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管理手册_第1页
健康饮食管理手册_第2页
健康饮食管理手册_第3页
健康饮食管理手册_第4页
健康饮食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饮食管理手册TOC\o"1-2"\h\u28235第一章:健康饮食基础知识 261871.1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198071.2常见营养素及其作用 2326291.3饮食平衡与营养搭配 230096第二章:膳食结构与食物选择 3107162.1膳食结构的基本原则 3220302.2谷物与薯类的选择 339442.3肉类、蛋类与乳制品的选择 376672.4蔬菜与水果的选择 49528第三章:饮食与健康习惯 437533.1合理安排三餐时间 4196553.2避免暴饮暴食 4313743.3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 4293123.4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56595第四章:特殊人群饮食管理 5322284.1孕妇饮食管理 5282174.2儿童饮食管理 519844.3老年人饮食管理 6311104.4疾病患者饮食管理 612114第五章:营养补充与保健食品 6230485.1常见营养补充剂的作用与使用 6279755.2保健食品的选择与评价 7210775.3营养补充与运动营养 7317375.4营养补充与疾病预防 75397第六章:饮食与心理健康 8262026.1饮食与情绪的关系 8165606.2饮食与睡眠的关系 870176.3心理因素对饮食的影响 844796.4饮食调节与心理健康 84650第七章:健康饮食与运动 9180087.1运动与能量消耗 9108637.2运动与营养需求 9211707.3运动与饮食搭配 1064037.4运动与体重管理 104788第八章:季节性与地域性饮食 11250628.1春季饮食与健康 1163778.2夏季饮食与健康 11147898.3秋季饮食与健康 11108688.4冬季饮食与健康 1212240第九章:饮食与慢性疾病预防 12260989.1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 12193529.2饮食与糖尿病预防 13129169.3饮食与癌症预防 13262789.4饮食与肥胖预防 1316177第十章:健康饮食管理策略 14201210.1饮食计划制定与执行 142505910.2饮食记录与评估 143044410.3饮食管理与家庭饮食 142071210.4饮食管理与社交场合 15健康饮食管理手册第一章:健康饮食基础知识1.1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维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反之,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足或过剩,进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2常见营养素及其作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物质,参与构成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肉类、蛋类、乳制品,以及植物性食品如豆类、坚果等。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参与细胞结构的构建和生理功能的调节。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肉类、乳制品,以及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等。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参与维持血糖稳定。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类如米饭、面条,以及蔬菜、水果等。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物质,如钙、磷、钾、铁、锌等。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奶制品、豆类、蔬菜、水果等。1.3饮食平衡与营养搭配饮食平衡是指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能够满足人体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营养搭配则是在饮食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合理搭配食物,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效果。在饮食平衡与营养搭配方面,以下原则值得遵循:多样化:食物种类多样化,以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均衡性:食物摄入量与人体需求相匹配,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适量性: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定时性:按时进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宜性: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生理需求,调整食物种类和摄入量。第二章:膳食结构与食物选择2.1膳食结构的基本原则合理膳食结构是健康饮食管理的基础。膳食结构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均衡搭配:保证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适当,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2)多样化:食物种类丰富,避免单一食物来源,以提高营养素的摄入。(3)适量摄入:根据个体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食物摄入量。(4)定时定量:遵循科学的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2.2谷物与薯类的选择谷物与薯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以下为选择建议:(1)全谷物:优先选择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2)粗细搭配:适当搭配粗粮和细粮,提高营养价值。(3)薯类:选择红薯、土豆等薯类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利于肠道健康。2.3肉类、蛋类与乳制品的选择肉类、蛋类与乳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以下为选择建议:(1)瘦肉:优先选择瘦肉,如鸡胸肉、猪里脊肉等,减少脂肪摄入。(2)低脂肪蛋类:选择鸡蛋、鸭蛋等低脂肪蛋类,避免过多摄入胆固醇。(3)低脂乳制品:选择低脂牛奶、酸奶等乳制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2.4蔬菜与水果的选择蔬菜与水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以下为选择建议:(1)多样化:选择多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以获取丰富的营养素。(2)新鲜:优先选择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加工食品。(3)适量摄入:根据个体需求,合理控制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4)生熟搭配:适当搭配生食和熟食蔬菜,提高营养价值。(5)季节性:选择当季蔬菜和水果,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第三章:饮食与健康习惯3.1合理安排三餐时间合理安排三餐时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早餐应在早晨7点到8点之间进食,以保证身体在一天的开始就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午餐应在11点半到1点之间,晚餐则在5点半到7点之间。以下是一些建议:早餐要营养丰富,尽量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午餐应注重主食与蔬菜、肉类的搭配,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晚餐则应相对清淡,避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影响睡眠质量。3.2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极大负担,长期以往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肥胖等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控制食量,每餐以七分饱为宜;细嚼慢咽,给消化系统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避免情绪波动导致的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心态。3.3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以下是一些建议:保持餐具清洁,定期消毒;食材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烹饪过程中,注意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避免交叉污染;饮用水要清洁,尽量选择煮沸或过滤后的水。3.4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对维护身体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多样性,尽量摄入多种食物,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适量摄入粗粮,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第四章:特殊人群饮食管理4.1孕妇饮食管理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饮食管理对于母体健康和胎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孕妇应保证膳食多样化,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下为孕妇饮食管理的几点建议:(1)增加蛋白质摄入:孕妇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比非孕期增加10克,主要来源于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2)保证钙、铁、锌等矿物质的摄入:孕妇应增加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红肉、绿叶蔬菜等。(3)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孕妇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草莓、猕猴桃、西红柿、胡萝卜等。(4)适量摄入脂肪:孕妇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等,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5)控制食盐摄入:孕妇应减少食盐摄入,预防水肿和妊娠高血压。4.2儿童饮食管理儿童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管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儿童饮食管理的几点建议:(1)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儿童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身体发育所需。(2)平衡膳食:儿童饮食应多样化,注重食物搭配,保证营养均衡。(3)控制糖分摄入:儿童应减少糖分摄入,预防龋齿和肥胖。(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挑食、偏食。(5)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家长应教育儿童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4.3老年人饮食管理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饮食管理对老年人的健康。以下为老年人饮食管理的几点建议:(1)保证营养充足:老年人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身体需求。(2)低盐低脂饮食:老年人应减少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老年人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预防便秘。(4)适量摄入水分:老年人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5)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应注重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4.4疾病患者饮食管理疾患人群的饮食管理对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不同疾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建议:(1)心脏病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2)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分摄入,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3)肾脏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低盐饮食,适量摄入水分。(4)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多吃易消化的食物。(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增强免疫力。第五章:营养补充与保健食品5.1常见营养补充剂的作用与使用营养补充剂是指能够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食品,其种类繁多,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等。以下为几种常见营养补充剂的作用与使用方法:(1)维生素补充剂: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常用的维生素补充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等。使用时,应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剂量,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不良反应。(2)矿物质补充剂: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常见的矿物质补充剂有钙、铁、锌、硒等。使用时,注意补充剂量,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矿物质在体内沉积,影响健康。(3)膳食纤维补充剂: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常用的膳食纤维补充剂有麦麸、果胶等。使用时,应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4)蛋白质补充剂: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重要营养素。常用的蛋白质补充剂有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使用时,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避免过量摄入。5.2保健食品的选择与评价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选择与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选择保健食品时,应关注其安全性,避免摄入有毒有害物质。(2)科学性:保健食品的功能应具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追求功效。(3)适用性: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4)评价方法:保健食品的评价应采用客观、公正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临床试验等。5.3营养补充与运动营养运动营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合理摄入营养素,提高运动表现、促进恢复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以下为营养补充与运动营养的关系:(1)能量补充: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增加,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2)蛋白质补充:运动后,蛋白质合成增加,应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3)电解质补充: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丢失,应及时补充钠、钾等电解质。(4)水分补充:运动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水分,保持水分平衡。5.4营养补充与疾病预防营养补充在疾病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营养补充与疾病预防的关系:(1)抗氧化:维生素E、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等。(2)矿物质:钙、镁、钾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3)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4)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第六章:饮食与心理健康6.1饮食与情绪的关系饮食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发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大脑的化学物质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例如,碳水化合物可以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则有助于合成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神经递质对情绪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也对情绪调节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过度摄入某些食物,如高糖、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6.2饮食与睡眠的关系睡眠对于维持心理健康。饮食与睡眠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多个方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例如,色氨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褪黑激素是调节生物钟和睡眠周期的重要激素。饮食习惯对睡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晚餐过于丰盛、油腻或辛辣,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影响睡眠。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饮料,也会对睡眠产生不利影响。6.3心理因素对饮食的影响心理因素对饮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面对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会采取过度饮食或厌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心理状态导致的饮食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因素还会影响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例如,情绪低落时,人们可能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满足心理需求。6.4饮食调节与心理健康饮食调节在心理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有助于通过饮食调节提高心理健康:(1)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保持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以满足大脑和身体的需求。(2)控制糖分摄入。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情绪。适量摄入糖分,避免血糖剧烈波动。(3)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对大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情绪。(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厌食。(5)适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咖啡因和酒精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适量摄入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6)注意饮食与睡眠的关系。晚餐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饮料。通过以上饮食调节措施,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但是饮食调节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和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实现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第七章:健康饮食与运动7.1运动与能量消耗运动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消耗能量以支持肌肉的活动。能量消耗的多少取决于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强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频率越频繁,能量消耗也就越大。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并促进健康。运动时,人体主要依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中的氧化速度较快,能迅速提供能量;而脂肪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较多,但氧化速度较慢。因此,在运动前,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7.2运动与营养需求运动时,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以下为运动与营养需求的关系:(1)碳水化合物:运动前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肌肉中的糖原储备,提高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恢复肌肉糖原,减少肌肉损伤。(2)蛋白质:运动时,肌肉需要蛋白质来修复和增长。因此,运动前后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增长。(3)脂肪:运动时,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之一,适量摄入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但运动后,应减少脂肪的摄入,以免影响肌肉的恢复。(4)维生素和矿物质:运动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增加,以满足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消耗。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7.3运动与饮食搭配运动与饮食搭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运动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例如,运动前23小时,可以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谷物面包、燕麦、水果等。(2)运动中:根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例如,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时,可以携带运动饮料或能量棒。(3)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水分,有助于肌肉恢复和增长。例如,运动后30分钟内,可以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鸡蛋、牛奶等。7.4运动与体重管理运动与体重管理密切相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以下为运动与体重管理的关系:(1)增加能量消耗: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轻体重。长期坚持运动,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2)调整饮食结构:运动时,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增加肌肉量: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重更容易控制。(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如规律作息、避免久坐等,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第八章:季节性与地域性饮食8.1春季饮食与健康春季,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健康尤为重要。春季饮食应以清淡、温补为主,注重养肝、护阳。春季饮食建议如下:(1)多食绿色蔬菜:春季是蔬菜生长的季节,如菠菜、芹菜、韭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养肝护阳。(2)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鸭肉、鱼类等,以满足人体生长需求。(3)增加粗粮摄入:如燕麦、玉米、红薯等,有助于预防春季便秘。(4)适量饮用茶水:春季饮用绿茶、菊花茶等,可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8.2夏季饮食与健康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饮食应以清热解毒、补水为主,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夏季饮食建议如下:(1)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红豆、薏米、豆腐等,可降低体内热量。(2)适当摄入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具有清热解毒、增强食欲的作用。(3)增加水果摄入:如西瓜、黄瓜、橙子等,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有助于补水降暑。(4)避免过量饮酒:夏季饮酒易导致体内热量积聚,加重肝脏负担。8.3秋季饮食与健康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养肺为主。秋季饮食建议如下:(1)多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有助于养肺润燥。(2)增加水果摄入:如苹果、梨、葡萄等,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补水润燥。(3)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肉、鸭肉、鱼类等,以满足人体生长需求。(4)减少辛辣食物摄入:秋季食用过多辛辣食物易导致上火,加重干燥症状。8.4冬季饮食与健康冬季天气寒冷,人体热量消耗较大,饮食应以温补、保暖为主,注意营养均衡。冬季饮食建议如下:(1)多食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鸭肉等,有助于补充热量,增强抵抗力。(2)适量摄入粗粮:如燕麦、玉米、红薯等,有助于预防便秘。(3)增加蔬菜摄入:如大白菜、萝卜、土豆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营养。(4)注意补充水分: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出汗较少,但仍然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通过合理调整季节性饮食,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第九章:饮食与慢性疾病预防9.1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1)控制摄入总热量:过多的热量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活动量调整饮食热量。(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花生油等。(4)控制钠摄入: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9.2饮食与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饮食管理在糖尿病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1)控制摄入总热量:过多的热量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活动量调整饮食热量。(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减缓血糖升高,降低糖尿病风险。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助于减缓血糖升高,降低糖尿病风险。建议选择糙米、全麦面包等低升糖指数食物。(4)控制脂肪摄入:过多摄入脂肪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减少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油腻食品等。9.3饮食与癌症预防癌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饮食管理在癌症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癌症风险。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肠道癌风险。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3)限制加工肉类摄入:加工肉类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过多摄入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建议减少食用加工肉类。(4)适量饮酒: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建议适量饮酒,不超过每日饮酒量的上限。9.4饮食与肥胖预防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饮食管理在肥胖预防中具有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控制摄入总热量:过多的热量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肥胖风险。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活动量调整饮食热量。(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降低热量摄入。应多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