的东亚文化圈影响范围及传播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东亚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儒家学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文化圈。中华传统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在文字、思想、社会制度、律令、历法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基盘上,东亚各国也培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解析】(1)表现:佛学繁荣;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灿烂辉煌;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2)东亚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儒家学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文化圈。中华传统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在文字、思想、社会制度、律令、历法等方面,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基盘上,东亚各国也培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15、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可知;昔底德史书编纂继承传统并改进;根据材料“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蕴含理性精神;根据材料“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史书编写的不确定因素多,比如作者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还有时代变迁等等。【解析】(1)继承传统并改进;蕴含理性精神;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时代变迁;史学家的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考证;历史研究方法;(4点)16、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明清江南首先是从农村中挤出的大量过剩人口”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急剧膨胀,农村出现大量过剩人口流向城市;根据材料一“被封建贵族所吞噬”“人口的价格低贱,一个婢女抵不上一斤人参,家养奴婢千人,在富绅之家是负担得起的”可知,实力强大的官僚地主巧取豪夺;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材料一“城镇中的手工业太薄弱”可知,城镇手工业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容纳更多的流动人口;根据材料一“踹工、染工的仅有收入往往被胡乱花在酒肆、赌场与戏馆中,缺乏必要的储蓄欲望”可知,明清时期奢侈消费风气盛行。
(2)特点:根据材料二“这些商业潮流的出现导致城镇特别是贸易城镇的兴起,聚集了一批手艺人,他们保证的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专业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人口流动,商人在人口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材料二“当城镇成为一个地理单位并享有特别的法律特权时使人口和商品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在城镇内部,统治阶级将自己转变为政治上拥有特权的贵族阶层”可知,人口流动充实了市民阶级,增加了城市的财富积累;根据材料二“这些地方的低等阶级也能够有些许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他们也通过争取法令而影响经济生活”可知,低等阶级要求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即人口流动冲击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人口迁移为资本主义发展还来劳动力等条件,而明清时期的人口迁移没有推动中国向近代转型。即欧洲: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复兴、冲击贵族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回答。中国:从商品经济难以得到突破、阻碍技术进步、阻碍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等方面回答。【解析】(1)原因: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尖锐;封建剥削沉重,人民难以维持生计;农村出现大量过剩人口流向城市;君主专制体制下,实力强大的官僚地主巧取豪夺;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城镇手工业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容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奢侈消费风气的侵染腐蚀。
(2)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人口流动;伴随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迁;商人在人口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口流动充实市民阶级;带来城市财富的积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主;人口流动冲击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影响:欧洲: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复兴;冲击了封建专制王权和贵族政治;壮大了市民阶级,推动了城市自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城市商品经济难以得到突破;阻碍技术进步;固化了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阻碍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四、论述题(共4题,共12分)17、略
【分析】【详解】
论题:根据材料“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可以得出观点,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中国僧人传播佛教的史实进行论证。具体而言,如四大发明的外传,宋元时期,四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西方世界向近代化转型。如佛教的传播,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实现升华。综上所述,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彼此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文明演进和人类的共赢。【解析】答案示例:
论题: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宋元时期,四大发明陆续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有利于西方世界向近代化转型。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宋明理学的形成,鉴真东渡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综上所述,中国和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彼此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文明演进和人类的共赢。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朝鲜古代碑刻表明4、5世纪之交,朝鲜半岛诸国已经熟练使用汉字”、“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并采用科举制官吏”可提炼出观点是中华古代文明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阐释可从材料所给的例子:中国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即可。【解析】示例。
看法:中华古代文明对东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明:汉字、汉文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创制,如日本利用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平假名”,促进了两国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促进了朝鲜、日本学术思想的发展,且成为巩固统治的官方哲学。中国教育思想和制度推动了朝鲜、日本教育的发展,如新罗的国立大学,其“学制皆仿中国的制度而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制度革新,如日本大化改新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中国化的佛教也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如新罗时代,中国禅宗成为朝鲜佛教的主流。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俗极大地影响了朝鲜、日本的社会生活,两国文化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华文化色彩。19、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所列的从1862年至1999年学习英语的群体变化,可以得出观点:英语的学习人群的交化与百年中国社会交迁。
根据材料中所列的不同时期学习英语的群体变化展开论证。如洋务运动时期;根据材料中“同文馆”“第一批入学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洋务运动期间学习西方技术以及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学习人数论证,如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校,但是学习的人数少,主要是满族贵族子弟;根据材料所列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相关材料,如“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从当时学习外语的目的、人群数量等角度分析。具体论证如:清末和民国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学到中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最后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习英语情况展以及材料“1987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89开始六级考试;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钓,‘英语热’向社会蔓延”展开论证,如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到与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学习英语的主体由学生发展到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如这一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解析】示例一英语的学习人群的交化与百年中国社会交迁。
洋务运动期间;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校,但是学习的人数少,主要是满族贵族子弟;清末和民国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需要,学习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学到中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到与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学习英语的主体由学生发展到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
这一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示例二英语的培养目标的交化与百年中国社会交迁。
洋务运动开办英语学校;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中学大学开设英语课,是为国家培养外文人才;民国时期的英语教育目标,超出培养外语人才的要求,扩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运动鞋品牌校园代理销售及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房产抵押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路灯改造与城市环境美化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简化版货物销售协议样本版
- 2024房屋联建协议范本:权益分配明细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电动自行车买卖与品牌营销合同2篇
- 2024年白糖采购正式合同
- 2024年离婚财产分配审计合同
- 万兆工厂试点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策略
- 2024年版权许可合同:电子书数字版权的分级授权
- 2024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必考题
- 知识图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灰尘的旅行》导读
- 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换领C1驾照三力测试题答案
- 社区依法执业培训课件
-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OK
- 输送机械安全培训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及答案
- 农村文化建设培训
-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