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集训04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文言文对比+古诗文对比阅读)一、(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跳往助之/已而之细柳军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势竞上 D.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顺2.把“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句式相近,前句实事求是,后句尖刻夸张。B.选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不多,大部分内容写的是各人对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对他们的有力回应。C.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是为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见他有很明确的行动目标。D.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反对愚公移山;但是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力可以绵延,自然是可以被人改造的。【答案】1.D2.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3.C【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代愚公/动词,到、进入;B.将要/况且;C.负:背/依恃,凭借;D.均为“凭借”;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曾:连……都。虽:即使。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二、(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水经注校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C.春冬之时
已而之细柳军D.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再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描绘四季的不同景象。B.夏天发大水时江水满溢,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有时被阻断不能通行。C.“林寒涧肃”营造出秋天肃杀的氛围,引用渔人歌谣突出秋天的凄凉冷落。D.本文描绘了三峡雄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答案】4.D5.①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6.B【分析】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从/如果;B.白色的/不加装饰的;C.的/到;D.停止/停止;故选D。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略无,毫无;阙,同“缺”,中断。②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奔,飞奔的马。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句意为: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因此,题干中的“有时”错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23-24八年级上·广东茂名·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汝之不惠,甚矣
(2)何苦而不平(3)一厝朔东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9.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结合现实生活,请你说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可以如何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的精神。【答案】7.同“慧”,聪明愁苦,这里指担心放置,安放8.(1)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株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2)手里抓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9.①在体育锻炼中,我们要发扬愚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②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③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坚定信念,将目光放长远,不可一叶障目/随意气馁或放弃。【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也太不聪明了!惠:同“慧”,聪明;(2)句意:还用担心挖不平吗?苦:愁苦,这里指担心;(3)句意: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厝:放置,安放。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以:凭借;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曾不:连……都;毛:草木;如……何:把……怎么办;(2)闻:听说;惧:害怕;已:停止;于:向。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面对高耸、绵延的大山,愚公决心要将山“移走”,表现了愚公不畏艰难险阻,信念坚定,不懈奋斗的精神,联系“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发扬这种精神,如:遇到数学难题,选择运用所学,通过计算、思考,去解决,要坚持不懈。在体育训练中,不畏惧长跑、上单杠等运动,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上限”。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光长远,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点睛】参考译文: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着劝阻他们,说:“你也太不明智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对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过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用担心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操蛇之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四、(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B.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C.负势竞上
上自劳军D.蝉则千转不穷
悲守穷庐11.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成现代汉语。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B.“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展现出欢快自得的气象。C.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山后写水,详写山略写水。D.本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也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的鄙弃。【答案】10.B1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12.C【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独一无二/停止、消失;B.飞奔的马/飞奔的马;C.向上/皇上;D.尽/贫穷;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戾,到、到达;息心,平息名利之心;经纶,治理、谋划;反,同“返”。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安排,“分”的部分先写水后写山,详写水略写山;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13.(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①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②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③之,终不可得。(节选自《濮仲谦雕刻》)【注】①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②三山街:是南京古地名。③啖:用利益引诱人。(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粥粥若无能者()
②夺天工焉()(2)结合选文分析,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向濮仲谦学习?【答案】(1)若:像/好像夺:超过/胜过(2)①技艺方面,他技艺高超,简单雕刻几刀,作品价钱就翻倍,要学习他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力求精湛的精神。②人品方面,他淡泊名利,不受别人威逼利诱而雕刻。【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卑微谦恭的形象,好像是一个无能之辈。若:像/好像。(2)句意为:可以夺天工(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了。夺:超过/胜过。(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事情分析作答。根据“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可知,其雕刻技艺高超;根据“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可见,其乐于助人;根据“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可知,其淡泊名利。据此分析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南京濮仲谦,具有古朴的容貌,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卑微谦恭的形象,好像是一个无能之辈。然而他的雕刻艺术,技艺高巧,可以夺天工了。他雕刻竹器,一帚、一刷,竹片只是方寸而已。他雕刻了几刀,而价值立即以两倍计算。濮仲谦名声大噪,能够得到他在书画雕刻艺术作品上的签名题字,此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飞涨。三山街得到仲谦的亲手题字而获利的有数十人,然而仲谦自己却贫穷如故。在友人屋内座位间见有美竹、妙犀,立即自己动手雕刻起来。然而如果不对他的意,即使以势压人、以利诱人,终究得不到他的作品。14.(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③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②乡:同“向”。③祗:恭敬。④布衣:平民。⑤折中:取正,作为判断事物的准则。(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虽不能至②没则已焉(2)为什么称孔子为“至圣”?【答案】(1)①到
②停止。(2)读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到鲁地看到他的遗物和教风不忍离去;用天下君王贤能对比(反衬)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称赞孔子为“至圣”。【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至:到。②句意:死后就完了。已:停止。(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明确读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明确到鲁地看到他的遗物和教风不忍离去;“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用天下君王贤能对比(反衬)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明确称赞孔子为“至圣”。【点睛】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瞻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15.(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陈尧咨善射
②及守荆南回(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B.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C.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D.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3)请结合文本分析冯夫人为何要“碎其金鱼”?【答案】(1)擅长待,等到(2)D(3)陈尧咨把射箭作为娱乐,获得别人的叹佩服,没有把精力放在实施仁政教化。【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陈尧咨擅长于射箭。善:擅长;(2)句意: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及:待,等到。(2)本题考查断句。句子意思: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荆南当要冲”点明所处位置的重要,“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完整表达句意,“坐客罔不叹服”写在座的表现;正确断句为: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故选D。(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可知,陈尧咨把射箭作为娱乐,获得别人的叹佩服。根据“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可知,母亲责怪陈尧咨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所以冯夫人“碎其金鱼”是因为:陈尧咨把射箭作为娱乐,获得别人的叹佩服,没有把精力放在实施仁政教化。【点睛】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用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16.(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①,如笔之卓②,如樸③之欹④。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⑤者。(节选自徐霞客《游雁宕山日记》)[注]①芝:灵芝草。②卓:直。③帙(花):头巾。④欹(qī):倾斜。⑤靛(diàn):一种青蓝色染料。(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自顶斜插于地
②由右麓逾谢公岭(2)请概括选文中山峦的特点。【答案】(1)①从②越过(2)形态万千、雄伟陡峭【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从洞顶斜插于地上。自:从。(2)句意:由右边的山麓越过谢公岭。逾:越过。(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可知,山峦雄伟陡峭;根据“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樸之欹”可知,山峦形态万千。【点睛】参考译文:从章家楼走出二里路,在山半腰处找到石梁洞。洞门东向,洞门口有一石桥,从洞顶斜插于地上,有如飞虹下垂。由石桥侧面的缝隙中一层一层地拾级而上,上面高而宽敞、空阔。坐下休息了好一会,才下山而去。由右边的山麓越过谢公岭,渡过一条溪涧,顺着溪涧岸向西走,就是去灵峰的道路。刚一转过山腋,就见两边的岩壁陡峭笔立,直亘云天,险峰重重叠叠,形态万千,有的像刀削般直立,有的像群峰簇拥,有的像并列的竹笋,有的像挺拔的灵芝,有的像笔一般直立,有的像头巾一样倾斜。山洞洞口有的像卷起的帷帐,水潭有的碧绿得像澄清的蓝靛一般。(23-24八年级上·广东茂名·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②,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③壮甚。俯仰④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⑤中流,掬弄珠璧⑥。到家,二鼓⑦矣。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①过:指苏轼第三子,苏过。②汤池:温泉浴池。③山烧: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④俯仰:形容时间很短。⑤击汰:即划船。⑥掬弄珠璧:用手捧起水玩耍,仿佛在玩弄珍珠和玉璧。⑦二鼓:即二更。⑧余甘:橄榄。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源殆可以熟物(危险) B.水涯有巨人迹数十(足迹,此处指脚印)C.食余甘煮菜(吃) D.顾影颓然(看)1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19.学习了苏轼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发现苏轼擅长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来进行创作,此篇游记也是如此。请你找出至少两种表达方式并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7.A18.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19.(1)记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事件。(2)描写和抒情:雪溅雷怒,可喜可畏。从视听觉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潭水的形状和声响,令人又喜又惊。(3)抒情:顾影颓然,不复能寐。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释义。A.句意: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殆,大概,恐怕。故选A。18.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有一百丈高的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是并列句,写瀑布、山、潭。“深者缒石五丈”是对潭的具体描写。根据句意可断句为: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19.本题考查表达方式。首段中的“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是记叙,交代了出游的时间、人物和地点。第二段中的“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是描写和抒情。“雪溅雷怒”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了潭水的形状和声音。“可喜可畏”抒发了自己既喜悦又畏惧的心理。第四段中的“顾影颓然,不复能寐”是抒情,作者看到自己的影子,晃晃悠悠地快要醉倒了,再也睡不着了,含蓄的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高的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看到自己的影子,晃晃悠悠地快要醉倒了,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一、(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乙】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经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选自郦道元《水经注》)2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非亭午夜分/自以为大有所益 B.属引凄异/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江水又东径巫峡/一狼径去 D.涌起数十丈/果得于数里外2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描绘三峡春冬之景,动静结合,绘声绘色,诗情画意融为一体。B.乙文介绍了巫峡的情况,指出这里的山势比三峡其他地方更为高耸。C.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峡地形的险峻,甲文还借用渔歌强化了这一点。D.甲乙两文都同时使用说明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乙文还穿插了记叙。23.从两则选文来看,骊道元对三峡的介绍包括多个方面,具体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概括。【答案】20.D21.(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有的圆的像竹篓,有的方的像箱子,这样的石头很多。22.C23.甲文从总体上描绘了三峡的连绵的山峦,着重写了夏、春冬水色各异的景色,以及猿鸣的凄异,突出了山势的高峻;乙文则具体介绍了巫峡的地理位置,描述了因山体崩塌造成的自然现象,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壮观。【导语】两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将三峡的险峻地形、壮丽景色和自然现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甲文侧重于描绘三峡的壮观风景和自然变幻,特别是在时令交替下的独特景色。乙文则详细记述了巫峡的历史变迁和自然奇观,突出了地貌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两文结合描写与叙述,融入历史事件,展现了郦道元对三峡的深厚了解和对自然的赞美。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如果/自己;B.连续/随从,附属;C.经过,途经/直接,径直;D.两个“数”均表示“几”。故选D。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疾:快。(2)句重点词语:或:有的。如:像。箪:竹篓。笥:箱子。若此:像这样。甚众:很多。2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C.有误,甲文借渔歌主要是为了渲染秋天三峡的凄凉氛围,并非强化地形的险峻。故选C。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郦道元总体上描绘了三峡连绵的山峦,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高峻和连绵不绝的特点。结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可知,他还着重写了夏、春冬水色各异的景色。夏天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流湍急,行船困难;而到了春冬季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水色清澈,景色宜人。结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甲文还通过描写猿鸣的凄异,进一步烘托了三峡的幽深和寂静。乙文,结合“江水历峡东,经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可知,郦道元具体介绍了巫峡的地理位置和因山体崩塌造成的自然现象。他提到“江水又东径巫峡”,指出了巫峡的地理位置。接着,他详细描述了因山体崩塌而形成的新崩滩,包括崩塌的时间、范围、造成的后果以及滩上石头的形状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巫峡地形的险峻,还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壮观和不可抗拒性。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来疏通江水。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这座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山崩,晋太元二年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几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有的圆的像竹篓,有的方的像箱子,这样的石头很多,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做新崩滩。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二、(23-24八年级上·广东茂名·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2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必敬必戒,无违夫子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疏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囊:从前。④发:打开。⑤囊:布袋的一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瑞独长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不当屈/威武不能屈C.昨闻海令为母寿/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市肉二斤矣/东市买骏马2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发櫜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28.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小语:我读出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是:小文:我读出了海瑞就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因为:【答案】24.(1)真正,确实(2)怎么,哪里(3)谨慎25.(1)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6.A27.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28.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示例1:海瑞不媚上官,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或代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前来视察的御史不跪拜;在淳安任上,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嚣张违法,他断然予以处置,并上报总督。)
示例2: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勤俭节约,是“贫贱不能移”的表现。【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公孙衍、张仪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这哪能称为大丈夫呢?焉:怎么,哪里。(3)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戒:谨慎。2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由:遵循;独:单独,自己。(2)淫,使……惑乱,迷惑;移,使……改变,动摇;屈,使……屈服。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意为“只”;B.屈膝下跪/屈服;C.给/能够;D.买/集市;故选A。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均为海瑞的行为,“宗宪无以罪”句意完整;故断句: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一问,结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知,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二问,结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疏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可知,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勤俭节约,体现出“贫贱不能移”的精神,符合大丈夫的标准。【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还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下来,天下战火就熄灭。”孟子说:“这哪能称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原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志愿实现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志愿不能实现时,也独自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来他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给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到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三、(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2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欣然起行()(2)相与步于中庭()(3)盖竹柏影也()30.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3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湖最盛,为春为月(是) B.罗纨之盛(多)C.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精巧) D.止午、未、申三时(停止)3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3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案】29.高兴的样子一起原来是30.(1)想到没有和我一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2)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悠闲自在的罢了。31.D32.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33.(1)描写月色的句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文“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2)写法:甲文既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一起。(3)句意: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原来是。3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念:想到。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2)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同“尔”,语气词,罢了。3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D.有误,句意: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止:仅仅,只是;故选D。3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是对前文“傅金吾园中梅”的解释;“急往观之”为其动作;故断句为: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写作手法。一问,结合【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直接作答。二问,“庭下如积水空明”将月光比作水,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直接写出庭院中月光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同样运用比喻,通过月下的竹柏影子来写月光的澄澈,这是侧面描写;所以这里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比喻的方法写出月光的明亮;“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通过对月下景物的细致描写,进而突出月光的迷人且盎然趣味,这是间接描写。【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西湖最美的景色为春时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景色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四、(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①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②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 B.念无与为乐者/经纶世务者C.遂至承天寺/寡助之至 D.相与步于中庭/告之于帝35.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3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B.乙文写苏轼与庞安常的交往,“戏之”“剧饮”等词语,写出苏轼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C.甲文中的“闲人”与乙文中的“异人”,都意蕴丰富,既有自得之情,又暗含自嘲之意。D.两篇选文都写了苏轼与友人游玩之事,反映了苏轼虽被贬黄州,仍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7.有人说,苏轼游记的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答案】34.B35.(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36.B37.甲文重点抒发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乙文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解析】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欲:想/人间;B.者:都是“……的人”;C.至:到/极点;D.于:在/对,向;故选B。3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但:只是。闲人: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罢了。(2)重点词语:书:写。数:几。辄:往往,就。了:理解。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剧饮”意思是痛饮,豪饮。表现了苏轼的豪放,而非“风趣幽默”。故选B。3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为:只是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而又暗含惆怅、失落的心境。乙文“作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去那里买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和庞安常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五、(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2)委而去之()
(3)亲戚畔之()3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4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公欣然曰 B.敬上畏罪/横柯上蔽C.则易治也/寒暑易节 D.是以善为国者/陈康肃公善射4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2.【甲】【乙】两篇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请分析其异同点。【答案】38.护城河放弃同“叛”,背叛39.(1)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40.D4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2.相同点:都采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不同点:甲文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然后指出“得道”才能出现最佳的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乙文强调了“富民(民富)”利于国家的治理。【解析】38.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2)句意:(可是他们)弃城逃离。委:放弃。(3)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3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1)城:内城,指城墙围起来的主要城区;郭:外城,指在内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用作防御;环:包围,这里指敌军包围城池;攻:攻打。(2)封疆:疆界,指国家的边界;固国:使国防坚固;山溪:山河,山川。这里指自然的险阻。4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然:这样、如此,指前面所说的道理或情况/……的样子;B.上:上级或长辈/表示方位,上面;C.易:容易/更换、变化;D.善:都是擅长、善于;故选D。4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正确断句,首先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之后要停顿。最后仔细朗读,看看是否顺畅、顺口,意义是否完整。句意:凡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凡治国之道”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这里进行断句。“必先富民”是上一个句子的结果或条件,因此在这里断句,以示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或条件。“民富则易治也”和“民贫则难治也”是两个并列的句子,分别阐述了百姓富裕和贫穷对治理的影响。它们各自都是完整的句子,所以分别在这两个句子后面断句。正确断句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首先,仔细阅读两篇选文,理解每篇文章的主旨和主要观点,提取每篇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论点。然后将两篇选文的关键信息和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同时,也要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相同点:两篇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阐述治国之道。【甲】文中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重要性,强调“人和”即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和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因素;而【乙】文则通过对比“民富”与“民贫”两种情况下的社会治理难易程度,来说明富民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突出了以民为本或者说人的重要性,认为民众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同点:【甲】文从战争的角度入手,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通过这一观点来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指出一个“得道”的君主能够赢得民心,从而更容易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它侧重于说明君主应该如何通过“得道”来治国。【乙】文则直接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强调富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通过阐述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的道理,来说明富民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减少犯罪、提高国家治理效率的重要性。它更侧重于强调富民对于国家治理的直接影响。【点睛】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它,却不能取胜。既然四面围攻它,一定有得天时的因素,可是不能取胜,这说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因此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兵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凡是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里,重视家业,安于乡里,重视家业就尊敬官长,害怕犯法,尊敬官长,害怕犯法就容易被治理。人民贫穷就轻视乡里,看重家业,轻视乡里,看重家业就敢于冒犯官长,违反禁令,冒犯官长,违反禁令就难以被治理。因此,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富足,混乱的国家常常贫穷。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才能进行治理。六、(23-24八年级上·广东河源·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其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4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B.何苦而不平/苦其心志C.行拂乱其所为/天子为动D.然后能改/然创业之难46.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47.【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原文分析。【答案】43.这犯错误了解,明白44.(1)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不具备的能力。(2)这样以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5.A46.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47.从“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可看出唐太宗认为要想守住基业,君主和诸臣子要一起谨慎对待,居安思危,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是相似的。他们的相似之处时都认识到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才能守住基业。【分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的身上。是:这;(2)句意:人常常犯错。过:犯错误;(3)句意: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明白。4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能:才干。(2)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4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都是代词,译为这,这些逃亡,丢失/;B.形容词,愁,这里指担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C.动词,作为/介词,被;D.代词,这样/介词,然而。故选A。4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玄龄与吾共取天下”表述房玄龄帮助唐太宗取得天下,交代了房玄龄的功绩和成就;“出百死”“得一生”是房玄龄取得成就的历程,表示过程;“故知创业之难”表明因为前面历程艰难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表示结果。故断句为: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4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主要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乙文中主要讲了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谈论“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唐太宗说:“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因此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要想守佳基业,君主和诸臣子要一起谨慎对待,居安思危,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是相似的。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才能守住基业。【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房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道这样的话,是天下的福气啊。”七、(23-24八年级上·广东湛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4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舜发于畎亩之中()(2)曾益其所不能()(3)征于色()4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宋昭公出亡/国恒亡B.卒得反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内外不闻吾过/及鲁肃过寻阳D.被服以立/军士吏被甲5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52.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内容具体谈谈。【答案】48.起,指被任用同“增”,增加征验,表现49.(1)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2)(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50.D51.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52.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解析】4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句意: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发:起,指被任用;(2)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同“增”,增加;(3)句意: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4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恒(常常),过(犯错误),然(这样)”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入(在国内),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恒(常常)”要理解正确。5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逃亡/灭亡;B.国家/国防;C.过错/经过;D.都是通假字,同“披”,穿。故选D。5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分析,“吾朝臣千人”是主语,故在“人”后断句;“发”“举”是谓语,“政”“事”是宾语,故在“事”后断句;“无”是主语,“不曰”是谓语,故在“曰”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可断句为: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5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结合【乙】文“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君身边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即“谄谀者众”。结合【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若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国内需有“法家拂士”,国外需有“敌国外患”,而宋昭君仅有“敌国外患”,却无“法家拂士”,甚至是“谄谀者众”。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故两文都强调了“法家拂士”的重要性;结合【甲】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可知,作者认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结合【乙】文“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可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故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点睛】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年中考数学二模考试试卷含答案
- 晋中信息学院《数字娱乐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投融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项目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工控网络与通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美术欣赏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取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多金属选矿生产线和尾矿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空压机工作原理及结构图解析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企业经营沙盘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工地民工考勤表优质资料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验货报告范本(英文版)
-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
- GB/T 25772-2010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
- 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 专利评估报告模板
- 士卓曼种植系统外科植入流程课件
- 二年级下册《一起长大的玩具》导读教学-一场别样的童年之旅
-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共17张课件
- 心脏瓣膜病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