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65.020.01FORMTEXT FORMTEXTB65DBFORMTEXT34DBFORMTEXT34/1267—2025代替DB34/1267—2010FORMTEXT造林技术规程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forForestationFORMTEXT 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PAGEPAGEPAGE25目录前言Ⅰ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35造林分区36作业设计47树种选择48种苗管理59造林密度610造林技术611未成林抚育管护812更新造林和零星造林913封山育林1014退化林修复1115造林质量和成效评价1216落地上图和造林档案12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徽省造林分区范围及适宜造林树种表14附录B(资料性附录)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立地条件表17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表19PAGE25PAGE25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4/1267-2010《造林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34/1267-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造林分区、造林密度、更新造林和零星造林、退化林修复、造林质量和成效评价、落地上图和技术档案、附录A等内容。——修订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管理、造林技术、未成林抚育管护、封山育林、附录C(原附录A)等内容。——删除了总则、造林整地、林农间作、林冠下造林、附录C、附录D、附录E等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7年首次发布为皖D/LY07-1987,201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PAGE25PAGE25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造林分区、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管理、造林密度、造林技术、未成林抚育管护和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以及造林质量和成效评价、落地上图、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省范围的人工造林(含更新造林、零星造林)、封山育林和退化林修复,不包括飞播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44351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14175林木引种GB/T15783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1880木本植物种子催芽技术DB34/T293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办生字〔2023〕117号造林作业设计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造林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其他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2人工造林包括人工新造林、更新造林、零星造林等。3.2.1人工新造林在疏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2.2更新造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迹地上,或在林木采伐前的林地下,通过人工措施重新营建或恢复森林的过程。3.2.3零星造林在道路、河流两边等土地上,通过单行植树方式开展绿化,以及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的土地上,栽植连续面积不超过400m2树木的过程。3.3封山育林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迹地、造林失败地、灌木林地,以及乔木林,竹林,通过封禁或辅以人工辅助育林措施,保护并促进幼苗幼树、林木的自然生长发育,从而恢复形成森林或灌木林,或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3.4退化林修复通过采取科学的人为措施,改善退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活动或过程。4总体要求造林的总体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坚持生态优先,科学造林。充分利用天然更新,坚持科学整地,注重水土保持,注重引进和推广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注意保护造林地上已有的自然植被、珍稀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b)坚持适地适树,节俭造林。造林树种选择既要尊重造林主体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林木主导功能和造林目标林分,整地规格、种苗选择应与造林目标相适应,做到目标明确、生长良好、综合效益高,提高造林投资率。c)坚持采用良种壮苗,尊重自然规律。优先采用优质种质资源苗木,并根据造林目标和树种特性,科学合理选择造林方式、造林方法,设计造林模式。d)坚持科学规范实施,营造健康森林。科学编制造林绿化相关规划和作业设计,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开展造林绿化。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实行多树种、乔灌搭配混交造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营造纯林。5造林分区根据我省林业区划成果,全省区划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沿江丘陵平原区、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五大区域。参照全国气候区划,结合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划分不同造林区域的分区范围,筛选出适合不同造林分区的适宜造林树种。各造林区域分区范围及适宜造林树种见附录A。6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要求。a)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应编制作业设计。其中中央投资或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国土绿化项目作业设计适用国家有关规定。b)作业设计应与国土空间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造林地。c)作业设计应根据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设计造林模式。d)开展作业设计前,应当深入造林地块开展外业设计调查,内业设计深度应当能够指导造林施工。e)作业设计应以县级单位(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为主体,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编制。f)作业设计由县(市、区)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送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作业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g)施工单位如因特殊情况要对作业设计作局部变更时,须提出变更理由和方案,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7树种选择7.1一般要求a)根据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的树种。b)根据森林分类经营理念,按照森林主导功能和林种的不同选择造林树种。c)根据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及市场需求,尊重造林主体意愿,选择造林树种。d)坚持合理的树种比例,选择多树种混交造林。e)选择生产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并积极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7.2分林种的树种选择7.2.1用材林a)树种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用特定工艺要求等特性。b)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树种还应具有树干通直、材质好的特性。c)珍贵用材树种造林要根据自然条件划分不同种植区域,坚持以发展乡土树种为主的方针,挖掘珍贵优良树种资源,根据不同培育目标明确主栽树种。7.2.2防护林a)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等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且与农作物(林园树种)没有共同病虫害或中间寄主。c)风沙地和水湿地区的树种应分别具有相应的抗性。d)在季节性干旱地区可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7.2.3经济林a)树种应具有优质、丰产等性状。b)根据市场要求,重点选择当地生产潜力大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树(品)种。7.2.4能源林a)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特性。b)适应性强,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7.2.5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包括环境保护林、实验林、母树林、种子园、风景林等,按照各种用途的要求,分别选用目的树种。7.3树种配置a)营造混交林应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培育目的和种间关系等因素选择造林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类型、混交方式和造林密度。更新造林应注意利用造林地上原有适合生长的树种,实行“栽针保阔”或“栽乔保灌”增加混交树种的比重。b)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以及生物学特性适于单一树种栽培的,以景观营建、科学研究、种质资源保存等为目的需要单一树种栽培的,可营造纯林。c)以防护为目的,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需要长周期培育的,生物学特性宜混交、伴生的,单一树种栽培易引发病虫害、火灾等灾害的,造林地上有培育前途的天然幼苗、幼树较多的,可营造混交林。防护林优先营造混交林,严格控制营造纯林。d)混交方式可用带状、规则块状或不规则的镶嵌状块状混交,也可采用行间混交、株间混交、植生组混交。e)亚热带区造林小班,组成树种宜三种以上。8种苗管理a)确定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最适种源区,划定采种林分,培育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良种采穗圃。优先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苗木和穗条。优先使用本地繁育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b)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采用具有林木(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证书和种子(苗木)标签的种子、苗木以及其他繁殖材料。c)积极使用容器苗。经济林优先使用无性系,适宜嫁接的树种优先使用嫁接苗。d)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按照GB7908或相应地方标准的规定执行。在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造林,播种前须对种子进行药物拌种。种皮厚或休眠期长的种子,应进行浸种处理。e)裸根苗应达到GB6000规定的Ⅰ、Ⅱ级苗木的标准,容器苗执行LY/T1000的规定。上述标准没有规定的树种,可按照DB34/T2931执行。f)插条造林宜选用管理规范、质量可信的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或选用1~2年生根部粗壮萌条。插条的直径以1~2cm,长约20~50cm为宜。g)插干造林选用2~4年生、直径2~5cm,并截成1~5m的枝干。h)选择适度规格的苗木,成片造林不宜使用大规格苗木,除必须截干栽植的树种外,应使用全冠苗。苗木应有比较完整的根系,针叶树苗主根长应达15~20cm,阔叶树苗主根长应达20~30cm。苗根过长的,要适当修剪或截根。感染病害、遭受虫害或劈裂,主梢折断、根系过短等严重机械损伤,以及失水、干枯和霉烂的苗木,不得用于造林。i)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严防风吹日晒。不能立即栽植的,应选背风阴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安全无害的地方进行假植或冷藏,但其时间不宜过长。外地调运苗木从起苗、包装、运输、假植至栽植,整个过程都必须采取保湿措施。容器小苗出圃时要使用器具盛装,严禁手提苗茎搬运,栽植时应对生长出容器外的根系进行修剪,并进行脱袋处理。9.造林密度造林初植密度应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其合理的初植密度须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立地条件、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经营水平的不同来综合考虑。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按《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表》执行(附录C),应根据不同情况,在规定范围内,分类型选定适宜的造林密度。未列入的树种可按照GB/T15776及其他特定树种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执行,或结合实际确定造林密度。b)慢生、耐荫、树冠狭窄、根系紧凑、耐干旱瘠薄、耐盐碱的树种可适当密植,速生、喜光、树冠开阔、耗水量大的树种可适当稀植。c)防护林可适当释植,护路林可以林木完全舒展的最大树冠为间距;乔木型经济林可适当释植,灌木和矮化型经济林可适当密植;木质能源林可适当密植,油料能源林可适当释植。d)培育大径材密度宜小,中小径材密度宜大;培育不间伐小径材密度宜小,间伐小径材密度宜大。e)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适当释植;立地条件较差的,可适当密植;易生长杂草杂灌的造林地,可适当密植;未成林郁闭前需进行农林间作的,可适当释植。f)播种造林密度,以穴为计算单位,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选择较大的密度。10造林技术10.1整地a)除因杂草杂灌丛生、采伐剩余物堆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等情形,致使整地难以开展的造林地需要进行造林地清理外,不应进行林地全面清理。清理时应保留林地上的目的树种苗木和幼树。林地清理有带状、团状和全面清理三种方式。b)整地方式要因地制宜,采用集水、节水、保土、保墒、保肥等整地方式,通常采用穴状、带状、鱼鳞坑等方式。整地一般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或造林一个月前进行整地。c)山区造林采用带状、穴状整地。坡度在10度以下可实行全面整地,采用全面整地,必须做好拦土带。全垦或带垦的深度20~25cm,垦挖后定点挖穴;坡度10度至25度的坡地采用斜坡带状整地,草带宽度30~50cm,垦带宽度3~5m;25度以上的山地陡坡造林,可采用鱼鳞坑整地,深度一般应大于30cm。山地不应采用全面整地、炼山等破坏已有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整地方式。d)平原、丘陵造林,可采用穴状整地,按造林株行距定点挖穴,穴径40~60cm,深度30~40cm。大苗造林、竹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采用大穴整地,穴径和深度不少于80cm。丘陵区还可采用环山带状撩壕整地,壕距依造林行距而定,壕宽和深度为60~100cm。土壤黏重、板结、积水低丘地,采用顺坡撩壕,并分段开挖横向排水沟。10.2造林方法应以植苗造林为主。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可采用播种造林和分殖造林。10.2.1植苗造林采用穴植法。穴的大小和深浅,应大于苗木根幅和根长。实生苗栽植深度一般比苗木地径原土印深2~10cm,嫁接苗培土应低于嫁接口。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覆土,层层踏实,穴面覆一层虚土。10.2.2播种造林主要有穴播和条播两种方法。a)穴播。适用各种立地条件。穴播时,先填表土,整平踏实,将种子播入穴中。核桃、栎类、油茶、油桐等每穴2~3粒;马尾松、黄山松等每穴8~10粒。播种深度或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横径的2~4倍,播后覆土轻踏,穴面覆一层虚土。b)条播。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播种造林。10.2.3分殖造林适用于无性繁殖力强的树种,分插条、插干、分根和地下茎造林等方法。a)插条造林。主要用于营造杉木及杞柳、紫穗槐等条类。插穗下端削成马耳形,随采随插,入土深度为穗长的二分之一以上。b)插干造林。主要用于柳树、杨树。插穗下端用利刀削成光滑的马耳形或楔形。干旱沙地宜深插,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浅插,一般插植深度在30cm以上。c)分根造林。主要用于泡桐、漆树、楸树、香椿等根部萌芽力强的树种。根穗长度15~20cm,下端呈马耳形,埋入土中,上端微露地面,并堆上土堆。d)地下茎造林。主要适用于竹类。毛竹应选择1~2年生胸径3~5cm、分枝较低、竹节正常、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的母竹,根盘的来鞭长30~40cm,去鞭长40~50cm,鞭芽2个以上,竹杆留枝4~5盘,鞭蔸要多带宿土。挖掘的母竹要快运快栽,远距离运输要包扎鞭根。栽竹要选择在阴天进行,鞭要保持自然舒展。覆土时近根部要紧,竹鞭两头要松,来鞭要紧,去鞭要松。栽植深度比老土印稍深3~5cm。做到:深控穴、浅栽竹、下紧壅(土)、上松盖(土)。水竹、淡竹、桂竹、刚竹、紫竹等竹种,应选择1-2年生长健壮的母竹,3~5株一从,挖掘母竹和栽植的技术与毛竹相同。10.3造林季节a)春季是主要造林季节,尤以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最为适宜。b)冬季少低温寒害,或春旱较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冬季造林。c)杨树、泡桐可在秋季栽植;直播、分根、插干造林也可秋季进行,但要在土壤封冻前结束。常绿阔叶树及枫杨、苦楝等过早栽植容易枯梢的树种,应在接近萌芽时栽植。d)容器苗除高温干旱时期外,四季都可栽植,但以雨季造林为佳。10.4种植点配置a)种植点配置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种。山地造林应采用三角形或长方形(上下长、左右短)配置。以生产果实、种子为目的的经济林、母树林、种子园,采用三角形配置。岩石裸露地造林,不受配置方式及株行距限制,可见缝栽植。e)平原地区造林以及机械化造林适宜长方形配置。e)更新造林应根据林地上的林木、幼苗和幼树的分布情况进行种植点配置。11未成林抚育管护11.1未成林抚育11.1.1抚育方式未成林抚育的方式分为全面、带状和块状。抚育内容主要有浇水、除草、松土、扶苗、施肥、除萌、培土、间苗、补植、修枝等。11.1.2抚育时间未成林抚育从造林当年起到幼林郁闭止,一般连续进行3~5年,第1~2年每年2~3次;第3~5年每年1~2次。商品林抚育次数可适当增加,生态公益林抚育次数可适当减少。速生丰产用材林抚育年限要适当延长,经济林应长期抚育。11.1.3抚育措施a)造林时土壤墒情差的,应浇透定根水;造林后可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进行浇水;积极采用节水浇灌技术,限制采用漫灌方式。b)杂灌杂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的,宜进行割灌除草、除蔓松土。一般树种除草时间第一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7~8月份(杉木、竹类等幼龄耐庇荫的树种造林当年的7~8月份干旱季节切勿抚育),第三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执行GB/T15783的规定。c)因土壤板结等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甚至成活时,宜及时松土。松土应在苗木周围50cm范围内进行,深度一般为7~10cm。表土板结、质地黏重的幼林地,或根系再生能力较强的树种,深度应达10~15cm。d)全面和带状松土除草的林地,可实行林肥(绿肥)、林粮、林油、林药、林菜等间作,作物应距幼树40cm以上。e)速生丰产用材林树种,应进行合理施肥,以长效复合肥料为好,并以氮肥为主,适当配以磷、钾肥。追肥前要松土除草除萌,施肥后及时培土。f)经济林树种,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技术要求高,其树体整形和栽培管理参照LY/T1557的规定。g)幼林3~5年内,应本着留优去劣并适当照顾距离的原则进行适量间苗定株。间苗可分两次进行,但立地条件好、生长快的也可只间一次。h)造林成活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应在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季采用壮苗补植。i)萌蘖性强的树种,造林后3~5年,应适时除萌、培土。顶芽早衰、侧枝扩张和有假二叉分枝特性的树种,要及时抹芽。11.2未成林管护新造幼林地要防范火灾、防止人畜破坏、防治病虫害,采取封山育林等综合管护措施,以及必要的排水、灌溉措施。11.2.1自然灾害防控a)因地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后树盘盖石板或盖草保墒、喷洒可降解塑料,铺撒地表后形成薄膜层等多种措施,实现保水保墒。b)在洪涝灾害易发地段可设置排水沟,提高造林地的抗涝能力,防止苗木受淹。c)在风大、干燥、严寒地区或冻拔害严重地区,冬季采取覆土、盖草(秸秆)、包裹等防风防寒措施。d)加强对森林防火通道保护,按照森林防火通道规划、建设要求,维护、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及时清理林地内灌草、抚育采伐剩余物等,减少林地可燃物。e)大面积造林,应在林地周围结合修路,并采取割草、翻生土带等办法,留出10~20m宽的防火线,线外两侧可种植2~3行防火阔叶树。11.2.2人畜危害防控a)人畜干扰风险较高的地段宜在新造幼林地周边设置网围栏、篱墙、防护沟等设施设置明示管护范围、面积、目标、责任人等信息的管护牌等。b)播种造林要防止鸟兽为害,直到发芽出土脱壳为止。c)抚育时要防止损伤根蔸和幼树。竹林松土不要损伤竹鞭和笋芽。d)抚育作业不应在施工现场用火,防止引发火灾。12.2.3有害生物防控a)病虫害发生后宜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或综合防治方法,避免采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方法;大规模造林地宜配备诱虫灯、喷雾器、病防车等防治设备。b)及时隔离、处理病虫危害木,减少病源;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及时伐除并销毁受害木。c)受人畜损伤、病虫危害、冻害以及干旱等造成枯梢的幼树,有萌芽能力的,可在早春萌动前齐地平茬,重新萌条,选留生长健壮的枝条,培育主干。12更新造林和零星造林12.1更新造林更新造林有伐前更新造林和迹地更新造林两种形式。12.1.1伐前更新造林a)伐前更新造林适用于天然更新等级不良或更新树种不符合培育目的,且郁闭度在0.7(含)以下的近(伐前3~5年)、成、过熟林。天然更新等级划分标准按照GB/T26424的规定执行。b)伐前更新造林宜采用穴状整地和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方法采用穴植。在穴状整地前可在穴的周边适当地进行林地清理。c)伐前更新造林除应按照7.1、7.2的规定选择树种外,还应选择幼龄耐庇荫、有价值的树种,能够在林冠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与林地上已有的幼苗、幼树共生形成稳定森林生态系统。d)伐前更新造林可将林地上已有的苗木、幼树参加栽植密度的计算。栽植密度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和《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表》确定。e)伐前更新造林人工栽植的株数或种植点数应占栽植密度的40%(不含)以上。12.1.2迹地更新造林a)迹地更新造林适用于火烧迹地、皆伐作业形成的采伐迹地。b)迹地更新造林前应将迹地上的采伐剩余物、火烧木清理后运出,或平铺在种植行中间。已感染病虫害的采伐剩余物、火烧木应按照病虫害防治的规定处理。12.2零星造林零星造林有单行造林和零星植树(四旁植物)两种形式。12.2.1单行造林a)单行造林适用于地类限制、空间局促等区域,多见于道路、河流两侧。b)单行造林宜采用多年生规格适度的苗木和大规格的穴状整地方式。c)单行造林可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生活型差异,形成栽植地上部乔木、下部灌木和地表草本植物的立体配置,或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型在同一地段上进行栽植配置。单一观赏树种型、用材树种型或经济林树种型可进行单一乔木树种型、灌木树种型的单一型配置方式。12.2.2零星植树a)零星植树应根据栽植目的、四旁空间状况、当地乡风民俗等选择适宜树种,宜选择具有抗性强、适应性好、寿命长等特性的乡土树种,景观或绿化树种宜选择树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树种。b)立地条件优越的地段,优先选用珍贵树种。c)零星植树宜见缝插针、自然或不规则配置。种植点之间的距离应充分考虑树木成熟后的树冠舒展空间,13封山育林13.1封育对象封山育林分为疏林地、迹地、造林失败地封育和郁闭度0.4以下乔木林地、竹林地、一般灌木林地封育,符合封育的具体条件执行GB/T15163的规定。13.2封育类型封山育林类型分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和竹林型。符合GB/T15163相关规定封育条件的,应优先封育为乔木林。13.3封育方式封山育林方式分全封、半封和轮封。13.3.1全封适用于偏远山区、江河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及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其他生态脆弱而植被恢复困难地段的封育区。封育期严禁樵采、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生态公益林宜全封。13.3.2半封适用于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人畜活动对封育成效影响较小的封育区。在林木生长旺季和种子成熟期封禁,其余时间可定期砍柴、割草。用材林和能源林宜。13.3.3轮封适用于需要在封育区内从事经营活动,且对封育成效影响较小的封育区。封育山场划片分段,轮流封禁,间隔期一般为5年。13.4封育年限封育区域按照GB/T15776中第7章的规定执行。封育年限可根据封育区所在封育区域、封育类型确定,一般为3~7年,具体封育年限按GB/T15163的规定执行,其中生态公益林的封育年限按GB/T18337.1的规定执行。13.5封育措施封育措施分为封禁设施、保护措施和育林措施。13.5.1封禁设施封育区要竖立标志牌,标明工程名称、在封区四至范围、面积、年限、方式、措施、责任人等内容。封禁设施还包括设置围栏、哨卡和界桩,可根据封育方式结合实际选择。13.5.2保护措施封育区要配备专、兼职护林员,定期开展封育区巡护,预防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止人畜随意进入封育区危害幼苗幼树。13.5.3育林措施按照充分利用自然力、适当人为干预的基本原则确定育林措施,育林措施主要有补植补播、疏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平茬或断根复壮,以及浇水、除草、松土、除蘖、间苗、抗旱等培育措施,可根据封育类型选择适宜育林措施或采取综合育林措施。14退化林修复退化林包括退化乔木林和退化竹林,退化林修复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参照执行。14.1退化林判别14.1.1退化乔木林判别处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防护林可包括过熟林阶段),或处于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并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乔木林:a)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20%,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b)郁闭度小于或等于0.4,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恢复。其中退化天然乔木林、退化人工乔木林符合GB/T44351中6.1.2和6.1.3的规定,也可认定为退化乔木林。14.1.2退化竹林判别死亡竹株数比例大于20%,或毛竹竹龄8年(其他竹竹龄6年)及以上株数比例大于50%的竹林,可判别为退化竹林。14.2退化等级划分退化等级分为一般退化和重度退化,具体划分要求按GB/T44351附录A执行。14.3修复措施选择退化林修复措施包括补植补播、采伐修复、更替修复、渐进修复和辅助措施等。退化林修复措施的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退化林特征、退化等级和修复目标等,合理确定修复措施,单一修复措施难以实现修复目标时,应综合采取多种修复措施。b)结合森林主导功能和立地条件,科学选择补植或更新树种,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培育混交林。c)不应将天然林通过修复改造为人工林。d)补植补播小班要合理确定补植密度,补植目的树种株数不低于30株/亩,且林内无直径大于主林层平均高的林窗。e)采伐修复小班不得皆伐,采伐技术按LY/T1646执行,采伐后郁闭度低于0.4或出现林窗时,应及时补植补造。f)皆伐更新、林冠下更新、渐进更新等更替修复小班,更新技术按GB/T15776执行,采伐技术按LY/T1646执行。g)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管护、修枝、钩梢、立地管理等辅助措施不得作为单独修复措施进行作业,应与其他修复措施配套实施。15造林质量和成效评价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结束后,要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及时对造林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15.1造林质量评价15.1.1人工造林质量评价造林当年秋季或次年对实际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良种使用和按作业设计施工情况等进行检查。a)实际造林面积检查。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或用仪器实测,以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0.067公顷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它按零星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4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2m(不含),连续面积在0.067公顷以上的,按片林统计。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则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零星造林统计。b)造林成活率检查。以小班为单位,按造林成活株数占设计栽植株数比例计算造林成活率。造林地(不含伐前更新造林)上已有苗木、幼树,可根据造林目的和苗木、幼树的数量和分布格局以及苗木和幼树树种的混交特性,纳入初植造林密度。纳入初植造林密度的,应参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计算。造林成活率在85%(含)以上符合造林合格要求;达不到合格要求,但成活率在41%(含)以上的造林小班需进行补植补播;造林成活率在41%(不含)以下应认定为造林失败小班。c)按作业设计施工率检查。检查造林小班的造林面积、树种、密度、苗木规格、整地方式和规格等主要指标,按作业设计施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的百分比。未按作业设计施工的小班不应认定为造林合格小班。d)造林合格率检查。检查造林小班是否按造林作业设计施工,造林成活率是否在85%(含)以上,以及造林地原生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境是否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未成林造林地(新造幼林地)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封育保护措施。e)零星造林成活率。按造林小班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的百分比计算,零星造林成活率应达到90%(含)以上。年度造林成活率在90%(含)以上,成活株数即为合格株数,否则造林总株数与成活株数差值即为需补植株数。15.1.2封山育林质量评价在封育活动完成的当年或次年开展作业质量评价,分别对封山育林作业设计和封育活动进行评价。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检查。检查封山育林作业设计的有关内容,以及具体封育对象、类型、方式、年限和封育设施、育林措施是否符合GB/T15163的相关规定要求,投资概算是否计算无误。封育活动检查。检查封山育林小班是否按照作业设计组织施工,特别是封育设施建设是否符合作业设计。管护机构和人员、封育制度和措施是否得到了落实。15.1.3退化林修复质量评价检查退化林修复小班是否按照作业设计施工,以及修复措施的选择和修复作业施工是否符合GB/T44351的相关规定要求。15.2造林成效评价15.2.1人工造林成效评价造林3~5年后,对造林保存率和成林情况等进行造林成效评价。a)造林株数保存率。检查造林小班成活的苗木株(穴)数占作业设计的总数株(穴)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保存率应在80%(含)以上。b)造林面积保存率。计算造林保存面积与当年年度造林面积的百分比,即为造林面积保存率。c)造林成效合格小班。造林株数保存率应在80%(含)以上,或乔木树种造林小班郁闭度达到0.2(含)以上,评价为造林成效合格小班。15.2.2封山育林成效评价在封育年限到期的次年进行封育成效评价。a)疏林地、迹地、造林失败地封育。郁闭度达到0.2(含)以上,或杂竹覆盖度达到30%(含)以上,且分布均匀为有效封育小班。b)乔木林地封育。郁闭度达到0.5,或郁闭度比封育前增加0.2为有效封育小班。c)竹林地封育。除以上两类有效封育标准外,杂竹覆盖度达到70%,或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也可认定为竹林有效封育小班。16落地上图和造林档案16.1落地上图当年完成的造林任务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全面落地上图。16.2造林档案16.2.1建档要求造林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项目)造林和获得政府扶持的各类造林,都应分门别类建立造林技术和管理档案。鼓励其他形式的造林纳入造林档案管理。16.2.2主要内容有关部门批复的造林绿化相关规划,经批复的造林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造林年度计划、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图表,造林种苗相关资料(包括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证书和标签等),造林招投标、造林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材料,造林检查验收材料,造林资金支付凭证等财务资料等。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徽省造林分区范围及适宜造林树种表
表A.1区域范围自然条件特点适宜造林树种淮北平原区亳州、阜阳、宿州、淮北、蚌埠等五个市的全部,淮南市除寿县的全部,天长市的全部以及寿县、霍邱县、凤阳县、明光市的沿淮部分乡镇。本区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部分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年降水量750~900mm,50~60%集中在夏季,易旱易涝。
本区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主要是潮土和砂姜黑土,局部石灰岩丘陵分布的是石灰(岩)土,少数酸性结晶岩与页岩残丘上多系石质土与粗骨土。黄褐土多分布在一些残留阶地上和河岸自然堤上,呈中性反应,与江淮岗丘黄褐土特征基本一致。潮土分布在淮北北部黄泛冲积平原、沿淮及其支流两岸。砂姜黑土则分布在河间平原上,地处淮北各河流间的洼地地区,没有或较少受黄泛或淮泛影响。排水条件较好,地形部位较高的河岸上,草甸、潜育化现象不明显,则发育成黄褐土。本区位于我省北部,区域东北部的烈山、相山、萧县、埇桥、灵璧、怀远等县(区)存在部分岛状石质残丘。本区为我省少林地区之一,林木树种单一,特别是石质残丘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大。杨树、柳树、泡桐、刺槐、国槐、楸树、臭椿、香椿、梓树、枫杨、苦楝、白榆、麻栎、栓皮栎、梧桐、朴树、榉树、青檀、黄檀、黄连木、银杏、侧柏、池杉、白蜡、紫穗槐、杞柳、葡萄、苹果、梨、枣、樱桃、桃、石榴、桑、柿、薄壳山核桃、淡竹等江淮丘陵区合肥市的全部,滁州市南谯区、琅琊区、全椒县、来安县、明光市和凤阳县的大部分乡镇,淮南寿县的大部分乡镇,六安的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舒城县的大部分乡镇、马鞍山含山县等。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6.0℃,年降水量900~1100mm。因处于过渡气候带,冷暖气流交织频繁,气温和降雨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很大,常有干旱、低温、风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本区为大别山体向东延伸部分,地貌上为岗峦起伏的丘陵,中部高两侧低,呈鲤鱼脊状,一般海拔在200m以下,个别山岗500m左右。岗地土壤主要是黄棕壤和下蜀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东部丘陵上中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较多,形成了土层浅薄,石砾含量多的粗骨土、石质土以及黄棕壤性土。同时也零星分布着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紫色土。丘陵下部土层一般较厚,土壤剖面发育较完好,有棕色石灰土、紫色土、硅铝质黄棕壤、硅铁质黄棕壤、铁质黄棕壤。丘陵间的波状起伏地,多为粘盘黄褐土、黄白土。中部丘陵多为黄褐土及水稻土。土壤质地黏重,透水保肥差,林地生产力低。本区位于我省中部,一直是我省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区内林农交错,人为活动频繁,森林植被少,生态脆弱。该区主要问题是森林覆盖率低,人口密度大,丘陵岗地开垦过度,森林植被面积锐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杨树、枫杨、麻栎、栓皮栎、小叶栎、臭椿、香椿、刺槐、国槐、梧桐、合欢、枫香、泡桐、苦楝、楸树、白榆、榔榆、榉树、朴树、樟树、栾树、乌桕、黄连木、楮树、女贞、皂荚、黄檀、青檀、无患子、柳树、木荷、板栗、银杏、水杉、池杉、杉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侧柏、油茶、茶叶、杜仲、紫穗槐、杞柳、棠梨、桃、李、杏、枣、柿、薄壳山核桃、淡竹等。沿江丘陵平原区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和池州市的沿江县(市、区)的部分乡镇。本区属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16.6℃,年平均降水量1067~1323mm,水热丰沛。
地貌以湖积平原为主,水网、圩区、岗地交织,湖泊星罗棋布。长江干流和支流以及巢湖沿岸,广泛分布着一级阶地和冲积平原,在河道两侧的砂滩地为灰潮土。在沿江二、三级阶地上,多出现下蜀黄土发育的黄褐土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棕红土。长江以北以黄褐土居多,长江以南则以棕红土出现较普遍。本区位于长江两岸,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为活动频繁,土地利用率高,是我省重要农业产区,又是我省沿江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地区。本区森林覆盖率不高,岗地低土层浅薄,林地生产力低,沿江滩地易受洪水灾害。马尾松、枫香、麻栎、栓皮栎、杨树、枫杨、柳树、合欢、泡桐、香椿、臭椿、乌桕、青檀、黄连木、无患子、桤木、火炬松、湿地松、杉木、池杉、水杉、木荷、银杏、板栗、油茶、油桐、宣木瓜、桃、李、毛竹、雷竹等。皖西大别山区金寨、霍山、岳西县的全部,潜山、太湖县的大部,舒城、金安、裕安、桐城、宿松县(市、区)的一部分乡镇。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凉,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水量1250~1400mm。
本区地处皖河、潜水、长河、大沙河等长江、淮河一、二级支流源头,峰峦叠嶂,河谷纵横,山势雄伟,坡度陡峻,一般山地平均坡度在25度以上,海拔高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0多座。大别山呈等腰三角形坐落在本省西部边界。山南和山北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南坡虽属北亚热带,但局部地段已有中亚热带湿润的生物气候环境。在同一基带上由于是过渡带,也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导致土壤垂直带谱也不尽相同。同是南坡东面和东北面山麓,在桐城市范岗到潜山猪头尖至岳西黄梅尖一线以北,基带土壤是黄棕壤,400~800m为暗黄棕壤,800m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在南坡山麓的南面,在桐城市范岗到岳西黄梅尖一线以南,由东北向南,海拔50~200(250m)基带土壤是黄红壤,向上依次为黄棕壤(黄棕壤性土)、暗黄棕壤(黄棕壤性土、粗骨土、石质土)、酸性棕壤(粗骨土、石质土)与山地草甸土。北坡基带土壤是黄棕壤,向上依次是暗黄棕壤、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本区位于我省西部,分布有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白莲岩、龙河口、花凉亭大型水库和天马、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区以林为主,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其主要问题是由于该区地少人多,毁林开荒,滥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林地生产力不高,木材加工等林产工业发展滞后。同时该区也是我省相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马尾松、金钱松、黄山松、湿地松、杉木、三尖杉、红豆杉、枫香、麻栎、栓皮栎、石栎、黄山栎、青冈栎、黄连木、青檀、黄檀、鹅掌楸、山茱萸、栾树、漆树、椴树、槭树、楸树、水青冈、木荷、无患子、厚朴、苦槠、甜槠、樟树、檫树、香槐、银杏、花榈木、杜仲、茅栗、板栗、山核桃、薄壳山核桃、茶叶、油茶、油桐、枣、毛竹等。皖南山区黄山市、宣城市的全部和池州市的部分山区县(市、区)。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4~16.3℃,年降水量1200~1700mm。
地形地貌为黄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区,基带土壤为红壤(黄红壤),随着海拔上升依次为黄壤—暗黄棕壤—山地草甸土一酸性棕壤。山顶平台湿度大的地方,有山地草甸土和暗黄棕壤土分布。酸性棕壤土多出现在1600m以上的中山上部。黄壤多分布在南部水湿条件较好处,即在云雾多、日照少、湿度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不明显、有茂密植被的条件下发育而成;在北部出现较少。较陡峻的山体上,多山现粗骨土和石质土。本区位于我省南部,是青弋江、水阳江、秋浦河、新安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山高坡陡,河川深切,还分布有陈村、港口湾等大型水库和牯牛降、清凉峰、扬子鳄等自然保护区。本区是我省重点集体林区和木材供应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林木生长量高,自然植被保护相对较好,是林业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杉木、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金钱松、枫香、檫树、栾树、南酸枣、光皮桦、红豆杉、华东黄杉、青檀、刺槐、香槐、朴树、梧桐、臭椿、苦楝、白榆、榔榆、麻栎、栓皮栎、青冈栎、银鹊树、青栲、苦槠、甜槠、樟树、楠木、香果树、桤木、泡桐、黄连木、鹅掌楸、银杏、侧柏、柏木、灯台树、黄山木兰、杜英、板栗、山茱萸、木荷、山核桃、薄壳山核桃、香榧、茶叶、油茶、油桐、杨梅、枇杷、毛竹、紫竹、雷竹等。PAGE25PAGE25附录B(资料性附录)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适宜立地条件表表B.1树种适宜立地条件杉木海拔300-800m中低山阴坡、半阴坡的中下部和山脚山坞,土层厚度50cm以上,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柳杉海拔400-1000m中低山半阳坡和半阴坡的中下部,丘陵阴坡、半阴坡土层深厚、湿润的酸性土壤马尾松海拔800m以下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生长良好;丘陵和低山土层较薄的地方也能生长黄山松海拔700m以上中低山酸性土壤金钱松海拔1300m以下的避风向阳的山谷山坳和山脚地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酸性沙壤土火炬松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土层深厚、较肥沃的酸性土壤青冈栎小叶栎海拔800m以下的中低山、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壤质土的坡簏、谷地最宜,土层较薄、坡度较陡的地方也能生长泡桐平原、缓坡、沟谷中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温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沙土、淤土、两合土栓皮栎麻栎向阳坡簏、山谷、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酸性土及钙质土。土壤较薄的半裸山地也能生长鹅掌楸海拔800-1300m的比较背阴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丘陵阴坡、洼地的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砂壤土也能生长良好侧柏柏木铅笔柏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好,但在土层浅薄的石质山地、石灰性土壤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05月北京厦门国际银行零售客户经理社会招考(513)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5月2024杭州银行校招提前批暨“摘星”暑期实习生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教新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人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能源行业烟囱建设合同模板
- 文物艺术品押运安全防护措施
- 长途汽车站保安职责条例
- 污水收集管道施工项目
- 畜牧业资料员合同模板
-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ppt
- 压力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课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_图文
- 装饰办公室工作总结
-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 物业接管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What does he do人教
- 井盖及踏步97S147(97S501-1、2)
- 口内病例分析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