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7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以往美国为了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以较低的标准收取相关费用。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费用是可以减免的,然而根据相关消息,对于那些以往可以减免的相关费用,在未来这些人可能也需要自己缴纳。这意味着美国可能()A.禁绝外来人才的流入B.取消外来人才的费用减免C.要求外来人才提高科技水平D.以高薪吸引外来人才的流入2、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文化的交流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3、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4、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对于中国古代科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②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陆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③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④清代《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丛书,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5、汉谟拉比说过:“天神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一汉漠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漠拉比的统治()A.以成文法替代过去的习惯法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D.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的统一6、大西洋三角贸易伴随着规模巨大的人口迁移,如图是近代早期大西洋三角贸易示意图。对当时人口迁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输出方向正好与商品流向相反B.欧洲对外人口输出量最大C.自然条件阻碍了印第安人向外迁徙D.大量黑种人被迫迁入美洲7、唐朝官方共有“十部乐“,只有两部起自中原,其余八部皆来自外域,其中西域就有五部,占有半壁江山,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这反映出当时()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C.中外文化互相借鉴D.音乐形式丰富多彩8、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埃及神奥西里斯和伊西斯在地中海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被认同为埃及的阿蒙神,阿波罗被认同为荷鲁斯神。这表明()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B.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埃及人和希腊人擅长学习其他民族文化D.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逐渐趋同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其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皇宫。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11、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热潮,利玛窦和严复作为代表人物,体现了两次西学东渐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简介。
1583年,进入中国传教。
1601年,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
1607年,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正式出版。
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
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儒服画像。
材料二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材料三
严复。
严复简介。
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派往英国海军大学留学。
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
1895年起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学说。
1896年捐资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897年译介《天演论》,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材料一;二是否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点依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成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两次西学东渐的差异。12、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子路曾经问孔子何谓“成人”,在孔子看来,“成人”的最高标准是“成圣”。所谓圣人,实际上就是有德有为的圣王。到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周敦颐在《通书》中自问自答:“圣可学乎?曰:可。”朱熹直接继承儒家明人伦的教育观,这对明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阳明猛烈抨击当时科举制度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认为当时的学校为了追逐功利,老师所教,学生所学,都完全失去了“明人伦”的立学本意。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摘编自李斌《论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材料二曹魏正始年间,玄学开始流行。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或以辨别华夷,或以强调忠孝,或以对社会的实际效果等方面,来反对佛教的.教义。安史之乱后,唐皇室虽已趋于衰落,但仍保持了以儒为本,和合三教的基本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儒家和谐教育的目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西方医学现代殖民主义开始寻求香料贸易;异国热带植物同样是欧洲人追逐的热点。1563年葡萄牙人创作的《药材和药品的对话》是欧洲第一本提供印度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著作。欧洲医学者整合来自美洲;非洲原住民的传统医学,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这些战争中大多数人死于疾病而不是作战。预防性卫生事业的推广,有利于降低欧洲军队的死亡率。
蒸汽轮船和火车的出现为疾病全球化创造了条件。19世纪的几次霍乱大流行使欧洲开始推动建立国际卫生标准和组织。这一时期;欧洲医学认为炎热气候是不健康的,产生了热带种族的懒惰散漫。疾病全球化以及惊人的死亡率,既催生了细菌学和疫苗学,又让种族歧视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19世纪晚期;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发生重大变化,不再只关切热带地区欧洲军队和移民的健康,“医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帝国力量“开始使用药物作为从新臣民中赢得支持的一种方式,以平衡殖民统治的强制性特征,并建立一种比单靠政府更广泛的帝国霸权”。现代工业制造的药品和疫苗之推广成为殖民扩张的重要部分。
——据(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著《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整理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17、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图中选取一组人口迁移路线,概括指出其路线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强调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鉴互通等理念。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强调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鉴互通等理念。中华文化自古以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元包容,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从而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华文化在多元包容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有的淘汰了,有的发展了,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富有生命活力。文化交流中需要树立起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其他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吸取其他文化优秀的东西。如果没有文化主体意识,我们就看不到自己文化的长处和短处,也看不到其他文化的长处和短处,不知道怎么取长补短。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华文化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摘编自楼宇烈《多元包容的文化生命力》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详解】
据材料“以往可以减免的相关费用可能也需要自己缴纳”可知,美国可能会取消对外来人才的费用减免,B项正确;A错在“禁绝”,排除;科技水平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2、A【分析】【详解】
材料“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体现的是蒙古西政对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巨大作用,A正确;商业的发展与蒙古帝国的建立无关,B排除;材料与人口迁徙无关,C排除;蒙古帝国欧亚地区的统治是间接管理,D排除。故选A。3、C【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的主题,即“科学”,再根据关键信息“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等,“梵蒂冈”是天主教会的中心,作者寓指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自然科学出现转移的趋势。A项偏离了作者的思想意图,而且仅从材料中无法获取;B项不符合史实,从题干材料也无从体现;D项“科学家全球流动”,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具有片面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近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发展历程·从以欧洲为中心到以美国为中心;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影响4、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用作书写材料的有帛、竹、木、纸四种用品,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两个说法符合史实,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指南针是通过海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的,《四库全书》今藏书于故宫博物院而非中国国家博物馆,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5、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宣扬君权神授,自比正义之神、众神之王等,说明汉漠拉比的统治是王权和神权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汉漠拉比法典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漠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D【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美洲、欧洲、非洲)。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使得撒哈拉沙漠以南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D项正确;三角贸易中段的人口输出方向和商品流向一致,排除A项;这一时期非洲对外输出的人口多于欧洲,排除B项;印第安人遭到西方殖民者的屠杀和驱逐,其对外迁徙并非受到自然条件的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7、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帝国以其广纳百川的气度,把胡舞的乐器、编舞、舞曲、歌曲融入汉舞中,在不失传统文化前提下,散发出迷人的异国情调”,可以看出唐帝国对西域文化的吸收融合,但并不失传统文化,说明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无法得出对外政策的特点,排除B项;西域也属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不能用“中外交流”表述,排除C项;材料通过中原同西域的文化交流,来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8、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埃及和希腊)。据材料“埃及神奥西里斯和伊西斯在地中海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可知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神在地中海得到传播,希腊神在埃及得到认同,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后,战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A项正确;暴力冲突有时会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埃及和希腊的文化交流并非主动学习所得,排除C项;“趋同”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详解】
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看出,卢浮宫一开始是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但在路易十四时期被凡尔赛宫取代,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随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场所;根据材料可知,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之后在拿破仑时期,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被卢浮宫收藏,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卢浮宫的变化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关系密切;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离不开法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近现代民族观念和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卢浮宫博物馆的发展。
第(2)问,根据材料“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可知,成立故宫博物院有利于消除封建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皇宫向平民开放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故宫博物院清点文物、整理典籍、保护文物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解析】(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扩大(藏品日益丰富)。
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
(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11、略
【分析】【详解】
(1)观点:根据“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及画像的内容可得了;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根据所学可从多个角度概括,如从史料的类型、史料的数量、史料的价值等方面概括。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根据“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可得出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结合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而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观点: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
理由。
角度1: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
角度2:即使利玛窦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孤证,“孤证不立”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还需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证。
角度3:利玛窦儒服画像是艺术作品,其证明力有限。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
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12、略
【分析】【详解】
(1)因素:结合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政治上,民国时期,长期战乱,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上,特别是一战期间,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文化上,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策上,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由材料“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可分析得出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材料“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可得出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由材料“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可分析得出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由材料“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可分析得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析】(1)因素: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简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略
【分析】【详解】
(1)目标:根据“成圣”可得出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根据“儒家思想家形成了人人皆可学做圣人的观念”可得出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根据“明清之际;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士感怀山河破碎,明确提出以天下为已任的观点。”可得出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结合所学可得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特点:根据“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和谐教育。”及“孔子”可得出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根据“玄学家本意在于批判当时名教虚伪化、形式化的堕落倾向,在思想上致力于儒、道的合流。”可得出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根据“淝水之战后,儒学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南学主要承袭魏晋玄风,北朝主要承袭东汉之遗风。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儒家学者不断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可得出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解析】(1)培养兼具品德和知识的人才(或者“培育圣人”);以礼规范人际关系(或者“明人伦”);使儒学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世俗化”);致力于服务现实生活和社会(或者“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或者实现“天人合一”)。
(2)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明清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在坚持核心理念的同时,积极学习与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强调修养与思辨;受到政治环境的巨大影响。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可以依据材料来概括;主要从规模;迁移方向及迁移类型等角度思考。
(2)第二问有三小问;分别来回答。特点需要依据材料来概括,可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回答。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
【名师点睛】移民问题一直都是历史和现实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有移民出现,东南亚、日本都是我们移民的主要地区。到了近代移民开始增多,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都是移民的主要地区。各个地区对待中国的移民态度也不尽一致,诸如美国曾经颁布过排华法案,抵制华人的移民。在欧洲大量的中国移民成为欧洲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一战和二战期间都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到了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也逐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5、略
【分析】【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四、论述题(共3题,共30分)16、略
【分析】【详解】
以“现代西方医学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为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也带来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加之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从而催生出了预防性的卫生事业。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从而推动了相关医疗体系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但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由此可知,现代西方医学是近代西方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和进行殖民统治的产物,所以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色彩,但客观上现代西方医学也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带来全球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欧洲整合各地传统医学纳入西方医疗体系;17.18世纪欧洲战争频发,催生出预防性卫生事业。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疾病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医疗合作的开展;技术进步促进了细菌学;疫苗学和现代制药工业的兴起。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殖民扩张的实力,医学研究也为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药品;疫苗的推广有助于缓和列强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成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维系殖民统治、建立殖民霸权的重要手段。
现代西方医学在殖民扩张、殖民战争以及殖民统治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色彩,与医学精神背道而驰,但客观上现代西方医学也推动了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地图信息;可选取非洲人口迁移路线,即第4条路线:非洲人向美洲迁移。阐释:结合所学,从黑人奴隶贸易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可从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在美洲奴役屠杀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奴隶贸易兴起;非洲移民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加剧了非洲的贫困落后等进行说明。(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点睛】【解析】(1)欧洲(第1;2、3条路线):西欧人向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迁移。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欧洲革命;战争导致政局的动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追求财富思想的推动;交通的进步,促使欧洲人口向美洲和大洋洲、南非、北亚不断迁移。
欧洲移民改变了南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人口格局;有利于文明的交融;推动文化重构,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引起动植物的世界大交流;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欧洲移民伴随着殖民掠夺,增加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美洲和非洲带来了灾难,也给移民国家带来了文化认同的新挑战。
(2)中国(第6条路线):向东南亚;美洲、大洋洲迁移。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农耕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受郑和下西洋影响,民众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19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招募华工。民众为生活所迫或被绑架欺骗,成为华工劳力,被迫前往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中国移民促进了东南亚;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发展。
(3)非洲(第4条路线):非洲人向美洲迁移。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之后,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在美洲奴役屠杀印第安人,美洲人口大量减少,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奴隶贸易兴起。
非洲移民为美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监控设备销售与维护保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果树种植与农业科研合作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场地勘查与风险评估委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机场ATM设备场地租赁与广告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矿业勘探承包作业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停车场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板房租赁合同附带设施设备维修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抵押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保险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场地租赁与人力资源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鸡蛋养殖基地技术改造合同3篇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食品安全分享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糖尿病肢端坏疽
- 心衰患者的个案护理
- 医护人员礼仪培训
- 无人机飞行安全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