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西师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2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A.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B.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C.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D.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2、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下述史实,反映了。
A.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B.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C.日本对中国文化全方位吸收D.儒学对日本上层社会影响广泛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流动现象。下列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的是A.拉美→欧美B.非洲→拉美C.中国→东南亚D.中东→非洲4、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7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A.法兰西人B.犹太人C.日耳曼人D.斯拉夫人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A.中国B.古罗马C.意大利D.德意志6、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7、甲骨文中,“德”字写作“”。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惟王恭德裕天”,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这反映出西周()A.敬天法祖思想流行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C.遵循天人感应思想D.文字书写载体变化8、如图是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代表,来自于巴克特里亚王国(今阿富汗地区)。其形制和我们现在所见的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佛教造像不同,带着浓郁的希腊风格。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出现是()
A.宗教信仰改变的结果B.佛教传入西方的见证C.亚历山大东征的产物D.丝绸之路开辟的成果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天下为公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深圳翠园中学;肇庆中学(珠三角组)揭阳一中和潮州金中(粤东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粤东组。
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汉书·地理志》材料2:拓林;黄岗、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
—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珠三角组。
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
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请回答:
(1)哪两个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请任选一个组别加入,列举出当地与海丝之路相关的一处历史遗迹,同时谈谈你对海丝之路的认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责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徳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材料三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14、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热潮,利玛窦和严复作为代表人物,体现了两次西学东渐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简介。
1583年,进入中国传教。
1601年,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到京师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爱。
1607年,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正式出版。
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
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儒服画像。
材料二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臣本国极远逖闻天朝声教文物用是离本国,航海而来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徕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1601年利玛窦给明神宗的上疏材料三
严复。
严复简介。
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1877年派往英国海军大学留学。
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
1895年起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文,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学说。
1896年捐资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897年译介《天演论》,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1)材料一;二是否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点依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成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概述两次西学东渐的差异。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出台了有名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竞相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贸易战。——《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材料二关贸总协定是人类为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系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成功试验。它证明,通过法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式,人类不仅可以切实可行地协调与管制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而且必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关系中规则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对实力取向的国家贸易政策的胜利。——《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之间的关系。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达成反映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摘编自黄雅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材料二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印刷术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印刷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程把“理”规定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宇宙本体之“理”,这是“形而上”者;一个是万物、万事之“理”。如程颢说:“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个“理”,就是“形而下”者。再一个是伦理道德之“理”。“人伦者,天理也。”二程把“理”规定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宇宙本体之“理”,这是“形而上”者;一个是万物、万事之“理”。如程颢说:“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个“理”,就是“形而下”者。再一个是伦理道德之“理”。“人伦者,天理也。”——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二程提出最著名的命题是“存天理,灭人欲”,从封建社会被压迫人民得不到最低的生活需要这一历史背景去解释这个命题,应该批判。但是,这只是这个命题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天理”代表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这一命题的本义,是用最高尚的封建道德原则去限制“私欲”横流,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我们今天研究宋明理学有什么现代价值呢?第一,可以帮助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融合过程。第二,“理学”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某些思维方式,有明显的思辨性。随着理学、心学走上末流,理学内容发生分化,一部分坚持“务实”学风的儒者,批评理学末流走向空疏、脱离实际的偏弊,重建了传统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对于建设新的价值观、道德观都有积极意义。材料二二程提出最著名的命题是“存天理,灭人欲”,从封建社会被压迫人民得不到最低的生活需要这一历史背景去解释这个命题,应该批判。但是,这只是这个命题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天理”代表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这一命题的本义,是用最高尚的封建道德原则去限制“私欲”横流,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我们今天研究宋明理学有什么现代价值呢?第一,可以帮助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融合过程。第二,“理学”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某些思维方式,有明显的思辨性。随着理学、心学走上末流,理学内容发生分化,一部分坚持“务实”学风的儒者,批评理学末流走向空疏、脱离实际的偏弊,重建了传统儒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对于建设新的价值观、道德观都有积极意义。理学是以伦理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无疑提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是一种自发的、自主的、充分自觉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行为。二是理学家所推崇的“孔颜乐处”,这是一种圣者与万物合一的真善美境界。三是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即天下百姓都是我的手足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亲密友朋。这种放眼宇宙的博大胸怀,锻造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四是所谓的“浩然正气”。张载声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抱负和人格力量,这与理学倡导的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崇高与伟大是密不可分的。——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1)指出材料一中对“天理”的认识具体是指哪三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的?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评价理学的价值与问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50—300字)材料三理学是以伦理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无疑提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是一种自发的、自主的、充分自觉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行为。二是理学家所推崇的“孔颜乐处”,这是一种圣者与万物合一的真善美境界。三是张载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即天下百姓都是我的手足同胞,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亲密友朋。这种放眼宇宙的博大胸怀,锻造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四是所谓的“浩然正气”。张载声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伟大抱负和人格力量,这与理学倡导的人的伦理学主体性的崇高与伟大是密不可分的。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外华人变化表。
。年代。
人口(单位:万)
资料来源。
宋代经济中心南移至明代海禁开放的六百多年中。
数万。
厦门大学历史所:
《东南亚论文集》
明代海禁开放至鸦片战争三百多年中。
十几万至一百多万。
1879
300
李长傅:
《中国殖民史》
1899
400
1905
760
1921
860
《南洋研究》2卷第5号。
1931
1282
《南大与华侨》11卷3号。
1940195619621963
850140016001700
沈已尧:《海外排华百年史》
1975
2200
陈烈甫:《东南亚州的华侨;华人与华裔》
1982
2400
《中国百科年鉴》
1984
近3000
《人民日报》
——朱国宏《论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代早期的国际迁移,即始发阶段。唐宋元明时期进入自发迁移阶段。明中叶以后,开始进入被迫迁移阶段。“一战”到建国时期,处于推动迁移阶段。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朱国宏《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历史观察》整理材料二明代后期;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隆庆开关”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仍禁止对日贸易。尽管如此,仍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等地,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
——李金明《明代后期的海外贸易与海外移民》(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后期形成海外移民浪潮对中国的主要影响。19、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謇“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包容多样并存的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发展着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文化包容性的基础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对于生存的共同需求、世俗国家组织的强大和古典人文精神历史久远的传承。中国文化包容的内容从空间上表现为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从时间上表现为在融合和变异中保持了持续性特征的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从社会角度上看则表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与共生。这种包容的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围绕着"文化包容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
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现代意义的“文明”一词最早在175619年出版的米拉波所著《人类之友》中提及,之后“文明”一词得到广泛使用。米拉波表明他创造“文明”这个概念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殖民相遇以及带来的社会秩序和人口改变问题。19世纪中叶以前“文明”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领导者如何需要被视为世界每个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法领导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概念被热情地采用,在国外按照种族和族裔对各民族划分等级。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文明”概念继续强调自由与进步,更是作为欧洲意识形态的代名词。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人对“文明”进行反思,“文明”概念的不足日益凸显。需要将倡导社会平等、重视平民和地方的作用、反思种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批评文明等级观等因素考虑进当今“文明”概念的解释之中。1756——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8世纪以来世界‘文明’概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年以来的“文明”概念:世界历史框架下的反思》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24、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5、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6、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详解】
根据图中数据变化,即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可知,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凸显,C项正确;材料没有展示美国各民族间的分歧,不能说明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A项错误;只有美国移民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数据,不能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B项错误;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增加,不能说明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D项错误。2、B【分析】【详解】
根据资料卡片内容可知,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儒学传入日本并广泛传播,说明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影响深远,所以B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对古代日本的影响,没有体现“古代日本没有形成本土文化”,所以A错误;“全方位吸收”说法错误,材料仅涉及儒学,所以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儒学不仅对日本上层社会有影响,而且在民众中也得到传播和发展,所以D错误。3、A【分析】【分析】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影响,全球劳动力迁移的方向主要为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使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故A项正确;BCD的方向都不正确,排除。4、B【分析】【详解】
据“二战前夕”“扮成车上的德军”“目的地是以色列”“本来信仰基督教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等信息综合来看,此处的移民应指犹太人,B项正确;ACD项所处的位置与“以色列”不符合,故排除ACD。5、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把握材料信息“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和万民法的实行,由此得出“这力量”应来自古罗马,故选B项。6、D【分析】【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无线电报和电话的应用加速了信息传递,便利了人类互动,故D正确;题干中的政府声明被民众很快知悉,不代表民主范围扩大,排除A;题干中举了几个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线电报和电话仅在这些方面得到应用,排除B;题干信息显示通信进步影响了经济发展,但据此不能得知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变化,排除C。7、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德”就是“心正”,把“德”和“心”代表的人联系起来,体现了重视对人的教化,具有人文主义色彩,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法祖”无关,排除A项;天人感应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字字形的变化而非书写载体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C【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古代西亚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佛教造像浓郁的希腊风格,显然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是希腊化的方式,因此材料所述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的出现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产物,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是希腊化的成果,材料只体现了犍陀罗佛教造像艺术受到希腊文化影响,宗教信仰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巴克特里亚王国位于今阿富汗地区,属于东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佛教传入西方的现象,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希腊化与丝绸之路无关,希腊化主要和亚历山大帝国对外征伐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9、B【分析】【详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想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敬畏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天地的运行自有规律,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改造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巧妙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B项正确;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作宇宙万物之本,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崇德尚贤意思是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这是墨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排除C项;“天下为公”是原始社会的特征,材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10、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1、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合浦船行”“汉书”可得出汉代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结论1正确;根据“潮州志”等处皆为出洋之口远达南洋日本”可得出结论2。第二小问,《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
(2)第一小问的历史遗迹,珠三角可列举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粤东可列举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第二小问的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海上绸丝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发展概况可从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兴衰进行阐述。兴盛原因可从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角度分析阐述。衰落原因可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等角度分析阐述。影响可从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总结。【解析】(1)结论1;2
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
(2)历史遗迹(任答一处)
珠三角: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
粤东: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
认识:可从海丝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①发展概况: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②兴衰原因:兴盛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衰落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③影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现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依托。12、略
【分析】【详解】
(1)成就:根据材料“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可归纳出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根据材料“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可归纳出发明独特的文字;根据材料“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可归纳出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原因:根据材料“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可归纳出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根据材料“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可归纳出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解析】(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13、略
【分析】【详解】
(1)影响:根据“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得出推动日本政治体制改革:根据“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可得出促进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影响日本社会生活。
(2)背景:根据“17~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得出中西联系加强:根据“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徳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可得出儒家思想适应欧洲反专制反神权的需求:根据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结合材料中的启蒙运动可得出是启蒙运动的推动。
(3)认识:根据“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等内容可得出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外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互相尊重,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等。【解析】(1)影响:推动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影响日本社会生活。
(2)背景:中西联系加强:儒家思想适应欧洲反专制反神权的需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的推动。
(3)认识: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外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互相尊重,交流互鉴,共同发展。14、略
【分析】【详解】
(1)观点:根据“同时他还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在书信;回忆录中记叙了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印象。”及画像的内容可得了;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根据所学可从多个角度概括,如从史料的类型、史料的数量、史料的价值等方面概括。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根据“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官。”可得出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结合材料的信息可得出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而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观点:虽然利玛窦的上疏和他的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态度,但仍不足以证明“利玛窦推崇中华文化”这一观点。
理由。
角度1:利玛窦的上疏是第一手史料,但他上疏的目的是希望明神宗能够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为博取明神宗好感,对中华文明可能会多一些溢美之词。
角度2:即使利玛窦上疏反映了他的真实想法,也是一个孤证,“孤证不立”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则,还需其他相关的原始材料互相印证。
角度3:利玛窦儒服画像是艺术作品,其证明力有限。
(2)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向全球扩张,中国遭受殖民入侵,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的选派或新式教育的发展。
(3)第一次西学东渐:仅在士大夫阶层,社会影响小;主要局限在科技;器物层面;文化上东西双向交流。
第二次西学东渐:通过译书、报刊、学校、社团、留学等各种途径传播西学,社会影响大: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转型。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长期萧条的农业部门和受到严重打击的工业企业同时强烈要求增加关税保护”“这项法律的出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报复,各国对进口都采取严管”等信息分析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达成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解析】(1)关系:危机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从长远看;贸易保护主义又加深了经济危机。
(2)宗旨:各缔约国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清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趋势:全球化、体系化、法制化(或规范化)等。16、略
【分析】【详解】
(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可知,教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和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推动;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思想上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
(2)根据材料“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可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可知,促进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革命的出现,促进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印刷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兴起。【解析】(1)教会发展的需要;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推动;欧洲的思想解放。
(2)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17、略
【分析】【详解】
(1)天理:依据材料“一个是宇宙本体之‘理’”;得出层次一是世界的本体,依据材料“万物;万事之‘理’”,得出层次二是万事之事理和万物之文理,依据材料“再一个是伦理道德”,得出层次三是人伦之伦理,这是二程理学的核心和出发点。
背景:从政治角度分析;得出两宋时期吸取唐朝后期以及五代时期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民族融合角度分析,得出两宋政权与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对峙,促进了民族交融;从两宋的经济繁荣分析,得出两宋的经济发展、繁荣,对外贸易发达;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角度分析,得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从强化伦理秩序的角度分析,得出佛教、道教冲击儒学,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认识:依据材料“要求人们学习与实践道德原则;不能无限制地发展私欲”,得出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摒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依据材料“从封建社会被压迫人民得不到最低的生活需要这一历史背景去解释这个命题,应该批判”,得出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历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3)从理学的益处和缺点分析;得出理学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也存在封建糟粕。
理学的价值: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分析;得出理学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融合过程;依据材料“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某些思维方式,有明显的思辨性”,得出其具有明显的思辨性;依据材料“这种放眼宇宙的博大胸怀,锻造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出它提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促进人们自觉修为,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锻造了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当时乃至后世的民族精神;依据材料“经世致用”,得出理学发展的后期,一部分理学家分化出来,提倡“经世致用”。
问题:依据材料“批评理学末流走向空疏;脱离实际的偏弊”;得出理学发展的后期空谈义理,脱离实际;从理学的目的分析,得出理学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需要恪守礼制的顺民,因此,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理学乃至儒学遭到彻底批判,这是近代中国反封建的时代需求。
最后总结,得出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要去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1)天理:层次一是世界的本体;层次二是万事之事理和万物之文理,层次三是人伦之伦理,这是二程理学的核心和出发点。
背景:两宋时期吸取唐朝后期以及五代时期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两宋政权与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对峙,促进了民族交融;两宋的经济发展、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佛教、道教冲击儒学,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2)认识: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种对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修养理念,要求人摒弃过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准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锢合理欲望、扼杀人性的潜在可能,极易成为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历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3)理学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也存在封建糟粕。
理学的价值:理学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融合过程;其具有明显的思辨性;它提升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促进人们自觉修为,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锻造了知识分子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当时乃至后世的民族精神;理学发展的后期,一部分理学家分化出来,提倡“经世致用”。
问题:理学发展的后期空谈义理;脱离实际;理学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需要恪守礼制的顺民,因此,在近代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理学乃至儒学遭到彻底批判,这是近代中国反封建的时代需求。
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要去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现象自产生到现代;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并结合材料一中对诸侯国人口迁移的五个阶段的描述可知,中国人口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根据材料一海外华人数量变化表可以看出,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迁移的方式来看,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从迁移的动机来看,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从近现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来看,人口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2)影响:根据材料“尽管如此,仍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等地”可知,海外移民浪潮带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可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了国民收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松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封建统治受到一定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国际迁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人口迁移至他国,造成国内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解析】(1)特点:①迁移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②移民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③迁移性质基本上是和平的;④迁移动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受国内环境影响;⑤迁移的进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2)影响:①带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增加了国民收入;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的松动;④引起了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封建统治受到一定的冲击;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⑥造成国内人口流失,劳动力减少。19、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和“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分别从丝绸之路的地域、内容分析概括。
(2)根据“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得出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根据“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得出壮大了唐军实力;根据“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得出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根据“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得出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根据“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得出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名师点睛】
(1)根据材料分别从地域范围和内容上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从材料获取信息,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手工业工艺以及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解析】(1)(6分)变化:①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绸之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
(2)(4分)影响:①稳定了庙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②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四、论述题(共4题,共8分)20、略
【分析】【详解】
论述:按照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根据“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是不同文化成分不断地融入”“各民族文化和地区性文化体系的并存”“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与其他文化体系是可融通的”等信息,围绕“文化包容性”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产生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从中国的地理环境、政治格局、民族关系、政治体制、主流思想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升华,指出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等;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解析】示例一∶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原因中国文化包容性是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中国东面;南面环海,北面为草原和戈壁,西面为高原和沙漠,内部平原广阔、河流众多。这种特殊的环境使中国既能抵御外敌入侵从而保持本民族文化又能与其他文明保持接触从而吸收营养来丰富自己。第二,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第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留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特色。第四,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后,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思想丰富和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得多种文化能够和谐共生,彼此借鉴,从而形成了文化包容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地位得到巩固。
示例二∶论述中国文化包容性的表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具体表现如下∶从政治上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各民族之间以友好往来相互交流为主,形成持续不断的民族融合潮流。从经济上说,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商业、畜牧业共存。各族各地人民通过朝贡贸易、商业往来、人口迁徙等方式进行产品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从文化上说,儒家思想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形成了汉代儒学,继而又借鉴和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学艺术上形成了高雅的贵族士大夫文化和世俗的市民文化并存的局面,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要。
综上所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正是在包容的特性下不断发展壮大的。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可以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中发展的。论证环节,可以从文明的种类,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东西方文明等角度分析,可以从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解析】示例(供参考)
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相互交融(影响)中发展的。
分析: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多样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等;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
各国文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较强的制度和文化优越性。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繁荣发展的各国早期文明,已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应该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发掘本国古代文明的智慧为本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服务。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可提出观点:各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古代中国文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明朝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开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大学图书馆》课件
- 《电子服务概论》课件
- 2024届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工管理篇
- 《法国雪铁龙公园》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职工管理】十篇
- 铁路行车规章
- 污水处理厂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 针灸推拿习题库+参考答案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的治疗
- 浅析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罗伊模式个案护理
- 公益性岗位开发申请审批表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 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