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3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甲图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乙图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时刻,对应的甲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B.防治害虫时,应控制其数量,使之保持在K/2处C.渔民捕鱼时,应将某种鱼类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左右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可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麝鹿散发麝香吸引异性的信息类型属于行为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生物发出和接收的D.狼根据兔子的气味去抓捕兔子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一得到多倍体番茄C.生长期喷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一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5、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下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蜂毒素与人体胃癌细胞的凋亡及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的关系。下列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随着蜂毒素浓度增大,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效应增强B.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Bel—2基因表达有关C.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D.Bax/Bel—2蛋白的比值越低,胃癌细胞凋亡率越大6、土壤线虫的虫害程度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正确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2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将显著下降C.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番茄生长D.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7、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8、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B.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C.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D.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0、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1、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2、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3、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4、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15、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17、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8、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10分)19、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免疫过程,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细胞(填图中字母)。

(2)图中c是____细胞;②表示_________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_________。

(3)e细胞分泌物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细胞(填图中序号),该细胞成熟于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0、鸣禽是鸟类中最善于鸣叫的—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_。

(2)研究发现雄鸟的HVC区体积明显大于雌鸟。为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进行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结果。

①此实验以________鸟脑为材料,制备装片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计数神经元的________(结构)来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

②图乙的结果显示,10~15日龄时,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差异不大;随日龄增长,雄鸟和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变化的趋势分别是________。

(3)进—步研究发现,雄鸟脑中HVC区体积较大与新生神经元所占比例较高有关,而新生神经元数量的雌雄差异与鸟体中激素有关,这类激素最可能是________。为验证这—观点,研究人员做了多组实验,其中—组是选用雌性幼鸟若干只,平均分成两组。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________。若________,说明上述观点成立。21、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22、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导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三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1)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十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2。

(1)图2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A.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B.随水虱数量的增加柏桉藻的数量逐渐增加C.水虱不捕食柏桉藻D.在没有水虱情况下,乙种本地藻生长最快(2)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如下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在盛有等量海水的五个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其中对照组应放入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3,该实验结果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因此水虱更偏好附着在柏桉藻上。

(3)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是: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密度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从而减少本地藻的种群密度,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4)假设该水域中只生活着海藻乙和以海藻乙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画出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4、一种生活在某热带雨林中的哺乳动物,形状略似猴,嗅觉灵敏,视觉和听觉不太发达,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其天敌主要是蟒蛇和猛禽(如角雕)等。树懒身上长有绿藻,使其外表呈现绿色。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项目GPXR甲12.62.99.7乙838.2166.0672.2丙0.90.40.5丁105.038.866.2分解者184.523.8160.7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是沿着其营养结构进行的。

(2)调查树懒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___________。根据树懒的生活习性推测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是研究人员对该热带雨林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单位:102kJ/(m2.a)表格中X的含是______________。树懒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该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

(4)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25、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海关关员在进境原木中截获拉丁蠊属蜚蠊目的一种生物;经鉴定研究这是一种全球首次报道的新物种,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和繁殖力。这种蜚蠊作为外来物种很容易在入侵地定殖,对入侵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还可能携带未知病原体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资料2:红尾鸽和鹘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鸽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鹆更喜欢在密林和陡坡处活动。

(1)资料1中蜚蠊,俗称蟑螂,种类还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它们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_而属于不同的物种。

(2)蟑螂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的外激素,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闻到气味的蟑螂会不约而同集合到一起,聚集信息素属于_________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

(3)资料2中红尾够和鹆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因地形变化引起两种鸟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结构,而且常表现_________分布。

(4)资料⒉中红尾鸽和鹘两个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_________。2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___________等功能的主渠道。

(2)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

(3)图中碳元素在B、E间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27、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是S型曲线的示意图;A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2,B点达到K值,BC段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乙图在T时刻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为K/2。

【详解】

A;T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2,A错误;

B;因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防治害虫时要将害虫数量控制在K/2以前,B错误;

C;捕鱼时应该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A点)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利用性外激素引诱雄虫改变了昆虫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间接影响昆虫出生率的目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和数量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K值和K/2的含义。2、D【分析】【分析】

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行为信息不是由物质组成的;A错误;

B;麝鹿散发麝香吸引异性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有些信息是由无机环境发出;例如光照,C错误;

D;狼根据兔子的气味去抓捕兔子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考生的识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和作用。3、A【分析】【分析】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可促进细胞分裂。

3;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

A;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因此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A正确;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B错误;

C;用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C错误;

D;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错误。

故选A。4、A【分析】【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详解】

A;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保持不变;C错误;

D;消化液不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

故选A。

【点睛】

识记内环境的组成: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易错点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稳定不变。5、D【分析】【详解】

A;由左图可知因变量是胃癌细胞凋亡率;随蜂毒浓度增加而上升,效应增强,A正确;

B;由右图可知随蜂毒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上升;Bel-2表达下降,因此凋亡与2个基因都有关系,Bax蛋白表达越高,Bel-2表达越低,诱导凋亡效果越好,B正确;

C;参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细胞有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C正确;

D;从右图可知;Bax/Bel—2蛋白的比值越高,胃癌细胞凋亡率越大,D错误。

故选D。6、A【分析】【分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物种越多,丰富度越大。

【详解】

A;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小型动物;如蚯蚓等,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据图可知;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食真菌线虫和食细菌线虫个数较少,推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增加,B错误;

C;番茄连作条件下;各种线虫的个数均较多,推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C错误;

D;据图可知;轮作条件下,各种线虫个数较少,推测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防控线虫病害,故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D错误。

故选A。7、C【分析】【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

A;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即生态系统成分齐全,另外比例适中,A正确;

B;生态缸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其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B正确;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但生态缸不可放置在直射光下,以防温度过高,使得生物死亡,C错误;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便于统计其稳定性的大小,D正确。

故选C。8、D【分析】【分析】

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

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另外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没有看出围封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A错误;

B;从柱形图中看不出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看不出封围是否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化,B错误;

C;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当适度放牧,C错误;

D;根据试题分析;围封后高山蒿草的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的影响,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D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0、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1、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4、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15、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16、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8、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四、非选择题(共1题,共10分)19、略

【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由图示e细胞能分泌抗体可以推测,e为浆细胞,由此分析:①为吞噬细胞吞噬并处理抗原的过程,a为吞噬细胞,②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为T细胞,③b将抗原呈递给c;c为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为d记忆细胞和e浆细胞,⑥为抗原再次入侵时,直接作用于记忆细胞,⑧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⑦抗原直接作用于B细胞。

【详解】

(1)图中所示有抗体的产生,故是体液免疫过程,能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即图中a、b;c和d。

(2)图中c是B细胞;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过程,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淋巴因子。

(3)e细胞分泌物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即b;T细胞成熟于胸腺。

【点睛】

体液免疫过程总结:【解析】体液abcdB呈递抗原淋巴因子蛋白质b胸腺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0、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途径、激素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雌性和雄性鸟体内性激素不同,决定了二者行为和生理结构的不同。

【详解】

(1)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则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鸣唱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鸣管和鸣肌,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①图乙研究不同日龄的雌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应以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鸟脑为材料。统计HVC区神经元的数量,可制备装片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神经元的胞体(细胞核),神经纤维较细,显微镜下不易观察,难以计数。

②据图乙结果可知;随日龄增长,雄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雌鸟脑的HVC区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

(3)雄鸟脑中HVC区体积较大与新生神经元所占比例较高有关;新生神经元数量的雌雄差异与鸟体中激素有关,雌雄鸟中不同的激素为性激素。验证雄性激素可促进新生神经元数量的增加,应进行有无雄性激素的对照实验,在对照组幼鸟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实验组幼鸟应在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段时间后,检测两组鸟脑中HVC区新生神经元的数量。根据实验目的,可预测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

【点睛】

感受器、效应器不同:感受器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解析】神经中枢(反射中枢)鸣管和鸣肌不同日龄的雌鸟和雄鸟胞体(细胞核)雄鸟脑中HVC区神经元的数量逐渐增多,雌鸟则减少性激素(雄性激素)幼鸟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适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实验组鸟脑中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鸟21、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本实验的目的“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和坐标系中横轴的含义可知;自变量应为缺氧时间。(2)图中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即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mV。静息电位数值变化增大,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3)缺氧处理20min,阈强度为30pA以上,所以给予25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有氧条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形式实现跨膜运输。

【考点定位】

神经调节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解析】缺氧时间外降低不能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主动运输22、略

【分析】甲图是一典型的人体脊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看出,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乙图中C为突触部分的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即:单向传递。在乙图中若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指针要偏转两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中ATP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要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也就是说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由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前一个神经元,所以,先用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就可以了。【解析】(1)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树突膜或胞体膜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2主动运输(4)先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23、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物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出;被用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另一部分以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详解】

(1)A;由图2可知;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本地藻丙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A正确;

B;4只水虱组和8只水虱组柏桉藻增加值几乎不变;因此不能得出随水虱数量的增加柏桉藻的数量逐渐增加,B错误;

C;图中与没有水虱相比;有水虱的本地藻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能得出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但不能得出水虱不捕食柏桉藻,C错误;

D;图中在没有水虱情况下;乙种本地藻增加值最大,说明乙种本地藻生长最快,D正确。

故选AD。

(2)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水虱的天敌是隆头鱼,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可知,海藻的加入,水虱的生存率提高,降低了隆头鱼对水虱的捕食,比较几组实验组可知,加入柏桉藻组,水虱的生存率最高,说明对水虱的存活率影响是最大的。

(3)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大致包括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能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柏桉藻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种群密度增加,又因为水虱更喜欢捕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假设该水域中只生活着海藻乙和以海藻乙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存在的食物链是乙→水虱→隆头鱼,因此该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为:

【解析】(1)AD

(2)海藻的种类水虱的生存率隆头鱼和水虱海藻会降低隆头鱼对水虱的捕食柏桉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最大。

(3)增加水虱更喜欢捕食本地藻。

(4)六、综合题(共4题,共12分)24、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蜘蛛、跳蝻等。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信息传递的作用:对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对于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树懒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其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树懒主要以树叶;果实为食,树懒身上有大量的树懒蛾,树懒蛾以嫩叶为食,且能帮助树懒养殖绿藻。树懒的粪便为树懒蛾幼虫提供食物和繁育场所。因此树懒与树懒蛾的关系有竞争和互利共生。由于树懒行动迟缓,活动范围小,藻类使树懒外表呈现绿色,可以形成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

(3)表中GP=X+R,GP为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则X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乙为第一营养级,丁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丙为第四营养级,树懒是植食性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即表格中的丁。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5.0×102kJ/(m2.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2.6×102kJ/(m2.a),能量传递效率=[(12.6×102)÷(105.0×102)]×100%=12%。

(4)树懒排便要到离栖息地数较远的地方,以防止天敌根据粪便中的气味信息发现其家族成员,降低被捕食风险,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样方法竞争和互利共生形成保护色;适应环境,有利于树懒躲避天敌的捕食。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丁(第二营养级)12%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5、略

【分析】【分析】

1;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

2;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就是化学信息。信息传递在生命系统中具有多方面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